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感动中国事迹7篇

| 吴泽

史铁生感动中国事迹(篇1)

1998年,下肢瘫痪的史铁生,由慢性肾损伤演变为尿毒症。从那时起,史铁生就只能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

透析的病人需要做手术,把肾部的动脉和静脉引到表层。透析时需要在三个点轮流针刺。

长达9年,1000多次的针刺,使得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体内渗毒的血液从隆起的动脉出来,经过透析器过滤掉毒素,再由隆起的静脉回到体内。

一个星期3次,在每次4个半小时的透析过程中,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这就是史铁生日常的生活。 3、1974年,史铁生为了生计,在北新桥街道工厂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

在这里上班既没有公费医疗,也没有任何劳保,所干的活儿是在仿古家具上画山水和花鸟,有时还画彩蛋,如出满勤每月30元工钱。 但他为了看书和尝试写作,每天只干半天,一月下来只能领到15元,这活儿他一干就是7年。

可是第二年史铁生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这次医生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由于体力的原因,他不得不辞去了街道工厂的临时工作,呆在家中一门心思地写作。

1979年,由于下肢麻痹、肾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不得不造漏排尿。紧接着,由于肌肉萎缩,血液循环受阻,再加上每天长时间地坐压,褥疮发作,前景是败血症。

1986年,前列腺引起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止写作整天卧床。 冬天,他那毫无知觉的腿,经不起寒冷,如果冻了,就有坏死的可能;夏天,全身的热量只能从上身排出,额头的痱子从来不断。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1980年,他创作出的小说《我们的角落》被田壮壮改编成了电视剧,在当时的影视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83年,他创作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本年度“青年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4年,他的作品《奶奶的星星》又获该年度“作家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小说《命若琴弦》还被改编成电影《边走边唱》,经过陈凯歌的精心导演,引起了强烈反响。

史铁生感动中国事迹(篇2)

在史铁生双腿瘫痪之初,总有人劝他“要乐观些,你看生活多么美好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可是这种话对史铁生几乎起不到任何激励的作用。

史铁生心里说:“开玩笑,你们说的轻松,病又没得在你们身上。”尤其是在双腿刚刚瘫痪的时候,生命对于史铁生几乎已经失去了任何吸引力。

他想:“要是不能再站起来跑,就算是能磨磨蹭蹭地走,我也不想再活了。” 当时,大夫告诉史铁生,他的病如果是肿瘤,可能还有的救,否则,这辈子就得准备在轮椅上过了。

于是,史铁生整天用目光在病房的天花板上写两个字,一个是肿瘤的“瘤”,另一个字就是“死”。 史铁生用这种方式祈祷,希望把这两个字写到千遍万遍,或许就能成真,不管是肿瘤还是死,都好。

到后来,证实了他的病并非肿瘤之后,他就只写一个字了:“死”。 5、史铁生的病根是在18岁时落下的。

那时他到陕西延川县插队,一次在山里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高烧之后出现腰腿疼痛的症状。21岁时,史铁生因为腿疾而住进了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

这件事似乎再一次证明了生命的脆弱。只是一次淋雨,就无端瘫痪了双腿,让一个本来鲜活年轻的生命,无比地接近枯萎死亡。

对于史铁生而言,虽然在瘫痪之初,死亡对于他那么具有诱惑,甚至于他每天早晨醒来,都因为自己依然活着而沮丧;但是,他依然活着。瘫痪后的最初几年,史铁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就像他文章里写的那样,暴躁易怒。为了逃避现实的世界,在正常人上班之时,他总是摇着轮椅,到那时还人烟稀少的地坛公园里去。

自旦至暮,春秋往复,耗在这园子里。他去过了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他都在这园子里呆过。

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

史铁生感动中国事迹(篇3)

史铁生残废以后,他母亲的整副心思全放在给他治病上。为了治病,全家负债累累。

史铁生母亲四周打听治病偏方,花钱如流水,万般搜寻稀奇古怪的药。她给史铁生又是洗,又是敷,又是熏,又是灸。

史铁生又是吃,又是喝。但奇迹,未有丝毫显露让史铁生终身受益的,是友谊医院那位老大夫的话:“你一生都未必能有这样闲在的时候,你何不用这样的时间来读点书,整理整理自己的思绪? 在初中二年级,史铁生赶上“____”,没有读过什么书。

大多世界名著等等是在他双腿残疾之后读的。史铁生每天摇着轮椅去地坛,不是读书,就是思考。

史铁生母亲对儿子的腿也终于绝望。为了尽力忘掉这份不幸,史铁生母亲到处给他借书,顶着雨或雪推他去看电影。

生怕史铁生自尽,忍着疼痛和担心,她放儿子单独出去。有很多回,史铁生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她就来找他,但她又不敢惊动他。

