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
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篇1
鉴于《全球通史》详尽介绍了从“露西”到冷战结束后的历史,难以一下子将其介绍完全,我决定先简要说一说对于美国独立的一些看法。在《全球通史》中可以看出,美国从英国独立后在一战二战期间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随后又证明了自己超越了苏联,成为第一大国)。那么,除了大部分时间保持中立并向其他国家出售武器,美国的历史或文化上有哪些优势,使其快速崛起呢?首先是它在历史时机上的优势:它无疑是个幸运的国家。理论上,美国殖民地几乎没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从日不落帝国中独立。
那个时代的英国无疑是世界强国,有力量把大清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独立军没有自己的武器,没有训练有素的常规军,更没有空军和海军。其将领华盛顿只受过小学教育,临时政府正为将来的发展方向焦头烂额。在严寒之中,军队开入了福吉谷,未经大的战争,又在春天开出了福吉谷,然后便签署了巴黎条约。对于这奇迹,华盛顿评价:“如果史学家足够顽强,要记载这场竞赛中在力量不等的情况下(美国这边)获得的优势,还要描述赢得优势时的恶劣境况,后代子孙很可能会以为这纯属虚构。”的确,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壮举。
然而,这项壮举却是由法国、西班牙与美国共同完成的。当时法国在争夺北美殖民地时输给了英国,在看到殖民地自己出来反抗英国统治,它倾尽全力支持美国,不仅给了它大量物资,还直接派海军去北美助阵。甚至可以说,美国独立是英法战争的副产品。在巴黎条约签署时,美国一共有三名代表。除了华盛顿,另外两名都是法国军官。在法国资助下独立的美国,无疑是幸运的。其次,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这意味着它不会受一套古老的传统的限制。
在美国独立前,欧洲的政治家和哲学家早就提出了诸如“三权分立”的思想,但由于欧洲的传统和掌权者的压力,欧洲迟迟没有将其付诸实践。美国战时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亚当斯在文章《关于政府的思考》中(在美国)首次引入了这个观点。这篇文章信息量巨大,它奠定了美国政治的基础,包含了许多欧洲政治家的思想。美国独立后,这些思想一一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得到实验,美国于是成为了诸多先哲口中的“理想社会”。自然,“人人生而平等”难以实现,众人的利益难以平衡。完美的政治体系总是不存在的。欧洲先哲在幻想美好的民主社会时,总是把为国家着想的高素质的人民视为前提。然而这前提是难以实现的。人民很有可能会选择有魅力的对自己有益的总统,而不是对美国有利的。此外,自建国起,地方各州都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它们甚至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抵制总统的命令。这种制度的确更利于民主,却不利于管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最近疫情严重:许多州反抗特朗普的命令,抗疫指令无法实施。美国对民主的理解也是一个问题:它借着宣扬民主介入其他国家内政,却拒绝其他国家自由选举,因为一个反抗美国的领导人可能威胁美国利益。因此,虽然美国拥有当年政治家心目中“完美”的政策,却依然存在许多弊端。或许它应该根据时局作出调整。同时,作为世界大国,它应该尊重其他国家,倡导和平,坚决成为自由的捍卫者,并努力拥有大国的眼界。
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篇2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我花了两个星期读完了,不过读的有点囫囵吞枣。因为看的入迷,以至于我迫不及待想翻开下一页历史,到翻完最后一页我还想再看下一页。这本《全球通史》被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选为教材。也是自90年代起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学的首要教材之一。
以前我读《史记》《资治通鉴》没觉得写得好的。虽然历史上对这两部书,评价是很高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资治通鉴》毛泽东更是一生都在研读。不过我觉得《史记》、《资治通鉴》就是一本帝王书,都是阴谋、权术、人治、治人那一套。利用权术驾驭群臣、奴役人民、愚昧人民、控制人民的思想。这样的书不看也罢,也只有在现在的中国和一些落后地区还有市场。
而《全球通史》描绘的是人类历史从诞生到现代一系列几次大的飞跃。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史前社会到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水准大幅提高的现代社会。水渠种田、驯养动物、利用牲畜耕田、铁的发明、火药的发明、蒸汽机、铁路。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都对社会才生了深远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总是不遗余力的带我们去通过远古的历史、来如何看待我们今天社会快速发展所面临的新的问题。而他对这些新的问题也总是不下定论,让我们自己去思考。世界未来是会变得更好,还是毁灭呢?环境问题、人口急剧增加和资源匮乏、核扩散危机、基因工程、社会不公平和贫富悬殊、青年的反叛,异化、犯罪和吸毒、恐怖主义、地缘政治和宗教争端、贸易保护主义、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到底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呢?历史也正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创造、探索,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都将见证这段历史,也都要参与到这段历史当中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21世纪不仅面临着巨大危险,而且还拥有巨大潜力。虽然历史学家们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确定无疑地预知未来,但是,他们能比较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
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篇3
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里面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短处,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缺乏。缺乏的结果是导致看待中国的立场不够客观,尤其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还有的一个明显就是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两者都很深入。全球通史给予我这样一直以为是中国人独大的古代世界的历史观的一种彻底的颠覆,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可能他对于中国的历史还是缺乏一定的了解。
在书中有学者说作者是站在月球上来审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毫无疑问的作者写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作品。他的全球角度,我是举双手的赞成,那是因为今天的全球化我们在一直深入,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带给人类一个和谐发展的全球化,寻找全球变化的规律,保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世界不再是某个国家的世界,全球史观破除我们心中的民粹主义和民族的优越感,这种史观的形成告诉每个民族和个体自己只是世界上很普通的一员,每一民族和个人都在为我们的世界作出自己很卑微的贡献而已。像书中所写的四大文明中,中国也并不像我们有些人所想占绝对的优势。
但是站在月球上看世界的毕竟是一个人,深受西方文化和思维的人。在他的全球史观里对于中国的贡献和发展与国内的观点似乎有出入。特别是中国古代,对于内容我不是专家,我也没有办法进行考证。但是思维和研究历史的逻辑确实充满了傲慢。任何要写全球史的没有对中国历史深入了解和研究,所写的全球史都是缺陷。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古代史,那是世界史的精华之一。
我更期待的有朝一日,有个中国人可以站在人类的高度,写出一本真正的《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篇4
一直都知道读史可修身知史可养德 。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钱茂伟所批评的 ‘在《传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对以前人结论代替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阶级、学识的产物。在引用前人结论时一定要先作具体分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前人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具体研究”。’他们丢弃了史家珍贵的灵魂这灵魂是史家之所以成为史家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它也就丢失了成为史家的理由。一位史家所写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
二十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人们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总和。但这也是一个让人类悲痛的世纪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人类在发展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水资源短缺资源枯竭恐怖主义宗教矛盾……这些让在发展中的人类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战结束后为指引人们走出迷茫韦尔斯写成《世界史纲》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为在迷茫中的人们写成了《全球通史》。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致读者》中写道“这种多样性显示出21世纪在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虽然历史学家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够准确的预知将来但是他们能够基本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意义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现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骗式的乌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忧天式的悲观预言现在到了对现存的实践和机制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性质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适宜的——这正是当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做的。也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本书才有了这个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于这一在评价的过程从而实现培根所提倡的“改善生活”抛弃他所反对的“卑微目的”。
记得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