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苏东坡传》读后感标题

| 福萍

人物传记《苏东坡传》读后感标题【篇1】

坎坷+努力=名垂青史

说起苏东坡,想必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世人所景仰,一生心系百姓与国家。的确,我们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他的一些事迹,但是,仅凭你所了解的这些,还远远不足以勾勒出他辉煌的人生,要想真正的了解他,还需读一读林语堂一生所写的最好的人物传记——《苏东坡传》。

苏东坡名苏轼,号东坡,字子瞻,生于1036年12月19日,弟弟苏辙,字子由,父亲苏洵,子明允,眉山是父子三人的故乡。苏东坡一生跌宕起伏 ,虽其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千辛,屡遭迫害,但始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具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的人格精神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苏东坡之伟大,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言尽的。他一生创作了无数首诗,其大部分仍然流传千古,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一生写下了无数文章,都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成为了人人赞扬的美文;他一生作下了无数诗词,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好词,成为了千金难求的名篇…… 但是,我最敬佩苏东坡的不是他极高的文学素养和成就,而是他面对挫折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众所周知,苏东坡的一生并不是很顺当,他的当官之路历经坎坷,屡屡遭人迫害,几次被贬,奔波劳累,丧子丧妻,但他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忘初心,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他体现了一个人该有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放弃”这个词从来都没有出现字苏东坡的人生里,面对挫折,他始终不屈服,乐观面对,坚持不懈,“从不言弃”就是他一生仕途的最好写照。 我想,苏东坡之所以名垂青史,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更是因为他面对挫折的勇气,数次被贬,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为民为国,他毫不畏惧的反对王安石新法。

仕途坎坷的他,却从没有放弃过努力,名垂青史,是苏东坡应得的荣耀!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人物传记《苏东坡传》读后感标题【篇2】

一蓑烟雨任平生

记得林语堂对苏轼的作品有一句评价: “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虽需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苏轼作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自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并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土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谪。甚至被贬到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那些群小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苏东坡管理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有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云烟,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苏轼的政治理想和文章都是相匹配的,澄明,深湛的。苏轼这个人不复杂,单枪匹马走在自己的独木桥上,有着远大报复也能安于世俗,正因如此,所以他的文章才会更加有意味,作者赋予它们的意义在于背景,更在与作者的内心,文人写东西说是给外人看,要证明自己,自己的报复也好还是清白。所以就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有“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过,江海寄余生”的洒脱超凡;有“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的超然脱俗。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以收益一生的启示。

人物传记《苏东坡传》读后感标题【篇3】

坎坷人生,乐观心态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是苏东坡,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他这一生得意太少,失意太多。

苏东坡入朝为官之时,正逢王安石变法,因在新法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上书反对,不容于朝廷,自求外放。之后,因作诗讪谤朝廷,被人构陷入狱,称为“乌台诗案”。在他的仕途中,有多少小人因为内心的嫉妒与政治上的愚昧,不惜一切手段打压他,一次次贬谪,一次次远离,他离政治、离中原越来越远,有多少人为他伤心苦闷,但他却不以为意地对弟弟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是这般洒脱自然,仿佛世间一切都无足挂齿。所以,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由。

他以坦荡二字度过自己的一生,他不计较任何。他敢对天子说:“我岂犬马哉,从军求帷伞。”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杀人,百倍于旱;人畏催欠,甚于干旱。”这般自然率性岂是尘世中的凡夫俗子可模仿而来的?

苏东坡这一生亲历五朝,为官44年,3次被贬,分别被贬至黄州、潮州、澹州。他没有因贬官而否定自己,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依旧牵挂百姓,心系人民。这些功名利禄、迫害算得了什么呢?他的眼中只有天下苍生,那贬谪又怎能影响苏东坡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他过去的生活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人的一生就像一幅心电图,有起有落,这代表着你的成功与失败。如果是一条直线,那么你已经死了。同样,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应向苏东坡一样,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以正当的方式去调整心态。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 九,如果每个人在遇到挫折时,就一蹶不振,自怨自艾,这种人将一事无成。与其郁郁寡欢,不如乐观豁达。同时,我们也应充分利用好拥有的学习条件,不断充实自己。当我们的才华还撑不起我们的野心时,我们就应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人物传记《苏东坡传》读后感标题【篇4】

保持生命最美的姿态

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为何不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偏舟,任意东西?放下勾心斗角的官场,放下黑暗腐朽的朝廷,让旷达不羁的灵魂尽情释放,让自己潇洒如仙的旷达情怀融化在无尽的大自然中。

这才是生命最美的姿态。

林语堂先生这样形容他:他犹如政坛风暴之中的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工程师,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皇帝的秘书,是慈悲的法官……可是这些也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苏东坡的文学造诣固然精彩绝艳,司马迁的史书为无韵之离骚,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江淹的赋文错彩镂金,柳永的词缠绵缱绻……然而苏东坡,唯有苏东坡,让我在欣赏其才华外,体会到他的生命与灵魂,感悟到他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到底是怎样的人才会把生死理解的如此透彻?他到底经历过什么,才会抒发出如此独到的见解?

