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士兵表彰事迹1500字

| 福萍

在津市有这样一个人,他无房、无车、无存款。他住在廉租房里,不是没钱买房,他除了生活必须用的以外,而是把钱全部用在支持帮助贫困儿童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上,他就是退伍老兵朱德文。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民做好事,一做就是17年。据不完全统计加班加点约2万余小时,帮助弱势群体千余人次,累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和伤残金中拿出共计十多万元用于资助困难对象。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更是一名退役军人,为了搞好志愿服务工作他舍小家顾大家,更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退伍老兵的大爱人生。近年来,他共获得了国家、省、市给予的各种荣誉称号二十多个。

朱德文同志1966年7月出生于原津市市棠华乡。1984年10月,他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入伍。1985年至1989年三次上前线参加对越旱季作战,且在战斗中英勇抗敌,光荣负伤,八级伤残,先后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现任津市市十二届__委员,津市市襄阳街街道办事处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

1989年3月,退伍后他被分配到了津市油泵电机总工作,并担任保卫科厂,1998因企业改制下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受部队培养教育多年的退伍军人,朱德文同志弘扬坚韧不拔、能吃苦、不服输的军人精神很快振作起来,不等不靠,走上了一条自救之路。他摆过水果摊,开过小餐馆,终于克服了困难渡过了难关。

2006年,朱德文同志根据再就业援助政策,他被分配到了津市市襄阳街社区工作。在工作中他自费印制了“社区真情联系卡”,在真情联系卡上,他对居民群众承诺:我是社区工作人员,如有困难请打我电话,复员退役军人从不食言,记得保管,等您呼唤。卡上他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联系方式。把真情卡发给社区的居民,当群众需要他帮助时,他随喊随到,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全力帮助,给很多群众解决了急需的困难。襄阳街社区重度烧伤儿童李自豪,因一场意外烧伤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原本本就不宽裕的家庭经济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更是让活泼可爱的孩子心理上和身体身体上受到了无法抹平的伤痕、伤痛。走投无路的李自豪父亲找到朱德文进行求助,朱德文同志二话不说带领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们四处募捐,为他募得了十多万元的爱心善款,他自己更是把身上刚发的一个月工资全部捐献给了他。

社区低保户向多发,身患重病,又孤身一人,无人照顾,生活困难,向社区反映后,朱德文同志主动请缨,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跑前跑后,带着向多发看病买药,朱德文同志把自己的电话留给向多发的邻居,请他们帮忙看护,如果有什么事情直接打电话给他,向多发有什么不舒服和病痛,只要一个电话,朱德文同志半夜三更都会开车来到他的身边嘘寒问暖。向多发患病期间,感慨的说:“我的身边现在没有一个亲人,朱主任就象我的亲生儿子一样照顾我,我深受感动,我真想认朱主任为我的义子。”当向多发被确诊为癌症后,他将自己的一些身后事宜都像交代儿子一样交代给了朱德文同志。在向多发最后的一段日子里,朱德文同志守护在他身边耐心开导他照顾他,向多发逝世后朱德文更像一个儿子一样给向多发办理了身后事。并按照老人的遗属在墓碑上刻下了“孝子朱德文”的字样。在襄阳街街道许多孤寡老人都把朱德文同志认做干儿子,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朱德文同志对工作的认真热情,对困难群众的关心体贴的助人为乐良好品德,在社区居民中广为传颂。

2013年,在襄阳街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由他牵头成立了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这让朱德文同志从一个人零散的搭班子号召做好事,到现在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成为有机构、有编制、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平台的志愿者服务团队。从当初的少数志愿者发展到了现在的426名志愿者,其中党员占25%以上,退役军人占40%以上,单位志愿者分队13个,在协会19名骨干成员中退役军人有8人。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每年从事志愿活动达1000人次以上。

朱德文同志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勇于创新。把全市服务过的三百余名服务对象从居家照料、生活支持、家电维修到节日慰问都建立了个人服务档案。而且在襄阳街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辖区内的7个社区和1个爱心幸福园自身特色,成立了应急救援、爱老敬老、法律援助等8支志愿者特色小分队,把志愿者服务工作群体扩展多元化,以党员骨干为“圆心”、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也把基层党建引领的“红色驿站”服务功能辐射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去,构建成全新的志愿服务网络。并对百余名居家托养对象制定了详细的居家服务项目,要求每完成一项服务工作都由受托人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不定期的对居家托养服务进行电话抽查和家中回访,询问了解托养服务情况。自2014年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慰问弱势特护群体约8000余人次。

