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曹操首次出场,作者就借许劭之语定其为“乱世奸雄”,之后他涌出一系列政治、处世、用人及战争势力,也论证了这一点。
曹操,我佩服你,我佩服你的有勇有谋。
当孙权年少,刘备寄人篱下时,曹操就已经是杰出的军事统帅,到处广聚人才,诱降义军,扩充军事实力。当董卓叛乱时,你却可以独自带着七星宝刀前往行刺,勇气可嘉。可知道,当时的董卓权倾一时,无人敢冒犯,更何况是深夜当面行刺,他的勇气可以跟刺杀秦始王的荆轲相比。但是极少有后人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当他行刺失败,被董卓发现时,他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镇定自若,骗过董卓。当走出相府的那一刻,他没有任何顾虑,星夜飞离京城。结果证明他的逃离时最正确的选择。
后来,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能够名正言顺地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就巧妙的运用了一招,“挟天子令诸侯”。他掌握这块挡箭牌,果断地除去其成就大业的绊脚石。
为了一展宏图,他不仅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南征北战,夺取了大片江山。他又设计使心腹大患刘备、袁术等人互相斗争,坐获渔利。随着势力的壮大,曹操的行动由隐蔽转为公开,大肆地扩展地盘。官渡大战,他以弱胜强,大败河北之雄袁绍,得到了冀、幽、青并四州,又相继灭掉刘表,张鲁等割据势力,逐渐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统一了北方。他是拉开三国鼎立之局面的第一人。曹操雄心勃勃,之后继续逐鹿中原。面对孙权、刘备二强敌,曹操又凭借他的智勇,或集中兵力对付一方,或使两家相斗从中获利。建安20年,曹操再次率军攻打东吴,又乘夏侯渊占领陇石的时机,西取汉中,最终占天下三分之二,为后代夯实了魏国基业。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
我看曹操,你实乃一代枭雄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三国演义》这本书最精彩之处是用计,书中各种计谋无处不在,有我们熟知的空城计、反间计等。依靠计谋,咆哮一声可以惊退敌人;明明城中什么士兵都没有,却能吓跑敌人;一封信可以拔除自己的眼中钉;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三国演义》里面有许多战役,其中“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最著名的以少胜多,拼斗计谋的两场战役。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兵强马壮,而曹操兵力很弱,曹操又挟天子令诸侯,封孙权为将军,袁绍因此而愤怒,便起兵七十余万去攻打曹操,而曹操兵力只有七万,明显打不过袁绍。幸好袁绍不听大臣的话,田丰献了一计,袁绍不听,反而将他关进牢里;许攸也提了建议,他也不听,于是许攸便去投靠曹操。许攸对曹操说:“袁绍虽然兵多,如果没了粮食,三天后必乱”于是让曹操派兵扮成袁绍的士兵去接近袁绍的粮仓,去烧袁绍的粮食。曹操大喜,便照做了。结果袁军粮食被烧光,军心大乱,于是曹操势如破竹,把袁军杀个溃败。袁绍很后悔没有听大家的话,不久便病死了。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逃到辽东,请求支援。郭嘉又用遗计定了辽东,使袁绍的两个儿子被杀,于是,曹操便平定了袁势力。
