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典型事迹
感动中国事迹体现进步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2024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典型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典型事迹(通用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典型事迹(篇1)
俞鸿儒的一大特点就是尽量用最少的钱做工作。1964年开始设计大型激波风洞JF8,郭永怀看到安装起来的风洞后,误以为花费了几百万元经费而非常生气。当听说通过废置设备利用,找寻便宜靠谱的工厂,仅花费8万元加工费后,郭永怀非常满意。
1968年11月,俞鸿儒在“”清理阶级队伍期间,被撤销组长职务面临审查。郭永怀已将激波管组调入位于绵阳的中国气动中心,俞鸿儒很快就恢复了科研工作,并于1972年初为返回式卫星提供设计数据,还在1975年参加了气动攻关协作研究。
1988年,他组织联合课题组开展长征二号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级间分离,为长征2号戊(CZ-2E)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火箭发射后分析故障原因时,他凭借广博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巧妙构思,领导课题组开展游机喷管辐射加热影响研究,为澳大利亚通讯卫星奥赛特B-1在1992年3月按期发射成功消除了障碍,开拓了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典型事迹(篇2)
目前全世界激波管强驱动方式主要有三种:重活塞驱动、加热轻气体驱动和爆轰驱动。俞鸿儒创建的爆轰驱动技术,为中国人在世界空气动力学界赢得了声誉。俞鸿儒凭借其在高温气体动力学方面的理论,以及激波管与激波风洞技术上的进展,于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受前辈影响,俞鸿儒认识到,搞研究不能一味模仿别人,要走出自己的路。上世纪60年代初,俞鸿儒在分析一次激波管氢氧燃烧实验事故时,发现根源是出现了爆轰。爆轰是极其危险的事,应尽力避免。俞鸿儒反其道而行之,弄清爆轰驱动的规律。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头脑中不停思考爆轰驱动技术。1988年9~12月,作为西德马普学会向中国科学院提名邀请的科学家,他在亚琛工业大学激波实验室参加“高超声速、高焓流动”专题研究,完成爆轰驱动的原理性实验,回国后成功发展成反向爆轰驱动技术。1998年,他和赵伟、林建民等建成国际上首座爆轰驱动激波风洞JF10。
2001年,俞鸿儒和陈宏等首创双爆轰驱动方法。他提出在正向爆轰驱动段上游增设辅驱动段,在辅驱动段起始反向爆轰波,成功将正向爆轰驱动段中的泰勒波完全消除,克服了正向爆轰驱动产生的强激波衰减严重的难题。2003年,该成果被空气动力学学会推荐收录到中国科协2003年学科发展动态蓝皮书。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典型事迹(篇3)
作为郭永怀回国后第一批弟子中的一员,俞鸿儒“习得”了一项“技能”——花小钱办大事。在科研生涯中,俞鸿儒一直坚持这种作风。他是一位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院士,把全身心都献给了“激波管”研究,践行了当初大学毕业时许下的承诺。
1953年,俞鸿儒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毕业时的“决心书”中写道:“亲爱的母校:我衷心感谢您4年来的哺育,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候,我向您保证:坚决服从祖国分配,用您教育的科学技术知识,终身不懈地建设伟大的祖国。请您相信:我将用自己的劳动维护您的荣誉并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封“决心书”表达了俞鸿儒为祖国奉献终身的决定,而这60年来,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承诺。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典型事迹(篇4)
回国后的郭永怀出任力学所副所长,刚开始他来不及亲自招生,好在钱学森和钱伟长早有准备,替他招收了包括俞鸿儒在内的5名研究生。
就这样,1957年3月俞鸿儒入所报到时,他的导师改为了郭永怀。从此,他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并被带进“风洞”世界。
风洞,俗称飞行器的“摇篮”。它通过人工产生可控制气流,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复杂状态。现代的飞机、导弹等,无不在风洞里千“吹”百炼之后,才能上天。
早在回国之前,郭永怀就已经预见到我国将发展航天事业,而高性能、大尺寸的高超声速风洞,是设计航天飞行器必不可缺的。当时主管中科院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曾说:“搞科学,好比下围棋,忙里要注意安排几个闲子,扶植一些冷门,到必要时就用上了。”
1958年初,力学所成立激波管组,独立自主地开展激波管、激波风洞技术研制。郭永怀开始布下一颗“闲子”。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典型事迹(篇5)
俞鸿儒院士是享誉世界的气体动力学家,是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1956年初,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俞鸿儒报考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他报考时导师为钱伟长,报到后改为郭永怀指导。1957年3月报到以前,他在清华大学与力学所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当助教,郭永怀讲授流体力学。郭永怀非常重视实验,带领流体力学助教们到北航拜访陆士嘉先生并参观北航气动实验室。
1956年,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如何“向科学进军”?自己能做什么?我都不清楚,就想到中国科学院看看。那时钱学森先生刚回国,我便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招考时郭永怀先生尚未回国,钱学森和钱伟长两位所长挂名为他招了五名研究生,报到时才知道我的导师是郭永怀先生。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典型事迹(篇6)
1958年初,力学所成立激波管组,郭永怀将俞鸿儒和陈致英、范良藻三名研究生以及从北大分配来所的张德华、何永年等五人组成这个组,郭永怀指定俞鸿儒为组长。他和同事们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激波管,并于当年“八一”送进中南海向党中央献礼。
在力学所,俞鸿儒得以尽情沐浴在名家大师的春风中。钱学森和郭永怀的办公室在一起,俞鸿儒的办公室曾经在二人对面,因此跟钱学森有接触机会,并跟着二人去拜访前辈。
虽然未听说郭永怀当面表彰过人,但他却关怀着俞鸿儒。1959年群众掀起技术革新高潮,党中央要求中国科学院对其中最重要的十项做出评定。钱学森所长从院部领回超声波和涡旋管两项任务。俞鸿儒被指定作钱所长助手对涡旋管制冷进行评定。因任务紧迫,所长连夜向他布置工作。当他深夜从钱所长办公室出来时,等候在门外的郭永怀先生将几份涡旋管论文抽印本交给他,有力地支持他按期完成任务。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典型事迹(篇7)
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俞鸿儒院士被评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俞鸿儒院士,空气动力学家。江西广丰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1956年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攻读流体力学。1963年研究生毕业,留在力学研究所工作。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俞鸿儒院士是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