最美退役士兵表彰事迹1500字【篇2】

庚子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这个春节变得不同寻常。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关键时刻,一个退伍老兵放弃春节假期,主动请战,无所畏惧地奔赴抗“疫”前线,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老兵的本色担当,他就是20__年__市“最美退役军人”——__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退役士兵公益性岗位汽车驾驶员杨__。杨__,男,山东__人,197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92年12月开始在__边防武警__边防检查站服役,1996年12月退役后进入__市电气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2017年8月通过退役士兵公益性岗位竞聘,进入__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汽车驾驶员工作。三年来,杨__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定,服从安排,主动融入单位,平均每年行驶2万余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工作得到所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高度称赞。特别是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始终奋战在抗疫最前线,保障防控工作车辆运输安全,为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主动请缨有担当

20__年春节,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假期的杨__,就投入到紧张的新冠疫情阻击战中。为全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的综合协调、流行病学调查、疫点消毒消杀、应急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等六支队伍需要24小时在岗,面对未知的挑战和危险,作为汽车驾驶员的杨__主动请缨:“疫情阻击战少不了运输保障,我年轻,又是退伍军人,我先上!”。从1月21日起,杨__和战友们并肩战斗,连续奋战,始终奔波在疫情防控的征途中。每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每一次样本采集,每一次疫点消杀,每一次物资运输,每一次复工复产复学督导……凡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都会有他忙碌的身影。

保障运输显责任

1月26日下午5时许,__县报告__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接到出发任务,杨__立即准备好车辆,协助流调人员搬运流调箱及相应物品,第一时间将流调人员安全送到流调现场。为了不耽误工作,杨__坚持在车上等待,手冻麻了,他就抱着热水杯暖暖手,脚冻透了,他就下车在周围跑几圈暖一暖,就这样一直到晚上11点多现场流调结束。把流调队员送到休息点后,他又严格按照规程对车辆进行消杀,认真检查车辆性能,在确保没有任何纰漏后,他才匆匆吃了几口方便面,休息时已经接近凌晨1点了。第二天早晨6点,他又把流调队员送到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家中现场实地查看居家隔离条件、疫点消毒等情况。像这样的情形,杨__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泰城某医院疫情防控首次病理血样采集,岱岳区某隔离点采样、消毒,隔离人员样本采集、运输……疫情在哪里,哪里就是战场,秉承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铁军”精神,杨__和战友们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用车安全。

1月27日,杨__又承担了接送__站进站口疫情防控人员的任务。每天早上5:30,防控人员就要赶到进站口,而杨__每天都是提前半小时到达防控人员集合地点,检查车辆、准备物资,因担心防控人员早上没有饭吃,他还暖心地在车上准备了方便面、牛奶、火腿肠等食品。准时将防控人员送到__站后,他要马上回到单位参与其它疫情防控任务。晚上11点多送走最后一列火车,他还要把每一位防控人员安全送回家中。从1月27日至3月8日,连续42天,84趟来回,杨__没有迟到过一次,同事们风趣地夸他是“永远不会迟到的‘闹钟’。”

疫情阻击战中,杨__车上运输最多的是防控人员采集的样本,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有新冠病毒的样本,没有一丝恐惧是不可能的。为了战胜这种恐惧,也为了确保每一次出车安全,他主动向专业人士请教,认真研究车辆消毒规程,每次接到完成流调、采样任务的同事,他都会提醒:“车上有酒精,快消消毒。”把同事送下车,他还要仔细对车辆进行酒精擦拭、84消毒,每次出车前更是提前到岗,再次检查。杨__常说:“越是非常时期,越不能出任何问题,保障车辆和同事的绝对安全,绝不能马虎”。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间里,杨__和战友们累计出车450余次,安全行驶40000多公里,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运输保障任务,彰显了退役军人退伍不退志、退役不退色的优良传统和一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部队熔炉筑军魂

服役期间,杨__坚决服从党和部队的命令、调遣,认真遵守规章管理制度,严守底线,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部队边防出入境工作中,秉承边防涉外无小事,事事都是大事的原则,他自我要求严格,曾荣获嘉奖表彰。1996年3月29日,杨__在__港成功抓捕一名通过外轮叛逃的他国人员,为国家排除了一起内潜外逃的涉外事件,荣获个人三等功。在__市电气科研所工作期间,他始终牢记退役军人的身份,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

在新冠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杨__舍小家,顾大家,充分发扬退役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用脚踏实地的付出,默默为冲锋在防疫一线的战友们提供最“硬核”的车辆保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位退伍老兵的铮铮誓言!

