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朗读者观后感200字

| 新华

在写观后感时,观众需要对作品或场所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加深对作品或场所的理解和认识。写好电影朗读者观后感200字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电影朗读者观后感2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朗读者观后感200字篇1

不知道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第一次看《朗读者》,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就去看了书。也不知道第一次看完沉溺了多久。前两天也不知道为什么和小娟又提起了《朗读者》以至于自己又去看见了一遍,本来是打算草草看一下里面一些激动人心的情节,关于爱、原谅、救赎与自我救赎的部分。不想到从头到尾目不转睛又全部看了N遍,然后又翻出原著小说来看,又是一次沉溺。

说起这部电影总想写点什么,但却无从着手,就像男女主角一样,复杂又单纯,麻木又敏感,冷漠又热情,粗暴又温柔,无情又深情。

看到过一句话叫,我们都是时代的孩子,他们也是时代的孩子。在那样的大时代大背景当中,随着人海浮沉。关于纳粹集中营的电影我也看了一些,实在不能理解人能疯狂自私到什么程度以至于将整批整批的无辜的人至于死地。不明白日本人何以将我们中国民族的38W人民全部屠杀。

《朗读者》电影里描述的就是一个参与者的人生,一个普通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良知。汉娜,依旧像一个迷一样。我像迈克一样,对她仍旧充满迷惑。在怎样的情况下,看着每个人死去,却能做到麻木。我想到一种情况,那就是那时她自身的情感已经完全死去,也许是为了生存,看着面前一个又一个人死去,她的悲伤与恐惧去了哪里?二战结束后,她又是怎样回忆从前,还是像她自己说的,她从来不去想。

电影里描述的她是一个文盲,她所有的思想,除了国家教育给她的,强制注入她脑子的,几乎没有来源,我想所以她才这么渴望知识。渴望阅读,她知道她自己缺乏什么。

也许,她并未意识到她在纳粹营中所做的事是什么性质,在世界上的影响。不过我深信,她在狱中是知道了,从她看了这么多关于集中营的书中可以看出来。我想,她在慢慢懂了以后应该是多么的惊厄。忏悔,不足以表达她的感受。承认错误,不足以表达她的惊厄。

我想这就是她心甘情愿呆在狱中的原因。

关于他们的爱情,是令人动容的。这种爱情,超越了时间,超越年龄,还有仇恨。只是在那样的大时代下,那样的冲撞下,他们弄不懂彼此,也搞不清自己,唯有在朗读和听他朗读中,找到他们纯洁与善良的那片净土。在那里,没有战争,没有仇恨。在那里,他们感受着悲伤与爱。他们阅读着别人的人生与情感,自己却生存在那里。那里,是他们灵魂的归属。

总觉得还有什么想说的,但总觉得什么话对于《朗读者》来说,都是多余的。

电影朗读者观后感200字篇2

孙雪梅还记得第一来月经时,她正和几个同学一起走山路返校,走不动,以为是生病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躲藏着不想别人知道,觉得很羞耻。如今,作为“女童保护”公益项目的发起人,她每次讲授性教育课程时,都会拿出一片卫生巾,轻轻地展开来,告诉台下的女孩子们该如何使用才安全卫生。
孙雪梅出生在贵州省习水县的一个小山村,儿时性教育的匮乏,让她对改变的迫切性体会更加深刻。年,有感于当年频发的性侵案件,孙雪梅与百名女记者联合发起了“女童保护”项目,致力于普及儿童防性侵安全意识。
然而,公益普及之路充满荆棘,“女童保护”防性侵课程的普及与每年频发的儿童性侵案件形成了一明一暗的对比。仅年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例就有223起,受害儿童逾569人,其中近八成为熟人作案,而进入公众视野的案例仅为冰山一角。按照性侵案1:7的隐案率,实际发生的案件数量至少是曝光案件的7倍。年,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立案6633件。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阳光下普及性教育,“女童保护”从儿童防性侵开始,后拓展到青春期性教育,再到启动研发分年龄段的性教育课程,不断扩大课程普及范围,并推动政策和法律的渐趋完善,试图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民间社会力量的一部分,我们会抓住每一个有可能发生改变的机会,谨慎前行,至少让这一代孩子不再重现上一代人完全没有性教育的人生。”孙雪梅说。

电影朗读者观后感200字篇3

《唤爱》讲述了母亲病逝后,照顾瘫痪父亲,扛起家庭重担的5岁孩子孙家宝的励志故事。《唤爱》凭借其自身独辟蹊径的题材、过硬的影片质量及蕴含的深沉感动引起了网友关注。

《唤爱》也发布了一款定档海报,海报上流着伤心泪水的小主人公尤为引人关注,眼神里充满了伤感、无奈,但向上看的举动也透露出了坚强与勇气。海报设计充分表达出了影片的态度与精神——生活虽充满苦难,但我还是要迎头向上,同时与影片的主题故事也十分契合。影片通过聚焦特殊群体,想要用小主人公的悲惨经历唤醒社会对该类群体的关注,引发对生命本身及人生苦难的思考。

