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的观后感300字

| 新华

通过写观后感,你可以深入思考电影中的情节、角色和主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影所传递的信息和思想。观看电影的观后感300字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观看电影的观后感3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看电影的观后感300字篇1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南京市浦口实验小学一(4)班 解佑祺以前,我就听爷爷讲过周恩来的故事,知道他是亿万中国人心目中最敬爱的总理。现在我读了《少年周恩来》的故事,让我更了解周恩来的一生是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一生。这个故事追寻了周恩来成长的足迹,讲诉了他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周恩来出生于乱世之中,从小就对百姓生活的困苦、社会现实的残酷感受很深,因此,他独立自强,勤奋好学,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志向。文中还讲到周恩来非常勤俭节约,他穿的衣服很简单,夏天是一件白色大褂,冬天是一件蓝色大褂。好几次,家人要给他买几件新衣裳都被他拒绝了,他很不解,干吗要在这些外表的东西上花那么多精力。为了尽量给家里减轻负担,他开始自己想办法找些事情做,赚钱来补贴家用。为了省钱,只买豆腐店便宜的豆腐,星期日从家返校时,只带一小瓶酱回校当菜吃。周恩来经历的种.种磨难也激发了他努力拼搏、发奋学习的斗志。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我们有些同学吃要挑三拣四,穿要名牌,不懂得珍惜,不刻苦学习,到将来后悔也晚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勤俭节约这个美德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只有勤俭才能持家,只有勤俭才能强国。无论回顾过去还是面对未来,我们都要想周恩来学习,要牢记这一点,才能有所作为。

观看电影的观后感300字篇2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主席形象深刻地这样论述发展道路。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40年的风雨兼程、40年的接力奋斗、40年的春风细雨。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40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并即将迈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我们现如今的好生活,都是来源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体会最深的是人民生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作为一个80后的农村孩子,自身的成长过程也算是对祖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一种见证。

【衣】

我记得小的时候经常穿补丁衣服,妈妈也会手工缝制衣服给我们家人穿,买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过年了。只有过年了,妈妈才会给我们做新衣服穿。也没有人会注意到衣服的面料、颜色、款式。对比现在。每当我们走在繁华的大街上,看着过往的行人,穿着是各样的衣服。真的是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在单单追求衣服的新旧,而是追求衣服是否个性,是否时尚。

【食】

小时候在我们农村,每个家庭吃的食物差不多,除了自家地里面长的或者集体统一供应的再无差异而言。在那个年代,没有大型超市,没有蔬菜批发市场。经常一年到头才能吃上一次肉,经常吃鱼吃肉那是梦中的生活。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超市,疏菜批发市场比比皆是,里面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

【住】

小时候我家里的房子是那种土毛坯房。房屋破旧,一到下雨就漏水,家里的锅碗瓢盆都能派上用场。但是当时的我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毕竟大家都是这样过的。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就算在我们农村,也很少在见到以前那种老房子了。乡亲们都住上了新型的两层小平房。人们也从居者“忧”其屋发展成为了今天的居者“优”其屋。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行】

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农村的出行方式主要依靠“11号汽车”双腿出门。当时也有牛车、马车等牲口车出行,但是要等到农忙或者有什么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能使用。所以步行是当时最普遍的出行方式。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不断深入,我们农村也逐渐有了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直到现在的家庭轿车也是屡见不鲜。

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回首过往,我们的祖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社会总体建设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观看电影的观后感300字篇3

窥古展今文如江,泛舟学海水泱泱。物格知至文可相,手阅文学始留香。

——题记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姗姗来迟,一弯残月仍高悬空中,我会想起“残月皓烟雾”;当正午阳光正烈,四处树荫正浓,我会不禁轻吟:“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当傍晚斜阳依偎着西山,我会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夜晚明月高悬,蝉儿在清风里长吟,我便不由想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天中的每个时光,都有诗词相伴,在文学中徜徉,总会心生一股清幽典雅之意。古人常说“心静自然凉”,也莫过于此。

当我想一步登天之时,总会想起“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古典文学教会我,做事要循序渐进;当我做事想要放弃时,又回想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国古典文学教会我持之以恒,绝不半途而废;当我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而后总会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的许多人,宁愿把时间花在看那些不切实际的言情小说,也不愿一瞥积满灰尘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许多人眼中,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些苦涩难懂的书,而相比之下,言情小说就显得引人入胜了些。