最美退役士兵表彰事迹1500字【篇3】

参军入伍一直是张海旭的一个梦想,大概每个铮铮铁骨的男儿都有这样一种当兵的情怀,当兵满足的是他心中的军旅梦,从小他就羡慕军人的英姿飒爽,也钦佩军人保家卫国不惧牺牲的胆气血性,更沉迷于军事电影里的枪林弹雨,他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要考一所不错的大学,因此当兵这颗种子只能深埋心底。2017年,就读于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大二年级的张海旭,满怀着勇气和赤子般的爱国之心,在家人和同学半是鼓励半是疑惑的注视下,报名参军入伍,来到离家6000多公里的新疆乌鲁木齐,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来到新兵连,新兵班长教会的第一句话就是:上级的命令,能理解叫锻炼,不能理解叫磨炼。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到并不诗情画意、并不是温柔阳光和美好雨露的军营,却立马就收获到了军营的能量。部队里的战友情、老兵对新兵的爱护是温暖的、亲切的。每当回忆起当年咬着牙坚持过来的新兵时期,张海旭感慨收获良多。羸弱的少年变成了体魄坚实的战士,军旅生涯令他最难忘的就是从三千米跑道和四百米障碍场上学会的公式:努力+咬碎牙般地坚持=成功的体验。

初入军营,来到心驰神往的部队,穿上心心念念的迷彩服,内心的欢喜涌上心头,但夜幕降临,随之陌生感涌上心头,感觉一切都不那么适应,习惯了大学的自由,部队的规章制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从未退缩,也毫不胆怯,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很快适应了这紧张有序的生活,每天的整理内务,军姿定型,体能训练让他感到无比的充实。经过痛苦的过渡期后,作为通信兵的张海旭迅速展现出一个优秀士兵的风格:不畏辛苦、刻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严格执行纪律和保密规定。在通讯集训队结业考核中,他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和专业比武第一名的成绩。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表现,他屡屡受到上级的表扬,并被领导调整到文书岗位,成为连队领导的左膀右臂。由于野战单位演训任务繁重,他曾参与战区级演习4次。去过海拔4800米以上的格尔木,见到了八月的漫天大雪,体验了“五十步哮百步”;去过夏日炎炎的河南洛阳,皮肤晒得黝黑,体验了“暑气熏蒸”;去过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马纳斯,啃着冻成冰块的八宝粥也觉得真香;去过茫茫戈壁的库尔勒,见到了被风吹成“刀片”的山岗,夜晚与此起彼伏的狼嚎声相伴。正是艰苦的条件,成就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品格。基层连队人少事情多,他往往身兼数职,既要作为报话兵参加演习,还要协助领导完成文书工作,经常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左右,早上仍然正常起床参加训练。但是付出终有回报,2019年年初他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获得嘉奖,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成为下一批新兵们的榜样。

2019年9月,张海旭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一起战斗两年的兄弟,结束了两年的军旅生涯,回到母校继续完成学业。都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可谁都知道这团火很难再聚齐,有些人这一别,这辈子都不一定能再见。他无限留恋这片沃土,但他深知,要把部队栽种在心中的种子撒播到更广阔的天地中,让它们生根发芽指数传播。复学以后,得益于部队的教育和指导,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懒散,生活作息变得规律,目标变得更清晰,上课努力学习,课下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正是用这样的劲头来严格要求自己,使他在复学后的两学年中都获得了校级综合奖学金。他说:如果不当兵,大学生活可能会是浑浑噩噩的四年。因此他感谢部队教会了他自律,教会了他坚持,培养了他很好的执行力,让他拥有了一个强健的体魄和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2020年春节,张海旭刚回到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过年,本应该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全国。看到了白衣战士为爱坚守、为爱付出的那一幕幕感人场景,作为退伍老兵的他志愿加入到村委会的抗疫工作中。虽然每天穿梭在东北冬天的大雪中,但是因为和抗疫工作人员们一起战斗,他并不觉得这个冬天寒冷。他和村委会抗疫的工作人员用自己的行动一起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层层屏障。

