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读书笔记1200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题记
你说,你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士;你说,你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凡人。我不知道你更像这其中的哪一种人,我只知道,你是曾经如此勤奋、孝顺的少年,奔跑于药店和学堂之间,在桌上刻下小小的“早“字。但是,童年的百草园终于成为别人的花园,那个有着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的乐园,那个在秋日的傍晚,有着油蛉低吟浅唱,蟋蟀优雅地拉琴的院子,终于灰飞烟灭。13岁的少年的生命里承受着这突来的变故,眼神里的忧伤蔓延开来,他抬起头,觉着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了。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时间飞快的过去,曾经的少年,长大,成人。那片野草近乎疯狂地在他的心里嚣张地生长,他大笑,他歌唱,他要将一切说出来!去罢,野草!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微凉的夜雾润湿了眼睛,窗台的,一株又一株的枣树将它们的树枝延伸着,要刺穿这奇怪而高的天空,鬼睒眼的星星奇怪地笑,夜游的恶鸟用翅膀滑过,细小的粉红色的花,还在瑟缩着,做着她的梦,梦里春天来了,蜜蜂都唱起了春词,瘦的诗人在那里把最后一行眼泪擦在她的花瓣上。那是怎样一种黑暗呢,他们压迫着小粉红花的梦啊,然而,枣树的树枝要刺穿他们,终将要刺出光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要推翻,压在它们身上的邪恶的势力!先生手中的笔要刺穿,这冷笑着的夜,向着光明,不惜祭奠自己的生命。于是,先生说,我是树。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在黑夜里匍匐着的影,执着着光明。暗夜一般的社会,你该何去何从?是沉溺于对天堂和黄金世界的幻想么?不!我不愿意!这倒不如彷徨于无地。我独自远行,尽管没有你,尽管我被黑暗沉没。伟大呵,不是么?不惜自己被黑暗所吞噬的精神,来战取白天的到来,吾将上下而求索,时代的需要,时代的召唤。虚无飘渺的东西,不需要,但是,你们真当执意于那些东西吗?影,彷徨了,踯躅了,但又毅然离开,追求光明,耗尽一生。于是,先生说,我是影。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北方的雪花在飞,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在屋顶上,枯草上,保持着冰清玉洁的身躯,在铅灰色的空中飞舞,决不停步。虽不美艳,但却奔放、有力地搏击着铅灰色的天空。恨极了这北国冬天,肃杀、阴冷的冬天。但是,在凛冽的北风中依旧奋飞着的雪,你不害怕么?雪说,不,不害怕,要用这勇猛击破这天空呵。随即,又更加用力地冲击长空。死掉的雨,雨的精魂,现在的雪。躺下的勇士们,用鲜血染红了傍晚的天空,他们的精魂盘旋着,激励着人们突破这严酷的寒冬。于是,先生说,我是雪。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是的,我只得走了。况且还有声音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停息不下。眼里弥漫的忧伤那么厚重,全是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先生以笔做武器,大义凛然地戳破了那些谎言,是的,从不畏惧。先生的目光从从前流转到现在,它深邃地望着前方,穿过一个时代,甚至,更久更久。
先生睡了,他说,我在等一个梦,在灿烂的阳光里轻柔地飞舞,载着所有的美好。
野草读书笔记1200字篇2
这些看似短小,而确短小深涵的文章,让我来不及变化表情,一百多页的墨洒开我心中点点疑团,对生活,以及对曾以往在我身边或未来抑或鲁迅年代的种种变迁,心灵的变迁,生活的万变。鲁迅要讲的很深,而总是用梦来诠释,哪怕梦,也是有些细腻的,幻然成了迷宫,我仰望天空给自己希望去寻找答案,所谓彩虹。鲁迅尖酸的文字直指封建阶级的腐朽庸俗,丑化之至。赞美,现在不是当时,我不会丝毫后怕与退却,所以我笑的直爽。
野草,好比当时社会起来奋斗的人民,他们的忘我、为民,使得更多的人民愤慨。鲁迅先生高兴,这样的局面预示着人们的革命快要完成,未来的大业就在眼前,同志们起来吧,奋斗吧,用我们的双手建立我们的家园,把侵略者赶出去。先生在革命成功之前,他不允许自己大笑或歌唱“为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起不幸。”先生希望战争快快到来,精力充沛的战士经不起岁月的摧残,时间也经不起等待的消逝;更希望战乱快快结束,流离失所的人民经不起硝烟的折磨,战火也经不起长久的痛苦。
从古至今,多少的爱国志士“生得伟大,死得光荣”。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过戍轮台”;顾言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雷锋的“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都是名人的肺腑之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诚实,什么叫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用青春燃烧,用生命激励世人。他们是历史的故人,也是伟人,更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鲁迅先生也是。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的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记得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立刻被清透的蓝色漾满了,整个海是一面明亮的大玻璃,那是一种怎样的蓝色才能有如此的骄傲啊。