新闻实习生报告
新闻实习生报告篇1
本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实习过程中,拍摄阶段我参与的主要就是我们的2个新闻节目的摄像工作,因此做好摄像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在节目摄制的前一周我上网百度了一些关于我们使用的那台DVC180B机器的一些相关信息,自己先提前多了解了一些,尽量避免在摄制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首先我需要了解的是从我所做的这部分工作来看,我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对此我总结如下:
1、了解摄像机的基本结构。
2、熟练掌握摄像机的调整。
3、熟练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4、用各种不同景别镜头的拍摄技巧来进行拍摄。
5、熟悉拍摄运动镜头的操作方法。
6、初步进行摄像机运动的拍摄与构图。
7、学会被摄物体运动的拍摄与构图。
8、掌握利用变焦镜头拍摄。
二、实践设备与器材
1、数字摄像机PanasonicDVC180B一台;
2、DV录像带一盘。
三、实验内容:
1、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拍摄。
2、摄像机运动镜头操作其中包括拍摄推、拉、摇、移、跟、甩、升、降镜头,进行变长焦、变短焦操作,利用变焦镜头构图。
3、被摄物体运动构图。其中包括拍摄人物原地不动,动作姿态发生变化;同一环境中,人物产生空间位置变化;群体运动的构图等。
4、综合运动构图。其中包括进行摄像机拍摄点不动,但随着被摄物体运动做相应的镜头运动;摄像机跟随被摄物体一起运动等画面。
四:具体拍摄:
1、在真正到了进行摄像机运动构图时,我发现要体会拍摄的画面从内容、成份到构图都发生变化并不是那么的容易;而且一不小心就忘记了要注意讲究起幅和落幅的构图;特别是在注意变焦镜头的构图时由于技术不够娴熟和机器有点老化,感觉操作起来不是很上手。
2、在进行运动镜头的拍摄时,我们拍摄的一组关于“i唱i音乐”选手在舞台上走动唱歌,跳舞的镜头时,由于他们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拍摄中常用的推、拉、摇、移、跟无中基本方式都要用上,而且要求配合适当,我也出现了一些不够专业的失误,导致了很多镜头的组合看起来不太自然。
3、其中在拍摄一个评委打分的推镜头时由于当时我要走到评委的前方去拍摄,因此采用了手持的方式,但是就是在讲摄像机从较短的焦距调到较长的焦距时,手持的抖动就明显的在画面中表现出来了,最后导致这个镜头的内容没有被采用,本来我是想通过全景到支持人的特写过程中将观众是视线吸引到分数上来,从而达到突出主题内容的作用,可惜失败了。
4、在站在体育馆2楼的阳台上使用拉镜头(因为拉镜头是正好与推成相反的拍摄方式,从特写拉到中全景,能有力地表现主体景物所处的环境)拍摄比赛期间的互动情况时,为了避免像前面一样的抖动带来的失败,我把手稳稳的放在阳台上,然后托住摄相机,从而避免了因为抖动带来的画面抖动,得益于此,最后这个画面也被采纳了。
5、在拍摄歌手从台下走到台上,做比赛前的准备,知道开始比赛时,我采用了摇镜头的拍摄方法(当然摄像机是稳稳的安在三脚架上的),通过镜头的方向跟着参赛者的方向移动,让观众的实现在我的镜头的指引下跟着走,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6、由于我们的机位处于评委的后面,拍不到评委在欣赏参赛者们表演时的表情,于是我决定扛着摄像机去评委的斜前方拍摄一组评委神情和动作的镜头,于是我采用了移镜头的拍摄方法,这样就把评委的表情展现了出来,观众也一目了然评委对选手的表现持什么态度了。
7、在这次的拍摄中,遇到最难的就是拍摄建行的镜头时,当时想的是要拍其中一个同学从排队到上前取钱,录下取款机的声音,等她取款完毕了再跟上前去问他排队的感受。由于这样就免不了要使用跟镜头的拍摄方法,这就关系到了推、拉镜头和摇镜头的不固定的组合,由于我的摄像机要随时改变位置跟着被拍摄的主体一起运动,主体都是在运动之中,因此我拍下来的画面尽管手端得很稳了还是有些抖,最后不得不把固定采访的画面进行重新拍摄。这是遇到的比较难的一个地方。
8、还有一个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就是,由于拍摄综合运动时手里的摄像机要随着被拍摄的主体一起运动,做复杂场面调度与焦点虚实变换。构图时,就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毕竟经验不是很充足,有些画面的构图完全不是之前想象的那个样子。
五、口播新闻:
口播新闻中遇到了三大问题,其一:之前尽管背熟了新闻词,也练习了几遍,但是在播音的.过程中还是由于紧张出现了搞忘台词的情况,重来了好几遍,真尴尬。其二:就是我的普通话严重的不标准,尽管我很努力的练习了,可是还是悲剧掉了。严重影响了最后的效果,对此我很无奈。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播音的时候嗓子眼就像被卡住了一样,提不出声音来,导致我的声音还没钟华的大,这个问题应该是当时怕说大声了出现失误,总的来说还是没克服心里的阴影。
六、编辑制作:
在线性编辑教室进行编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去年学的东西因为很久没用有点生疏了,小组成员讨论了好一会,再在老师的提示下才开始了我们的制作,这个教训告诉我们要把具体的录制方法好好的保存再来,免得以后出现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办。录制开始后,第一个节目快制作完成的时候,我们的第二个大问题就出来了,那就是有个需要的素材反复编辑了好几次都不能录制到编辑带上去,经过反复试验换几个打点的位置,还是不行。最后不得不放弃那段素材(这个问题以后需要重视,在以后拍摄阶段,重要的素材要拍2段,以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后就是上字幕的问题,因为当时编辑字幕时我没有考虑好台标的位置,导致上字幕的时候台标挡住了一部分字幕,不得不从新改过来,耽误了不少时间。
七、总结:
总的来说,这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实习让我收获很多,虽然在拍摄、播音和最后的编辑阶段都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在不断的失误与总结中,我们获得的是改正问题的方法和以后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途径。毕竟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做这些事之前好好的静下来想一想自己是否把该考虑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遇到了怎么解决它。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在失败后经行总结教训,吸取经验。
新闻实习生报告篇2
在电视台实习了一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逐渐成熟了起来。
刚进入电视台时,对环境很陌生,什么都不懂,有点怯场的感觉,也经历了几天“哑巴”状态。但这里的老师都很好,带我的是个女老师,她向我介绍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对我的实习情况作了指导,让我明确了自己来这的目的,让我不在麻木。首先坚持了每天早上向老师问好,渐渐的和这里的老师熟悉起来了,感觉也自在了,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比较浓的环境中,学习也越来越有感觉。
在开始的两个星期里,那里的老师指导我看他们以前发的稿,熟悉电视新闻的写法,慢慢的进入新闻状态,还让我参与他们的组织学习。电视新闻都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少,大部分用画面去表达。我刚开始的练习写稿的时候,就不注意简洁,普遍稿写的冗长,这是在以后的写稿过程中要改进的地方。
这段期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的东西不是没用,而是需要实践来检验。在学校里老觉得这也学那也学,以后出去能起多大作用。但事实证明那些东西在特定时候,特定地方能发挥很大作用。刚开始进台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用在哪里,后来发现这里的老师都是独立完成单篇稿件,也就是采、编、制作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要求你摄像、写稿、制作都要熟练。这让我知道了我所学的那些杂的东西并不是没用,到这里就能连成系统起来用了。但在实习中,我也发现学校里学的东西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知识、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
如果将实习比喻成一次练武,那么请容许我将之前学过的太极拳挪来用用,我要将这个过程分段上个名,也许这有助于自己的回忆和读者的逻辑理解。
实习第一式:“起势”,实习的前期准备
实习的过程不应只算在电视台待的那段日子,这还得从一开始找实习单位算起。刚开始找实习单位,除了在网上查找信息,就是四处向已在媒体工作的师兄姐打探消息。但一份又一份的简历投递出去了,却像水滴回归大海,了无音讯。最初想到的是回家乡商丘实习,那里有师兄在,成功的几率大些。但师兄说商丘地方小,还是到大地方多机会锻炼。于是打消了回乡的念头,但随着简历投递的无效,最终在时间的催促下,还是回乡了,但这次不是起先所想的日报,而是换成电视台了。总结一下寻找实习单位的经历,以下几点很须紧记。第一,该出手时就出手,找实习单位要果断,光有邮箱地址靠不过,找到对方电话的,一定电话先行!第二,找实习单位一定要早!第三,找实习单位一定要主动出击。没有关系,简历平平,靠的就只有个人勇气了,那些蠢蠢欲动,却始终没有行动的是不能够成功的!第四,自己找实习单位也需要平时的准备,不然简历就得白纸一张了。当然我到商丘电视台见新闻部主任时,他只瞥了一眼我的简历,但个人认为简历有内容还是给人以良好印象的要素。
实习第二式:“野马分鬃”,实地初步勘察
虽然自己在商丘生活了那么多年,但却一直对商丘电视台毫无概念,只是少有意识地知道。但既然是电视台一个,那么也是很有气魄的了。但那天当真来到电视台大门口,却不敢相信了。到里面一瞧,四层楼的电视台中央有个小天井,面积形如小旅馆一般。三楼是电视台的`制作室,而四楼则是电视台的新闻部。
实习第一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冯记者、美华她们一起打扫卫生。四楼的新闻部地方不大,进出的记者都是随便坐的,也没有明确哪张椅子有主人。初来电视台多少有点拘谨,但慢慢发现这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大家相熟之后也就随便多了。说到里面的人员组成部分,平均年龄应该是30左右。