回顾军旅生涯,张海旭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他说生命里有了一段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保持一名军人的作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兵。不管过了多少年,再回忆起来,都觉得当年的生活历历在目,部队是一个大熔炉,锤炼出一批批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钢铁战士,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告别满是热血的军营,重返朝气蓬勃的校园,从一名军人转变成一名学生,虽然以后的身份还会不断的转换,但是我一定会铭记部队对我的教诲,永葆军人的本色。两年军旅生涯,我无怨无悔!因为青春风华正茂,参军无上光荣!因为有志青年从军建功,热血男儿矢志报国!

最美退役士兵表彰事迹1500字【篇4】

在全面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一些老旧小区由于人口众多、小区环境复杂、设施老旧、缺乏物业管理成为了此次防疫的薄弱环节,在防疫阻击的关键时期,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于危急时刻站了出来、顶了上去,冲在疫情防控前线,坚守社区基层一线,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安全。何振华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疫情期间“三无”小区的“站岗人”。

有一种力量叫“初心如磐”

“我的同事和我的战友都奋战在一线,我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一名退伍军人,我要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何振华是天水市秦州区中城街道重新街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名志愿者,在自行居家隔离14天,身体无症状以后,他主动请缨,在重新街“三无”小区的值勤卡点上站起了岗。何振华所在的重新街居民小区有7栋楼,300多户,小区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房屋出租户多,人员流动性大,防疫意识淡薄,管理压力不小,而像何振华这样退役军人志愿者的加入无疑成为了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臂膀。连日来,何振华胸戴党徽,佩戴疫情督查红袖章,动员大家积极响应和配合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劝导群众不外出、不聚餐,引导业主不传谣、不信谣。起早贪黑开展入户宣传、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等基础性工作,组织人员对小区的一些卫生防疫死角进行排摸消毒,建立快递寄取制度,合理快递寄取流程,有力防止了人员聚集行为的发生。在何振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防疫志愿队伍,汇聚了一股强大的联防联控力量,守护住了小区的每家每户。

有一种责任叫“使命在肩”

“肯定也有不理解配合的群众,有时我们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给他们讲道理,但在有些情况下,即使是争得面红耳赤,规矩不能破、底线不能碰。肩上的责任不允许我们出错,不行就是不行。”说这话时何振华有些激动,从他质朴的脸颊上也隐约能看出受过的一丝丝委屈,但看到更多的是责任担当。“三无”小区有很大一部分居民防疫意识薄弱,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喜欢外出遛弯、聚集打牌、不戴口罩,遇到这种情况何振华总是仔细耐心劝说、细心引导教育、贴心分发口罩,也时常会招来白眼和冷嘲热讽,但何振华凭借着多年部队生活养成的顽强意志,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宣传防疫知识、纠正陋习偏见,渐渐打动大家被何振华的真诚所打动,邻里之间的关系也随着走访巡逻次数的增加变得越来越亲切,小区居民不仅做到了没事不出门、出门人人戴口,有的居民还完成了角色转变,从被监督对象变成了志愿者,积极监督废弃口罩的处理,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避免了二手口罩回流市场的风险。同时,他还积极发挥“白细胞”作用,通过志愿工作中的卡口盘问和入户走访,采集社会治安、群众纠纷和民生服务信息,为街道社区在疫情期间的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参考。

有一种情怀叫“任劳任怨”