在大海这块明亮的大玻璃下,应该是一层层光滑的蓝色丝绸吧,把丝绸轻轻抚动,我看到了“海里最深的地方——海王宫殿,它的墙是珊瑚砌成的,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造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开合。这是怪好看的,因为每个蚌壳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在这里看到了人鱼公主,静谧幽深的海里,她是最美丽的,“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海水。”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月光蔓延开来,我是一个安静的孩子,黑夜常常让我觉得平静和舒心,我衷情于醉人的蓝色,也固执的人为我与大海之间有前生的缘,让我在潜意识里一直默念着它,注视着它,拥抱着它,它的美是击碎在岩石上的浪花,是沉淀在海底的人类的情感,是一个个被人们幻想的童话。我的心里一直珍藏着这样的一幅图画: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有沙鸥点点,宝石一样的蓝在微风的吹拂下显露出层层的水波,在金色的阳光下,它们慢慢地向前涌动着,散发着清新的味道。抬起头看,是一片美丽的大世界,其实美丽多于伤害,人鱼公主也一定是这样的想的吧,因为她看见王子的微笑那么那么美,她一直都看着,记着,念着,想着。
野草读书笔记1200字篇3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我读几遍了,头脑仍然一片空白。要是说非得找几个词来概括它给我的印象的话,那就是:旷野,荒原,燃烧。我甚至已经记不清楚《野草》里是否有这几个词,也不想翻书去求证。我想有时候读书不求甚解也好,起码留给自己一个想象的空间。所以我想极力避开人们对《野草》的解读,虽然那会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并且会让我了解到诸多关于革命、荒诞、存在、本体等等之类的伟大意义。我并非不承认或者不赞同人们的看法,只是这些东西看多了产生审美疲劳,甚至产生深恶痛绝之感。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总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从而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来,这样事情就变得有趣了。我很喜欢《野草》,也很尊敬鲁迅先生,他文中所显示出来的荒原意识让我的神经异常活跃和兴奋,以至于在阅读时我完全沉浸在里面的场景里了。不过这个场景仅仅是我自己想象的而已,并非是鲁迅先生在写作时头脑所浮现的场景。但我觉得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理解,我总是相信有那么一个世界我们从未抵达。这个世界它不应该属于任何一个时代,或者局限在任何一个意义,它因为具有无限的扩张力而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感受。我也相信《野草》除了具有它所该具有的时代和现实意义外,还有一个世界它从未展示,那就是荒原。虽然我们可以根据鲁迅先生的文字进行荒原的场景想象,然而真正的荒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我们所看到的荒原只是被鲁迅先生物象化的荒原,每个人心中的荒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没必要极力去挖掘或者吹捧别人心中的荒原世界,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认识自己心中的荒原。在这里我并不是说人们对鲁迅先生《野草》的挖掘是一种吹捧,我也相信人们对它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与先生所想的是相符的。我只是想告诉自己,人们对《野草》的无限度挖掘只是《野草》荒原世界中一个小小的角落。问题在于,人们都想极力让别人去认同自己所看到的角落。这种想法将归结于严密逻辑的胜利呢,还是思维空间过于狭小的悲哀?也许根本就无法回答。
上面的说法或许过于武断。人们会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荒原?什么是旷野?这些词从哪儿来?具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不得而知。太过于抽象了,我们压根无法触摸,又何来的理解?不具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我们把它摆在那又有何用?如果大家非得这样刨根问底,我就只好沉默了。不过我仍然在想,“燃烧的荒原”是否更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且不管别人如何想,我先第一个赞同。确切来说这是一种梦境,或者说这种梦境与我心灵深处的梦境是相通的,所以我特别有感觉。觉得特别的兴奋和有意义。说到这里连意义也是抽象的了。我无法解释这种奇怪的念头。这也许就是《野草》在我这里所产生价值,一个抽象的价值,一个抛开了时代和现实意义的价值。我相信这个世界允许这种价值的存在。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要么目瞪口呆,要么厌烦透顶了,但我还是要把话说完。《野草》留给我的印象只有三个词:旷野,荒原,燃烧。这个印象不仅仅属于我,它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它让我相信——有一个世界我们从未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