二十一岁的苏轼,还带着些许稚气与傲气。步入考场,以笔为枪,文不加点,行云流水般的文章,使他一战成名。对于考官的误判,他云淡风轻的一笑,笑没了所有功名利禄,笑出了自己的风华正茂。

二十四岁的苏轼初步入官场,签书凤翔府判官。倜傥潇洒,谈笑风生,他绝世的才华,令世人倾倒。他有感而作的诗,境内多少文人竞相背诵,有多少首诗词流传至今。确实,他刚刚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开始走向坎坷的一生。

而立之年的苏轼,年轻气盛。王安石开始了激进的变法,买通了宋神宗,让朝廷又蒙上了一层灰雾。政见不符的苏轼,自求外放,想拯救这个民不聊生的世界。承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惠民于实际。本已得到皇帝赏识的苏东坡,本可以回到朝廷,却又被小人所污蔑,他的人生走向下一道坎坷。

已到了知命之年,人民的维护使苏轼九死一生。乌台诗案,洗去了他的孤傲,抚平了他的棱角,但没有磨灭他的光辉。他变得成熟,开始寻找内心真正的追求,开始思考这早已混沌不堪的世界。

他远离了世俗,远离了官场,也开启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之旅。站在长河边遥望,月色下的江面泛起朵朵涟漪。一直以来,到底是什么让我魂牵梦绕?又到底是什么让我苦苦追寻?我现在仿佛与这景色合为一体,轻倚着竹杖,听着流水奔腾前行。江边的杨柳微微晃动,也带动着透过柳枝的月光闪烁不定,就像我的心啊,摇摆不定,它怎样才能孤傲达观的穿越世俗的汪洋而不触礁?希望我心中的那扁小船从此消逝,浮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而我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大自然中,只有在那里才有旷达,才有自由,才有灵魂深处的静谧。月光摇落,仿佛已是三更了。

六十六岁时,苏轼的生命之光暗淡了,但仿佛还残存着一丝余温。他带去了潇洒,带去了不羁,也带去了闲静,带去了淡泊。

一生为官,一生清廉。

这便是生命最美的姿态。

人生中常有暴风雨,走在前行之路上的人们无法逃避,它往往暗淡了我们天空的颜色,暗淡了那份蔚蓝和明丽,有些人在灰色的穹顶下渐渐消沉;苏轼,却在暴风雨中傲然挺立,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

苏轼在仕途路上因性格狂傲而得罪过很多人,多次被贬,被朝中大臣们恶语相向,但却并不乏赏识他的才华的人。就连皇上和皇后都非常重视苏轼的文采,苏轼每次犯错之后,总有人替他求情,皇帝应考虑到他性格直率,直言不讳,终会得罪朝廷大官,而把他贬谪。

与苏轼生死相依的弟弟苏子由也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他的才华可能远不及苏轼,但他却顺利地当了官,官职一路扶摇而上,顺风顺水,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

说到底,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他的处事态度。子由追求平稳安逸的生活,仿佛与世无争,皇帝却认为他对朝廷没有威胁性,将他迁升,苏轼却不忍屈服于混沌的世俗,不甘低头与不公的命运,在他眼里,百姓的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看着官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他的心情急切,却无能为力地承受着,只能旁观却不能改变的痛楚。

只有经历多了,才能饱尝人生的滋味。有“大江东去”的豪情壮志,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情思,又有“千里共婵娟”的释然,也不乏“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情致。

苏轼的生命是多彩的,他的感情亦是丰富的。

最令我敬佩的,是苏轼走入仕途的激昂,和辞官归隐的决绝。

苏轼经历了风雨,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难道我们不亦是如此?