“小区是我家,防控靠大家!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一线人手告急,需要大家的参与,保卫家园我们义不容辞。”在这份热心和赤忱背后是何振华的牺牲和付出,中午人流量大、进出人员多,必须细心登记排查,值勤任务较为繁重,何振华时常忙的一口热饭都吃不上,大多数时间是吃泡面裹腹。有时遇到突发情况,更是忙至深夜才能缓口气,2月13日晚8时,他刚泡好一碗方便面正准备吃时,就有居民反映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听闻消息,他赶忙放下手中的方便面,就匆匆和同伴赶到现场,在对该名流浪人员进行了情况排查和体温检测后,他又及时通知了辖区派出所、社区负责同志,随后他又冒着严寒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将该名流浪人员送到救助站。一切安置妥当,返回值勤点时已经是晚上10点,当他看到值勤点上那碗已经冰冷的泡面时,才想起早已饿的咕咕响的肚子。打好防控疫情人民战争的主战场在社区村组,主力军正是许多像何振华一样的退役老兵,他们在关键时期的挺身而出和义不容辞,换来了社区防控阵地的固若金汤。

最美退役士兵表彰事迹1500字【篇5】

___,男,回族,1977年3月出生,1994年12月入伍,199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新华路街道办事处陈坟居党支部书记。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学雷锋先进个人”。复原返回家乡后,他干过餐饮、跑过物流,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拼敢闯的冲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致富不忘乡邻,带动群众共同发展,赢得群众一致称赞。特别是担任陈坟居党支部书记以来,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集民智聚民心,解民忧促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加强学习,在坚定信念中铸魂励志打基础。___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支部一班人注重加强对__、__等政治理论的学习,及时学习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学习先进典型、自觉参加组织生活、自觉履行政治职责,真正把党性修养锤炼落到了实处。自觉用科学理论中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思考、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和矛盾,为抓好党务和居务工作落实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坚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有效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

(二)借助优势,在创新发展中带领群众奔小康。___带领支部一班人整合土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企业落户,增加集体和居民收入。目前,已有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临清经纬染织有限公司、临清市惠丰轻钢结构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陈坟,2016年村居集体收入达到28万余元。为进一步扩大发展思路,开拓收入多元化渠道,___带领支部成员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广泛的思考和研究,计划引进智能玻璃温室、太阳能集热装置、冬暖式钢结构温室、水肥一体化装置等先进的农业设施,并结合陈坟居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优势、紧邻临高路的交通优势和广阔的市场优势,与党员群众共同研究,聘请专家指导,为居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共同致富找好了路子。

(三)牢记宗旨,在开展活动中维护团结促和谐。陈坟是少数民族居,回族占全居人口的90%以上,搞好民族团结是关键环节。作为居支部书记,___坚持把搞好民族团结摆在突出位置,组织信教群众选举成立了清真寺寺管会,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在支部成员和党员的带头和引领下,广大群众踊跃捐款,总计筹得9万余元,筹集的资金由寺管会监督使用,对清真男寺、女寺进行了重新修缮改造,群众纷纷亮出大拇指给以高度评价。他严格按照民族宗教政策要求,自觉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组织开展好各项宗教活动,真诚对待每一个居民,关心居民的所急所需,面对矛盾不回避,公正处事、敢于管事、依章办事,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了村居和谐稳定。

(四)建章立制,在规范管理中破除陋习树新风。作为党支部书记,___高度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推进。为居内群众缴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面粉等,平均每人每年可获福利约400元。修建了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械,并组建了广场舞队,免费为他们提供音响设备,鼓励居民在农闲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设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和婚事、丧事新办规范,积极在村居内倡树文明新风,改变了群众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陋习。积极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活动,将评选出的优秀党员、好婆婆、好媳妇等公示公开,宣传典型,带动村风促民风。在他与支部班子、党员的共同努力下,陈坟居的村风村貌、居民素质、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完善设施,在综合治理中改变环境创一流。___先后向上级民宗部门申请资金44万元,在村居内修路3000多米,排水沟600米,并改造了农田水利、电力。将所有生产路改造成水泥路,村居道路全部安装路灯。带领党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消灭了垃圾死角,并摆放垃圾桶20个,配备2名保洁员,改变了过去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的局面,实现了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并多次在办事处城乡环卫一体化评比中取得第一名,被山东省爱卫会评为“省级卫生村”。

最美退役士兵表彰事迹1500字【篇6】

入职20多年以来,我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和汗水,用实际行动让自己平凡的人生闪烁出军营的光芒,让绿色的正能量感染身边的师生。