新闻部里面没有什么特别可言,三台电脑均不能上网,要上网就只有到主任室。在大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块白板,从那里可以知道每天的采访安排,采访任务、负责记者、出行时间和使用的车辆器械等。我们实习生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换言之,每一位记者都是我们的老师。每天照白板上的行程来领出访工作,事先打个电话给记者,只要对方同意便可同行。
初来报道,胆子又小,做起事来小心翼翼的,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可做,都是看电视、读报,偶尔帮忙打打稿而已啦。进出的记者很频繁,想记住他们的名字着实还要使点功夫呢。见墙上有张记者名单,我立马抄写一份,听闻某记者被唤作“____雯”的,当即对号入座找到全名,这样做虽然效率低,但能对得上号已属不错,当然也只是我这种比较内敛的人才做的。
新闻实习生报告篇3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实习,无非是暑期来临前向学校领一张实习表格,暑期结束后把填写了实习单位评估与印章的实习表格交给学校,实习时间长则四个月,短则一两个星期,到实习单位人头还没熟就回来了。可是,在越显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中,实习生已经变成成为正式员工前的第一份考卷,当你真正踏出这一步时才发现一切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蒙混过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成为合格实习生的前提。
时间像流水,在不经意中的蹉跎和忙碌中,我的实习生活已经画上了句号。我不敢说这个句号是完美的,只能说我收获了很多。习惯了自由的学生生活,曾在开始的时候,对那么长的的实习时间有犯愁和些许不适应的感觉,觉得这日子是没有尽头,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板一眼,规规范范。但是,现在回味起来时剩下的只是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滋味:有为自己的稿子没写好而烦恼的时候,有为自己的小小成功而窃窃自喜的时候,有为受到领导批评时而生闷气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但是不可能直接就到达成熟,而只是不断地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接近成熟。很庆幸的是,在实习这段日子里,我成长了不少。同时,又对自我有了一个更为深一层次的认识。
实习生通常是没有工资的,即便是有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伙食费。很多人说,做实习生,就是变相的廉价劳动力。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换个角度思考,我把它看作收获应缴的学费,成功前必要的付出,因为从书本到实践,我完成了这种跨越。原来在课堂上做练习写的稿件,只要能获得老师的认可就行,而一旦进入实际操作,必须要保证所有人都能认可你。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尽力像一名合格的电视媒体记者靠近。更重要的是,我从身边的员工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职业精神。比如,在学校我们总是习惯于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而真正到了工作中,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把前提工作做到较好,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做不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步”,实习老师总是这样告诉我;比如,课堂上老师布置的新闻作业,我写完了就直接交出去,而在实习中,因为一点差错就会直接关联到整个电视台的工作,从稿件到同期视频不检查两三遍我不会放心;再比如,上面布置了一项看上去很辛苦很难完成任务,如果是在学校,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抱怨和抵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连续好几天加班到很晚,也一定会尽力完成。
实践然后知不足。我发现自己在沟通、交流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学生时代的.时候,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发展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素质能力,等到实践的时候,才发觉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曾经是那么的自以为是,在遭遇了这些事情后,便收起了那种锋芒,变得谦虚低调多了。能够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不多,我有幸对此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几个月的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实习是一段独特的经历,当记者更是一种让人受益匪浅的体验。实习对人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们的人生态度的衡量。在这场考验中,我相信从四川音乐学院国际演艺学院文艺新闻班走出去的实习生肯定是经受得住的,我们决不会退缩,我们决不会成为懦弱者,虽然我们可能没有做到较好,但我们肯定是拼尽全力的。先做人后做事,这是一个社会生存的潜规则,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是一样的。在与实习老师,其他的记者,编辑以及电视台领导交往的过程中,我更是深深地体会到了怎样做人、怎样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不可能独立存在,我们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当我以前学习这样的抽象理论的时候,感觉是那么的陌生,而在实践的时候,切实体会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做事同样重要,这是检测一个人的又一个重要标准。
这样一段充实的体验,改变了我很多的想法的同时,也端正了我的态度。每天朝九晚八的工作生活,锻炼了我的意志,改变了我的不良习惯;我们要积极适应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环境,唯有适应我们才会有收获,我们才会有进步,我们才会更加成熟。对于未来,我想现在不能说我已经完全有了清晰的思路,但是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在平坦的大道上迈出下一步并不难,你只需要向前走就是了,可是在十字路口的任何一步都有可能影响大局,所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较后我衷心祝福我亲爱的05文艺新闻班的同学,未来的路上一路顺风,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新闻实习生报告篇4
一、任务与目的
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能够让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接触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自己综合运用的能力,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揉和到一起,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学校而言,实习环节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回顾在学校的四年,我身为一名海军学员,全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来到实习单位之后,受到电视台领导的照顾和关怀,并在各个部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去学习,去观看,去尝试。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但是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为我今后顺利与社会接轨做好了准备,为我成功从学生的身份向社会人的身份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原理
1、新闻制作的步骤
提炼新闻关键词---确定标题结构---确定标题感情色彩、新闻导向---组织新闻关键词---优化标题语言表现力
2、电脑动画制作原理
3DMAS是主要用于编辑三维网格物体,特点是占用资源少,适用于游戏、效果图的制作。
FLASH是一种基于矢量图形的交互式多媒体技术,产生动画最基本的元素就是那些静止的图片,即帧,所以怎么生成帧就是制作动画的核心,而用Flash做动画也是这个道理——时间轨上每个小格其实就是一个帧,按理说,每一帧都需要制作的,但Flash能根据前一个关键帧和后一个关键帧自动生成期间的帧而不用人为的刻意制作,这就是Flash制作动画的原理。
三、内容与步骤及收获
1、新闻制作的步骤
如何确定采用何种标题形式
(1)、首先确定主标题的内容
(2)、根据主标题内容的补充需求,选定需要做入标题的其他信息
(3)、根据其他信息与主标题内容在逻辑上的关系,决定采用引题主题型还是主题引题主题型
对于采访:只要有人出去采访,就会把我这个小跟班叫上,大家都很照顾我这个新手,刚开始出去,感觉就很新鲜,什么都没有体验过,可是当你也要把采访大纲交一份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刺激了,有时候,也会写写稿件,会有人认真的批阅,看这只是能把故事讲清楚的文字,里面没有一点逻辑层次感,我才知道做出好的新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采访过程中,要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要抓住重点关键进行提问,不能盲目。这个过程需要经历也需要适应,但最后能否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就要自己不断的努力。在写稿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必须首先做到真正了解自己所采访的对象以及单位的情况。就像自己接手一个完全陌生的机器,你要报道它,就要知道这个机器的零部件叫什么、干什么、作用是什么,所以我要从新闻采访前期和新闻后期撰写开始认真下功夫。
