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 跃瀚

第十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篇1)

据说爱学习的家长都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我也不能落后呢,有优质的家长课堂肯定得去观摩一下。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这个大家都应该没有异议。只是现在很多人把孩子的成绩好坏与家庭教育是否成功挂钩了。把学习上的焦虑进一步的压给孩子、老师、学校。让我颇有感触的是,我们应该培养一个幸福的人,不是分数机器。有些孩子成绩不好,但不会妨碍他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扬长避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在成长期间肯定也离不开家长的细心引航。同样,一个成绩优异,却玻璃心,连自己脾气都控制不了的孩子,也不一定能走到幸福的彼岸。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们都需要细心观察,正确引导,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做幸福的一家人。

今天,看了两位专家家庭教育公开课。了解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让我得到很多收获。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家庭起到的作用的.是巨大的,在孩子形成独立思维之前,父母就是孩子参照世界的模板,所以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更要关注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要教导孩子合理、积极地评价生活中、社会上的人或事,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并且鼓励他持之以恒,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在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让孩子在父母的助力下飞得更高。

第十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篇2)

家庭教育公开课,学习朱永新、李文道俩位专家的讲解,在以下方面受益匪浅,总结如下。

首先,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要有意识地观察、看见自己孩子的个体实际情况,成为“研究自己孩子的专家”,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让孩子和自己的美好相遇,收获内心的'平静和幸福感,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尊重孩子的人格和隐私。孩子是独立个体,青春期孩子更是有强烈的独立需求。由于自身成长体验和时代背景,年少时的自己并没有清晰的自我意识,故而在父母私拆信件并没有引起自己的不快;现在,自己的孩子对隐私和独立的需求,自己经常是迟钝和意识不到的,这方面需要注意和真诚沟通。另外,应该经常有意识地换位思考,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重视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做到共情,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因为家更应该是讲情、包容情绪的场所。

最后,遵循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是鲜活的生活化、场景化的生活体验教育,通过丰富、具体的日常活动来实现,相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情感化,更具有包容性。

孩子的成长有阶段性、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需要家长不断学习更新才能跟进,感谢这个时代,能为家长赋能,与孩子共同进步。

第十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篇3)

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应先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在生活学习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在生活上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让他们独立去完成。

多多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用的。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心急,要有耐心对孩子少责怪批评,多鼓励引导,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应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第十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篇4)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了家庭教育《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的传承与》视频线上讲座活动,收获颇多,感概万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何传承家庭教育的良好方法与运用?个人感受适合自己家庭的为最重要,凡事从家庭做起,从小事做起,执行制订好的规律,家长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传承家庭教育的方法与运用。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多给孩子以欣赏有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他一点点进步。

通过学习视频讲座,我更懂得要对孩子的鼓励、坚持、肯定、耐心引导、平和看待,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更大。

第十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篇5)

我在18日观看了由刘林亚主讲的政策解读。作为有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的家庭,“双减”如春风,轻柔的改变了我家里的整个氛围。

“双减”可以简单的解读为一减作业负担,二减校外培训。

“双减”的好处首先最得益的是我的`两个孩子。放学回家,我们家里终于有了谈笑风声的画面。一起说说话,姐姐和弟弟逗逗嘴,这在以前是不常见的,通常都是姐姐写完了作业弟弟没有写完,弟弟写完了作业姐姐没有写完,会有时间差,两个孩子没有共同玩耍的时间。

其次是我们做爸爸妈妈的,再也不用偷偷去百度搜索问题答案,然后再佯装很懂的样子讲给孩子听,也不用再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辅导作业真的是“难于上青天的”缩影。这是双减的第二个好处,不仅照顾了我们家长的钱包,也照顾到了我们做家长的精神状态。

现在,对于“双减”政策的落实,又有了家庭教育这一系列的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对于“双减”政策的决心和执行力。这不是一句口号,这是孩子未来教育的必走趋势。我们家长作为孩子的引路人,真的是像主讲人说的那样:“认清形式,把握大势。”配合好政策,密切家校联系,更新育儿观念,融洽家庭氛围,指导孩子合理用好在家时间。

第十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篇6)