难忘军旅,烙上军人底色

有人说,军旅生涯是一个人一辈子必须经历的一场梦幻之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或者说是勇气,因为军营的梦幻是交织着钢铁般品质和绝对服从天职的。1994年底我光荣入伍,部队的严格、精准、高标准让感慨收获良多:我成为了吃苦耐劳的一名武警战士,下连后,我迅速展现出一名优秀军人的风格:不畏辛苦、刻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严格执行纪律等。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表现,我屡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并于1995年被评为优秀士兵。经过党组织的严格考验,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倾心教育,心系师生校园

1998年我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我深信退伍只是战场的转移,一个纯粹的士兵,即使脱下军装,依然会保持军人的信念和勇敢。光荣退伍后被分配至滁州市第四中学从事后勤工作。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这一干就是20年,我始终永葆军人本色,发扬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和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也没有感召世人的壮语,有的只是平平淡淡、心系师生的校园后勤繁琐的工作。但我毫无怨言,无怨无悔。因为我心中有个信念: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就要干好!

学校的后勤工作事无巨细,千头万绪,但始终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驱使我,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每次工作任务,每天我总是任劳任怨地将学校的事务处理得当后才拖着疲惫回家。2010年暑期,学校进行校安加固工程,我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确保了学校校安工程的圆满完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由于过度劳累,不得不去南京住院治疗,刚出院,就直奔学校,校领导见我虚弱的样子,就急切地动员我回家休息,可是事情太多,我也就拖着病愈的身躯坚持着。在学校里担任支部组织委员期间,协助配合支部书记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识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做好党务工作,多次被校总支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角色再换,倾力服务师生

2020年8月,由于“区管校聘”工作的开展,大家都怀着忐忑的心情,不知路在何方,我能主动申请参与改革,成为了第一批流动的教师。我听从组织安排来到了滁州市第二小学,分配在食堂工作,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未做过这一行的我带着退伍军人的那股不服输,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从头开始学起。我就发挥军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决心,坚信军营生活教会我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工作是开展不了的,只要肯坚持!

我总是能吃苦、冲锋在前。学校食堂因为疫情暂停了一年,接手食堂管理后,整理食堂是体力活更是麻烦事,时间紧、任务重,困难摆在我的面前,在领导和老师及食堂员工的鼎力支持下,学校食堂顺利如期开伙。那几天下来,嗓子喊哑了、脚趾磨破了、脖子晒破了皮,忙得没顾上喝口水。勤勉实干、雷厉风行,这是老师们给我的评价。看着孩子们、老师们在食堂就餐的快乐欢愉的笑脸,我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学校食堂,关系师生的食品安全,是不得有半点疏忽和大意的。我就从食品安全到人员分配;从菜肴品质到进货渠道,从每天的工作安排到每日的食堂管理等等强化精细度管理,制定计划和制度,建章立制,并始终坚持不懂就学,常常加班加点,披星戴月,为学校食堂的有序干净卫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虽然来到新的单位只是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多次得到了上级和学校领导以及各位老师、家长、学生们的一致肯定。

虽然我是一名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教师,但我愿意用自己的平凡经历谱写出不平凡乐章。那就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脱下军装、服务师生!继续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人作风和气质。同时,加强学习,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坚持自我锻炼和修养,争当时代先锋、做好师生的好“后勤”,为和谐社会、美丽校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相信只要踏实工作,不忘初心,始终保持一个退伍军人的优秀品质和工作本色,一定能为师生做好服务,在新的岗位上再立新功。

最美退役士兵表彰事迹1500字【篇7】

初次接触___同志,在扬武镇上班的同志都能感觉到他身上一股干劲和朝气。他的QQ昵称和微信账号均是“羊八井”,八年西藏从军生涯,一辈子边疆情怀。退役不褪色,在转到基层政府工作期间,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军人的忠诚和奋斗品格。

八年边疆,军旅生涯抒情怀

2001年,初中毕业的___,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应征入伍,光荣到祖国边疆西藏服役。男儿家国情怀,青春献给沙场。因表现优秀,2006年7月光荣入党;同时,积极上进,在服役期间攻读本科文凭。

说起部队生涯,他说唯有奋斗才可不负青春。可是本有留在部队深造的机会,却心怀赤子之心,义无反顾返回家乡建设乡村。2009年,收拾行李,不舍脱下军装,只身飞赴故乡。

十年磨剑,创新创智新作为

回到老家___之后,通过自身的努力考录到扬武镇人民政府工作。2013年4月,到扬武上班之后服从组织调剂,到__办公室工作。陌生的环境,从未接触过的业务,没有让他产生退缩心理,通过刻苦学习和向前辈请教以及在热心老同志的带领下,逐渐从不懂走向熟练

