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
俞鸿儒先生师从郭永怀先生,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之一。既然这样,那么你知道俞鸿儒事迹有哪些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1
俞鸿儒(1928年6月15日-),出生于江西广丰,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俞鸿儒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6年亚琛工业大学校长K.Habetha教授赠予亚琛工业大学250周年校庆金质纪念章。已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及其他部委科技进步和发明一等奖5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光华科技一等奖等。
2024年4月8日,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2
俞老今年96岁,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
如今,俞老依然提携后辈,他的智慧与谦逊,也点亮了无数新星。致敬俞鸿儒院士,他的付出与奉献,将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上。
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
JF12高超声速复现风洞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这是用于航空航天等试验的大型科学装置,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这一装置所运用“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理论奠基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俞鸿儒。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3
1958年,在郭永怀的鼓励与支持下,俞鸿儒提出研究氢氧燃烧驱动激波管。起初,由于尚未摸清事故原因,实验过程中多次发生事故,最严重的一次,整个临时搭建的实验室被炸毁。但每次事故后,俞鸿儒不仅未遭责难,反而受到安慰和鼓励。尽管也有非议的声音,但所里的领导们,包括钱学森、郭永怀等无不大力支持,力学所索性一次性地申请了许多水泥和木材,每次实验室炸坏了就立刻重建。最终,俞鸿儒彻底弄清了事故原因并采取了防范措施,他创立的氢氧燃烧驱动方法沿用至今再未发生过严重事故。
“从事科学研究,一定要勇于独立思考,不盲从,不怕犯错。”俞鸿儒说,当年,郭永怀和钱学森大概也是因为看中他的这一点。后来,当俞鸿儒自己培养学生时,他也最喜欢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乐于创新的学生。“有个学生,能力很强,什么话都敢说,也不怕得罪领导,我就喜欢这样的学生。”他笑着说。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4
1958年初,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年仅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
当时的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无法效仿国外风洞的发展路线,余鸿儒选择了更加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非常高。
“一年有时候来一次,有时候一年来两次。”俞鸿儒回忆,每次爆炸后,他反而会受到钱学森、郭永怀等导师的表扬:“只要人不受伤,在失败中摸索出经验,发生意外了我们担着。”
俞鸿儒说:“这叫宽松环境,没有他们的支持根本不行。”
在一次次反复试错和爆炸复盘中,俞鸿儒带领团队“炸”出一条新路。1958年,我国第一代激波管研制成功。1969年,俞鸿儒带领激波管组成功建成JF-8激波风洞。它的性能堪比国际大型激波风洞,造价却极其低廉,仅花费8万元加工费。
JF-8激波风洞为各种重点型号的飞行器试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过2019年国庆阅兵的东风-5弹道导弹也曾在这里进行过测试。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5
1956年十月,钱学森为推动国家“两弹一星”计划,特地邀请郭永怀夫妇回国。郭永怀在当时也是一号人物,他的影响力极大,美国政府自然不肯轻易放人。幸而郭永怀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国家花费很大精力和美国商讨,最终成功将他们迎接回国。接下来,郭永怀将会面临一种难以解决的问题,但他心态乐观,非常积极的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
因为刚回国,郭永怀在这里没有广阔的人脉关系,想要招揽研究员可不容易。这个时候,钱学森的作用便发挥出来了,他打着自己的名号给郭永怀招人,最后招了俞鸿儒在内的五名学员,而这些人,在后期都有了非常大的成就。
就这样,俞鸿儒在1957年3月正式来到研究所报到,他对这个新环境充满了好奇,也想知道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后来俞鸿儒才知道,郭永怀主研究“风洞”,所谓风洞,其实就是飞行器的摇篮,这项技术研究好,往后飞机、战斗机等工具便不需要依赖其他国家了。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6