对于串编新闻:在学习采访写作的同时,偶尔,也会有些姐姐带我去尝试串编新闻,在这期间能提前知道新闻的内容。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自己已经可以独立操作,我相信,在不断努力的同时串稿技术会更加熟练。当然在这期间我也知道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秉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
2、电脑动画制作步骤
3DMAS
通过线在结构---点的构型----可渲染性
先建模,然后赋材质,打灯光,然后渲染,再做特效
FLASH
(1)逐帧动画制作流程:
将不同的效果分布在不同的帧上,这些帧都是关键帧,添加方法按键盘上的F6
(2)形状动画制作流程:
1、绘制原始图形(例如一个普通的圆,切记不要群组,不要转换成元件)
2、在时间轴上的任意一帧添加空白关键帧(切记按键盘上的F7)
3、在当前这个空白关键帧上绘制将要变形的图形(例如一个普通的矩形,切记不要群组,不要转换成元件)
4、然后选中补间(两个关键帧中间的任意一帧)添加形状命令(属性面板上补间下来列表内找到形状选项)
(3)运动动画制作流程:
1、首先必须创建元件(Ctrl+F8)或者是将绘制好的图形转换成元件(F8)
2、打开库面板(F11),将元件拖拽到场景中
3、在时间轴上的`任意一帧添加关键帧(切记按键盘上的F6)
4、将元件改变位置、或是改变大小、或是改变透明度、或是更改颜色、或是设置旋转
5、然后选中补间(两个关键帧中间的任意一帧)添加运动命令(属性面板上补间下来列表内找到运动选项)
收获:
后期制作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到了栏目的编辑制作中心,里面有多台设备供编辑使用,可是由于自己不懂操作流程,只能先看,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果然这面的的老师就是不同,对镜头的运用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剪辑技巧上,画面剪得流畅,专题片艺术性强,蒙太奇用得巧。在操机水平上,速度快,非常熟练。以前在学校花两天时间编一个十分钟的片子,我就自鸣得意。在这呆了一个星期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和无知。我还领悟到编辑人员不仅仅要技术过硬,而且个人修养上也要过关。一是要细心和耐心,把时间精确到帧;二是心态要好,避急躁,能够应对稿件的突然调整。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和在实际运用中的困难。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自己学的本来就不是很多,现在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付出自己更大的努力去学习、去历练,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丰富的色彩。
四、结论
近一个半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新闻编辑者的乐趣,同时,它使我生活阅历增加,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有了不一样的态度。短短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现在回想起来有很多不舍。实习的过程让我认识到社会这个大环境是多么多姿多彩,同时在社会上做事情又是有那么多我所不熟知的规则和压力,在这面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了自己的知识的片面和局限,知道的只是书本上的内容。通过这段时间和多位老师的学习,锻炼,我知道了,假设你从事报业投入100%的精力,那么若你从事电视业就必须投入150%的精力。只有你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你收获的解释最多的果实,包括做人的道理,与人为善,真诚对待身边的事物,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事情,要多与人沟通,用激情的心态去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学会善始善终。
时间过得真快,短短近一个半月实习生活已经结束,我很舍不得这些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时间虽然很短,可是这段时间却很令人难忘,对我的人生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这近一个半月的实习使我的阅历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时刻不忘超越自己,将鼓舞着我不断前进。我相信,通过继续努力,我今后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教育工作者的。
这就是我在这段实习期间的上点深切体会,这段时间的经历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启示,毕竟这是从一名毕业大学生到走入社会的过程。
新闻实习生报告篇5
本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实习过程中,拍摄阶段我参与的主要就是我们的2个新闻节目的摄像工作,因此做好摄像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在节目摄制的前一周我上网百度了一些关于我们使用的那台DVC180B机器的一些相关信息,自己先提前多了解了一些,尽量避免在摄制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首先我需要了解的是从我所做的这部分工作来看,我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对此我总结如下:
1、了解摄像机的基本结构。
2、熟练掌握摄像机的调整。
3、熟练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4、用各种不同景别镜头的拍摄技巧来进行拍摄。
5、熟悉拍摄运动镜头的操作方法。
6、初步进行摄像机运动的拍摄与构图。
7、学会被摄物体运动的拍摄与构图。
8、掌握利用变焦镜头拍摄。
二、实践设备与器材
1、数字摄像机PanasonicDVC180B一台;
2、DV录像带一盘。
三、实验内容:
1、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拍摄。
2、摄像机运动镜头操作其中包括拍摄推、拉、摇、移、跟、甩、升、降镜头,进行变长焦、变短焦操作,利用变焦镜头构图。
3、被摄物体运动构图。其中包括拍摄人物原地不动,动作姿态发生变化;同一环境中,人物产生空间位置变化;群体运动的构图等。
4、综合运动构图。其中包括进行摄像机拍摄点不动,但随着被摄物体运动做相应的镜头运动;摄像机跟随被摄物体一起运动等画面。
四:具体拍摄:
1、在真正到了进行摄像机运动构图时,我发现要体会拍摄的画面从内容、成份到构图都发生变化并不是那么的容易;而且一不小心就忘记了要注意讲究起幅和落幅的构图;特别是在注意变焦镜头的构图时由于技术不够娴熟和机器有点老化,感觉操作起来不是很上手。
2、在进行运动镜头的拍摄时,我们拍摄的一组关于“i唱i音乐”选手在舞台上走动唱歌,跳舞的镜头时,由于他们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拍摄中常用的推、拉、摇、移、跟无中基本方式都要用上,而且要求配合适当,我也出现了一些不够专业的失误,导致了很多镜头的组合看起来不太自然。
3、其中在拍摄一个评委打分的推镜头时由于当时我要走到评委的前方去拍摄,因此采用了手持的方式,但是就是在讲摄像机从较短的焦距调到较长的焦距时,手持的抖动就明显的在画面中表现出来了,最后导致这个镜头的内容没有被采用,本来我是想通过全景到支持人的特写过程中将观众是视线吸引到分数上来,从而达到突出主题内容的作用,可惜失败了。
4、在站在体育馆2楼的阳台上使用拉镜头(因为拉镜头是正好与推成相反的拍摄方式,从特写拉到中全景,能有力地表现主体景物所处的环境)拍摄比赛期间的互动情况时,为了避免像前面一样的抖动带来的失败,我把手稳稳的放在阳台上,然后托住摄相机,从而避免了因为抖动带来的画面抖动,得益于此,最后这个画面也被采纳了。
5、在拍摄歌手从台下走到台上,做比赛前的准备,知道开始比赛时,我采用了摇镜头的拍摄方法(当然摄像机是稳稳的安在三脚架上的),通过镜头的方向跟着参赛者的方向移动,让观众的实现在我的镜头的指引下跟着走,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6、由于我们的机位处于评委的后面,拍不到评委在欣赏参赛者们表演时的表情,于是我决定扛着摄像机去评委的斜前方拍摄一组评委神情和动作的镜头,于是我采用了移镜头的拍摄方法,这样就把评委的表情展现了出来,观众也一目了然评委对选手的表现持什么态度了。
7、在这次的拍摄中,遇到最难的就是拍摄建行的镜头时,当时想的是要拍其中一个同学从排队到上前取钱,录下取款机的声音,等她取款完毕了再跟上前去问他排队的感受。由于这样就免不了要使用跟镜头的拍摄方法,这就关系到了推、拉镜头和摇镜头的不固定的组合,由于我的摄像机要随时改变位置跟着被拍摄的主体一起运动,主体都是在运动之中,因此我拍下来的画面尽管手端得很稳了还是有些抖,最后不得不把固定采访的画面进行重新拍摄。这是遇到的比较难的一个地方。
8、还有一个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就是,由于拍摄综合运动时手里的摄像机要随着被拍摄的主体一起运动,做复杂场面调度与焦点虚实变换。构图时,就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毕竟经验不是很充足,有些画面的构图完全不是之前想象的那个样子。
五、口播新闻:
口播新闻中遇到了三大问题,其一:之前尽管背熟了新闻词,也练习了几遍,但是在播音的.过程中还是由于紧张出现了搞忘台词的情况,重来了好几遍,真尴尬。其二:就是我的普通话严重的不标准,尽管我很努力的练习了,可是还是悲剧掉了。严重影响了最后的效果,对此我很无奈。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播音的时候嗓子眼就像被卡住了一样,提不出声音来,导致我的声音还没钟华的大,这个问题应该是当时怕说大声了出现失误,总的来说还是没克服心里的阴影。
六、编辑制作:
在线性编辑教室进行编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去年学的东西因为很久没用有点生疏了,小组成员讨论了好一会,再在老师的提示下才开始了我们的制作,这个教训告诉我们要把具体的录制方法好好的保存再来,免得以后出现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办。录制开始后,第一个节目快制作完成的时候,我们的第二个大问题就出来了,那就是有个需要的素材反复编辑了好几次都不能录制到编辑带上去,经过反复试验换几个打点的位置,还是不行。最后不得不放弃那段素材(这个问题以后需要重视,在以后拍摄阶段,重要的素材要拍2段,以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后就是上字幕的问题,因为当时编辑字幕时我没有考虑好台标的位置,导致上字幕的时候台标挡住了一部分字幕,不得不从新改过来,耽误了不少时间。
七、总结:
总的来说,这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实习让我收获很多,虽然在拍摄、播音和最后的编辑阶段都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在不断的失误与总结中,我们获得的是改正问题的方法和以后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途径。毕竟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做这些事之前好好的静下来想一想自己是否把该考虑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遇到了怎么解决它。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在失败后经行总结教训,吸取经验。
新闻实习生报告篇6
实习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使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是和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初来几天,由于语言不通,我在外出采访时遇到种种困难与阻碍。台里便安排我暂随经验丰富的老记者跟班学习。做些繁杂、琐碎的事情。扛机器、抬三脚架,我一度陷入迷茫与失落中。我曾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当初选择基层,是为了锻炼砥砺,让青春在沃土中燃烧。但现实与理想却相差甚远,心中便渐渐萌发打退堂鼓的想法。我把心中的烦恼与困惑告诉爸爸,他沉吟道: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要挺足磨砺,越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越要用心经营。我如梦初醒。开始意识到家人的良苦用心和自身承载的责任。在往后的见习过程中,我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圆满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15天的见习期结束后,我单枪匹马跑新闻、下农村、进车间、入厂房。我几乎走遍了炎陵的大半个地区。切身感受到农村的贫瘠与老百姓的需求,深感肩负的责任。我用镜头一一捕捉新农村的变迁,用手中的笔记录老百姓的呼声与愿望。也深刻体悟到前新华社社长穆青所言“人民的记者”这句至理名言所蕴含的真正分量。
一个月后,台里为了整合资源和提高新闻效果,实行分组制,将一个整体的新闻部划分为时政要闻组、民生组、经济组等多个新闻组。台里根据个人的综合素养和优势,把我划分到时政要闻组,每天跟随领导视察开会,下乡调研。时政组除我之外,全是资格老、阅历深、理论强的老记者。我深感力不从心、压力重大。但我不甘人后、奋起直追。经常是熬夜硬啃长篇大论的政治书籍,大量浏览《人民日报》等党性、政策强的党报党刊。并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省领导来我们县调研。我奉命采访,《湖南日报》的记者也来了。在记者席上,我同《湖南日报》记者交谈,向她虚心请教关于新闻的宗旨意识和写作技巧。她毫不保留地向我这个新闻后辈,传授新闻学的知识,例证新闻写作规律。并勉励我有心就一定行。我心存感激,并时常告诫自己做个有心、有理想的人。现在,我仍同她保持联络,并不时把自己的新闻作品请她指导与修改,每一次,都获益匪浅。这一切,都会成为我在新闻路上不懈探索与追求的源泉和动力。
两个月来,我参与了《中华茶祖节》、《群众文体活动》等重大活动的报道,有些新闻作品发表在省、市等各级媒体上。有压力,也有动力,这一切源于我对新闻事业的挚爱与追求。从当初在新闻路上的摸爬滚打到履行记者使命,从民生到时政报道,每一步,都镌刻着我的成长印记,点点滴滴,凝聚着我的心血与汗水。
服务基层,我无怨无悔,并坚信在广阔的农村大地,在艰苦的边远地区,只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就定能放飞梦想的翅膀。谱写华丽的人生篇章。
在此,我想告诉在校的学弟学妹及仍然奔波于各大求职场所的毕业生们:热爱泥土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扎根于沃土的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道理很朴素,却颠扑不破,青年一代应该有远大的追求,但实现远大追求的,却必定是积“硅步”、聚“溪流”、起“垒土”,始于平凡,而平凡的地方,往往最富有活力、最需要人才,最考验人的素质。那种急功近利、怕经风雨、眼高手低的情绪,只能使理想一次次破灭,或者使成功的机遇与自己擦肩而过。
在湖南娱乐频道实习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收获良多。虽然,没有一开始想象中那样,自己的所学,自己引以为豪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真枪实弹”得到一番实践,但所见所闻让我有所思,增长了见识,对电视台这个行业的基层有了客观实在的认识。
湖南娱乐频道注重的是娱乐节目,和我之前所学的新闻专业还是有些出入,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刚进频道时,台里正好在筹办开年大戏《牛气逼人》,这是一档大型真人互动游戏节目。在赛事组,事情很多很杂,这就需要自己的细心了。工作期间我被分在了管理参赛者这一块,在他们参加节目之前,需要我们为他们讲解整个游戏的规则和一些安抚工作。虽是一件小事,却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除此之外,我还参与了后期编辑工作,进一步熟悉和巩固了后期制作的相关软件。整体上对录播节目的整个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牛气逼人》节目一做完,甄选《丑女无敌》第三季男主角的活动《无敌一号》又开始了。从海选、初选、复选到最后的总决选的工作自己也都有参与。这是一档选秀类的节目,每一场也都是直播,与之前的节目相比,整个活动的构思方面也会更加的完善。直播前的每一次彩排是最关键的,从中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整个节目的流程要清楚地知道。一个节目的诞生,会根据节目的性质对导演、主持人等作出选择,从台前到幕后需要各个环节的接应,如制片、服装、美工、化妆、道具等。通过自己的观察还了解到,每次彩排之前都要确认好前期制作所需要的设备的档次及规模,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特技人员。除了现场的导演指挥之外还需要与转播车内的导播相互沟通,确认好镜头序别、景别、角度和特技的运用。每一场的直播,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很忙碌,但井然有序,体现的就是良好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实习,真正进入到了社会,我才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和在实际运用中的困难。在学校,自己学的本来就不是很多,现在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道理。其实在每一次的活动当中,不管自己负责的是什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认真和细心,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自我总结,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以便改正。
亲身体会了才知道,做电视这一行是很辛苦的,通常会加班到深夜,这就更需要我们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可以说,实习是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除了考察你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以外,还考察了你的处世态度,做人原则以及处事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考察你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勤奋是首要的,到得最早走得最晚,通宵达旦这些都应该是家常便饭而不是邀功领赏的资本,因为你是实习生,你是来学习的,主动与老师的交流同样重要,要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努力去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只有这样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才会有进步的空间,实习也就有了它真正的意义了。
从今年2月份开始毕业实习,到现在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期间在县台做过新闻,现在在江西电视台一个栏目见习。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真的是学到很多东西。实习是一个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在成长。
我认为实习就是学校知识的实践化,是考验学校知识是否掌握的良好途径。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充电。在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并从中得到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记得第一次发稿的时候,被主编修改了好多次;记得第一次出镜时,摄像无奈的表情;记得第一次采访的时候,语言不通的尴尬等等。都让我明白了做一名记者、媒体工作者的不容易。
实习期间也真的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媒体,但是我觉得要对的起自己的专业,要加倍努力。