作为一部关注特殊家庭、苦难儿童的励志影片,《唤爱》凭借其过硬的质量曾先后曾入围美国金门国际电影节、美国民族国际电影节、美国长岛国际电影节及北京青年影展。

《唤爱》质量充满信心,其次希望让观众看到一部不一样的苦难影片,用取自真实题材的中国家庭励志故事“唤爱”观众。

的明天》的观后感1

当太阳从祖国的东方缓缓升起,阳光慢慢照亮无边的大地时,有一股新生的力量,它照亮着我们幼小的心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面对这充满活力的旭日,我们仿佛是一群充满活力的孩子,正扬着一张张纯洁地笑脸,向未来走去。

但是,当我看过了《为了明天》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气十分晴朗,而我的心情却恰恰相反,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心里酸酸的。那电影中的一幕幕可怕的片段不断的在我的脑海中反反复复。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看啊,这是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啊!同时学生中发生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也不能不令人担心。使一大半的学生,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打架,偷东西,甚至抢劫,更可怕的还有杀人,有时候只是一念之差。就毁了自己的一生,毁了父母的希望!毁了老师的期望,毁了祖国的盼望!

那么,是什么遮挡了少年心中的那缕灿烂的阳光?对,是无知!是失足!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明天。因此,为了明天,我们应该要行动起来。

为了明天,我们就要学会自制。要学会拒绝。不要为了一时的满足而冲昏了头脑,走上不归的迷途。

为了明天,我们还要学会坚强。坚强首先要坚定自己的梦想,只有心中有梦,才能让我们抱着美好的梦,去追逐一个又一个目标,体验生活中的坎坷与快乐,学会坚强,不断成长。

为了明天,我们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协助。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体,它是一个可以造就人才的天堂,也是一个可以毁灭意志的地狱。所以,我们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共同为即将开放的“花朵”营造一个舒适的暖房,让祖国的明天能够茁壮的成长。

为了明天,我们要慎重走好每一步,我们需要的是每个人的扶助。那就让我们朝着阳光升起的&39;方向坚定的走下去。这样,我相信,我们的明天必定是一片辉煌。

电影朗读者观后感200字篇4

我有一个非同一般的父亲。

观看了《朗读者》第七期以后,我感触颇深。尤其是对惠英红的父亲印象深刻,可能是缘于我们的父亲很相像吧。

在我的记忆里,总有那么一道背影,笨拙、沉默、不善言谈。毫无疑问,他——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个不太会表达爱的人,但是他给我留下的记忆,总是有温度的。

小时候,我对他的记忆是淡薄的。他几乎从未管过我,他和妈妈都是双职工,只是下班回家了才抱抱我,给我洗衣服,给我买许多好吃的,但是陪我的时间却很短暂,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所以,我对他的印象很少,很模糊,也很陌生。依稀记得,他很高大。

懂事之后我一直和父母生活,他上班总是很忙,不太见得到他。他只要一回家就会先将我抱在怀里,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我紧紧地盯着他的大眼睛,希望从中看到些什么。在那清澈的眼眸里,有着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爱意,可惜,他不会表达。只是将我的小脸贴在他的大脸上,感受我的温度。他只会抱抱我,因为对他的爱让我无限眷恋他怀抱的温度。又到了分离时刻,他提着沉重的大背包,在我和妈妈的注视下登上了火车,他很刻意地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冲我和妈妈摆了摆手,意思是他要走了,让我和妈妈多保重。我失落地低下头冲他大喊:“一定要走吗?”他苦涩地笑了笑,笑容充满了无奈,然后点了点头。我眼中尽是失望,充满不舍地看着他,冲他挥了挥手,他落寞的目光定格在我的记忆中……火车“呜呜”开动了,带走了爸爸,也带走了属于我的爱。

现在爸爸在家的时间多了,调动到了离家近的车站工作,只为方便照顾我。我别提多高兴了。可是随着我渐渐长大,和他的共同语言愈来愈少,每天不过问的是些琐碎的小事,他也逐渐变得更加沉默,两个人的关系越发淡了。我伏案写作业时悄悄观察他,哎!岁月不饶人,丝丝白发已向我说明了一切,他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位垂暮的老人,而他望向我的目光,永远是慈爱的。是的,他还是爱我的,只是爱得有些笨拙。

是的,我的确有一个非同一般的父亲,可他也同其他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都深爱着自己的子女。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唯有父亲那慈爱的目光永不会变。

电影朗读者观后感200字篇5

今天,我观看了《朗读者》这个大型综艺节目。这个节目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阿姨主持的。这档综艺节目的总主题是:一个人,一段文。而今天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

