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徐虎事迹
全国劳动模范徐虎事迹简介
刚刚过去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徐虎有点忙。领导慰问、参加活动、记者采访……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仿佛又回到了1996年。但已经退休7年的徐虎摆摆手说:“都过去了,弹指一挥间。”
1996年4月18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家新闻媒介纷纷在头版头条等重要位置大篇幅地介绍徐虎的先进事迹,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徐虎的热潮。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承诺之下,上海中山北路房管所水电工徐虎坚持13年每天晚上7点,义务为小区居民应急修理水电故障,居民称他为“19点钟的太阳”。与此同时,徐虎获得了巨大的荣誉:连续5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
然而,在徐虎家中,几乎看不见这些荣誉的痕迹,只有一张摄于1995年的个人照片下方写着一行小字:徐虎,全国劳动模范。“没在家里放奖状、奖杯吗?”面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提问,徐虎嘿嘿一笑,“放了要被我老婆骂。”他一指那张个人照片,“我挂了这张,老婆就说我自恋了。”
徐虎确实很注意个人形象。即使在家中,穿着睡衣睡裤的他依然保持着“头势清爽”,头发根根分明,纹路清晰可见。在一次电视节目里,他透露自己每天要花20分钟梳头发,以便让黑头发盖住白头发。“那是开玩笑的。”徐虎说,他只是想让人看到,新时代劳模不是“邋里邋遢,手永远洗不干净”,而是生活得比较滋润。
在一次春节茶话会上,徐虎曾经和相关市领导提到,不要再在电视上播贫困劳模激动流泪的画面了。“过去流汗流血,现在却为了领导慰问给的200元流泪,实在是……”咂了一口茶后,徐虎一字一顿地说,“劳模要活得和时代合拍。”
人气堪比“小鲜肉”
从1987年至今,徐虎一直住在光新路石泉路附近的一套49.6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房子的外立面墙皮已经有些脱落,但这里见证了徐虎的成长与荣光。
“那时候家里记者多得不得了。”徐虎挠了挠头,说起当年的盛况还有点不好意思。电视台来这儿拍摄,小区里的孩子会一拥而上。中央媒体在他的小屋里扎了根,一聊就聊到凌晨两点多。劳模列车开到江西、福建,“大家都认识我,要求签字、合影。”“和现在的"小鲜肉"差不多?”“嗯。”徐虎点点头。
20年过去了,徐虎已经不再那么引人注目了。和徐虎打招呼的居民渐渐少了。“我从1998年开始从事管理工作,20年不做修理工作,所以逐渐被老百姓淡忘了。”徐虎幽幽吐出这么一句。
1985年6月23日,徐虎制作了三个简易小木箱,分别挂箱于光新一村居委会办公室门口、石泉路75弄弄堂口、石泉六村电话间。箱上写着:“附近公房居民如果在夜里发生水电故障,请写清地址,将纸条投入箱内,本人提供热情服务。开箱时间晚上7∶00。”这三个小木箱,让徐虎解决了无数居民的急需,也树立了一个“新时代雷锋”的形象。
但现在,即使是周围的居民也很少有人提起小木箱的故事。在石泉路75弄弄堂口,一个操北方口音的中年妇女一脸茫然:“什么小木箱?没见过。”
“早就拆掉了。”徐虎说,三个小木箱,一个放在西部集团展览室里,一个放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还有一个被上海戏剧学院排演话剧时借走后,不知所终。连挂小木箱的电话间也早已消失在如雨后春笋般立起的楼宇之间。
时代的车轮滚滚驶过,小木箱的服务方式也有些不合时宜了。1998年,在徐虎挂上那个夜间便民服务箱的13年后,由于上海的电信、通讯、网络、电话设施都很齐全了,最后一个服务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媒体报道,2015年,西部集团下属物业公司已经将小木箱接单升级为手机接单。
说到底,当初小木箱产生的土壤也已改变。上世纪80年代,每个街道有一个房管所,房管所下面再分为管养段,一般每个管养段负责2000户左右居民住宅的管理和维修。当时居民的房屋是公房,物质条件的限制使得住房条件比较差,日常维修的需求很大,再加上“大锅饭”的体制,房管所的水电工对于居民的保修经常拖拖拉拉。在此背景下,愿意延长维修时间、服务热情周到的徐虎一下子脱颖而出。现在呢?房管所改成了物业公司,只要愿意花钱,就能买到需要的服务。
曾经的雄心勃勃
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来的徐虎早就看到了这些改变。事实上,自己开公司的想法,徐虎酝酿了很多年。在退休之前,他就曾担任过多家公司股东,按徐虎自己的话说,自己“还是很有经营头脑的”。199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上夜大时,他选的就是经济管理专业。
1994年,住房制度改革后,普陀区房管局政企分开,成立了西部集团,旗下成立了徐虎物业经营有限公司,徐虎曾经拥有10%的干股,后来退出了。
“我可能去搞民营公司。”在退休之前,徐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出这样的打算,他说他想为家庭赚点钱,想过上稍微有点钱的日子。但等到真正退休之后,这个雄心勃勃的想法却迟迟没有实现。
“好汉没有当年勇了。”说到这里,徐虎长长地叹了口气,以前修水电他每天要爬几十次楼梯,现在年纪一大,膝盖骨就不太灵光,走路有些不稳。他的女儿常说:“老态龙钟了,还搞啥搞?”
