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

| 徐球

感动中国活动是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的,2023感动中国刘玲琍事迹新鲜出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精选8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1

2008年,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学前聋儿康复语训班,刘玲琍主动请求担任该班负责人。16年来,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唯一不变的只有讲台上的她。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交流,刘玲琍甚至将自己的办公地点从办公室挪到了教室。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发声,她经常把孩子们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和鼻子旁,让他们感受声带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

刘玲琍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让孩子感受声带的振动。

“这几十年来,特殊教育领域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我1991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只有七十几块,师资培养也比较薄弱,学校运营得很是艰难。这些年来,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工资现在一个月有七千多块,还有很多免费的资助项目,给孩子们赠送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提供康复训练!”

刘玲琍感慨,曾经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近在眼前。“我们的特殊孩子,所受到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高,他们也能够去畅想别样的人生,去拥抱美好的未来。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能亲眼见证这一切发现,我无比荣幸。能看到这些学生的梦想被我点燃,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特教老师存在的意义。”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2

为了促进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就业,刘玲琍建议,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行残疾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正规化、专业化、学历化,使毕业生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设立专项资金、提供创业贷款等,鼓励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同时也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招聘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

在加强产教融合方面,刘玲琍认为,应鼓励特殊教育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特殊教育学校应针对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如手工艺、烘焙、园艺、汽车美容等。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3

陈红回忆,刚入职时她就与刘玲琍同在语文组,每天相处交流,她逐渐被对方身上的坚持和专注所感染,“刘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我也一直在向她学习。”

同事眼中积极工作、充满正能量的刘玲琍,对申报荣誉奖项却特别“不积极”。衡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笑着介绍,“多次要求她填报荣誉评选资料,她都很低调。”

今年,刘玲琍相继荣获“感动湖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给特教老师们的坚持和信心添了一把火。“很多人不了解特殊教育行业,不了解特殊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刘老师获得的这些荣誉,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支持特教行业的发展,对孩子们以后走入社会也会有很好的推进作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总支书记匡明生说,这不仅是颁发给刘玲琍老师的荣誉,更是给特殊教育行业教师们的集体荣誉。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4

为了特殊的学生,刘玲琍32岁才生孩子。儿子七个月大时,被诊断患有先天神经性耳聋。身边人都建议她带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时,刘玲琍犹豫了,学生们离不开她,他们也是她的孩子。思来想去,她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也一定能教好儿子。

坚持不懈地训练,儿子凯凯(化名)学会了正常说话,入读普通学校,2023年,考入湘潭理工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母子二人喜极而泣。

比其他孩子“慢一拍”的听障儿童,正常融入社会、考上大学,刘玲琍对儿子说,“妈妈以你为骄傲”;坚守33年,培养出30多名大学生、为听障孩子打开有声世界大门,凯凯对妈妈说,“妈妈你是我的骄傲”。

这是一场父母与孩子的双向奔赴。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5

听障孩子没有有声语言思维,对他们来说学习语文比正常人学习外语困难几倍甚至几十倍,这需要老师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

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刘玲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大专、本科的学历进修,平时一有空就钻研特教知识。接手听障语训班的工作后,她结合多年的训练经验,自创自编“舌操”,训练孩子发音器官的柔韧性与灵活性。

除了摸喉咙、捏鼻子外,刘玲琍还会把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和大小,甚至在学习舌根音时,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的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口干舌燥嗓子痛,一天下来,刘玲琍说自己“像瘫了一样,一句话也不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33年来,刘玲琍先后教过80多名残障学生。正是通过她的有效训练,不少学生终于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开口说话,目前已有30多个孩子康复,15个孩子进入了普校随班就读。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6

“事实证明,天生听力障碍的孩子也是能够学会说话的。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越早进行康复训练越好。”

在湖南衡阳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里,有一位名叫刘玲琍的老师,她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无数听障孩子的未来。33年来,她坚守在教育的讲台上,为听障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充满爱的学习环境,并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表达,实现自己的梦

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听障孩子们逐渐走出了无声的世界,开始用语言与外界交流。他们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更体现在自信心的提升和人格的成长上。他们开始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刘玲琍老师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她的教育下,80多名听障学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学,他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学业梦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和价值。这些孩子们的成功,离不开刘玲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2008年,学校开设了听障语训班,第一届招收了7个孩子。基于刘玲琍听障语训教学的成功经验,学校特意安排她带这个班。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7

“刘老师,你终于回来啦!”“刘妈妈,你好棒!”从北京参加完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刘玲琍几乎没做任何停留,第一时间就赶回了学校,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孩子们一拥而上,将她围在了人群中央。看着刘玲琍手中的奖杯,孩子们眼里充满了好奇,嘴上更是不住地夸赞。

临行前,刘玲琍曾答应孩子们给他们带礼物,回来后的第一时间她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只北京烤鸭。孩子们围坐在刘玲琍身边,快乐地吃起了烤鸭,直至此刻,刘玲琍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安定了下来。

“出门的时候,总是惦记,虽然每天都会和大家打视频电话,但还是放心不下。”在刘玲琍眼中,这些人不仅是她的学生,更是她的孩子。这么多年来,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除了“刘老师”这个称呼之外,最常用的就是“刘妈妈”。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事迹介绍篇8

2023年上,刘伶俐深思熟虑,希望为残障人士发声,提出了“优化残疾青年创业扶持政策”“推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发展”等建议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在2024年的上,刘伶俐提议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纳入医保。“当前,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价格较为昂贵,多数患者家庭经济压力很大。”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刘玲琍老师说,“虽然国家、省级以及慈善机构有救助项目,但大部分是针对未成年残疾人士,超过18岁的听力残疾人植入人工耳蜗需要完全自费,而且后续费用也相对高昂。”刘玲琍建议,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纳入医保目录,制定专门的报销政策及支付标准,可分步实施和试点推广;增加医保基金对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投入,用于支付相关费用;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确保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听力障碍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对听力障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患者和家庭的知晓率和使用率。

2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