通过这档综艺栏目,我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怎样让朗读带有感情。欣赏着他们朗读文章的声音,我仿佛身临其境。

朗读的人来自不同行业:有成功人士柳总、有无私奉献的无国界医生、也有创建鲜花山谷的夫妇、还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老爷爷……朗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濮存晰朗读的老舍散文《宗月大师》,来感谢人生路上帮过他的人、有无国界医生朗读的《答案在风中飘扬》,来表示她们对和平的渴望,也有朗读《朱自豪情书》的夫妇,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意……

看完《朗读者》以后,我对朗读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我一定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朗读更多的书籍。

电影朗读者观后感200字篇6

自从《朗读者》开播以来,周六晚上收看这个节目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昨天晚上八点,我们一家人锁定央视一套,静待《朗读者》播出。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依旧一袭白裙,依旧笑容绽放,依旧口吐莲花……这一期的主题是“选择”。

每个生命都有不同的华彩,每个人生都面临多样的选择。演员王千源选择自己热爱的电影角色,成就影帝梦想;托福满分的耶鲁学霸秦玥飞,选择回国做“大学生村官”,将青春奉献基层;著名作家麦家,选择小心翼翼陪伴儿子度过焦躁的青春期;著名演员徐静蕾的人生,因为选择坚强而更加精彩;“汉字叔叔”理查德选择为汉字贡献所有;曾是医院院长的郭小平,选择了做国内唯一一所红丝带学校校长,为艾滋病儿童提供教育。这些选择使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

爱跟自己较劲的王千源,一次重要的选择让他因电影《钢的琴》获得影帝殊荣。王千源朗读的内容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托福满分的秦玥飞热爱脚下的泥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国到农村做一名大学生村官,他的举动影响了一个精英群体。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秦玥飞朗诵的内容是迟子建的《泥泞》。

著有《风声》《暗算》的作家麦家,一度与叛逆期的儿子关系紧张,儿子曾经对他关了3年的房门。3年,1095天,作为父亲,麦家选择坚持陪伴,坚持教育,不放弃开导儿子,不放弃对他的培养。麦家朗诵的内容就是他为儿子写的一封信,小心翼翼的话语里是沉甸甸的父爱。

为什么徐静蕾要选择当演员?是什么机会使她决定导演一部电影?导演不同类型片子的背后,她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最放不下的是奶奶,这又给她带来怎样的影响?徐静蕾朗诵的是史铁生的《奶奶的星》。

美国汉学家理查德·西尔斯,一个美国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国汉字来源演变,为此常常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心气却一如少年,他被网友亲切地叫做汉字叔叔。“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时,我会打电话给朋友说再见;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365天,毫无疑问我会电脑化《说文解字》。”1994年,汉字叔叔44岁时,一场严重的心脏病让他走到了生命的边缘,让他对毕生一定要做的事情有了清晰的判断。理查德·西尔斯朗诵的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郭小平是校长,也是父亲。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这里的孩子,都叫他爸爸。郭小平朗诵的是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如果》。

电影朗读者观后感200字篇7

如果你在视频网站翻开朗读者的内页,标题资料基本被明星的朗读占满了。就拿第3期来说,麦家讲述的故事明显比徐静蕾更走心、更诚恳,可为了流量,封面和主打宣传仍然是话题女王徐静蕾。

第7期,董卿开头片花里就说,这一期最喜欢曹文轩的一句所有的故事都是生死离别,可宣传的时候,用的还是姚晨。

《朗读者》更相信名气,这是粉丝市场,还是董卿的不自信?

要想了解真相,我们不妨先从节目的定位说起。

朗读者的宣传语:一个人、一段文。你没看错,就是人在文前面。就连节目的名字,也暴露了董卿的野心:突出的是者,而不是朗读本身。

董卿,知性和智慧的代表,央视一姐,当红炸子鸡,她的人脉和资源绝对一流。于是,利用这些人脉和名人效应,来号召大家读书,不是顺理成章、两全其美的事吗?

可事情就是这样,重点太多,往往容易喧宾夺主,有道是此消彼长,看重了明星的人,就看轻朗读的文。

看节目时,我很喜欢看起来有点偏执的程何,她翻译的《我,堂吉诃德》音乐剧中的歌曲《不会成真的梦》,那些语句多美啊!然鹅,我到网上搜歌词,却几乎搜不到。我搜出来的都是程何、刘阳和罗颖珊的故事,最终,我好不容易才在一个门庭冷落的博客里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应对这赤裸裸的人比文红,仅有一声叹息吧。

可是我仍然相信,董卿的初衷是好的,她期望利用明星或是自我制造的明星的号召力,让大家把他们当作偶像,来推广阅读。但殊不知,真正热爱阅读的人,不是为了谁读,而是热爱文字本身,热爱去书本里体验自我没有体验过的感受。

22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