多年来,俞鸿儒发扬科学的示范作用,无保留地把开展激波管研究积累的经验介绍给全国许多研究所和高等院校,从60年代开始,接待了大量进修人员和专业人员参观与咨询,代培了一大批科技人员,有力地推动了激波管事业在我国的发展,为国防和重大民用建设做出切实贡献。
俞鸿儒1946年考入同济大学数学系,在那里,俞鸿儒积极参加当时反对国民党腐败政府的罢课游行等学生运动,并在1949年7月7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俞鸿儒为投身新中国经济建设又考取了大连大学,期间任班级团支委和系学生分会主席,195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从此正式进入中科院学习和工作,在钱学森所长和郭永怀导师言传身教的熏陶下,俞鸿儒懂得了科学家做人、做事的道理。他领悟了科学要为国家所急、为工程所需、为生产服务的基本思想。“”中,俞鸿儒也受到了冲击,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停止他认为对国家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工作。粉碎“”后,俞鸿儒和他的同事们一起,以更大的热情迎接科学的春天。他多次表示要“下决心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7
俞鸿儒一到力学所,首先触动他的就是参加钱学森组织的学术报告会,立即感受到钱学森的“与众不同”。报告会气氛很活跃,可以一边听报告,一边吃糖果。
“原力学所业务处处长李毓昌告诉我,开始办报告会的时候,钱所长拿出200块钱给管后勤的人,每次开会都有吃的,还有刚出炉的点心”。俞鸿儒说。
但参加学术报告会,人人都得专心。报告人假如讲错了、讲不清楚,钱学森马上来干预。“如果错得严重,他会让主讲人回去重新准备,下次再讲。如果是讲得不清楚,钱所长会找打瞌睡、精神不集中的听众,请他站起来,问他听懂没有,复述一下刚才讲的内容。”
钱学森的学术报告会一直很热闹,“而这体现钱先生的精神,要不不做,要么认真做,一切事都要这样”。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8
80年代初起,俞鸿儒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多方面研究工作。他改进散布微粒新技术,获得固体微粒散布均匀的含尘气体。建成大口径竖直含尘气体激波管。获得含尘气流驻点热流率增大机理的新认识,首次观察到理论预计的无间断前沿的耗散激波结构。他提出利用简单激波管产生完整波形爆炸波的新构思,与第三军医大学合作研制成费用低廉的新颖的冲击伤试验用激波管,为冲击伤研究奠定试验基础。突破现有框框,提出使校准压力高出驱动气体压力的新方案。协助204所建成高压校准激波管。其校准压力幅值和压力平直度居国际领先水平。利用非定常流理论对热分离器的制冷机理进行了分析,首次绘制出热分离器内的流动波图。提出提高热分离器制冷效率和缩小尺寸的方法。协助大连理工大学将其成功应用于多个油田气的回收利用。
1988年他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激波实验室合作研究期间,提出消除驱动段内爆轰波反射高压的方法,使得这种结构简单且重复性高的方向爆轰驱动激波风洞能够产生高驻室压力的高焓试验气流。1992年研究结果发表后,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使沉寂20余年的爆轰驱动研究工作又热闹起来。前向爆轰驱动由于跟随在爆轰波阵面后的稀疏波的干扰,60年代以前就被实验判定其不适用于气动实验。俞鸿儒提出双爆轰驱动段来消除稀疏波,使驱动能力更强的前向爆轰驱动也适用于气动试验。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9
20世纪80年代,为了开展超高声速飞行试验,发达国家纷纷筹建大型自由活塞驱动高焓激波风洞。
俞鸿儒却颠覆性地提出用爆轰驱动的方式来产生高焓实验气流,而他的想法其实来源于20年前的一次实验意外。
爆轰驱动的危险性极高,这个“疯狂”的想法遭到了一致反对。俞鸿儒却说:“我不怕反对。没人反对,可能是平庸的工作。”
他没有放弃,继续心无旁骛地搞研究。1988年,俞鸿儒在德国完成爆轰驱动的原理性实验,回国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爆轰驱动方法。
终于,在十年之后的1998年,俞鸿儒领导建成了国际上第一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JF-10。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10
郭永怀认为,风洞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大家都没有研究基础,只要实验能力够强,没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这句话给俞鸿儒打了鸡血,他投入的更多精力在实验上,期待着有成果的那一天。只是,“风洞”项目研究难度实在太大了,而且成本不低,每次失败的研究背后,都要损失不少金钱。在当时,实验室爆炸都成了常态,好在每次做实验前,相关工作人员都会撤离很远,并未出现伤亡。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爆炸,郭永怀不但没有失落,反而给研究人员更多的鼓励,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他已经开始期待成功那一天了。而事实证明,他挑人的眼光非常之好,俞鸿儒经历多次失败实验后总结出了爆炸的原因。他追根溯源的,很快解决了爆炸问题,为研究所挽回不少损失。
“风洞”研究进程虽然很艰难,但并未受到外界影响,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因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内很多研究项目都被迫告一段落。郭永怀坚信“风洞”项目方向正确,一直在争取资金研究,在他的保护下,项目得以保全,只可惜,后续项目资金还是锐减太多。
