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个人观后感
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春华秋实,感动依然,十位年度人物故事,是感动,更是感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个人观后感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个人观后感(篇1)
4月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播出。大国工匠张连钢获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其中,印象让我深刻的是刘玲琍老师。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特殊教育教师,但却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
上世纪70年代,刘玲琍出生在衡阳市雁峰区的一个工人家庭。
“那年我6岁多,刚刚懂事。”刘玲琍回忆,有一天,她来到邻居王阿姨家。王阿姨是个聋哑人,一见到她,便用手哇啦哇啦比划不停。王阿姨丈夫告诉刘玲琍,王阿姨想织一条围巾作为礼物送给她。
“王阿姨要是能开口说话、提笔写字该多好啊!”这件事深深地印在刘玲琍脑海里。
1987年,14岁的刘玲琍报考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聋哑教育专业。
1991年7月,刘玲琍毕业分配到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原衡阳市聋哑学校),担任一年级听障班班主任、语文老师。
这个听障班14个孩子,全是聋哑人,个别孩子还有智力障碍。
来这所学校之前,刘玲琍也曾纠结和彷徨。当时,她有多种选择,不少城区小学邀请她担任老师,待遇也不错。
看着眼前这些聋哑孩子,她下定决心:选择特殊教育的讲坛,把这条路走好、走远!
刘玲琍把拼音字母卡片贴在黑板上,用教鞭指着字母,带领学生发音。一个简单字母的发音,就得演示上百遍。
渐渐地,学生能够开口讲话了,从一个词到一个句子,从简单到复杂……
她不但在教室里耐心教学生开口讲话,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农贸市场、超市、公园等地,与人交流,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特教老师要用心用情教育学生,帮助孩子打开人生成长的大门。”刘玲琍说。
2023年10月下旬,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刘玲琍的学生刘寒湘参与《共唱国歌》《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等节目的演出。
刘玲琍拿出一张刘寒湘演出的照片说:“10年前这个孩子还不能开口说话;现在,她不仅能流畅地说话,还登上亚残会的舞台。”
“2006年,我6岁,不能开口说话。爸爸、妈妈送我到衡阳市特校听障班读一年级,开启了我新的人生。”视频采访中,刘寒湘告诉记者。
“刘老师每天带着我们做舌操,锻炼舌头的灵活度。舌头越灵活,发音越准确。”视频里,刘寒湘调皮地伸出舌头,娴熟地做着“卷舌操”。
“一个周末,刘老师把我带回家,做了一桌子好菜,我美美地饱餐一顿。一会儿,刘老师从房间里提来一块小黑板,挂在客厅的墙壁上,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今天晚上,我们吃了芹菜炒牛肉……’”。刘寒湘记得,刘老师指着黑板一遍一遍教她说这句话,“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慢慢地说出人生的第一句话……”
刘玲琍凭着对特殊孩子母亲般的关爱,为学生找到打开有声世界大门的钥匙。
2008年,刘玲琍从听障班转到语训康复班,16年来,30多名孩子像刘寒湘一样开口说话了。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个人观后感(篇2)
在当代社会,我们时常会听到各种成功人士的故事,但在那些耀眼的背后,也有一些默默奉献、感动人心的人物。
2023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牛犇,就是这样一位备受推崇的艺术家,他的一生如同一幅艺术巨作,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出了属于自己的“男主角”人生。
2023年上映的多部影视剧里,都出现一位老艺术家的身影,他就是今年89岁的国家一级演员“牛犇”。
从小贫苦失去双亲,只读到三年级的牛犇,把剧本当课本,在作品中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见证了新时代开启。
“感动中国人物”节目被人们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每一次观看《感动中国人物》,感动都会在刹那间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无限的力量,强烈的震撼着我的心灵,冲击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直到感动的泪水潸然而下。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个人观后感(篇3)
张连钢,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颁奖辞对他如是评价:
“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把买不来的做出来,还要做到最快、最强、最智能,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2013年,青岛港决定筹建全自动化码头,处在肺癌术后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那时候,国外垄断自动化码头技术,不信邪的张连钢带领团队迅速展开科研攻关。“越遇到困难越来劲,越遇到难题,越能激发我的斗志。”张连钢说。2017年5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投产,创下世界自动化码头开港作业效率最高纪录。后来,张连钢团队多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十多年来,从一张白纸、一片滩涂起步,张连钢带领团队先后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期),首个“氢+5G”自动化码头(二期),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三期),一次次冲击世界港口科技的制高点,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张连钢也从智慧码头的“门外人”成为智慧码头的“推门人”。2020年12月,中宣部授予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评选紧扣2023年国家发展主旋律,兼顾平凡人物的传奇故事。他们中,有来自功勋部队的英雄飞行员,为中国航天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亚运会最佳运动员,爱国爱党的老艺术家,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的盲人歌手,还有多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平凡英雄,续写了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新篇章。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个人观后感(篇4)
