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观后感

| 新华

今天,我们看了一场电影,名字叫做《钱学森》,里面的内容使我受到了极大的感触。

这部电影主要讲,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时,他已是闻名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家,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几年后,钱学森经过努力,终于研究出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随即,中国的第一枚导弹也诞生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被钱学森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了,他完全可以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享受终身教授的高级职位,可是,他选择了回到祖国。那时的中国还很贫穷,他宁肯放弃优越的条件,还要到祖国来发展事业,这是多么可贵的爱国精神呀。有人问他,“你回到那个贫穷的国家做什么,种苹果吗?”钱学森却坚定的答道:“只要我回到我的祖国,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哪怕是种苹果!”这样坚定的爱国精神就是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前进的动力!

《钱学森》观后感篇2

从小就知道,“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太小的年龄让我无法说出更贴近内心的溢美之词来称颂他,“了不起”是当时觉得最崇高的词汇。或许和许多人一样,我们并不能真正懂得他所研究的领域,但我们对他的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他真的做到:“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钱学森》用一种比语言更直观的形式向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陈坤饰演的钱老睿智,浪漫,优雅,坚定,让人折服。他是一个天生的数学家,将爱情,友情,亲情都经营的极好。依我看来,陈坤是很适合这个角色的。他总是有一种优雅与沉稳的气质,像极了心目中那样一个天才又平民的钱学森。就像导演张建亚所说:现在,我们知道,幸亏选了陈坤。

剧中,钱学森有着浪漫而坚定的爱情。当他在音乐厅对着蒋英说出“跟我走”时,蒋英并没有任何犹豫,那样坚定地信任他,放弃掉自己的事业,只为了成全他们的爱情。他们在帕萨迪的家庭宴会中,男子弹琴,女子和曲,缱绻深情,羡煞一群外国人。他们在祖国,因为工作,分离十数载,不减情深。在航空大院中,那么多人见证着,白发苍苍一对伉俪,在夕阳柔和的沐浴中,走过漫长的林荫道,背影相依,平静祥和。他们何其幸运,前世多少次的擦肩才能换得今生的相伴,直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终点。在钱老的追悼会上,蒋老颤巍巍的俯下身,脸颊贴在爱人的脸上,难掩深情,却再等不到一声深情地呼唤。十几年相知相守,让我似乎知道了什么是“相濡以沫”,不胜唏嘘。张雨绮和陈坤将那样一段爱情演绎的温柔缠绵,让人动容。

一生唯知己难寻,而有来真的不愧对挚友二字。“有来”以郭永怀(著名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为原型。当钱学森因被怀疑携带危及美国安全的文件回国而接受美当局调查时,他毅然决然的烧毁了自己的心血,“他们就是用这些东西来污蔑学森的”,“这些都已经记载我的脑子里了”。一个人有多少福气能得朋友这样对待啊。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总是有着高尚的情怀。钱学森无疑是成功的。他的老师这样说:你已经不是我的学生,而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他是加州理工的终身教授,生活优渥,却始终心系祖国,因为“我曾经发誓,要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即使因此被囚禁长达5年之久。

回到祖国,他带领着一批科学家攻关研究,“美国人能做出来,我们也能”。加州理工大学院长杜布里奇曾以言相激:“你是航空专家,回到农耕社会,要做什么。”他是这样答的:“在我的国家,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即使种苹果。”面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他想:杜布里奇先生,这就是我种的苹果。

他放弃一人之家的安逸,为祖国千千万万家庭的安稳费尽心力。那不是常人能想象到的枯燥,寂寞,钱学森坚守了数十年,为中国铸造了一把锋利的宝剑。

天才总是比常人多了那许多的磨难,而让人更敬佩的是他们的精神。即便身死,也会被人们缅怀,钱学森如是,还有更多为国奉献的人亦是如此。

《钱学森》观后感篇3

今天,老师带我们学习了《钱学森》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博士的感人事迹。钱学森爷爷当时是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的得意门生,有着富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钱爷爷满怀爱国热情,从没有忘记经受过硝烟和战火洗礼的祖国。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之后,他的心情再也平静不下来了,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回归祖国。尽管祖国当时还很贫弱,尽管美国军方多方阻挠恐吓,但都没有阻止钱爷爷回家的脚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历经万难险阻,钱爷爷终于回到祖国。那里,祖国刚刚结束战乱,百废待兴,但这里聚集了一批又一批象钱爷爷一样的爱国科学家:邓稼先、钱三强、王淦昌…… 正是这些人在生活条件恶劣、饭也吃不饱的情况下,克服了没有先进仪器,没有现代化计算工具,苏联专家撤走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毕生的贡献。我好像看到了导弹、氢弹成功试射的场景、惊叹着火箭冲入云霄的美丽,看到了茫茫戈壁升腾的巨大的蘑菇云,听到了祖国人民的欢呼。我多想成为一名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为祖国科技进步而努力。虽然我只是一名小学生,但我也热爱我的祖国,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钱学森》观后感篇4

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给我们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人的骄傲!

钱学森从小就出身在名望很高的钱氏家族里。他的爸爸钱均夫小时候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去过日本留学,回国后在上海成立“劝学堂”,教授大家要投身民主革命。他的妈妈章兰娟是杭州一位富商的女儿,她聪明过人,计算能力和记忆力非常强,擅长数学,在家里一心辅导钱学森背诵唐诗、画画、写毛笔字。钱学森出生在这样幸福的家庭里,为他将来的成才打下了很好的的基础。

钱学森从小就非常好学,学习成绩超常,是班里的优等生,他还有很充分的观察力:他自己做的飞镖飞得又远又稳,谁的飞镖都赶不上它,原来钱学森在做飞镖时运用了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这可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后来上了师大附中学习。

紧接着,他又考上了上海交大,而后去美国留学,拜冯·卡门为师。经过了冯·卡门的深度栽培下,钱学森成为了麻省理工大学的正教授。而他却一心想着回国,将来让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因为美国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于是把钱学森扣留在美国。最后钱学森接到了美国准予他离开的通知,于是他便回到了他梦寐已久的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全力搞好导弹和航天事业。因为钱学森的帮助,中国的第一颗仿制近程导弹、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成功。钱学森在2009年获得“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奖”,在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钱学森在这一生给我们中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宝藏,他给中国留下了璀璨的辉煌!