而此时,俞鸿儒也已经研究三年之久,他以课题为理由,留下了激波管组继续研究。这次,俞鸿儒的目标是大型激波风洞JF-8,他花费好几年时间,最终在1964年9月研制成功,这件事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包括郭永怀也没想到,该产品总成本只有8万元,而当初他们的预估成本可是800万元!
原来,为节约成本,俞鸿儒自己跑去学习技术,制作出了JF-8的主要零件,他做的东西不但符合要求,而且质量比想象中要好的很多。这不免让人感叹,俞鸿儒确实心灵手巧!就这样,在他的不断努力下,风洞项目得以推进。虽然后期国内出现“”,给科研发展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好在风洞项目被郭永怀保护的很好,最终得到了好的成果。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11
多年来,在漫长的科学探索之路上,俞鸿儒几十年如一日,秉承师辈们求实、创新和严谨的学风,不辞辛苦,开拓创新,取得了多项重大科学成果。他实事求是,不是自己做的工作,坚决反对签上自己的名字;他思路开阔,知识面广,俞鸿儒从图纸的设计、设备的安装、调试以至各种数据的测量,都能够熟练掌握;他坚持学术民主,主张创新,不盲目仿效先进国家,以奇思妙想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实验研究。
俞鸿儒不仅科研成果卓著,多年来也培养了很多有为的年轻人。他对年轻人,在业务上严格要求,在思想上、生活上无私地关心和帮助,堪称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业务上,俞鸿儒事必躬亲,指导有方,管理严格,他的研究生从头至尾都是自己带。学生的论文,工作再忙,纵然加班加点,挑灯夜战,俞鸿儒也从不敷衍了事,从概念到文字,一字一句地看,基本都要经过三稿五稿修改,才能定稿。他常对学生这样说:“发论文要对别人负责,更多的是对自己负责”。尤其对实验工作的论文,要求数据整理要有严肃性,要有科学的忠诚态度,并常以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态度来教导青年人。
思想上,他非常关注青年人的成长,常常与他们聊天,发现思想上有不良发展倾向的,及时与之进行沟通和教育,帮助青年人健康向上成长和发展。改革开放后,青年学者中先后出现了“出国热”、“经商热”。面对大潮的冲击,他的学生也难免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此,他不回避,也不反对学生“出国”、“经商”,但他常提醒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被眼前利益和金钱利益迷住了自己的眼睛。一个人如果总是把钱放在第一位,那他就违背了自己当初读书求知的宗旨;一个人如果是为了出国而出国,那是盲目的。如果你现在在国内好好工作,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后再出国学习,可以取得更高的学术成就,可以为民族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俞鸿儒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使他的学生们在思想上受益匪浅,受他教导过的青年学者,很少有不安心国内和实验室工作的。
生活上,他以乐于助人的人文关怀关心并体谅青年人生活方面的困难,还常常自己慷慨解囊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每逢过年过节,他常想着发给学生一定的补贴,外出学术交流,都是导师花钱,从不让学生开支。有一次元旦,他把自己的稿费拿出来给学生作补贴;还有一次,一个学生刚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来到力学所,当时正值暑假,想回一趟老家,可身上没钱了,俞鸿儒知道后,忙从自己身上掏出50元钱送给学生当路费。正因为这样,1990年9月,俞鸿儒曾被光荣地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
纵观俞鸿儒院士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的这几十年,辛勤劳作,乐于助人,尽管他出生比雷锋还要早,但他事迹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是我们青年一代,特别是青年科学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12
1958年初,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当时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带领组员着手研究。面对基础技术短缺、科研经费不足的难题,俞鸿儒选择了当时国际上已经弃用的驱动方式——氢氧燃烧驱动,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在前辈钱学森、郭永怀的鼓励和支持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试错中,俞鸿儒和团队终于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1958年8月,激波风洞的核心部件,我国第一代激波管研制成功。
俞鸿儒:气体不得了,一个静电就会爆炸,充气过程中有小灰尘,碰出火花就爆炸,防不胜防,有一次把一个房子都炸掉了。爆炸后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首先就提出表扬。
王宁:这算是很重大的事故,为什么还会表扬呢?