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来自四川省内江市的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当选。
杨华德现任威远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13年10月被选为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援非高级农业专家,2015年至今,作为第三批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他带领专家组成员将杂交水稻种植成功推广至布隆迪14个省,为布隆迪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业农村领域致富带头人,有效推动布隆迪水稻主产区实现产业脱贫。
2022年,为表彰杨华德对布隆迪农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布隆迪总统为他亲授“国家功勋成就奖”,他也成为了被布隆迪总统授予此奖项的第一位外国专家。
在布隆迪国家合作经济发展署署长恩达伊克基看来,专家应该是西装革履在办公室工作的,而中国援布隆迪专家组成员给他的印象却是到地里和农民一起干活。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杨华德的颁奖辞写道,丝绸包裹的种子来自中国,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黄皮肤汉子的执着,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稻浪千重,路远情长。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个人观后感(篇5)
《感动中国》人物盛典就已经整整二十一个年头了,其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转变。与发展迅速的物质水平相对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落后了太多太多,以至于被西方某些国家称为是“没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动中国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看到了国人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感动中国,其实是国人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
《感动中国》,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这就是感动中国的力量,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个人观后感(篇6)
《感动中国》一共讲述了十位令人感动的的人发生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香港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
萧凯恩是一个90后,出生三个月因眼癌摘除眼球。5岁的时候,她问爸爸:“看不见是不是就没有用?”如今20多年过去了,她已经找到了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她是首位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视障人士,20岁时她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
多年来,即使身体残疾,她依旧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甚至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而她的梦想,是开一些可以包容不同学生的音乐学校,为祖国不同的孩子作贡献。
即使生活在黑暗,也要为世界带去光明,她看不见这个世界,却始终笑对人生。
她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20岁时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即使身体残疾,她依旧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甚至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
观看完感动中国,让我明白这些美妙的真谛,让我流下一滴火花的泪珠。这些无私尽职的精神,无一不感动着我。有这样一群朴实的人民,没有华丽的背景,甘愿为人奉献。相比生气,许娟于奖励库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的教师卢永根。有用自己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的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却因公殉职的廖俊波。有灭火救援中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花季的成长杨科璋。还有家在哪,国就在哪心之所向是国家的卓嘎和央宗。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个人观后感(篇7)
“感动中国”的力量是风的力量,轻轻荡涤着人的心灵,温暖而隽永。尽管获选的十大感动人物和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和职业背景,也在用不同的方式感动着别人,但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共同的特质——震撼人心的真、善、美。正是这种令人震撼的力量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美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我们的社会注入了清新正能量。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感动应该是每个观众最平常最真挚的感受,但是我觉得,除了感动,更应该有所感悟,甚至于感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从中体会人生,进而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从科技到、从军人到医生、从建国之初到21世纪的今天,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是他们让这个时代的精神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是他们让一个古老民族的声音在世界的东方一天天响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