袁绍被灭,原先投靠袁绍的刘备便无处可去,只好投靠荆州刘表。曹操那时已经兵强马壮,又欲收复中原,一统天下,便要去攻打刘备和孙权。刘备军师诸葛亮说:“唯有和孙权联手,才能抵抗曹操。” 于是便去东吴舌战群儒。最终,孙权同意结盟,一起抵抗曹操。首先,诸葛亮草船借箭,弄了十万支箭。周瑜又担心从东吴逃走的水军将领蔡瑁、张允会对自己造成隐患,便施反间计除了两人。接着,用苦肉计让黄盖诈降在曹操军中,打探消息。后来,庞统建议曹操用连环战船,诸葛亮就用火来烧。大家又担心没有东南风,于是诸葛亮又登台巧借东风。赤壁之战便正式开始了。诸葛亮火攻把曹操的水军烧得狼狈之极,哭爹喊娘,共折八十三万大军。最后曹操兵败华容道,幸得关羽讲义气,在华容道处放了曹操。
在赤壁之战后,三国便正式开始,原来被打得东奔西跑的刘备,但赤壁之战以后,他便有了固定的地方。
从这两场战役可以看出,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兵多不一定胜利,胜利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打法才是最重要的。战争中实力很重要,计谋更重要。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时期,三国鼎立。霎那间风起云涌,各路英雄群聚与此。
魏国兵强马壮,曹操在位时,拥有百万雄兵。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世人称为奸雄。但我认为曹操是千古难遇的英雄。曹操刺杀董卓,虽然未果,但足显其吞吐日月星辰的气魄。袁绍虽有挟天子的先机,但昏庸的袁绍不听许攸的劝告,曹操便将这大好的机会抢夺了过来。曹操为防止自己夜里被杀,就编出来自己会梦中杀人的故事,以防自己成为第二个董卓。曹操也极其赏识忠勇之士,在关羽投降之际,曹操将赤兔马送与他。当得知刘备还活着时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杀了曹操诸多将士,但曹操最终却放了关羽,以此足见他的爱才之心。
曹操真不愧是三国时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王者。
蜀国君王刘备三顾茅庐,委身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感恩涕零,于是忠心辅佐刘备。当陶谦遭遇曹操围攻之时,无人愿意援助与他,只有当时拥有几千军队的刘备愿意相助。曹操撤军后,陶谦欲将徐州送给刘备,但无安身之地的刘备毅然的拒绝了他,在他看来,仁义比什么都重要。自古得民心着,得天下。蜀军所在之地,百姓们无不安居乐业,连连称赞刘备贤德。当庞统在半晌处理完100日的公文时,张飞急忙去请刘备,并派士兵严守于此。刘备得知,连夜赶路,在半夜于庞统门外等待直至其睡醒。庞统醒后,吆喝着要喝酒,刘备亲自为其买酒。庞统临行时刘备又将自己的的卢马送与他,并制止张飞杀庞统,狠狠地呵斥了张飞,于是卧龙凤雏就都成了刘备的军师。
蜀军乃仁义之师,刘备乃仁义之王。
吴王孙权九岁时担任使者,奉命要回父亲的尸体,小小年纪气宇轩昂,他最终不负众望,将父亲的尸体索要回来。吴国面向长江天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面对曹操百万雄兵,江东各才俊丝毫不惧,纷纷出计谋,其中出现了一派,其主张孙刘联合,但江东各才俊看法不一,孙权权衡利弊后决定实行孙刘联合。为防止内乱,孙权说了一些话便凝聚了江东文人武士的心。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国孝义属孙权。
至勇、至仁、至孝,皆王者之风。
学习至勇,待人至仁,对老至孝,乃新一代的朝气蓬勃的少年。
多么希望我生于这乱世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却道群雄并起,刀光剑影中,诛董卓,斩黄巾,乱战中,天下已三分……
哈哈,这就是三国的世界。《三国演义》出自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之手,想必作者也是为自己所处的朝代所愤怒,希望有英雄出世,拯救乱世吧。《三国演义》从汉室 末代到晋国统一,无不是令人兴奋的动人片段。
天下就随他分吧,分!江山就随他战吧,战!