随意走到哪里,总有人谈论道:“待我长发及腰,少年你娶我可好”之类的流行小说用语,然则古典诗词就比不上这些吗?“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海誓山盟;“在天愿做比翼年,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意绵绵;“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海枯石烂,怎样都要比荒谬怪诞的言情小说。

总而言之,走近中国古典文学,是对精神的陶冶,灵魂的洗涤,心灵的洗礼;走进中国古典文学,为心灵取得一抹淡淡幽香。

观看电影的观后感300字篇4

不用说,看到这个标题我自己也觉得很俗套,故事嘛,都是这样开始的……

第一次看新海诚的作品,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他的任何作品,看完《你的名字》后,疯狂迷上他的作品,画面突破了我对二次元的理解。

我看到这个电影名时,完全想象不出会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单单就上映第一天,评分就破了9.2,让我着实惊讶。刚好那段时间,电影院的电影多是恐怖题材,实在提不起多少兴趣,抱着打发时间的态度,我和睡睡去了电影院。

下午三点半开场,我们提前十分钟进去,自我感觉提前很久,进了放映厅发现几乎是满座,我顿时惊讶地叫出来。在我的认知里,贺岁片才有这样的上座率,一部日本动画电影凭什么受到这样的好评?

影片开场的前几分钟,我相信看过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宫水三枼摸胸的场景。光线透过窗照亮屋子,妹妹宫水四枼拉开门叫她吃早餐,看见姐姐在摸胸,这一系列的动作,起初我是完全看不懂的。当男主角泷出现时,才知道他们的灵魂互换,题材很新颖,故事描述的也不紧凑。着重想说的就是里面的风景和建筑物,无法用言语形容出来的美,很好的配合了人物的发挥。

宫水三叶和泷交换身体后,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替泷去打工,撮合泷和奥寺前辈的约会等等。可是宫水三叶哭了,当泷想去找宫水三叶时,才发现宫水三叶在的小镇三年前就被彗星掉落的陨石摧毁,他完全无法辨别这些天发生的事情是真实的还是假象。

虽然最后他知道宫水三枼没死,但是却再也找不到她,不过缘分就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两人都以为对方已经忘记从前的事情,其实两人五年来一直都在寻找对方,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两列地铁上隔着玻璃看到对方,下车后疯了似的再寻找,在楼梯口相遇。

故事有感人,有欢笑,人物表现的很生动 ,看完之后会感觉意犹未尽。没看过这类题材,觉得甚合我意;强画质的渲染,是电影成功的一部分,电影中的“结绳”贯穿整部戏,用心看的观众能够发现,不仅仅是讲的男女主人公。电影更多的想表达命运的流动,成型,扭曲,缠绕,交织,断裂,再缠绕重复的这一过程,正如缘分,聚散两相盼。

我是路绮兰,你的名字是?

观看电影的观后感300字篇5

最近一直阅读了读一本英文书《me before you》,因为被小说的情节吸引,但每天的阅读量是固定的,不能超量,于是我按耐不住看了电影版,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至少男主的笑容很有魅力,我非常喜欢。

就像电影中的女主,如果你把自己限定在某个范围或者区域里,你就无法真正认识你自己,无法去发掘更多的潜力与可能。因为车祸而高位截瘫的will曾是那么热爱生活,后来却被困在小小的轮椅之上,尽管家庭富足,他不用担心生计,但是,那曾经可以自由驰骋,自由翱翔的心灵是不堪囚禁的。他与父母约定的在他选择安乐死之前再活半年。半年里,lou的到来给了他爱与快乐,却未能改变他要结束生命的决定。看到will选择在lou和家人面前安乐死的时候,我忍不住落泪,但若换成我,我也一定会像will一样。

不是玛丽苏的结局,will虽选择了离开,却给lou留下打开了新世界的希望和资源。她不再因为家庭的经济来源问题被困在那个小镇,她可以自信地穿着最爱的大黄蜂条纹打底裤,坐在巴黎的街头,品味着经典的苦咖啡和新出炉的牛角包,然后微笑着走进那家香水店,购买will推荐的那款适合她的香水,带着will给她的永恒的爱与希望前行。

