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贤得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 吴泽

麦贤得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

麦贤得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八一勋章”“最美奋斗者”称号。2019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在广东汕头的一栋普通民房里,一位老人正“左右开弓”练习书法……这位老人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英雄麦贤得。

麦贤得,1945年出生于广东省饶平县,196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到广东虎门沙角海军联合学校学习。军校毕业后,麦贤得被分配到海军护卫艇第41大队4中队611号护卫艇上,当了一名机电兵。1965年8月5日晨,国民党海军巡防第2舰队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由台湾左营港出航,当日傍晚驶至福建省东山岛东南兄弟屿海域,企图向大陆输送特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即令汕头水警区以鱼雷艇11艘和护卫艇4艘做好战斗准备。23时13分,护卫艇4艘和鱼雷艇6艘奉命出击……

在激烈战斗中,麦贤得所在的611号护卫艇机舱中弹,3部主机受损,机电兵均负伤。麦贤得前额被弹片击中,失去知觉。副指导员替他包扎伤口。他苏醒了,已说不出话,用右手吃力地指着机器,意思是,最要紧的事是照顾好机器!副指导员向他点点头,让他好好休息;此时,艇舱开始进水,情况十分危急……麦贤得凭着坚强的战斗意识,忍受剧痛,以惊人的毅力,回到机器旁继续坚守岗位,与战友们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着机器。他额上的鲜血粘住了眼角,阻碍了视线。但他凭着平时练就的一手硬功夫,在剧烈摇摆的机舱里仔细地检查着每一根管路、每一个阀门、每一个螺丝钉,及时排除了故障,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转。麦贤得坚守岗位3小时,直至5时22分我参战部队将“剑门”号击沉,战斗胜利结束。

战后,麦贤得荣立一等功。1966年2月4日,他被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同年2月23日,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人民解放军海军授予611号护卫艇以“海上英雄艇”。

在战场上,麦贤得是“硬骨头”,退休后也“闲不住”。多年来,他一直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常常去学校给孩子们上国防教育课,播撒爱国主义种子。麦贤得勉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要把革命精神代代传!”

麦贤得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2

正午阳光的余热还没完全散去,在广东汕头市的一栋普通民房里,一位老人正不紧不慢地泡着功夫茶。烫杯,冲茶,刮沫,斟茶……老人面带微笑,话语不多,安静地冲洗茶杯,细心地沏茶斟茶。氤氲上升的水汽,温暖而透明,不像当年舰艇上的硝烟,渲染着海战的惊心动魄……

这位老人就是集“人民英雄”“钢铁战士”“战斗英雄”等多个国家荣誉于一身的麦贤得。

英勇无畏 保卫海疆

1965年8月6日凌晨,震惊中外的八六海战在东山岛附近的海面打响。

敌人凶猛扑来,是庞大的美制军舰“剑门号”和“章江号”。年仅20岁的麦贤得是611艇上的一名轮机兵。接到上级命令后,611艇和几艘兄弟舰艇立刻投入战斗,直逼敌舰,勇敢进攻,不惧小艇打大舰的不利形势,向敌舰发起猛烈射击。

战斗激烈地进行着,正当麦贤得在轮机舱修理后机舱主机故障时,不料突然飞来一块弹片,打进了麦贤得的右前额,穿过大脑,一直插到了他靠近左侧太阳穴的额叶里。麦贤得顿时头部鲜血直流,模糊了他的双眼,脑浆流了出来。在简易包扎之后,麦贤得几次昏迷过去。

尽管身负重伤,但凭借着保卫祖国海疆的神圣职责和惊人的意志力,被猛烈的炮声震醒后,麦贤得继续坚守岗位战斗3个多小时,在几台机器、几十条管路、数不清的螺丝里,检查出了一颗松动的油阀螺丝,成功排除故障,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转和舰艇安全,直到将敌舰击沉。

八六海战历时12小时,与敌战斗持续3个多小时,是人民海军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最大一次海上歼灭战斗的胜利。

战斗胜利结束后,麦贤得被送进医院。千里之外的毛泽东主席十分关心与挂念,周恩来总理亲自组织全国著名的脑外科专家为他会诊。汕头的百姓们争相排队献血救英雄,医生护士们竭尽全力实施抢救,军民鱼水情深,奇迹般地挽回了麦贤得的生命。

因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钢铁般的意志力,1965年8月麦贤得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荣立一等功,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之后,麦贤得先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_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7年7月28日,_亲自为“八一勋章”获得者麦贤得佩挂勋章、颁发证书。

2019年9月29日,_亲自为麦贤得颁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平淡质朴 永葆本色