蜀国的创造者,刘备,本就是平平一介布衣,却有着“鸿鹄之志”想统一江山。于是乎,结二虎,识子龙,出卧龙,伏黄忠,定荆州,平马超,创蜀国。令人不住感叹,真是一介英雄之辈。
吴国的定基人,孙权,也是平民出身,随父亲、兄长,南征北战,创下了“大吴水兵,举世无双”的神话。从兄长那接下的江山,继而平定人心,临危不惧,接下赤壁,火烧曹军,南下北上,征杀四方。孙权作为书中唯一一位没有身份背景的主公,江山自己打,人才自己收,胆识过人,当断则断,留下来“东吴第一君主”的名号,不禁令人感概真是贤明之君啊。
魏国的霸主,曹操,也是书中比较倒霉的一位君主。与五虎上将打下的江山,到后来却被刘备、孙权二人蚕食。曹操虽诈不奸,只是英雄之才不尽人意。曾经写下“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他也是壮心已矣了。反过头来,看到儿子自相残杀,怎能不对天下失去信心,世人对其也就只是评论几句“君子之德,五世而折”了。实在是令人辛酸啊!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谈笑间,船橹灰飞烟灭”,“末将愿往万帐军中取上将首级”……这些熟悉的话语,总是听不厌,每每想起总会使人耳目一新。——三国,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多彩世界呢?
《三国演义》——天下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剑影中,沙场战。
《三国演义》——群雄起,征四方。
亲爱的同学,希望你们也能喜欢这本《三国演义》,喜欢英雄们的人生故事!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寒假期间,我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三国演义》。看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世纪青少年应该有胆和知。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一个接一个地讲述美丽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的巧合,不可能成为可能,人物的个性特征描述得淋漓尽致,场景生动生动。让我永远不会忘记,即使抛开书,它们也充满了世界,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
什么是关羽,丹凤的眼睛躺在蚕眉上,脸像重枣,青龙燕月刀,通过五关斩六将;张飞,粗中有细,勇敢,善于战斗;忠臣诸葛亮,奉献,死后,足智多谋;还有心胸狭隘的周超厚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比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看完之后,我掩卷沉思:草船借箭的诸葛亮,三天内要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当时的周超和现在的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时间、地理位置、人和等因素,隐瞒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十万支箭,让周超刮目相看。想象一下,诸葛亮能不能不注意策略?
仔细想想,我们的学习不一样吗?还要注意方法,注意适当的休息,劳逸结合,调节大脑,为下一节课积累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和生活也是如此。有一次,家里的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泡茶,泡茶要烧开水,洗杯子,分茶。烧开水十分钟左右,洗杯子五分钟左右,放茶三分钟左右,这样就要花近二十分钟。但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剩下的两项工作早就完成了。这样,我不仅节省了做其他事情的时间,而且让客人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主人的热情。
做事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知识,还要有单救主赵云的勇气。记得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练跳高。学生们都精力充沛,像猴子一样跳过。轮到我了,怕摔倒,额头直冒冷汗,胆小的心让我的动作缩手缩脚,最后落得嘴肯泥的结局。体育老师理解了我的想法,走过来,耐心地向我解释了跳高的要点,在老师和学生的鼓励下,我大胆地再次尝试,这次终于成功了!美丽的动作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欢呼,齐声鼓掌。唉,没有勇气可不行!
是的,虽然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如果没有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渊博知识和才华,没有赵云的勇气,我们能有勇气和知识吗?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成为一个有勇气和知识的世纪青少年!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6
《三国演义》,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诞生于明末元初人罗贯中之笔下。它是一部小说,但影响深远,在我大中华妇孺皆知,甚至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正的历史。
《三国》因为其作者的思想,在魏、蜀、吴三国中是较为“偏心”蜀国一方的。因为蜀国主刘备的治世之方忠君、忠父等思想都和当时所推崇的思想符合,所以真善美的品质几乎都冠于刘备一行人,而曹操就是“奸邪”。然而,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曹操,出身并不高贵,生于官宦世家,因此达官贵人们对他估计是并不看好的。而他相貌也不好,照理说他在社会上层的圈子中不应该混出什么大的名堂。然而曹操依旧抱有希望。他经历了许多的选择,有胜利也有失败。比如说当年的讨伐董卓,在众多人都只是口上说说而不敢做出实际行动的时候,他选择了“背叛”曾经花大力气讨好的靠山董卓。比如说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曹操面对人数明显占上风的袁绍大军,迎难而上。各种的选择所产生的结果有的对曹操有利,有的对曹操不利,然而他并没有因为惧怕未知的结果对他的打击而选择放弃。能在乱世之中从各方英雄手中争取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并壮大自己的势力直至一统中国北方的男人,岂是等闲之辈?
