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的观后感150字

| 新华

春秋时期,楚文王死后,他的弟弟公子元,一心想讨好守寡的嫂子文夫人,于是他便率军攻打郑国。郑国臣子叔詹提出一计,不但不加强城内防备,反而打开城门,派人在城门口扫地唱歌,好像根本不把楚国大军放在眼里似的。楚军到了城前,怀疑城内有埋伏,公子元犹豫不决。没过多久,其他国家的援兵到了,公子元只好退兵。郑国的危机自动解除了。

“空城计”不是用兵马对决的战争,而是敌我双方的心理战。在敌盛我虚之时,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主帅的性格特征,但是不能轻易用这一险招。“空城计”这一计其实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

空城计的观后感150字篇2

公元前666,公子元率兵攻打郑国。郑军弱小不敌楚军,楚军很快就打到郑国国都前,此时郑国危在旦夕。就在这时,上卿叔詹献出一计,说:“城门大开,放下吊桥,士兵埋伏起来,不要让敌人看见。已完全不设防的样子迎接敌人!”

城门前的公子元,见此情此景心生怀疑,认为有诈。又听探子来报:齐,鲁,宋三国来援已到。公子元留下空营走了。

叔詹利用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就退了楚军,这一计实在是极为精妙。在我方弱小的时候,利用敌人的疑惑,使其找不到玄妙之处。认为有诈不敢进攻,在等待援兵,击退敌人。妙啊!妙啊!

空城计的观后感150字篇3

我读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空城计》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故事是这样的:蜀军街亭失守,魏国大军大举进攻,孔明手下有部分将领被派去搬运粮草,身边只剩下老弱残兵守城。孔明吩咐把城门打开,让老弱残兵们扮作百姓出城扫地,自己也悠闲地坐在城楼上弹琴。魏军以为城中有埋伏,就撤军了。

我的感想是:孔明很聪明,用自己的智慧,不费一兵一卒,就让兵力强大的魏国退兵了。对于诸葛孔明的才华、智慧,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除了这则故事,还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几则有趣的故事。

空城计的观后感150字篇4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片断。读完这个故事,我十分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勇气,他不用兵就能打败敌方的十五万大军,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是因为他知道司马仪生性多疑,而司马仪知道诸葛亮办事一向小心,诸葛亮就利用了对方的这种心理,打开城门,上演了一台精彩大戏,打开城门,装做很轻松地弹琴,就把敌人吓跑了。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空城计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在危难时刻不能急躁,要冷静想办法,要了解自己,了解别人,取得胜利 !

空城计的观后感150字篇5

《空城计》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诸葛亮如何让敌军撤退,诸葛亮他只需八十名士兵和两名书童、一把琴。

他是这样安排的:让士兵把四个大门打开,每个大门派二十名士兵扮成老百姓模样扫地,而自己带着书童在城楼上弹琴。

就这样,很简单,却让十五万人马不战而退。

空城计的观后感150字篇6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率兵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上卿叔詹献出一计。按照他的计策,士兵全部埋伏起来,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露出一丝慌乱神色。城门大开,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楚军见此情景,不敢轻举妄动。

空城计其实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漏城内空虚,敌方产生怀疑就会犹豫不前,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因而不敢攻城。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动脑子,机智灵活的应对各种事情。

空城计的观后感150字篇7

我现在也终于明白,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件事,你必须亲自试一下,如果你不去试一下,就想司马懿一样,如果有兵的话,有怎么样,失败又怎么样,能记住教训,如果你不去试一下的话。

那说明你没有信心,如果你敢去试一下的话,你有可能成功。

空城计的观后感150字篇8

《空城计》主要讲的是:诸葛亮讨伐魏国,连连获胜,正要扩大战果,街亭失守了,各路人马只有撤退。

他们的军粮在西城,为了不给魏军,亲自带人到西城搬运粮草,但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了。

官员们都吓到了,不知怎么办,诸葛亮却让大家不动不说话,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扫街道,自己坐在城楼上弹起琴来。

司马懿见了连忙退兵,众人见了问起来,原来司马懿是太小心翼翼了。

读了这一篇我认识了小心翼翼的司马懿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我钦佩诸葛亮再一次算准了人心。毕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空城计的观后感150字篇9

今天我读了《空城计》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得是,诸葛亮遭到了司马懿的攻击,诸葛亮看见司马懿,就摆开空城计,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不敢冒险,肯定有重兵把守,他就连忙退兵。

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慌张,要冷静,看好地形再做决定。

18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