麦贤得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在战争中英勇作战,无私无畏。他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更没有利用英雄身份去为自己谋私利。

如今的麦老,过着普通人的简单生活。日常里,他喜欢摆弄些花草,养养金鱼,练练书法。麦老练就了左右两手都能书写的“绝活”,写字是他的特殊运动,可以控制脑部癫痫后遗症的发作。走进他在广东汕头的家,客厅中随处可见他的书法作品,“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些字格外醒目。

看革命战争年代的电视剧,是麦贤得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透过电视屏幕,那些战火纷飞的激情岁月似乎还未远去。自从受伤后,麦贤得的身体经历过多次大型手术,靠长期吃药控制后遗症的发作。妻子李玉枝说:“从刚开始做手术至今,老麦吃的药有一火车皮那么多!”

可以说,麦贤得能恢复到如今的身体状态,离不开模范军嫂李玉枝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照顾和护理。1971年李玉枝还是公社的妇女干部,熟知了麦贤得的英雄事迹后,抱着“想给英雄一个正常家庭”的朴素想法,接受了组织上的安排,与老麦相亲。俩人一共见了三次面,就在1972年6月领证了。李大姐回忆,新婚座谈会十分简单,她和麦贤得各唱了一首歌。麦贤得唱了一首京剧《沙家浜》唱词“高山顶上一青松……”,李玉枝则唱了一首“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

两首歌,两个人,定了一辈子。几十年风风雨雨,一路上坎坎坷坷,李玉枝一直陪伴在麦贤得身边,悉心照顾,真情付出,不计回报,无怨无悔,给了麦贤得一个完整幸福的家。

军人精神代代传,家风家训不能忘。夫妇俩从小就教育子女,要自立自强,踏实奋进,不断为党和国家作出新的贡献。两个孩子也非常争气,都应征入伍,立了军功。“孙子14岁,个子有一米八了”,说起这个麦老可高兴坏了,笑得咧开了嘴。

功绩背后,鲜花散去,几十年如一日不变的,是麦贤得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刚正不阿的英雄本色。

他身上有着军人的脊梁,刚强挺拔,纯粹炽热。

他不断向社会传递着一位人民英雄、一名共产党员的正能量,随着时间推移,愈发可贵。

发挥余热 再立新功

“祖国永远青春!中国万岁!”麦贤得尽管说话不太利索,但只言片语间满满都是对于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说起最近荣获的“人民英雄”荣誉称号,麦老摆摆手直说,“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在战场上,麦贤得是“硬骨头”,退休后也“闲不住”。

从2012年开始,麦贤得夫妇俩就常常去广州的几所小学给孩子们讲授国防教育课,播撒爱国主义的种子。从养病期间算起,麦贤得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家乡全县21个乡镇,一次次为当地师生讲授辅导课,为青少年国防教育事业贡献着一份力量。

李大姐说,老麦一直想在自己的母校饶平县汫北镇汫北小学建一栋综合楼。“一定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这几年,他俩多次奔波为汫北小学申报集科技、文化、体育为一体的艺体综合楼。这次出发前往北京领奖前,老两口心里最惦记的还是汫北小学的综合楼什么时候能建好,操心着工程建设的进度,想早一点给孩子们用上。

麦老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想去中国自己建造的航空母舰上看一看。”一句话,道出了这位老海军的舰艇强国梦。

说起当年小艇打大舰的艰难作战,麦老激动地说:“敌人一条舰等于我们10条小艇,但那根本没什么!”“无论设备有多先进,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为什么能够打胜仗,就是靠人的精神!”

“我们要建设强大的中国海军!”……

麦贤得朴素的话语正体现了_所说的,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崇尚英雄的时代。

麦贤得的故事,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一首代代相传的英雄赞歌。

麦贤得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3

南国三月,正是“英雄花”木棉花正艳的季节。在粤东汕头市的东部战区海军某部家属院,记者见到了战斗英雄麦贤得和他的妻子李玉枝。

采访中,李玉枝全程握着麦贤得的手。看到记者拿出相机,她立即起身,再次给麦贤得梳理头发、整理衣服,确保丈夫在镜头中的形象精神抖擞。麦贤得这位“钢铁战士”,满眼温情地看着妻子,微笑着倾听她回忆这些年的经历。

两位老人不经意的举动,饱含着相濡以沫的深情。

“钢铁战士”背后的英雄

——记麦贤得妻子、“全国道德模范”李玉枝

半个多世纪前的“八六”海战中,麦贤得一战成名。而在那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战斗英雄麦贤得不得不与战伤留下的后遗症斗争至今。