结局虽不圆满,却是最好的,因为will不用再过每天睁开眼就期待这一天结束的日子,心灵不会再被身体禁锢,因为lou终于可以去过自己的生活,去看更大的世界……

will应该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被一辆摩托车毁掉一生。生命或者说生活永远都是未知的,我们无法窥探未来,或许,解放自己,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去发现,去尝试才不枉生活。但在我们的文化中,各种关系和羁绊很多时候你是无法放下的,因为就算你是对的舆论的压力太大。

在过去的一年里,应该很多人都觉得很累,或许这已经是一种常态了。上班的人有太多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发条式的前进着,全职妈妈们也疲于24h全年无休的工作。或许,我们都需要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空间,去疗愈我们自己,哪怕只是看几页我们喜欢的书,或者看一部我们喜欢的电影,哪怕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坐在窗前静静地发会呆,释放一下心流,又哪怕只是听一首歌,品一杯茶……只要我们是全身心的陪伴自己。

观看电影的观后感300字篇6

“黑夜,任然笼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簇拥着的影子多么温柔甜蜜……”

哈杉,塘底学校的校长。而塘底学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肮脏——潜伏着人性的丑陋。

哈杉也是个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开始,马修老师刚来到学校时,一位教师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受伤,当即这位校长的反应是:你知道去诊所有多贵吗?快去敲钟,让大家集合!

呵,在教师受伤后,他不担心老师的安危,让大家集合,找出元凶。可若找出元凶又如何?惩罚学生吗?可只要惩罚了学生,教师所受的伤就会自动愈合吗?学生们就不会再次“恶作剧”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你给与别人什么,别人都会还回来的。”无论是善还是恶。显然“犯错—惩罚”这一规矩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还会使学生内心产生阴影,变得黑暗,有报复心。所以从这点看来,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怜之人,在马修老师被开除的时候,马修说你疯了,哈杉说“我累了”。看到这里,很感慨,在故事开始时,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间他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至少说明了他心中还有善良与纯真。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为社会所迫,也许是因为面对那些数不尽的挫折,一腔热血残温褪尽后,他失去所有耐心与信心,发现犯错—惩罚才是最好的办法,最后变成了一个堕落的疯子。

在这电影中,只有一个哈杉校长,一个塘底学校,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长和塘底学校吧,很悲哀很无奈。或许他也曾意气风发,热血澎湃,到后来却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热—冷—热,幸运的是马修老师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与热心,感化了那群顽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终有怀梦的莲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着世间所有的善与恶——招展纯与朴,善与真。即使不可长,但可存,吾心往。

观看电影的观后感300字篇7

最初,电影的名字让我误以为它会充满死亡的气息。当我一个人安静地看完了这部电影,想起梭罗说的“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这句话时,我才终于明白,只有让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思想和灵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属于心灵的那部分生命,开始真实的生,清醒的生,有意义的生。

基廷先生让学生们停下浮躁的脚步,去面对那一张张年代久远的发黄照片,去聆听静默的忠告,去感悟时光的短暂和生命的消亡。基廷先生用他的心血让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诗歌,让他们不受世俗的羁绊,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

悲剧的发生是出乎我意料的。随着那一声枪响,故事里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定格:

第一节课时,基廷先生让他的学生们撕去书上对诗歌评判与赏析规定那一页,让他们喊自己“船长”。年轻的心在呼唤中得到指引和鼓舞,学生们在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里,深深地感受到生命本真的喜悦和自由的照耀。

基廷先生带领大家去一个简陋的山洞里去寻找自己精神的家园。

尼尔慢慢拉开抽屉,拿出被白布裹着的手枪,指向自己。

陶德得知尼尔的死后在雪地疯狂地奔跑。

基廷先生被学校开除后缓缓走出教室,陶德不顾校长的阻拦,毅然站到桌子上,高声呼喊:“船长,我的船长!”

那些被基廷先生感动过的学生们都站到桌子上呼喊他们的船长。

……

基廷就像一个船长,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这一群在禁锢里压抑太久的年轻人,那种不受拘束的血性与追求深深震撼了我。他的无畏与学生们的渴望自由充满活力也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当电影在一群站在课桌上的孩子深情的注视下划了句号时,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深深地再一次定格在我的心中。

我忽然懂得,理想是不可能对抗现实的,或许生命有时会是痛苦的,但不要忘了灵魂深处面向生的勇气和对生的渴望。

197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