只要见到史铁生好好的,她就会一声不吭,转身回去。或许出于倔强和羞涩,史铁生假装没有看到,有时还会故意躲起来。

三十岁时,史铁生的第一篇小说终于发表。过了几年,史铁生又一次获奖。

而她却再也不能和儿子共享这辉煌的一刻,早在四十九岁时,她就离他而去了。史铁生回忆道,自己当时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

却不知道自己的不幸在自己母亲那儿总要加倍。 3、追求与活着 在瘫痪的艰难岁月里,史铁生暴躁易怒。

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便不得不耗在园子里。他有时待一会,有时直至月光满地。

史铁生说:这么多年我在这园子里,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时候又软弱,又迷茫。萦绕史铁生的耳边,有三个问题一直在骚扰着、陪伴他。

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吗要写作? 让史铁生受启发的,是卓别林的一部电影:《城市之光》。女主人公要自杀,却被卓别林救了。

女的说,“你为什么救我?你有什么权利不让我死?”卓别林说,“急什么?咱们早晚不都得死?”史铁生心中怦然一动:是啊,咱们早晚不都得死?对于死亡,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对于残疾,史铁生总想凭什么我能写出小说来呢?凭什么那些小说的素材会送到一个截瘫者跟前来呢?王蒙曾说,正因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没有的一股静气。

对于生活与写作,有朋友曾劝史铁生,你不能死,你还得写呢,还有好多作品等着你去写呢。这时,史铁生真正意识到,人活着,说到底是欲望,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

不怕死和想去死是两回事,怕活不等于不想活。 而为了生存,人类应该找一些牢靠的理由,认为自己可以得到点什么,比如爱情价值感之类。

所以,史铁生说: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只是因为我活着,才不得不写作。

史铁生感动中国事迹(篇4)

饱受疾病折磨的史铁生以《病隙碎笔》荣获今年的鲁迅文学奖散文奖。他在颁奖后说:“困境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如果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意义。”

史铁生今年55岁,21岁因病致残,在轮椅上度过了30多年。他却写出了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分别获得过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

这个顽强的汉子,近几年又得了尿毒症,肾也随之衰竭,时刻都徘徊在死亡边缘,写作变得极其困难。这次获奖的《病隙碎笔》,前后写了4年,有时一天只能写几行字。一般人看来,这样的遭遇和经历,一定是痛苦而又悲伤的。但史铁生却非常乐观。他说:“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因此,这个坐轮椅的汉子总是笑容满面,甚至有人说他是中国最爱笑的作家。

史铁生说:“生病算是一项别开生面的经历。”由于疾病,他一星期要去医院透析3次,由于贫血,缺氧,没有力气,他有时觉得自己可能写不了了。这时,支撑他创作的力量完全来自于意志,因为他意识到:“不能放下,否则可能就彻底放下了。

史铁生感动中国事迹(篇5)

史铁生,59岁,逝于2010年年底,北京作家。

1969年,史铁生去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史铁生去世前一周要坚持血液透析三次,这样的生活却长达9年,伴随1000多次的针刺,使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成了蚯蚓状。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感动中国事迹(篇6)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1969年因腰腿病返京治病,期间担任过一段饲养员的工作,但因为病情原因,不得不再次治疗。

前后经过两年多的治疗后,史铁生还是未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于1972年开始了轮椅生涯。他的许多佳作,比如《我与地坛》等作品,都是描写了轮椅上的那段生活。

1998年,史铁生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 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负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史铁生感动中国事迹(篇7)

脆弱的生命 十岁那年,史铁生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十八岁那年,史铁生自愿到陕西延川县插队。插队初期,史铁生脊髓损伤、腰背疼痛。

有一次他在山里放牛,遇到了暴雨和冰雹。高烧以后,重现腰腿疼痛的症状,从此落下了病根。

在史铁生21岁的生日第二天,因为腿疾,父亲搀扶着他第一次走进病房。那一刻,史铁生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要再这样走出来。

随着双腿日渐地麻木,肌肉无可遏止地萎缩,史铁生怅然若失。未名氏哲人说:危卧病榻,难有无神论者。

整日整夜,卧榻病床,史铁生消减了读书的兴致。门外来来回回、走走停停的脚步声扰乱了史铁生的思绪。

史铁生在心里荒荒凉凉祈祷着:上帝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给我留下。南窗之下,桃红柳绿,虽令人心神向往。

但史铁生再也不敢去羡慕那些在花丛树行间漫步的健康人。 他甚至都不能回忆起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

自此以后,他也再没有站起来。生命原来如此脆弱,不忍让人直视。

二十一岁、二十九岁、三十八岁,史铁生三林三处出医院。尤其二十九岁那次,史铁生高烧不退,整天昏睡、呕吐。

将近三个月不敢闻饭味,全靠血管去喝葡萄糖,血压也不安定。大夫们一度担心他活不过冬天了。

5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