今天看过科学家王元卓的讲座,很感慨,现在社会很多家庭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搞好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才是第一位。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承担了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需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讲座中王元卓对国家针对教育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做了解读,可见国家对于家庭监护人教育孩子的重视。王元卓并结合自身家庭教育的事例,介绍了他秉承“立德树人”的家庭教育理念,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优良品德,培养孩子们热爱传统文化和耕种劳动,通过科普手绘的方式为孩子们提升科学素养,以及通过亲子阅读为孩子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增加孩子们“腹有诗书”的自信。

相比较之下我在陪伴孩子的成长当中缺少了耐心和有效的.正确引导,有时孩子就是面镜子,能折射出家长的影子,家长的言行举止,情绪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先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在陪伴孩子中共同成长。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优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是关键,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指导支持是保障。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育人,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十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篇7)

常常听到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懒呢?什么都不干!”孩子为什么懒?“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好?其实这个“懒”是我们做父母的培养出来的,当我们意识到孩子“懒”时,我们已经错过了孩子的最佳劳动教育时期。从小我们注重孩子的学习培养,注重孩子们的艺术培养,注重孩子们品德培养,却忽略了孩子的劳动培养。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觉得孩子还小,大点了觉得孩子各项学习太忙,突然有一天,发现孩子在家什么都不干,可以说连东西掉地上都可以绕着走,猛的发现,自己的教育缺失了最重要的一项“劳动教育——感恩教育”。没有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孩子的责任感不强,对任何事情视而不见,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显然这对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那么发现孩子“懒”,就要抽掉孩子“懒”筋,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例如:家里是否干净,是要大家共同打扫;一日三餐,一起努力会更加美味;一起晾晒衣服,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的家务太多了,要与孩子共同参与,而不是命令式的让孩子去做这做那。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有“活”了,不用你叫,可以主动帮忙做一些他们想得到、做得到的一些家务,从“无视”到“参与”再到“主动”。这意味着,孩子初步建立了责任感,有了劳动观念,有了劳动习惯,懂得了感恩。劳动成果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快乐,从而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

第十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篇8)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生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身体素质,是良好教育的根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必须承担起社会的重任,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在学习的必要前提下,首先要保证身体的'健康!

通过观看这次教育讲座,深知:运动是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精神娱乐的重要。

青少年爱玩是天性,学习是被动,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创造优质的学习态度,为了让同学们在枯燥的学习之外拥有更丰富的体育精神和课外生活,因此发展体育运动也变得十分重要了。

正如教育讲座中所说的:同学们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开发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创造和发现新的运动方式,这也是开发创造潜力和想象力的一种。而家庭运动习惯也是培养孩子的一种教育观,既可以强身健体,又为孩子分散学习中的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不论是学生还是大人来说,精神方面的需要要大于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需要强身健体,更需要精神上的享受,则形成了一种全民家庭运动教育。它对孩子学习上压力的分担,也对大人工作辛苦的排泄都是一种不错的调节。

所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生活,我们要不断地发掘运动中的理念和从中获得的道理,运用到学习中和生活中,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更多姿多彩!

第十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篇9)

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理应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分歧,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在这样合作、谅解的氛用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合作、谅解,而且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也会得到和谐发展,并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形同陌路,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学生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形成良好规范,要和睦相处,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治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样教人,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这才有助干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十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篇10)

感谢学校搭建平台,给家长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听完专家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作为家长要努力营造温馨、舒畅,充满包容和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努力做到:

1、多陪伴,多理解孩子。家长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和温暖港湾。陪伴会让孩子减少焦虑,消除孤独,喜欢与我们在一起。理解会促进沟通,让孩子感到温暖、幸福。

2、多沟通,少说教。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障。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与关爱。

3、制定规则,管理好手机与读物。孩子从小要有规则意识。特别是手机和不健康的读物,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制定规则,会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迷恋,不越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特征。

4、和孩子一起面对压力。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会遇到许多压力。作为家长,不能忽视,不能责怪,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教会孩子在压力面前不抱怨,不逃避。必要时,学会求助。只有家长的接纳与帮助,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孩子,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

愿我们通过学习,成为更好的家长。愿我们的学习,成就更好的孩子!

13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