还记得有一次自己去医院做采访,那个医院就是不让我拍摄图象,他们不相信我是电视台的,而且我作为实习生也没有什么可以证明自己的证件,这真的让我非常难堪,最后只好当面给新闻中心的主任打电话,才化解了这样的情况。现在想想也真的比较搞笑。但是最后采访还是完成了,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把工作做好的。
在学校里学的大多都是理论的知识,但是实习真的让我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知道了做新闻的具体流程,知道了新闻语言跟常规语言的差别,明白了作为一名记者的定位,以及这份工作的责任。
实习中也会有人否定你,但是我一直认为越是批评的话,才越能让自己成长。因为虽然听起来很不好听,但是仔细想下如果真的是自己的问题,那就真的应该马上改正。
实习中我坚持做到一定要守时。第一次出去采访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我是提前一个小时到达的目的地,我就是怕迟到,早到总比迟到好。每次采访,我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左右到达,找个地方坐下,把今天的采访任务好好想想,理清思路。唯一的一次迟到是因为联系员告诉错了地方,打车赶到的时候迟到5分钟,感觉特别不好,打那以后,我更加谨慎了。
还记得有一次,新闻中心的主任问了我一个问题,但是我说了一个大概的数据,主任说确定吗?我就不确定了,做新闻不能想当然,任何即将变成铅字的事情都要进行证实,必须严谨。
每次写完稿一定要读,不要有硬伤。新闻的“硬伤”,是指一篇作品中,存在致命的、关键的、明显的错误,或者是不该发生的常识性的毛病。常见的硬伤有政治性硬伤、政策性硬伤、导向性硬伤、违反宣传纪律的硬伤、片面性造成的硬伤、常识性错误和技术性的硬伤。要想做到没有新闻硬伤,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我就有过稿子因为“硬伤”问题而被退回的情况。发第一篇稿的时候高兴的不得了,说实话,后来再发稿占大多数的心理是害怕和紧张,怕又被退回来。
实习让我更加了解了电视媒体,并参与其中,带着实践的经验,我要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为以后成为真正的媒体人做好充足的准备。我参与其中,我乐在其中,我仍然充满了斗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媒体的前辈们看齐,积累更多的经验,多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当个“杂家”,不求为中国的新闻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只求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我推开了建工集团新闻中心的大门,我有幸来到《湖南建工》编辑部,进行专业实习。在这宝贵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新闻中心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戴姐和蒿哥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第一天,他们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阅读他们编辑的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戴姐和蒿哥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接到领导电话,立马出去采访,然后回来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
新闻需要注重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戴姐和蒿哥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
作为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社会知识和经验也同样很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就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记者是综合性人才,对每一领域虽然不能都像本专业那样投入,但至少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书,多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在实习期间里,我感到最辛苦还是赶稿子,但辛苦归辛苦,我的写作水平却大大提高。最初写稿,我总是抓不住新闻点,偏离采访主题,写的稿子常常被改得面目全非。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找到那么点儿感觉。休息时,我会仔细对比我和老师的稿子,揣摩老师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另外,我常留心报社内部的评报栏,看编辑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还不能像老师一样,将一些生硬的数据转变为一篇顺畅生动的文章,但是经过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师改正的地方越来越少,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
在实习期间,戴姐和蒿哥让我发表了许多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短短一瞬间,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三年的宽度。我真心地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新闻实习生报告篇7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这次香港有线新闻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香港媒体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
一、关于有线电视新闻台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在观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机会:在一个公开场合上采访教统局局长李国章。
因为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个热点关关注的新闻,所以每逢教统局长李国章出现的公众场合,都会聚集一大批媒体的记者在外等候。当我到达了会场时,教统局的IO(informationofficer)在一开始就说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大家都似乎认为今天也是不不会有收获。但是大家也还是继续等李国章出来,准备突击采访。
教统局的IO又表示说李国章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又马上把麦克风插上,等待李国章出来接受采访。在采访完毕后,记者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参考大家所记录到的笔记和听回录音,来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还会反复问。而相互之间也会参考一下这条新闻怎么报。再打电话回各自的台里向采主报料。在这次报料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我向采主说李国章没有回应我们问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说话,我是听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这样报料回她的台里的,所以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是没有回应的,就这样跟采主说了。采主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带和音频先传回台里,让他听。等新闻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给我说,其实李国章从他的问题中已经是回应了我们问的问题了的,只是说得方式比较婉转,所以以后的采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要注意听被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继续跟进下去。有时候,新闻的角度和内涵,就是这样靠记者挖掘出来的。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令到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港闻部里,给我感受最大的一点就是压力。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压力。在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体,一条新闻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记者,通常都是行家争相交流的对象,在业内很受尊重。
当一个记者,在体力和脑力上要付出很多,当一个香港的记者,要付出的是双倍的体力和脑力,这也是香港媒体竞争的激烈情况所决定的。记得年前在维多里亚公园,做特首曾荫权的直播的时候,记者和摄像师就像洪流一样,围着曾荫权,大家都是想要抢到一个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记者都被踩烂了鞋子,甚至连裤子都被扯破了。
专题部——专供我啃带子的圣地