除了年岁渐长,徐虎迟迟不动手的另一大原因是,物业行业竞争太激烈,利太薄。
2002年,徐虎对媒体承认,自己以无形资产入股,分别享有徐虎东部公司和哈尔滨徐虎公司10%和20%的权益。但这两回体制外的合作,现在看来并不成功。“两家公司都已经不再运营,股份也没用了。”
“行内有句话:上世作孽,今世物业。就难到这个程度。”说起物业公司的运营,徐虎有一肚子苦水要吐。在他看来,一个是收费问题,普通商品房的物业费长期过低。“售后公房按户按室,一室一厅,或者一室,是4.5元一个月;两室、两室一厅是6元;三室、三室一厅7.5元,平均是6元一个月,一年总共72元,72元怎样养活维修人员?”徐虎随口报出一组数据,“到我退休的时候,钟点工的收费已经是每小时20元,我们还是5.7元一小时。”
另一个让徐虎纠结的问题是和业委会的恩恩怨怨。“有的业委会主任,为了自己拿好处,就会找各种理由,炒掉原来的物业公司。”“即使有您这块金字招牌他们也不认吗?”记者问。“不认!他们只认钱。”徐虎愤愤不平。
义务,对于徐虎一个人来说倒是不怕,否则他也无法坚持13年每天晚上义务为小区居民应急修理水电故障。但是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下,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房管所成为了市场化运作的自负盈亏的企业,走上管理岗位的徐虎却怕提义务二字。“我一个人做义务可以,但不可能让一个团队都做义务,怎么生存?”
不过,就在徐虎收起了雄心的时候,物业行业却发生了重大改变。这几年,上海已放开物业费的定价权,由原来政府指导价转向市场机制自我调节,并连续多年调整了相关收费标准。
只是,现在的徐虎,吃着女儿从国外买回来的养骨保健品,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关注起了养生信息。
在某些方面,徐虎是一个作风老派的人。十年前,他还在使用国脉台寻呼机,成了最后一批寻呼机用户。直到国脉台停用,徐虎还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了,最后他用寻呼机换了一个股票信息机。退休后,他女儿给他买了一台手机,但记者打开一看,没有微信微博,只装了一个大智慧炒股软件。
徐虎说,他没用微信是因为怕麻烦,最简单就是很多人来问这个东西怎么修。“但是我已经退休了,现在的建材行情也不懂,人也叫不动,很多事情都帮不上忙了。”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和颁奖词
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朱邦月:一家之主
事迹: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他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1986年5月,朱邦月单腿残疾后病退。随后,妻子和两个儿子又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每天起床后,朱邦月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帮他们洗脸刷牙,喂早饭。随后,他还要上街买菜,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傍晚,他要轮流给三个人擦洗身体。晚上,还得想着夜里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数次。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他: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感天动地朱邦月,长驻真情在世间。 朱玉:这个最为普通的中国男人,以病残之躯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别人眼里异常坎坷的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依然有光明。
颁奖辞: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名单
唐山十三农民:奔忙在冰雪地震灾害前线的志愿者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
李隆: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前线抢险的消防队员
经大忠: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北川县长
武文斌:累死在救灾前线的河南青年战士
金晶:维护奥运圣火尊严的残疾人火炬手
吉吉:把圣火送上地球最高点的藏族火炬手
张艺谋奥运团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神舟七号航天员: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
韩惠民: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苏州市民
李桂林、陆建芬: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
全体“中国人”:特别奖(特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