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故事观后感7篇

| 吴泽

杨善洲故事观后感【篇1】

昨日看了电影《杨善洲》,剧中的情景始终缭绕在脑海,不断浮现。在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激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自身拍得有如许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动。

电影用写实平述的手段,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终生。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这才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点,急忙上前问好。杨善洲问他:这“双龙出海” 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一定能。杨善洲搓搓手上的泥巴,兴奋地上坎挥手离去了。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引诱,要作出众多艰巨的挑选。杨善洲的取舍老是把人民人民的好处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迟疑,没有任何私心邪念。他从不喊什么大方激动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佩的模范让咱们跟随。

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路顺风。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这一刻,我想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同样的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同样朴实而高尚的人格,但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现实中存在的。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尽力而为;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一筹莫展”。电影中有这样一则细节,上山种树时,他发现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您就打一次电话吧”。杨善洲讷讷地坐在小板凳上:“这是私事呀,这可咋办呢。”最终,女儿掩面而去。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毕竟女儿是有真才实学的,毕竟“虎老余威”在。可此时的他却没有平时那样智计百出,急得直说“咋办呢,咋办呢。”他的脑海中未曾想过动用关系办私事,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电影的结尾以去年西南大旱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的一坪,一位老人从山上挑来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杨善洲走了,他留给后人一座价值3亿多元、5万6千多亩的林场,他留下了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他用自己伟大的一生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杨善洲故事观后感【篇2】

电影《杨善洲》根据当代已故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真实生平事迹改编,讲的是他一心为群众办事,不为家人谋私利,退休后不住干休所,却要去荒山上22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赢得群众爱戴的故事。

其实很惭愧,这个电影我第一次是坐在机舱看的,旅途时间很难熬,因为喜欢李雪健的表演,就打开了这部电影,但没想只是看了一会就被深深吸引到了,结果飞机到了还没看完,不过瘾,归家后立即在网上一口气看完。

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宏大的场面,整体画风很平实,但在几个重点场景里面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刻画,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和立体。比如杨善洲带领党员宣誓的场面,在这个场景下,一个带着帽子的瘦小“老头儿”在大家目光和掌声下走向前台,逆光的剪影使他看起来如此单薄,走路姿态略显蹒跚,但他神态却又是如此的平和与坚定,“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每说完一句句都会稍稍停顿,平缓但很厚重,最后的那个字的语调约略上扬,仿佛那口气那个劲就要这个字上释放出来。在他领誓的声音回旋中,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坚定甚至是倔强的党性在那一瞬间就表达淋漓尽致。

作为主旋律电影,这个电影没有强大“卡司”阵容、没有大手笔投入,但经过主要演员李雪健、奚美娟、陶虹、李晨等人的深入演绎,电影一样触人心扉。电影节奏感并不紧凑,缓缓的流水一般讲述着故事。我觉得它的成功来源于这几个地方,一个是剧情的巧妙呼应,二是反映人物品质的细节描述,三是人物感情的真实渲染。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个长镜头,蔓延的荒山,发灰的格调,一个中山装老人和路边一个赴婚宴的“老倌”攀谈。老倌说喜礼就是一担清水(缺水是当地的严峻问题)。还说,现在干部白吃公粮,为啥,因为不给群众办实事。老人听了,望着远山沉默了,说“是,不给群众办事,可不就是白吃公粮”,并替老倌挑了一路水。之后的工作中,老书记一直把科学发展当地生产和水资源利用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并提出要带领群众不靠天不靠地,做管水的“龙王”。他还乐意做一个农民书记,一到农忙时节,他就拿着农具挽着裤腿义务下田和指导农耕,每每都是他一脚泥巴离开时候,身后才有人悟出了,这不就是那个杨书记?

电影用善于用细节刻画老书记无私形象和家庭的情感,比如无论风雨多大,到村中院落的最后一段路,他一定要下车走回来,无论司机怎么劝说都不行,因为不能公车私用,即使是办其他急事要用,也要补清油钱。其次是女儿和丈夫长期分居两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农转非指标到了老书记,即使是符合条件总是被弹回,这个最后一个章迟迟落不下来,因为老书记担心是部下给自己子女行方便;而对比之下,当老书记的得知山区民办教师留不住,孩子们都失学时,亲自把教育系统主要干部召集垦荒的山上:请大家不要踢皮球,把山区教师的转正问题面对面就解决了吧。女儿听说了此事,更是找他哭诉,老人内心纠结、坐立不按,但是最后还是拒绝了。好在到最后,女儿虽然很气很不愿见老父亲,但心里其实还是能理解,最终靠自己考试解决了问题。拿到通知时,办公干部说:回去请转告您父亲,你这是靠自己办到的,是符合要求的。女儿出去后泪流满面。

除此之外,电影还描述了老书记如何第一次“走后门”,协调跟自己造林十几年的青年干部的工作婚姻问题以及政府发奖金的处理等故事,用一层层画面告诉观众:群众的事情永远放在心上,自己的事情反而掂之又掂——这就是老书记。

触动人心的感情不仅有父女情分,还有夫妻情分,更有群众情分。老书记的妻子嫁过来之后,一直跟着书记在农村生活,风雨几十年,分多合少,几乎是一人操办整个家,照顾上下老小、洗衣做饭、割草养猪,没享过什么福。等到老书记生病住院时,老伴发现这才是最美的时光,因为能天天在一起说话、见面,还能天天看着老书记吃最喜欢的自家酸笋。后来担心老伴身体,老书记执意要她回去,等她终于离开之后,老书记却要挣扎着走到窗前,原来他想再看看老伴的身影。