幸运的是,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李玉枝自1972年嫁给麦贤得后,47年如一日地践行着守护英雄的承诺,精心照顾一级伤残军人麦贤得,担负着支撑家庭的重任。

“老麦能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李玉枝功不可没。”麦贤得的老班长黄汝省告诉记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李玉枝,老麦甚至都不可能活到现在。”

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后,各种赞誉接踵而至,李玉枝作为陪伴麦贤得的“幕后英雄”,也被推到聚光灯下。面对这些荣誉,她显得很平淡:“在我心中,老麦是个好人,我不能亏待他。”

“英雄也应该有个家,也需要有人来照顾”

“个头高,可帅了!”说起第一次见到麦贤得的情景,李玉枝笑得分外甜蜜。

那是1971年夏天,在军营里的一次乒乓球赛上,李玉枝坐在赛场边,观察麦贤得的一举一动。

当时,麦贤得正处于战伤康复期。

在1965年8月6日凌晨的那场海战中,时任611艇机电兵麦贤得在抢修后左主机时,被弹片击中右前额。在弹片插入头部、脑浆溢出粘住睫毛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坚持战斗……

战斗结束后,经过抢救,麦贤得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脑浆流失过多,语言表达能力几乎全部丧失,记忆力也受到极大损伤。同时,他的右侧肢体萎缩,并留下严重的外伤性癫痫。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战斗英雄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麦贤得治疗期间,曾有许多少女慕名给他写情书,可得知他有严重的战伤后遗症,又打了退堂鼓。然而,麦贤得的身体状况,太需要有个人能时刻陪伴左右了。

为了给战斗英雄牵红线,经过多方考虑,麦贤得的老艇长崔福俊和驻地政府领导找到了时任海丰县公平公社的妇联干部李玉枝。他们告诉李玉枝关于麦贤得的情况,询问她是否愿意照顾英雄。

“我们是受麦贤得英雄事迹教育的一代人,我也是他的崇拜者。”李玉枝回忆说,当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麦贤得的英雄画像和宣传标语,小学课文里都有他的战斗故事。然而考虑到麦贤得的身体状况,她的内心斗争也比较激烈。

与父母几经商量后,李玉枝表示要见过面后再决定。在部队干事和单位同事的陪伴下,她就在那场乒乓球赛中开始了对麦贤得的暗中“考察”。

赛场上,尽管麦贤得输了球,但他那不服输的劲头,给李玉枝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我就想,英雄也应该有个家,也需要有人来照顾。”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李玉枝下定决心,“这千斤重担,就让我来一肩挑吧!”

本来觉得娶妻无望的麦贤得,得知有个姑娘愿意嫁给他,开心之余反倒犹豫起来。他担心自己拖累了别人,就决定两人正式碰面后再谈婚事。

“见面时,我们像闷葫芦似的,都低着头,很害羞。”说起第一次相亲时的情景,李玉枝至今仍忍俊不禁,“我问他身体怎么样、工作忙什么,他一共回答了我4个字——‘吃药’‘种菜’。”

麦贤得虽然不善言辞,但经过后来的多次交流,李玉枝还是被他单纯质朴和勇敢坚强的品质所打动,更加坚定了爱护他、守护他的决心。

1972年“六一”儿童节这天,麦贤得和李玉枝举行了婚礼。

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上,麦贤得高兴地唱了几句《沙家浜》中的唱段《十八棵青松》。

李玉枝也清了一下嗓子,放开歌喉:“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

李玉枝的唱腔带着些潮汕口音,但她唱得动情:“当时,我也知道往后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唱这首歌就是想向大家表明自己会照顾好麦贤得的决心。”

“一定要挺过去,因为这个家不能没有我”

麦贤得虽然是70多岁的伤残军人,但精神矍铄。医务人员告诉记者:“麦贤得能恢复到如今的状态,简直就是医学上的奇迹。”

而在这份奇迹背后,有李玉枝数十年来付出的巨大心血。回想当初刚结婚的时候,李玉枝对照顾伤残丈夫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也没想到会那么难。

受伤病影响,麦贤得时而会出现情绪难以自控的情况。

刚结婚不久的一天,麦贤得突然一把扭住李玉枝的胳膊,大喝一声:“你往哪里跑?”