专题部一周出两档节目,一个叫《香港刺针》,由梁文道主持。专门针对热门的事件,主持和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形式有点类似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不过不同的是,《香港刺针》的节目里面还会插入记者对这个谈论的题目做制作的外拍,另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纯的talkshow。另外一个是《时事宽频》,是类似于香港电台的《铿锵集》的一档专题节目,相对《香港刺针》来说,《时事宽频》的题材更为广泛,可以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历史人文,科学技术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收获特别的丰富。专题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让我静下心来吸收他们前人做过的专题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叠有小山高的纪录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来,可以看差不多7、8个小时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觉得累,反而一边看,满心欢喜的写笔记,抄下他们好的制作方式。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有时,在记者们有空的时候,会跟他们交流国内和他们不同的制作方式,看到一些他们做的很棒的专题,例如中国戏曲、SARS系列,医护前线系列,还有一些国内目前还没有办法涉及的区域的专题片,都会问他们整个制作的方式,如何采访,怎么确定整个片的结构,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过程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但是在看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专题片制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时间,更可以静下心来回顾实习过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来不及消化的东西,重新消化。对于我来说,这一周,也是自己进步最大的一周。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后感: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令到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港闻部里,给我感受最大的一点就是压力。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压力。在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体,一条新闻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记者,通常都是行家争相交流的对象,在业内很受尊重。
当一个记者,在体力和脑力上要付出很多,当一个香港的记者,要付出的是双倍的体力和脑力,这也是香港媒体竞争的激烈情况所决定的。记得年前在维多里亚公园,做特首曾荫权的直播的时候,记者和摄像师就像洪流一样,围着曾荫权,大家都是想要抢到一个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记者都被踩烂了鞋子,甚至连裤子都被扯破了。
专题部——专供我啃带子的圣地
专题部一周出两档节目,一个叫《香港刺针》,由梁文道主持。专门针对热门的事件,主持和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形式有点类似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不过不同的是,《香港刺针》的节目里面还会插入记者对这个谈论的题目做制作的外拍,另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纯的talkshow。另外一个是《时事宽频》,是类似于香港电台的《铿锵集》的一档专题节目,相对《香港刺针》来说,《时事宽频》的题材更为广泛,可以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历史人文,科学技术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收获特别的丰富。专题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让我静下心来吸收他们前人做过的专题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叠有小山高的纪录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来,可以看差不多7、8个小时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觉得累,反而一边看,满心欢喜的写笔记,抄下他们好的制作方式。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有时,在记者们有空的时候,会跟他们交流国内和他们不同的制作方式,看到一些他们做的很棒的专题,例如中国戏曲、SARS系列,医护前线系列,还有一些国内目前还没有办法涉及的区域的专题片,都会问他们整个制作的方式,如何采访,怎么确定整个片的结构,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过程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但是在看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专题片制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时间,更可以静下心来回顾实习过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来不及消化的东西,重新消化。对于我来说,这一周,也是自己进步最大的一周。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后感:在实习结束的最后一天,采访主任请我们几个实习生聚餐。在餐上,他对我们说了一番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深刻很深刻。他说,记者这个行业就像是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很艰苦,奖品再丰厚也只能到了终点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去帮你,是不是能胜利,都是靠你自
【新闻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新闻实习生报告篇8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这次香港有线新闻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香港媒体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
一、关于有线电视新闻台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在观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机会:在一个公开场合上采访教统局局长李国章。
因为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个热点关关注的新闻,所以每逢教统局长李国章出现的公众场合,都会聚集一大批媒体的记者在外等候。当我到达了会场时,教统局的IO(informationofficer)在一开始就说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大家都似乎认为今天也是不不会有收获。但是大家也还是继续等李国章出来,准备突击采访。
教统局的IO又表示说李国章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又马上把麦克风插上,等待李国章出来接受采访。在采访完毕后,记者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参考大家所记录到的笔记和听回录音,来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还会反复问。而相互之间也会参考一下这条新闻怎么报。再打电话回各自的台里向采主报料。在这次报料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我向采主说李国章没有回应我们问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说话,我是听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这样报料回她的台里的,所以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是没有回应的,就这样跟采主说了。采主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带和音频先传回台里,让他听。等新闻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给我说,其实李国章从他的问题中已经是回应了我们问的问题了的,只是说得方式比较婉转,所以以后的采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要注意听被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继续跟进下去。有时候,新闻的角度和内涵,就是这样靠记者挖掘出来的。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令到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港闻部里,给我感受最大的一点就是压力。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压力。在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体,一条新闻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记者,通常都是行家争相交流的对象,在业内很受尊重。
当一个记者,在体力和脑力上要付出很多,当一个香港的记者,要付出的是双倍的体力和脑力,这也是香港媒体竞争的激烈情况所决定的。记得年前在维多里亚公园,做特首曾荫权的直播的时候,记者和摄像师就像洪流一样,围着曾荫权,大家都是想要抢到一个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记者都被踩烂了鞋子,甚至连裤子都被扯破了。
专题部——专供我啃带子的圣地