每个人都是在生活中打拼的游子,他们最初步入这个世界的时候,携着那份放荡不羁。渐渐的,他们学会了收敛自己无畏的傲气,在充满泥泞的道路上负重前行。走累了,当他们抬头仰望时,一片都是灰色,有人倒下了,他们为命运屈膝,还有人只是在休息片刻后继续前行。他们对命运宣战,用残存的意志告诉自己:命运越是对你不公,你就越要和他奋斗到底!

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品味过悲欢离合后回首,发现自己的路上充满了坎坷,这才醒悟,挫折和失败并不是人生中的意外,而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必然,是生活的馈赠,是命运的磨砺。

无畏挫折与挑战,提高自身素养,心系祖国与人民,小至个人理想,大至中国梦,都必定会实现。

不忘初心,与命运抗争到底,这才是生命最美的姿态。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物传记《苏东坡传》读后感标题【篇5】

但行前路 无问西东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常常在日暮漫步时分想起苏轼这首词,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时创作的。那一年,苏轼和同伴结游出行,中途突遇大雨。同伴狼狈躲避,然苏轼却不以为意。彼时的苏轼正经受人生被贬的际遇,仿若这场不期而遇的暴风雨,任它是风、是雨,一蓑烟雨任平生。多么坦然乐观,多么豁达洒脱——不畏坎坷,情怀超然,让人钦佩。

初识苏轼,来自于课本中常读到的他的词。对他的喜欢,也停留在这些朗朗上口的诗词之上。直至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才逐渐了解他诗词背后坎坷豁达的一生。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元丰三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5年,“元祐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苏轼青云直上,东山再起;1089年,因与司马光政见不合,请辞外放;1091年,因朝廷招回,担任吏部尚书及扬州太守等一年半月;1093年再度被贬惠州、儋州。

回望这些经历,宦海沉浮,起起落落。然而无论何时何地,多舛的苏轼始终固守着内心那一方宁静与平和,坚守自己的初心本心,勤政务实,为民造福。

在担任杭州通判期间,他得知每年雨水时节,洪水涨潮给民众带来疾苦,果断疏浚整治西湖,将瘀泥就地堆砌成堤坝。不仅缓解洪灾之情,也使苏堤成了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在被贬至海南儋州期间,当地不仅地处偏远,气候恶劣,且文明闭塞,不得教化,“完全就是没有开发的蛮荒之地”。他兴办学堂、发展教育来改良当地人民的文化与生活,传学于海南当地学子。其学生姜唐佐考中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开创了北宋百余年间,海南没有一个进士,连举人都没有之壮举。于是,史书便记载之:“宋苏文公之谪儋耳,讲学时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

同样在调任密州知州不久,当地正值大旱,蝗灾肆虐,民不聊生。在这生死攸关之际,苏轼更是毫不犹豫,带领官员百姓下田灭煌除卵,取得成效。并兴修水渠,引山泉灌溉,一劳永逸解决了密州的旱灾,受到百姓称赞。百姓高呼“官爱民如子,民敬官如父”,官民之情历史上达到盛极。

当王安石变法失势后,苏轼再次向朝廷请调回到了旧地杭州,与故人钱穆父重逢。“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苏轼与故交历经坎坷后再次相见,“唯是一片芳草无穷碧”。他们荡舟饮酒,“只作寒暄,只赏芳草”,犹如沐浴着春天般的暖阳。

人生几度起落,但“坎坷之苦”,未尝不可达“星辰大海”。苏轼一心为民,备受拥戴,历史已给予他最公正最客观的评定,但这些个人际遇上的不顺与波折并没有阻止他对生活的热爱。“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即便在贬官的路上,淡然的苏轼还是要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享受着人间有滋味的清欢, 超然物外,恬淡旷达。

掩卷沉思,《苏东坡传》里的痛苦失意、潇洒恣意无一处不动人,为尚在求学的我们展示了不平凡的人生之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当我们常因一次考试不理想就垂头丧气,或遇一点困难事就放弃不前时,不妨想一想书中苏轼曾历经的人生风浪吧。“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苏轼守得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也应在远大的志向指引下,在新时代的洪流中勇敢搏击,去谱写我们的人生乐章,去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人生路漫漫,苏轼以其诗词和人生给予了我们宝贵的启示,“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诗酒趁年华”,勇担时代使命,如苏轼般坚守本心,“应似飞鸿踏雪泥”。用青春与热血在岁月中留下自己的印迹,也要学会在自己心中建造一座温暖舒适的精神家园。不悔来路,不惧前程,让走过的路,无愧于心;让未来的路,由磨砺而出彩。

心安之处,便是吾乡,游于物外,无往不乐。

这是苏轼。也愿我们,像这样——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6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