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

| 徐球

每一年感动中国那些平凡人物的高尚行为,总能点亮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精神。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推荐10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

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篇1】

1953年,毕业离校前夕,俞鸿儒在他的毕业决心书中立下誓言:将用祖国教育的科学技术知识终身不懈地建设伟大的祖国,将用自己的劳动维护祖国的荣誉,并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6年,在大连工学院短暂任教后,俞鸿儒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攻读流体力学。

1958年初,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年仅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在一次次反复试错和爆炸复盘中,俞鸿儒带领团队“炸”出一条新路。

1969年,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JF-8激波风洞建成,不仅淬炼出一批批的航天重器,也磨炼了俞鸿儒潜心钻研的意志。对于曾目睹家国被毁、立志科研报国的他来说,为国家做事的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唯图国强,不图己荣。俞老用自己半个世纪的坚守,向国家交出答卷!

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篇2】

我国建成了高超声速复现爆轰驱动激波风洞JF-12

实现了从“模拟”到“复现”的跨越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

整体性能最先进的激波风洞

完全碾压国外的一系列风洞

在报国家奖项时

作为JF-12主要设计者的俞鸿儒

把自己的名字署在了最后

他说这个荣誉对自己没有用

想给年轻科研人更多的机会

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篇3】

隐身战机歼-20“神舟”系列飞船“东风”系列导弹……这些国之重器横空出世前都曾在风洞中经受考验而95岁的他就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

实验室发生爆炸

但是他却受到表扬

空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

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

“有一次把一个房子都炸掉了

爆炸后

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

首先就提出表扬”

俞鸿儒回忆说

钱学森、郭永怀考虑的是

房子炸掉了可以再盖

但不弄清楚爆炸原因

就不能更好预防

“只要人不受伤

在失败中摸索出经验

发生意外了我们担着”

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篇4】

逢人来家拜访,俞鸿儒总会迎到电梯口,等候客人上来。

虽然岁月压低了个头,但他的腰杆依然笔直。看外表,很难想象他已经94岁,心脏放了支架,股骨还做过置换手术。

年纪大了难免念旧。俞鸿儒时常想起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攻读研究生时,先后跟随的三位导师——钱伟长、郭永怀和林同骥。这三位力学大师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永怀更是“两弹一星”元勋。

俞鸿儒的人生还与另一位“两弹一星”元勋有过交集,那就是力学所的创始人、首任所长钱学森。俞鸿儒的办公室是311,恰好靠近钱学森的办公室,他得以不时给钱学森打个下手,近距离感受大师的言传身教。

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篇5】

1975年,社会上“批林批孔”运动声势浩大。“鸿儒”两字容易招事,钱学森两次建议俞鸿儒改名,连名字都替他想好了——“轰儒”,这样一来,发论文时署名的拼音都不用改,尽显关切之情。

俞鸿儒自认是郭永怀布下的一颗“闲子”。围棋高手对弈,喜欢下几手闲棋冷子,看似无用,却对未来战局影响巨大。

这一“闲子”在工作考核上看起来似乎很闲,却搞出了巨大响动——他在初期的实验中曾多次发生爆炸事故,也因此“炸”出了一条新路。

多年后,因对我国高速风洞研究的卓越贡献,俞鸿儒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经常感叹自己此生幸运,得遇数位科学大师,以及他们所提供的宽松环境。

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篇6】

1956年,俞鸿儒报考了力学所的研究生,导师是钱伟长。

这一年10月,经钱学森多次力邀,郭永怀和李佩夫妇冲破美国种种阻碍,带着女儿回到祖国。

回国后的郭永怀出任力学所副所长,刚开始他来不及亲自招生,好在钱学森和钱伟长早有准备,替他招收了包括俞鸿儒在内的5名研究生。

就这样,1957年3月俞鸿儒入所报到时,他的导师改为了郭永怀。从此,他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并被带进“风洞”世界。

风洞,俗称飞行器的“摇篮”。它通过人工产生可控制气流,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复杂状态。现代的飞机、导弹等,无不在风洞里千“吹”百炼之后,才能上天。

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篇7】

早在回国之前,郭永怀就已经预见到我国将发展航天事业,而高性能、大尺寸的高超声速风洞,是设计航天飞行器必不可缺的。当时主管中科院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曾说:“搞科学,好比下围棋,忙里要注意安排几个闲子,扶植一些冷门,到必要时就用上了。”

1958年初,力学所成立激波管组,独立自主地开展激波管、激波风洞技术研制。郭永怀开始布下一颗“闲子”。

让俞鸿儒吃惊不已的是,郭永怀指定他当组长。要知道,当时力学所的8个研究组中,其他7个组长都是海归的大专家,而他只是刚入所10个月的研究生。

实际上,之所以对资历尚浅的俞鸿儒委以重任,是因为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郭永怀对这个学生已有所了解,发现他是一个实验能力很强的人,而风洞研究恰好对实验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篇8】

俞鸿儒,1928年6月出生于依山傍水的广丰杉溪古镇。

1939年夏,进入广丰三岩中学(现江西省广丰中学)初中部;

1943年夏,初中毕业后被保送升入高中部;

1956年,考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俞鸿儒院士在中国首先开展激波管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风洞和配套的瞬态测量系统;提出方案并参与实现对激波管流动和有关瞬态测量的关键难点的突破;开创了在航天器研制中广泛应用激波风洞的实践,为中国高超声速流实验开创出一条节省资金的独具特色的新途径,并促进了国内激波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利用普通激波管产生完整爆炸波的构思,已成功地用于冲击伤试验装置中;提出并采用爆轰驱动新方法建成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为提高实验气流焓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致力于将气体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改善和革新与气体流动有关的生产工艺研究。

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篇9】

郭永怀相信俞鸿儒,还在于他对这名小自己近20岁的学生较为独特的过往经历略知一二——曾经两次高考,先在同济大学读数学,后来又到大连大学(后改为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读机械工程,并留校做了助教,3年多时间里曾参与了多个教研室的工作……

而此时的俞鸿儒除了感恩导师提携外,更多的是压力。虽然他曾调侃自己是个“万金油”,但他更清楚,有些挑战单凭实验能力强是应付不来的,还需要更多经验。郭永怀曾说过,他自己没有实验工作经验,所里其他科学家也是这样。因此,具体工作怎么做,要俞鸿儒他们自己去闯。

国际上的风洞建造费用高昂,工艺要求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决定了不可能效仿国外路线。郭永怀扔下一句话:“你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照葫芦画瓢模仿别人,一定要尽力去发展适合国情的实验方法。”

这意味着现成的路走不通,只能走开辟、创新之路。俞鸿儒他们左思右想,似乎只能冒险——闯一闯那条“死路”。

这条“死路”,就是国外废弃不用的氢氧燃烧驱动。它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容易发生爆炸,此外,其产生的驱动气流品质较差,很难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

俞鸿儒感动中国事迹介绍【篇10】

1928年6月生于不辣不欢的江西广丰县,他是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俞鸿儒说:做什么事都要别人说你好,那你活得多累。

经过论证,郭永怀同意了这条充满风险的技术路线,只提了一个要求: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郭永怀的担心很有预见性,实验还真就出事了,而且发生了好几次。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爆炸产生的高压将实验装置的一个大零件给轰了出去,继而打穿了试验厂房的墙体。幸好当时实验室没有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俞鸿儒当时被吓了一跳,不过他表现得很镇定。因为风险是提前预知的,他们就是要冒这个风险。因此每次点火试验时,他们都注意清场,人跑到老远。

20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