专题部一周出两档节目,一个叫《香港刺针》,由梁文道主持。专门针对热门的事件,主持和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形式有点类似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不过不同的是,《香港刺针》的节目里面还会插入记者对这个谈论的题目做制作的外拍,另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纯的talkshow。另外一个是《时事宽频》,是类似于香港电台的《铿锵集》的一档专题节目,相对《香港刺针》来说,《时事宽频》的题材更为广泛,可以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历史人文,科学技术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收获特别的丰富。专题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让我静下心来吸收他们前人做过的专题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叠有小山高的纪录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来,可以看差不多7、8个小时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觉得累,反而一边看,满心欢喜的写笔记,抄下他们好的制作方式。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有时,在记者们有空的时候,会跟他们交流国内和他们不同的制作方式,看到一些他们做的很棒的专题,例如中国戏曲、SARS系列,医护前线系列,还有一些国内目前还没有办法涉及的区域的专题片,都会问他们整个制作的方式,如何采访,怎么确定整个片的结构,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过程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但是在看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专题片制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时间,更可以静下心来回顾实习过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来不及消化的东西,重新消化。对于我来说,这一周,也是自己进步最大的一周。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后感: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令到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港闻部里,给我感受最大的一点就是压力。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压力。在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体,一条新闻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记者,通常都是行家争相交流的对象,在业内很受尊重。
当一个记者,在体力和脑力上要付出很多,当一个香港的记者,要付出的是双倍的体力和脑力,这也是香港媒体竞争的激烈情况所决定的。记得年前在维多里亚公园,做特首曾荫权的直播的时候,记者和摄像师就像洪流一样,围着曾荫权,大家都是想要抢到一个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记者都被踩烂了鞋子,甚至连裤子都被扯破了。
专题部——专供我啃带子的圣地
专题部一周出两档节目,一个叫《香港刺针》,由梁文道主持。专门针对热门的事件,主持和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形式有点类似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不过不同的是,《香港刺针》的节目里面还会插入记者对这个谈论的题目做制作的外拍,另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纯的talkshow。另外一个是《时事宽频》,是类似于香港电台的《铿锵集》的一档专题节目,相对《香港刺针》来说,《时事宽频》的题材更为广泛,可以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历史人文,科学技术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收获特别的丰富。专题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让我静下心来吸收他们前人做过的专题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叠有小山高的纪录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来,可以看差不多7、8个小时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觉得累,反而一边看,满心欢喜的写笔记,抄下他们好的制作方式。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有时,在记者们有空的时候,会跟他们交流国内和他们不同的制作方式,看到一些他们做的很棒的专题,例如中国戏曲、SARS系列,医护前线系列,还有一些国内目前还没有办法涉及的区域的专题片,都会问他们整个制作的方式,如何采访,怎么确定整个片的结构,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过程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但是在看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专题片制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时间,更可以静下心来回顾实习过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来不及消化的东西,重新消化。对于我来说,这一周,也是自己进步最大的一周。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后感:在实习结束的最后一天,采访主任请我们几个实习生聚餐。在餐上,他对我们说了一番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深刻很深刻。他说,记者这个行业就像是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很艰苦,奖品再丰厚也只能到了终点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去帮你,是不是能胜利,都是靠你自
【新闻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新闻实习生报告篇9
实习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使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是和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初来几天,由于语言不通,我在外出采访时遇到种种困难与阻碍。台里便安排我暂随经验丰富的老记者跟班学习。做些繁杂、琐碎的事情。扛机器、抬三脚架,我一度陷入迷茫与失落中。我曾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当初选择基层,是为了锻炼砥砺,让青春在沃土中燃烧。但现实与理想却相差甚远,心中便渐渐萌发打退堂鼓的想法。我把心中的烦恼与困惑告诉爸爸,他沉吟道: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要挺足磨砺,越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越要用心经营。我如梦初醒。开始意识到家人的良苦用心和自身承载的责任。在往后的见习过程中,我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圆满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15天的见习期结束后,我单枪匹马跑新闻、下农村、进车间、入厂房。我几乎走遍了炎陵的大半个地区。切身感受到农村的贫瘠与老百姓的需求,深感肩负的责任。我用镜头一一捕捉新农村的变迁,用手中的笔记录老百姓的呼声与愿望。也深刻体悟到前新华社社长穆青所言“人民的记者”这句至理名言所蕴含的真正分量。
一个月后,台里为了整合资源和提高新闻效果,实行分组制,将一个整体的新闻部划分为时政要闻组、民生组、经济组等多个新闻组。台里根据个人的综合素养和优势,把我划分到时政要闻组,每天跟随领导视察开会,下乡调研。时政组除我之外,全是资格老、阅历深、理论强的老记者。我深感力不从心、压力重大。但我不甘人后、奋起直追。经常是熬夜硬啃长篇大论的政治书籍,大量浏览《人民日报》等党性、政策强的党报党刊。并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省领导来我们县调研。我奉命采访,《湖南日报》的记者也来了。在记者席上,我同《湖南日报》记者交谈,向她虚心请教关于新闻的宗旨意识和写作技巧。她毫不保留地向我这个新闻后辈,传授新闻学的知识,例证新闻写作规律。并勉励我有心就一定行。我心存感激,并时常告诫自己做个有心、有理想的人。现在,我仍同她保持联络,并不时把自己的新闻作品请她指导与修改,每一次,都获益匪浅。这一切,都会成为我在新闻路上不懈探索与追求的源泉和动力。
两个月来,我参与了《中华茶祖节》、《群众文体活动》等重大活动的报道,有些新闻作品发表在省、市等各级媒体上。有压力,也有动力,这一切源于我对新闻事业的挚爱与追求。从当初在新闻路上的摸爬滚打到履行记者使命,从民生到时政报道,每一步,都镌刻着我的成长印记,点点滴滴,凝聚着我的心血与汗水。
服务基层,我无怨无悔,并坚信在广阔的农村大地,在艰苦的边远地区,只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就定能放飞梦想的翅膀。谱写华丽的人生篇章。
在此,我想告诉在校的学弟学妹及仍然奔波于各大求职场所的毕业生们:热爱泥土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扎根于沃土的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道理很朴素,却颠扑不破,青年一代应该有远大的追求,但实现远大追求的,却必定是积“硅步”、聚“溪流”、起“垒土”,始于平凡,而平凡的地方,往往最富有活力、最需要人才,最考验人的素质。那种急功近利、怕经风雨、眼高手低的情绪,只能使理想一次次破灭,或者使成功的机遇与自己擦肩而过。
在湖南娱乐频道实习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收获良多。虽然,没有一开始想象中那样,自己的所学,自己引以为豪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真枪实弹”得到一番实践,但所见所闻让我有所思,增长了见识,对电视台这个行业的基层有了客观实在的认识。