俞鸿儒:不弄清楚爆炸原因,就不能更好预防,郭永怀先生要求,绝不能有人受伤。房子炸掉再盖,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说爆炸了我们负责。
王宁:原因是怎么找到的?
俞鸿儒:很多事,要慢慢摸索。发生爆炸要思考,想通了,最后跟学的理论一致了,而且改正了,确实没有问题了,那才算结束。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13
“国家的科学事业需要我们来做铺路石。”这是导师郭永怀对俞鸿儒的教导。俞鸿儒也像当年的导师一样,成为下一代年轻人的引路人。
在他的指导下,2012年,姜宗林团队建成了国际首座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的超大型激波风洞JF-12,实现了从“模拟”到“复现”的跨越,为我国航空航天重大任务研制提供了关键支撑。
然而,当JF-12风洞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俞鸿儒却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一位。“工作要一代一代接下去。年轻人做完有成就感,有威望和威信,工作就好开展了。”
一路走来,俞鸿儒始终用“创新”二字来勉励自己。而新一代风洞人也将沿着老一辈科学家的步伐,继续在超高速领域不断探索。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14
1998年这年,俞鸿儒团队正式进入激波风洞JF-10试验阶段,结果非常不错。但对俞鸿儒来说,这还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想建成更新的设备,参数时间为100毫秒!人们听此十分震惊,当时拥有最先进技术的美国,也只是把参数时间控制在30毫秒,俞鸿儒此番能成功吗?
还别说,激波风洞JF-12真的建成功了,在2012年这年,风洞JF-12正式启动点火仪式,点火那一瞬间,火花四溅产生了很大的声音,也帮助国家获取0.1秒钟的活动数据,算是非常漂亮的成绩。不仅外界,包括俞鸿儒本人也很惊讶这个结果,为了这个结果,他努力了长达半个月,这下终于能圆老师的梦了!
在这之后,俞鸿儒在业内的名气大幅度上升,而他本人,则调侃自己是老师的“闲子”,能有此成就,和郭永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一个学生的角度,俞鸿儒确实很让人很敬佩了!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15
1969年,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JF-8激波风洞建成,不仅淬炼出一批批的航天重器,也磨炼了俞鸿儒潜心钻研的意志。对于曾目睹家国被毁、立志科研报国的他来说,为国家做事的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唯图国强,不图己荣。俞老用自己半个世纪的坚守,向国家交出答卷。
王宁:当看到东风-5弹道导弹经过天安门广场主席台时,您内心是什么感受?
俞鸿儒:我们帮了一点忙,主要工作还是人家做的。
王宁:您把这么重要的基础工作说成帮忙。
俞鸿儒:做什么事都要别人说你好,那你活得多累。
王宁:您说其实当自己内心拥有了热爱的东西的时候,对于一些喧闹就会不为所动了。
俞鸿儒:因为做这种事你愿意做,做了觉得该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