带着感情入户,只为宣传计生政策。工作以来,他发放计生知识传单和计生知识手册3200多份,向群众介绍计生政策,宣传__这一基本国策。同时,入户采集生育信息,根据已婚育龄妇女计生档案,亲自上门了解生育情况,认真核实,确保计生信息真实可靠。此外,还入户讲授避孕知识。走家串户讲授避孕节育知识,并向群众发放避孕药品药具200多盒;通过开展关爱独生子女、关爱计生贫苦妇女等帮扶结对活动,提供计生关怀。

2017年4月开始负责扬武镇计生协会的工作。正值州计生协会现场会7月份要在扬武镇洋浪村召开,时间非常紧迫,当时洋浪村活动室还是空门几个,内置科室没有规范化。在县计生协会的协调下,带领施工队和外包单位通过1个月的突击,示范点扬武镇洋浪村“计生协会家庭服务中心”形成规模。确保了全州计生协会现场会的召开。当来自全州16个县的计生协会代表进入现场,纷纷感叹,均表示在此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感受,现场会取得较好的反响。

真蹲实驻,一线攻坚鏖战酣

2018年8月,全县脱贫攻坚拉开决战之势。鉴于平常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受单位领导之信任,经过组织慎重考虑,安排他到扬武镇最远的一个村开展脱贫攻坚网格员工作。

进入岗位后,和同事逐一走访农户,认认真真核算每一户的年收入,了解每一户的吃、穿、饮水、供电、通讯等基本情况,查看每一户的住房、医疗、教育保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让指挥所对下一步工作的部署和让施工进度推进做出了第一手资料保障。由于他的帮扶对象和网格区不在一个村,克服不利因素不辞辛劳两地奔跑。

2018年,数九寒冬,为确保我县第三方考核顺利通过,县里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乡镇之间的交叉检查。___受命带领5名攻坚队员到任务村开展脱贫攻坚普查,经过5天昼夜奋战,完成了将近300户的调查,并将检查结果整理之后第一时间反馈,让该村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做出了有力的保证。龙某是___的其中一个帮扶对象,常年在外打工,老家的房屋不蔽风雨。一天,得知在外打工回来的龙某返乡后,他驱车80余里来到龙某家中和他见面,谈话间,___结合实际为龙某分析情况,建议他申请移民房,为了孩子的将来搬出大山。由于龙某对政策不了解,___多次向他宣传讲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龙某的思想有了质的转变,决定申请移民搬迁。喜庆的日子接踵而至,拿到移民房钥匙之后,___帮着他搬家具、扛家电、添置窗帘等。看着敞亮的大房子,搬进新家的龙某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喜悦。

重结军缘,再创佳绩展风采

2019年4月,到扬武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后,___第一个当头任务就是为全镇493名退役军人悬挂光荣牌。为军烈属和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弘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职业浓厚氛围的重要举措。在服务站人手不够的情况下,___通过有序的调度安排,发动攻坚队和帮扶干部对全镇退役军人和军烈属家庭的“光荣牌”进行悬挂。要求各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专人上门悬挂。

多措并举,推动工作质量高。与各村对接,由各村安排专人进行上门悬挂,指导各村按照悬挂标准进行悬挂,并将悬挂台帐、悬挂照片按格式要求存档并上报。同时,对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数据采集成果,对于居住在县城的人员逐个落实现居住地,由镇政府统一安排车辆,进行上门悬挂。为此,自购了电钻、梯子、锥子等工具。此外,对于长期居在外地的人员,采取电话沟通方式,落实本人光荣牌悬挂地点,什么时间回来,回来后请第一时间联系,再组织进行悬挂。在此同时,对全镇23个村居的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进行了挂牌成立。择优选取了3名退役军人村干担任该村的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并提议在脱贫攻坚工作融入退役军人工作元素,坚持每月对老兵的走访慰问,主动到老兵中去,了解思想动态。一年来,化解思想矛盾10余次,配合其他部门完成了涉及退役军人的工作4次,在退伍老兵的心目中得到了较好的口碑。

7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