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

| 新华

通过写观后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水平,从而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写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下载,供大家参考。

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篇1

观看了《建国大业》,我的眼睛一片湿润,心潮澎湃,感叹先辈创业的艰辛,感叹此刻的生活来之不易,感叹之余,对于此刻完美的一切,我们更应倍加珍惜。

影片中令人难忘、感动的片段很多: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无数人前仆后继,抛洒热血,只为中国革命的一线生机;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领袖、战士携手共进,抵达目的地的时刻,这革命转折的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我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淮海战役结束后,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那一刻,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齐喝酒,喝醉了一齐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

有首歌名叫《为了谁》,在《建国大业》中,我们看到了回答。解放军解放上海,为了尽量不打扰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军没有使用重武器,宁愿血洒苏州河,解放上海后没有进入民居,而是露宿街头。这种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是应当代代相传的,成为不灭的时代精神,正因这种精神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获得了“最可爱的人”的称号,到此刻这个称号一向都是共产党军队的光荣与传统。

影片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一种让人振奋的感情,带领我们回到那段峥嵘岁月,体味建国的艰辛。影片很快就演完了,我们甚至没有时光细细品味影片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但却让我们记住了,我们的国家经历过虚弱、侵略和战乱,我们的人民受到过欺辱、压迫与掠夺,此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鲜血铸就的成果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守,去保护。

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篇2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了首映的、翘首以盼、一票难求的国庆献礼大片《建国大业》。电影放映前举行了见面会。导演黄建新周总理、邓颖超、宋美龄的扮演者与观众见了面;赶不及参加映前见面会的导演韩三平也放映结束后与观众见面互动,征求观众意见。现将观后感一吐为快。

《建国大业》是国产最牛的献礼大片。究竟“牛”在何处?且听在下道来。

一是影片主题牛。《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三是剧情牛: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校长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四是表现手法牛。《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篇3

最近看了《建军大业》,胸口滚烫,握紧双拳!作为一个中国人,每一段历史都应牢记在心!

无论过往成功或失败,此刻开始,从零开始,当勇士!

每一场硬仗,都要全力以赴!

几场硬仗,比如南昌起义、三河坝大决战,每一场都惊心动魄,每一场都让人感叹指挥将领的滔天谋略,对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五体投地。在影院里,感同身受,惊叹眼神坚毅背后的内心坚定,下一刻,我就要抗枪上场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

这是一次修炼也是一场磨砺,对于敌情的考量也是对自己的挑战。球场如战场,每一次比赛,无人预料结果,也无人知道90分钟内会出现何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作为一名披甲上阵的战士,你的选择,只有全力以赴。

一个有信仰的人,才能组建一支有信仰的军队!

“要创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军队!”当我听到这句话时,胸腔热血,双拳紧握。在三河坝决战大军撤退的畏难之际,需要死铁部队掩护。三万敌军压境,这些年轻的生命毫无惧色,“当勇士,不要当烈士!”成为每一个人年轻战士的信仰,你看,蔡晴川的眼睛里有光有血性!即使身中几枪,但仍要跨过战壕,点燃引爆器。以蔡晴川为首的掩护军队,无法称为勇敢,而是孤勇!

生死的较量、大我与小我的权衡,这些年轻却饱受征战的命运,倘若没有坚毅的灵魂和信仰,如何成为一支势不可挡的雄狮部队?

刚开始比赛的那几年,得失心很重,会在意每一个球的得失。但现在深感,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无论输赢,我们对于足球的信仰没有输赢得失。

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和比赛中,汗水、泪水、血水,凝结在一起加深和兄弟们在一起并肩作战的决心。是在心里大声呐喊:“我不认输!”的体育精神!

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倒下!

贺龙带领的部队要端了敌人的老窝。拿着炸药包的小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倒下,炸药包也随之掉落在地上。几乎在同时,另一位小战士火速抢救起炸药包朝老窝的方向狂奔而去,我疾呼过瘾。

炸药包存在的意义是直捣黄龙,那在他为完成使命前,他便不会也不应该在任何一个地方爆炸。这是使命!是所有人为之努力的方向。

“一个人倒下了,千千万万的人站起来!”

我们告别了生死的战场,但在球场上一争高下,贺龙的炸药包,我们的那颗球!

炸弹爆炸前,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倒下!

每一场比赛结束,无论输赢,都是磨砺!于我而言,下一场,一切从零开始!

我们球场见!

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篇4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话题人物齐聚,四大天王中的两位捂婚天王刘德华,黎明,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华表奖的双黄蛋得主陈凯歌,冯小刚,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赵薇,实力派男星姜文,陈道明,陈宝国,葛优等演员纷纷出马,以置于使笔者无法一一列出,这些大腕在影片拍摄和上映的档期,每个人身上出一条新闻,对影片的宣传就不可小窥,更何况中影掌门人韩三平十多年后重新掌镜,众大腕零片酬出演,国产片拷贝又创新高等新闻本身就有着巨大噱头,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

其实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对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观众做过尝试,2005年,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辉,刘德凯分别饰演国-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献礼影片《八月一日》同样选用了吕良伟,李子雄饰演了叶挺和汪精卫,两部影片在这一类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机制无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建国大业》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说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这一类型片的宣传,说教的功能大为改观。国共两党人物喜怒哀乐都给予了描写,凸显了人性化。然而影片从皓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则材料,修改剧本,难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挂一漏万,下面是笔者看出的几点,一吐为快。

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阻挠,硬是选上了副总统。片中有一场蒋,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职的戏一闪而过,未做交待。其实当时蒋对李很是愤恨,想让李宗仁出丑,于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职时穿军装。自己反到穿一身长袍马褂。当李宗仁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职典礼时李宗仁站在蒋介石旁边,象极了一个跟班。

片中结尾处斯-大林对中-共的代表慷慨陈词: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国,就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显得很丈义。但是片中也提到过一幕,起初共-产党攻陷南京,苏联的驻华使节并没有留下,而是和蒋介石一同退往广州,事实上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一直是暧昧的。对中国是否划江而治也提出过意见。但是还是毛泽东有远见,有魄力,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词就点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国人的事还得中国人自己作主!任何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并没有无私的援助!