我觉得钱学森能成才的关键除了家庭,除了充分的观察力,还有学习兴趣的缘故。钱学森可不是那种凭打骂驯出来的,而是他自己本来就很好学。他好学也有师大附中的功劳,因为师大附中没有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只要求打好理解的基础。由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你爱学习,你就肯定能得个好成绩。即使你能靠硬逼而让学习优秀,那不仅非常枯燥,而且你不会增加自己的观点,只是将你所知道的固定答案交出,相反,如果你有学习兴趣,那你肯定就会加入很多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观点。所以我也要从小就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钱学森》观后感篇5

今日午时,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钱学森》,我被故事里面的人物和事迹深深的感动着。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于美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在别人眼里,是多么让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啊!然而,钱学森却把这一切看得很淡,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可是美国多方阻挠对钱学森威逼利诱不成,又把他软禁在美国,并诬陷他,使钱学森被软禁了八年之久。

在周恩来总理和毛主席以美国11名战俘作为交换条件下,美国才把钱学森给送回国内。

在到了祖国后,由于国内设备不先进,技术不够好的环境下,钱学森带领着一批信仰坚定,肯为祖国作贡献的科技人员,经过重重困难,最终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颗导弹,并实现了两弹合一的成果。使我们中国最终不会再被别国瞧不起,因为钱学森为中国铸造了一把锋利的宝剑。

我觉得钱学森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是他的爱国精神。在美国,钱学森什么都有了,金钱、地位、和名誉,他还是果断放弃了,他准备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其次,他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他的坚强信念支持他,不畏挫折,永不放弃的精神。

最终,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终身,就是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此时神州十一号的顺利升天,正是一代一代航天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该院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这是这样的一个个年轻充满朝气、充满战斗力的航天技术团体。我们学习航天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的战斗精神,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充分发挥自我的专长,在自我的领域做出更大的业绩。

《钱学森》观后感篇6

钱学森这部影片讲述了钱学森1935年赴美留学,十年后他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当其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却按耐不住回国的愿望。可是,美国移民局却抄了他的家,限制了他的自由长达五年之久。当时,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在美国,钱学森经历了被逮捕、保释,再被软禁,一系列不公正的待遇,更被迫参加了无数的听证会。钱学森在美国“听证会”时,美国国防海军次长说:“他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应对美国人的威胁,钱学森从容不迫的回答:“我必将效忠中国人民。”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各种选择。对于钱学森来说,祖国和人民,永远放在了第一位。爱国情怀,是支持他度过难关,取得辉煌成就的源泉。

无论条件多么艰难,钱学森把压力化为动力,用满腔的爱国之心,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齐,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中,条件十分艰苦,能够说是一穷二白,国家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天灾人祸,但他始终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为新中国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影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倾以温柔的手法诠释了钱老的半壁人生,他的爱国心、他的贡献、他的信念、他的感情,细腻而坚韧。

1.爱国之心。钱学森明白自我的祖国正在建设中,正需要他这样有新技术、新知识的人,正因他明白自我是中华儿女,他身体里流淌的是炎黄子孙的热血,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在个人发展与祖国建设的决斗中,他毅然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所以他不仅仅是一位“中国导弹之父”,也是一位爱国赤子。

2.刻苦钻研的精神与渊博的知识。钱学森同志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他与导师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他在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独立完成的《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使他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他提出的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超前设想和科学预见,尤其是执笔撰写的有关美国战后飞机和火箭、导弹发展展望的报告,奠定了他在力学和喷气推进领域的领先地位。在美国遭软禁的五年时刻内写成了《工程控制学》著作,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夫人蒋英的支持。蒋英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但祖国的召唤,使她毫不犹豫地放下了自我的音乐梦想,为钱学森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尤其是影片最终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的那句话,中国能够没有像我这样的音乐家,但不能没有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我愿意为此付出一切。能够看出正是爱人蒋英的一向支持为钱老的事业成功作出了很大支持。

钱老的事迹对我们来说是精神的洗礼,观影后获得了无限的正能量。虽然我们不能像钱老那样伟大,但我们能够在自我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业。

《钱学森》观后感篇7

近日,为了更好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更是为了缅怀这位享誉海内外为中国军事、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西坝河第三小学党支部组织本校全体党员、积极分子观看了电影《钱学森》。

科学家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之父,他发明制造了很多导弹,而且为中国的两弹一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你大概不知道,钱学森3岁的时候以可背诵百首唐诗宋词了,邻居都说钱家出了神童,5岁时他以可以读水浒传了,还有一次他在测试中得了100分,但是他却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误,他立刻举手,向老师指出自己的错误,并要求扣分,老师感动了,主动收藏了他的卷子,这份卷子在老师那里一放就是40年。他这种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想回到祖国来,但是美国设置了重重障碍,回国的时间长达5年,他是靠着信心和聪明才智回来的。

回到祖国后,他投入到武器制造中,领导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否搞成导弹,钱学森回答;为什么不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头吗,陈赓说;太好了,钱学森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肩上担负着民族未来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学习钱学森爷爷爱国、勇于奉献自己的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成为栋梁之才!

他的严谨的学习态度,爱国的思想,克服困难的信心是我学习的榜样。

184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