顿时,李玉枝的胳膊就被扭出一块乌青。等麦贤得神智恢复清醒,看到抹泪的妻子,他才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

类似这样的委屈,伴随了李玉枝很多年。

一次深夜,麦贤得突发癫痫。他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

被惊醒的李玉枝顾不上害怕,她一骨碌爬起来,披上外衣,冲出门去请军医。经过军医的紧急治疗,麦贤得渐渐恢复了平静。

医生走后,李玉枝小心翼翼地清理麦贤得身上和被褥上的污渍。因为担心麦贤得的癫痫再次发作,李玉枝整晚不敢睡觉。困倦难耐的时候,她拿出清凉油擦在眼皮上,猛觉精神为之一振,两行热泪瞬间从脸上滚落。

“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困苦的生活中,李玉枝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承诺,“老麦这个人,人品好、心肠热、对人真,我要照顾好他。”

从那次麦贤得夜间发病之后,每晚睡觉前,李玉枝都用棉线,把自己的手系在麦贤得手腕上。深夜,麦贤得稍有动静,李玉枝就可以立即察觉,并迅速起身、及时护理。

多年来,凭借这项“专利”,李玉枝一次次对发病的麦贤得采取紧急救护措施,使麦贤得获得了最贴心的照顾。

这根棉线也成为李玉枝和麦贤得之间别样的浪漫。

无论经历怎样的坎坷,李玉枝始终像一棵大树,替麦贤得遮风挡雨。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麦贤得一度受到不公正对待。

一次受了委屈,麦贤得再也不说话、不吃饭、不吃药,两眼呆滞失神,癫痫病的发病频率也越来越高,夜间还经常做噩梦。

看到麦贤得的身心状况不断恶化,李玉枝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她颤声劝说道:“阿麦,你千万要想得开啊!天大的事由我顶着,我同你的心是相通的。我们现在有家庭,有一双儿女,你应该和我们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麦贤得被李玉枝的真诚所打动。他含着泪水,向李玉枝点点头,终于开口说了句:“我的好玉枝……”

“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我都在心里安慰自己,说服自己,咬紧牙关,一定要挺过去,因为这个家不能没有我。”回忆婚后40多年来的风雨坎坷,李玉枝眼里泛着泪光。

“我要带着老麦多做有益的事,报答社会”

“什么是英雄?”在麦贤得少年时的母校潮州市饶平县汫北小学,记者随口问道。

“英雄就是为国家作贡献的人。”六年级学生麦正楠的回答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赞同。他们告诉记者,这是麦爷爷和李奶奶讲过的。

▲“八一勋章”获得者麦贤得

由于麦贤得和李玉枝经常回这所学校开展公益活动,战斗英雄的故事早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了根。

“我和老麦的心是相通的,我们都希望通过教育,把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李玉枝告诉记者,几年前,麦贤得再次病危,经全力抢救才康复起来。从那以后,他们的这种愿望变得更加强烈。李玉枝说:“老麦的命是党和国家给的,我要带着老麦多做有益的事,报答社会。”

在和麦贤得商量后,李玉枝拿出自己的工资购买书柜、课桌和书籍,帮助汫北小学建成了阅览室。她以麦贤得的名义在学校设立“英雄奖学金”,鼓励孩子们勤奋好学。

他们还向汫北小学提供了大量资料,建起“英雄事迹展馆”作为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接待了21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英雄精神不老,战士本色不改。对东部战区海军官兵们来说,麦贤得和李玉枝的事迹是无声的激励,更是催征的号角。

麦贤得、李玉枝夫妇每年都回老部队——“海上英雄艇”所属的东部战区海军某导弹艇大队,给年轻官兵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麦贤得受战伤影响,说话不是很方便。很多时候,都是李玉枝充当他的‘发言人’。”麦贤得的老战友刘国江介绍说,“在传播和弘扬英雄精神的过程中,李玉枝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麦贤得英雄精神的感召下,“海上英雄艇”官兵积极投身强军实践,狠抓练兵备战。在去年的某大型演练中,他们应急排除多个故障,圆满完成任务,年底更在上级组织的装备管理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海上英雄艇”现任教导员_告诉记者,不仅大队的官兵听了李玉枝的讲述很受震撼,自己女儿听了李阿姨讲的英雄故事,也喊着“长大我要当海军。”

英雄夫妇的努力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在李玉枝的倡议下,广州市海珠区某部队营区内建成了一个供军嫂们交流活动的场所。内设的“玉枝咨询室”最受军嫂们的欢迎。在这里,李玉枝为很多面临困境的军嫂排忧解难,提供心理援助。

一位军嫂说:“玉枝大姐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名军嫂,夫妻之间只要同心协力,就能为国为家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李玉枝多次被省、市评为“军人模范妻子”“英雄妻子”,他们的家庭还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而她都把奖金捐给了希望工程,并先后多次向汕头市残联协会、甘肃省定西县贫困地区献爱心。

李玉枝告诉记者:“军功章和奖状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们要一代代传下去。”