曹操最为被人诟病的一点,也许就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吧。因为董卓,皇家丧失了最后的权威和尊严,如同丧家之犬一般,惶惶度日。在乱世之中已经抢到地盘的各方军阀忙于稳定和扩张势力而无暇顾及这些看上去并不能再造成什么威胁的“拖油瓶”们。但是曹操从其中看到了可以利用的点,他大胆地将皇帝“抢”来,巧妙地利用了皇帝的身份,从此也为未来能掌握北方,成为霸主奠定了基础。《三国》中也多次出现了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行为的唾弃,但是,既然这么多人都知道这行为的危险性和能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为什么当时除了曹操没人想要去做呢?
曹操本人写的诗《龟虽寿》便是曹操对自己很好的解析。他是“奸”,因为他的谋略和不走寻常路的称雄之道;他也是“雄”,因为他果断自信而精心考虑过的每一个选择使他成为北方霸主。在我看来。他是奸,但他不是邪。
以上,是我从《三国演义》中对于曹操这位英雄的认识。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7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奸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我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聪明就是让我学习的最好榜样!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说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谋权篡位之心。不过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坏,毕竟他还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其实我还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读中国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不过除了文学价值外,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极力推荐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8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着《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让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让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让,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9
去年暑假时,我第三次读了明朝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每一遍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记载了很多经典的战役和流传很广的计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赤壁之战、六出祁山等,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故事。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刘备、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诸葛亮的家。
童子开门后,说:“先生今日不在家,他出去办事了,大概几天后会回来的,请玄德公数日后再来。”
刘备、关羽、张飞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了诸葛亮的家,离开了荆州南阳的卧龙岗。
数日后刘备、关羽、张飞再一次来到孔明的家,依然未能与孔明先生相见,只能再次遗憾地回去了。
虽然屡次碰壁,刘备仍然毫不气馁,第三次来到了孔明先生的家。童子开门后,说:“先生今日在家,他正在午休!我不妨去帮你喊醒他。”刘备说:“没关系,让诸葛先生多睡一会儿吧!我就在这等他。”
过了好几个时辰,诸葛亮还是没有出来。诸葛亮真是在睡觉吗?
看那粗鲁汉子张飞,此时也没有多考虑什么,认为诸葛亮一定在假睡,怠慢了刘备,气得脸红脖子粗,说:“先生如此傲慢
读《三国演义》有感 金凯骐 金凯骐 第 2 页 2014-6-8 无礼,我大哥在外面等他,他却在屋里睡觉,待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是个比较冷静的人,连忙制止张飞。 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起来,也许已深知他们的性格。为了进一步考验刘备的诚心,他一直寻找各种理由不愿意跟刘备出山,可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意十分坚定,不停地劝说诸葛亮。最后,刘备的一片诚心打动了诸葛亮。短短一章《三顾草庐》,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四个主角的性格,真让人拍案叫绝。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也像张飞那样对诸葛亮的做法十分不理解。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才理解到,诸葛亮其实并没有在睡觉,他在考验刘备的诚心。因为像诸葛亮这种足智多谋的人,是不会随随便便地跟从一个人为,这一出山就意味着终身相随,意味着要开创一番事业,. 如果遇到一个昏君,不但不能建功立业,还会让天下的百姓受苦受难。以前我对诸葛亮的冷静和足智多谋并不了解,现在终于了解了。
《三国演义》述说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军事,也述说了中国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不愧为一本经典巨著,值得反复阅读,反复思考,从中可以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你也来读一读吧,保证你会大有收获!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0
《三国演义》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将之间设计的计谋、谋士之间看穿的人心,还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以血洗礼的屠杀与战争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居在男儿之后的女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当时军刀霍霍之时,花还未落,人却已亡。自古红颜是否真的多祸水?那些女儿身的背后,又是怎样流着辛酸难言的泪?