转眼间新中国已经迎来了自己六十岁的生日,国家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再前进,在世界上找到我们应有的位置!

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篇5

看完《建国大业》我承认对我是有所触动的,这种触动不是仅仅是因为新政权的建立的不易,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长在红旗之下,已经太熟悉这个过程了,真正叫我感动的是影片对于我们曾经一定要蔑视的“蒋家王朝”有一种新的感情,这种感情或许就是易中天先生所说的历史的同情心吧。而这种同情心我认为是非常可贵的,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史观的进步,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六十年前接替中华民国的新政府的终于有了一点自信,希望这种自信不断发扬光大,因为这个自信是言路广开、民主进步的基础。

每个观影者的人生经历和历史认知角度不同,可能会怀着不同的心态去看待本片和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在个人感情上可以有好恶,但是放到整个历史中和民族中,则应该有一种同情心。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待,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是与非。主席固然伟大,固然在政治上是个胜利者,但是他付出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代价,这种惨痛是常人所难以承受的,到了晚年又遭遇接班人背叛和革命失败的打击,当历史还 原其为常人,从神坛走下的主席亦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蒋介石败走台湾,王图霸业,毁于一旦,无疑是个失败者,当我们在《建国大业》中看到他无奈地离开历史的舞台中央时,固然有一种惆怅和同情,但是他晚年在台湾过得也算安稳,没有遭受精神上的大起大落,但从人的角度上讲,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当我们剥离了历史的面纱,把他们当做凡人看待时,他们亦如邻家老翁一般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和优缺点,显得无比亲近,我想这是《建国大业》所能带给我们更值得感受的东西。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从缩小的人的个体的角度上看,谁又能是真正的成功者呢?恐怕很难说得清楚,落败者栉风沐雨忧心劳力,胜利者亦浴血沙场白骨累累。身前的治世之雄图和家国之梦想,换来誉满天下的同时又伴随着谤满天下,末了,都是一抔黄土掩尽风流。我想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电影《建国大业》还 承载着大陆方面对台湾方面的示好之意,六十年风雨沧桑,是非恩怨欲说还 休,而老百姓真正盼望的是国泰民安,安心生活。如国共两党,互泯恩仇,兵戎不再,则是苍生之幸,若海峡两岸,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则是民族之幸。

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篇6

“抹去岁月厚厚的封尘,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记的画面,引领我默默的前行。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追寻那属于我们那份无悔忠贞。我苦苦追寻那人世间的大爱无疆,大道无垠。”老一辈的革命人,也许就像这个词中所述的那样,在大陆上苦苦追寻救国救民的方法。就这样,中国共产党就这样成立了。

嘉兴红船之上传来低沉的《国际歌》,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我坐在电视前看到这一幕不禁热泪盈眶,“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他们真的做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让我们着着实实感动了!整部电影从1911年写起,孙中山任民国大总统。到最后中国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这段历史,是让我震撼。一开始出现,清朝几百年的统治土崩瓦解。多么开心啊!封建社会崩溃是必然的。历史的进步也是必然的。按照孙文先生的话来说:“结束王朝,停止战争,走向共和,皆可让。”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最后的皇帝,最后的太后,他们也有不舍。最后的一道圣旨,小德张的宣旨声中,冲龄之年继位,在朝堂之上还想玩蛐蛐。他只是个孩子。隆裕太后的一句“因为你是皇上”,加上浓妆之上的两行清泪。她是一个悲哀的女人!这世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哀。

袁世凯继位,不得不说这是一场闹剧。封建王朝已是一捧碎土了,现在,在想着把他们组起,后果只有一个,被人民的洪流冲垮。许多人终于明白了自由的重要。一位位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投入洪流。湖南的同学决定去法国;中国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进入巴黎的和会;毛泽东,杨开慧都在李大钊的文章的影响下,认识到了共产主义,也就是“庶民的力量”;学生们形成爱国的洪流,展开了五四运动;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展开了驱张运动……青年的力量如此大。他们如此有作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主导。

在一条大道上,李大钊和陈独秀共同确定了共产党的雏形。12位各地的先进代表来到了上海,几经周折,共产党宣言和国际歌响彻南湖!

整部影片震撼了我的心,这十二位优秀的共产主义先驱,将始终留在我们记忆中。

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篇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回荡着。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着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篇8

国军的军装还是比咱的漂亮,据说腕儿们今年抢着做国军,就是为了跟剧组要一套衣服,整部剧中的明星大体扫一眼,两伙阵营还是分得很明显:我党领导人还是那些特型演员,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备,名气就基本上扔一边了;扮演国军的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儿要紧,像不像就不算问题了,王学圻、尤勇、胡军、李连杰、陈宝国、刘德华等人赫然在列,就是为了能压得住场。还是有些演员的戏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陈赓,李幼斌版的报社记者、邓超版的徐悲鸿都没了,那些有笑点的演员却都还保留着,范伟、葛优、王宝强、郭德纲、冯巩等人出来就是让你乐,这也反映了咱们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电影”的跨越,《建国大业》告诉我们革命历史题材不必瞪着眼握着拳看,咱们完全可以靠着椅背伸懒腰,可以大笑,还可以吃爆米花,所谓的严肃,都可以丢垃圾桶了。

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主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主席说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219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