麦贤得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4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麦贤得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这位被誉为“钢铁战士”的老英雄的事迹再次涌现在人们的脑海里。“荣誉属于‘八六海战’的战友们!我是代表他们领取了这枚奖章。我要继续为党和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永远跟党走,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麦贤得说。

发生在1965年的“八六海战”,是麦贤得人生的转折点。战斗中,麦贤得所在的611艇遭受炮火袭击,一块弹片打入他前额太阳穴附近,脑浆外流的他失去知觉。由于失血过多,苏醒后的他,双眼已无法视物。麦贤得时任南海舰队某水警区611艇机电兵,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平日磨炼出来的过硬功夫,忍着剧痛在黑暗中排除轮机故障,并坚守战位3个多小时,直到战斗胜利。麦贤得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英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

头部重伤给麦贤得带来诸多后遗症,但在长达几十年的康复过程中,麦贤得始终致力于传播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鼓励青年人“不吃老本、要立新功”。

1945年出生的麦贤得,已年过七旬,但他身形依旧挺拔,眼神中透露着一股军人特有的坚毅。麦贤得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军人,从未退役。2017年,麦贤得荣获我军首批“八一勋章”。

每年的8月6日,是妻子李玉枝为麦贤得定下的“生日”,就是为了纪念“八六海战”。因为忘不了大海的情缘,麦贤得、李玉枝夫妇为一双儿女分别取名“海斌”“海珊”。李玉枝说:“老麦常对孩子说的,就是‘没有国,就没有家’,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秉承父亲的家国情怀,海斌与海珊都积极投身军营,成为军人。

这些年,麦贤得、李玉枝夫妇投身公益事业,在麦贤得的母校广东省饶平县汫洲镇汫北小学开展捐资助学。麦贤得表示,他将继续发挥余热,给青少年讲红色故事,传播革命理想信念,激励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的梦想与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麦贤得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5

196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任海军某艇机电兵。他克服文化底子薄的困难,勤奋钻研电机专业,他放弃了不知多少个午睡、节假日,经常一个人躲在山顶上,拼命地记呀、背呀。对生疏的术语、复杂的原理、无尽的数据艰辛一个个地去弄懂。在军事训练中,他同样严格要求自己。老战士都有一项在无照明条件下转油柜的训练,这项训练对新战士不做要求。但麦贤得却坚决要求参加,老同志在练,他就跟着看、用心学,他还经常请老同志出难题考验自己,练就一套较娴熟本领。

1965年8月6日凌晨,麦贤得所在的“海上英雄艇”和兄弟舰艇一起警惕地巡逻在海面,担任护渔任务。 这时,台湾“剑门号”和“章江号”闯进了东山岛附近的渔场。水兵们怒火万丈。随着指挥员下达作战命令,麦贤得拉动操纵杆,炮艇昂首破浪向前冲去。战斗中,敌舰“章江号”燃起了熊熊烈火。正在这时,一块弹片打进麦贤得的右前额,插到左侧靠近太阳穴的额叶里。他顿时失去知觉,跌倒在机舱里。副指导员替他包扎好伤口时,他苏醒过来。他嘴里已发不出声音。他焦急地用右手推开副指导员,左手指着机器。当副指导员刚刚离开机舱,他就挣扎着站了起来。这时额上的鲜血粘住了眼角和睫毛,阻碍了视线。但是,他凭着平时练就的一手“夜老虎”硬功夫,顽强地坚守着战斗岗位。在剧烈摇摆的机舱里,他穿来穿去摸索着检查一台台机器、一根根管路、一个个阀门、一颗颗螺丝钉。并顽强地用扳手拧紧,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转。麦贤得忍受剧痛坚持战斗了3个小时,直至歼灭美制蒋舰“章江号”和“剑门号”。战斗胜利结束了。麦贤得被送进医院。面对伤痛,他始终如一地保持着顽强不屈的精神。为了使右手能摆脱完全麻痹的状态,他艰难地顺着横杆一格一格地往上爬,即使累得汗珠滚滚,仍然咬着牙坚持锻炼。右手不能写字了,他就坚持用左手写。在他刚一能走动时,就再不让护士为他端屎端尿,宁可扶着墙走,也要自己上厕所。早晨,一听到起床号,就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最后,他终于出院了。

麦贤得虽然康复,但头部重伤给麦贤得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他的智力大大衰退,语言障碍尤其明显。四次脑手术使他失去了很大部分的记忆,他克服种种困难,一边治疗,一边工作,他经常不辞辛苦,应邀到部队讲战斗经历,作革命优良传统教育。

4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