在董卓任意于长安杀戮之时,貂蝉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汉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恰被王允发现便收其为义女,用歌姬貂蝉这枚棋子定下连环计,周旋于父子之间,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请求之托时,她是毅然决然地答应的。
“若与国家有益,贱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筹划。”
“愿听遵命,虽死不辞!”
貂蝉扭转了董卓政权的局势,却也无法改变自己任人摆布的命运。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自己本就无所依傍,但却为了家国抛弃自由和贞操,在政权和欺骗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负着“祸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劳确比任何一个在沙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都要荡气回肠,至于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在凤仪亭的烟波中渺渺远去了……。
祸兮福所矣,福兮祸所伏。
“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呵,李儒这一句叹息,人们大都为董卓深感到将亡之音,丝毫却不知这些“女人”的身体和灵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们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儿悲,安宁何时归?女儿卑,自由何时回?
董卓曾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当郭论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时,不提死者之多,纵军士淫人妻女,哀啼之声,震动天地。自古红颜,本就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就是这样悲戚,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她们,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样的卑微。论巾帼英雄,鲜有昭君出塞维护国家稳定,也难有杨门女将沙场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谓的有国才有家,那些心怀国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与无所依靠的孤独,待到历史尘埃落定之时,女儿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现在史书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几笔中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1
人是有竞争意识的动物。古往今来,多少国家为了竞争领地而爆发战争,最终结果总是强大的国家赢得地盘,而衰弱国家要么被强国吞并,要么被缩小地盘。《三国演义》讲的就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东汉末年,天下纷乱。先是宦官把持朝政,后是黄巾作乱。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为了一统天下,各自建立了魏、蜀、吴国,之后便是三国鼎立的阶段,于是汉朝灭亡。此后,各国一直在为争夺领地而爆发战争。诸葛亮病亡后,魏国势力越来越大,不久,蜀国于魏景元四年(263年)灭亡。接着,泰始元年,司马炎改国号为大晋。最后,在太康元年(280年)大晋灭吴国。
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古代人们竞争领地,现在人们竞争学习。其实学习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优胜劣汰。于是,我与我的同学开始了学习上的“战争”。五年级下学期开学后,学习“战场”上的火药味挺浓。我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袁婧怡。谁知学期伊始,她数学期初卷和英语一单元卷竟然连得两个满分,给我了一个下马威,吓得我心惊胆战。
还好袁婧怡的后劲不足,过了几天她的成绩马上一落千丈,给了我超越的机会。我心想:袁婧怡的弱点就是成绩不稳定,一会好,一会差;我的成绩虽然不十分出众,但是成绩一直不错,而且很稳定。我要保持这个状态,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你看,学习真跟打仗似的,得有勇有谋。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我的成绩一直在优、良之间徘徊,下半学期,袁婧怡的成绩稳定起来,似乎已经察觉出期末临近了,期末考试要是考砸了,她的家长肯定没好脸色给她看。于是,她比平时更努力用功了。在她的带动下,我也用功起来。我们俩开始了暗暗斗争,觉得非分出个高下不可。
终于,期末考试这一难关被我们攻克了。我和袁婧怡的成绩都很不错。我悬了一个学期的心终于放下了。三国时期,多少英雄好汉为了帮助祖国统一天下而洒热血;二十一世纪,多少学子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而寒窗苦读。只有努力与别人竞争,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2