湖南娱乐频道注重的是娱乐节目,和我之前所学的新闻专业还是有些出入,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刚进频道时,台里正好在筹办开年大戏《牛气逼人》,这是一档大型真人互动游戏节目。在赛事组,事情很多很杂,这就需要自己的细心了。工作期间我被分在了管理参赛者这一块,在他们参加节目之前,需要我们为他们讲解整个游戏的规则和一些安抚工作。虽是一件小事,却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除此之外,我还参与了后期编辑工作,进一步熟悉和巩固了后期制作的相关软件。整体上对录播节目的整个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牛气逼人》节目一做完,甄选《丑女无敌》第三季男主角的活动《无敌一号》又开始了。从海选、初选、复选到最后的总决选的工作自己也都有参与。这是一档选秀类的节目,每一场也都是直播,与之前的节目相比,整个活动的构思方面也会更加的完善。直播前的每一次彩排是最关键的,从中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整个节目的流程要清楚地知道。一个节目的诞生,会根据节目的性质对导演、主持人等作出选择,从台前到幕后需要各个环节的接应,如制片、服装、美工、化妆、道具等。通过自己的观察还了解到,每次彩排之前都要确认好前期制作所需要的设备的档次及规模,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特技人员。除了现场的导演指挥之外还需要与转播车内的导播相互沟通,确认好镜头序别、景别、角度和特技的运用。每一场的直播,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很忙碌,但井然有序,体现的就是良好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实习,真正进入到了社会,我才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和在实际运用中的困难。在学校,自己学的本来就不是很多,现在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道理。其实在每一次的活动当中,不管自己负责的是什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认真和细心,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自我总结,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以便改正。
亲身体会了才知道,做电视这一行是很辛苦的,通常会加班到深夜,这就更需要我们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可以说,实习是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除了考察你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以外,还考察了你的处世态度,做人原则以及处事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考察你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勤奋是首要的,到得最早走得最晚,通宵达旦这些都应该是家常便饭而不是邀功领赏的资本,因为你是实习生,你是来学习的,主动与老师的交流同样重要,要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努力去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只有这样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才会有进步的空间,实习也就有了它真正的意义了。
从今年2月份开始毕业实习,到现在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期间在县台做过新闻,现在在江西电视台一个栏目见习。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真的是学到很多东西。实习是一个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在成长。
我认为实习就是学校知识的实践化,是考验学校知识是否掌握的良好途径。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充电。在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并从中得到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记得第一次发稿的时候,被主编修改了好多次;记得第一次出镜时,摄像无奈的表情;记得第一次采访的时候,语言不通的尴尬等等。都让我明白了做一名记者、媒体工作者的不容易。
实习期间也真的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媒体,但是我觉得要对的起自己的专业,要加倍努力。
还记得有一次自己去医院做采访,那个医院就是不让我拍摄图象,他们不相信我是电视台的,而且我作为实习生也没有什么可以证明自己的证件,这真的让我非常难堪,最后只好当面给新闻中心的主任打电话,才化解了这样的情况。现在想想也真的比较搞笑。但是最后采访还是完成了,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把工作做好的。
在学校里学的大多都是理论的知识,但是实习真的让我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知道了做新闻的具体流程,知道了新闻语言跟常规语言的差别,明白了作为一名记者的定位,以及这份工作的责任。
实习中也会有人否定你,但是我一直认为越是批评的话,才越能让自己成长。因为虽然听起来很不好听,但是仔细想下如果真的是自己的问题,那就真的应该马上改正。
实习中我坚持做到一定要守时。第一次出去采访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我是提前一个小时到达的目的地,我就是怕迟到,早到总比迟到好。每次采访,我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左右到达,找个地方坐下,把今天的采访任务好好想想,理清思路。唯一的一次迟到是因为联系员告诉错了地方,打车赶到的时候迟到5分钟,感觉特别不好,打那以后,我更加谨慎了。
还记得有一次,新闻中心的主任问了我一个问题,但是我说了一个大概的数据,主任说确定吗?我就不确定了,做新闻不能想当然,任何即将变成铅字的事情都要进行证实,必须严谨。
每次写完稿一定要读,不要有硬伤。新闻的“硬伤”,是指一篇作品中,存在致命的、关键的、明显的错误,或者是不该发生的常识性的毛病。常见的硬伤有政治性硬伤、政策性硬伤、导向性硬伤、违反宣传纪律的硬伤、片面性造成的硬伤、常识性错误和技术性的硬伤。要想做到没有新闻硬伤,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我就有过稿子因为“硬伤”问题而被退回的情况。发第一篇稿的时候高兴的不得了,说实话,后来再发稿占大多数的心理是害怕和紧张,怕又被退回来。
实习让我更加了解了电视媒体,并参与其中,带着实践的经验,我要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为以后成为真正的媒体人做好充足的准备。我参与其中,我乐在其中,我仍然充满了斗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媒体的前辈们看齐,积累更多的经验,多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当个“杂家”,不求为中国的新闻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只求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我推开了建工集团新闻中心的大门,我有幸来到《湖南建工》编辑部,进行专业实习。在这宝贵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新闻中心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戴姐和蒿哥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第一天,他们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阅读他们编辑的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戴姐和蒿哥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接到领导电话,立马出去采访,然后回来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
新闻需要注重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戴姐和蒿哥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
作为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社会知识和经验也同样很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就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记者是综合性人才,对每一领域虽然不能都像本专业那样投入,但至少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书,多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在实习期间里,我感到最辛苦还是赶稿子,但辛苦归辛苦,我的写作水平却大大提高。最初写稿,我总是抓不住新闻点,偏离采访主题,写的稿子常常被改得面目全非。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找到那么点儿感觉。休息时,我会仔细对比我和老师的稿子,揣摩老师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另外,我常留心报社内部的评报栏,看编辑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还不能像老师一样,将一些生硬的数据转变为一篇顺畅生动的文章,但是经过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师改正的地方越来越少,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
在实习期间,戴姐和蒿哥让我发表了许多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短短一瞬间,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三年的宽度。我真心地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