《三国演义》原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来的《三国演义》是后人的简写。《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主要说了三国时期的魏国,蜀国,吴国三个国家的互相斗争,为抢夺地盘,争当国家霸主,作者用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三国大开杀戒的一场场恶仗。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两百多个人物,其中作为成功的人物有大名鼎鼎的孔明;诡计多端的无耻小人----曹操;威风凛凛的关云长;智勇双全的刘备等大小将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人还是关云长,他身长九尺,声若巨雷,丹凤眼,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刮骨疗箭毒不怕一点疼。
在《三国演义》里,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长板桥等一系列的生动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一次吴国缺箭,周瑜让孔明三天之内造上十万枝箭,还立下军令状。孔明掐指一算,算到第三天必有大雾,他向鲁肃借草船。到了水寨前,曹兵箭如雨下。诸葛亮带着插满了箭的草船,就顺着急水回寨。回寨后鲁肃向周瑜把事说了一遍,周瑜只能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读了《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知道了打胜仗不仅需要勇气,力气,武功,还要智关羽刮骨疗毒这件事。
故事是这样的:话说关羽在一次战斗中手臂被一支毒箭射伤了,关羽就请神医华佗来医治他的箭伤,华佗仔细看了看说:“不好,你的箭毒已经进入到骨头上,我要用刀在你骨头上把毒刮去,没有麻药,这很疼痛的。”关羽爽快地答应说:“没问题,现在就来刮毒吧!”华佗先把关羽手臂上的皮肉划开,而关羽却在和手下的兵喝酒,几乎看不出他疼痛的样子。华佗开始在它手臂骨头上刮毒了,他刮呀刮,刮得时候关羽手臂上流了好多血,喝完酒他和手下的兵聚精会神地下起棋,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一个多时辰过去了,终于刮完了毒。华佗钦佩地竖起大拇指说:“将军您真厉害啊,我从没见过向您这样勇敢的人!”关羽感谢地说:“这算什么,小菜一碟,还得谢谢您这位神医妙手回春治好了我的手臂啊,我又可以带兵打仗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关羽真是个勇敢顽强不屈的人,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是个男孩子可是平时手指划破了一点,痛得鬼喊鬼叫,和他相比我就无地自容了。
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让我大开眼界,而三国演义里的众多英雄人物,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他们勇敢顽强,不怕死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伴随着这首《临仙词》,我翻开《三国演义》,不禁融入那金戈铁马,烽火狼烟,又英杰辈出,常闻轶事的东汉末年。
提起《三国演义》,不少人想起的是“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想起的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想起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想起的是“古来征战几人回”。细数我们熟悉的姓名,那是一条长长的名单:坐拥半壁江山的曹操,国富民强的孙权,得尽人和的刘备,以及笑到最后的司马炎……。然苏轼先生曾说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其实,不难发现,那些三国中的“知名人士”,谁不是具有“过人之节”的呢?
如“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其人“长壮有姿貌”、“吴中皆呼为孙郎”英年才俊。其人品更是一等一的,《三国志》记载说“性度恢廓,雅量高致”,而且极重情义,当年孙策临终将东吴托付给他,二十余岁的他就替孙权扛起了这个重担。赤壁一战,以五万人大破二十万曹军,将他与力主投降的张昭等人比较起来,简直高下立判。若不是昔时的忠心耿耿,哪来之后的赤壁风云?
“乱世之奸雄”曹操也是一样,他极有政治眼光,在乱世之中,迎回献帝,又于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之后降刘璋,破马超,灭张鲁,功绩累累。而他本人也不是小说家言的“奸诈狡猾,酷虐暴躁”。相反,他宽容大度,赏罚分明。当他战胜袁绍后,搜出了许多封营中数将于袁绍的来往书信,但他并没有一封封查看并治罪,而是一句“时孤尚不能自保,何况他人乎?”,宽恕了他人。而当他犯了自己制定的践踏农田之罪时,也没有搪塞过去,而是“割发以代首”,相当于判处自己髡刑。身为一军之将,实属难得。若不是当时的豁达开朗,哪来之后的半壁江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就更不简单。他依法治蜀,铁面无私,在第三次北伐时,由于自己的决定错误,不仅自断臂膀,挥泪斩马谡,而且连书上表,请求自降三级,贬为右将军,这才使得蜀中居民安居乐业。而且他重德不重色,自己择妻不观颜色,只重才德,这种心胸又有几人能做到?若不是他恩威并施,法重如山,哪来之后的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以弱图强?
身处乱世,身不由己,在这种境况下依然能保持气节,宽容大度,表里如一,想必成功也并不难了,我们更是要从小做起,培养自己的德与才,体现自己的“过人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