故事讲到此时已经令人唏嘘,但等观众随画面切换到窗外时,更感人的一刻出现了:窗外竟然还站在一院子的群众——自发来看望老书记的。大家纷纷喊着老书记,故事开始的那个老倌也来了,给老书记挑来一担水,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喊着“老书记,这是从您植树的林场取来的水,您,没白吃公粮”,之后大家手把手把老倌舀出来的清水传递到老书记面前,老书记微笑了,子女笑了,大家也笑了。借助这个自然切换的画面,电影巧妙的把小“家”的感情扩大到大“家”的感情,把群众们的感情融入到这担水里面,完成了呼应和升华:这是感恩之水,也是赞扬之水,更是象征老书记党性品质的一担清水。

影片中的开始,老倌曾说,这么多山头,您怎么能数过来完呢,老书记说:数得过来,大山头80个、小山头172个。就这样,在退休后,他再次放弃带领全家进城享福的机会,而是带领群众上荒山种树,用22年的时间硬是种出一个5万多亩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

“我老了,照顾不了你们了,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以后我会常来看看你们的,都好好的啊”。画面最后闪回到杨善洲独自离开农场那一刻,浮光掠影中,他一株株的轻拍着自己亲手种下的树,露出满意的笑容。那时,他把林场无偿转让给国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产党员不要躲到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就是党员杨善洲。

杨善洲故事观后感【篇3】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是一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六十年如一日的朴实坚守。

电影《杨善洲》拍摄于2011年,以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为原型,以大亮山植树造林为主要故事线索,生动再现了他一生为民的感人事迹。在任期间,他狠抓农业,专注民生,打造滇西粮仓;退休后,他绿化荒山,造福子孙,践行朴实的诺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用一生践行的为官宗旨,无论在任与否,他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清瘦的面容、消瘦的身材、朴素的衣装,是李雪健老师扮演的杨善洲给我的深刻印象,他演绎的不再是“教科书式”的官员形象,朴实无华、和蔼可亲,贴近农民生活,是对这位农民书记的生动诠释。正如电影开篇,杨善洲遇见一位赶着参加婚礼的老乡,并不自称书记,而让老乡称他为老倌,与老乡亲切交谈,并帮助他挑水。深刻阐释了杨善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为官初心,党员信仰。

此外,影片以环环相扣的剧情结构将杨善洲的朴实坚守展现的淋漓尽致。开篇以荒凉的大亮山为背景,以珍贵的“水礼单”为引,反映出缺水已成为保山地区当时及漫长岁月面临的严峻问题。为此,杨善洲深刻意识到粮食生产水是命脉,水土保持树是根本,为杨善洲退休后决心到大亮山种树做了重要铺垫;无情的旱灾席卷保山地区时,面临老百姓欠收、绝收,甚至老百姓吃不上饭的严峻形势,杨善洲进一步意识到水资源的珍贵,“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要自己当龙王。”更是证实了他植树造林的坚定决心;杨善洲与省委领导的谈话道出了退休后回大亮山植树造林的初心,是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养育了他,欠情,他答应过乡亲们,退休后一定回家乡做点事儿。为践行这朴实的诺言,他决定回乡种树,为守护滇西粮仓,为保障百姓利益,在他二十多年的坚守下,在他的努力奋斗下,大亮山从最初的荒草蔓生,难见林木,蜕变成后来的山野悠悠,植被丰厚。影片结尾再次切入大亮山的远景,此时的大亮山早已旧貌换新颜,与开篇形成鲜明对比,前后呼应,将杨善洲的朴实坚守蕴含进这茂密山林间。

同时,影片以不同的情节线将杨善洲一心为公、一生为民的共产党员形象演绎的出神入化。例如二女儿的工作调动是贯穿影片的一条故事线,二女儿多次希望父亲能为自己解决工作问题,但杨善洲在家事上绝不动用私权,即便自己的女儿与丈夫两地分居多年,也不走关系为其调动工作。可当他发现家乡孩子们因民办老师流失无学可上时,亲自解决了许多代课老师转正的问题。再如把林场交给国家时,拒绝政府的捐赠仪式,仅仅带领林场几人在大亮山的山顶进行简单的捐赠仪式,宣布上级批准周波接任林场的场长,并交代周波一定要按比例给群众分成,体现了朴实坚守的传承。杨善洲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他一心为公、一生为民的初心,坚守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影片记录了杨善洲朴实的一生,并以青山作证,他六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用一生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同时,影片通过杨善洲朴实的一生,真实彰显出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一生清廉、两袖清风的党性修养以及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为官初心,为新时代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杨善洲故事观后感【篇4】

杨善洲,曾任保山地委书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草鞋书记。他退休后主动到施甸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达22年之久,共建成了面积5.6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之后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我们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学习他大公无私的精神。刑金杨同志和他都是施甸人,两人虽然私交很好,但是在提拔使用的问题上,杨善洲一点也不含糊。当地委组织认定提任刑金杨为副部长兼干部科科长时,杨善洲表示反对,他觉得还是应让老干部局局长调任干部科科长。事后,杨善洲找来刑金杨同志,告诉他,如果你一步登天的话,别人很难信服你。只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干上去,别人才不会说些什么。

在我小学担任班长时期,我并没有像杨善洲一样清正廉洁,光明磊落。我总是包庇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无论他们在自习课上讲话还做小动作,我都没有严加批评,最多只是说:“下次要注意”。但是对那些调皮的男同学,我又管得太严了,连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不放过。这一点我要深刻检讨。无论我是在中学时期、大学时期,甚至是在老年时期,我都要严于律己,做到大公无私。我要记住:“发现有问题,要从自己身上查起。”

我们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学习他为民爱民的精神。无论是任职时还是退休后,只要百姓需要,他卷起袖子就上。有一天中午,有位赶马车的人想钉马掌,正好看到杨善洲从进阶小道走来,就叫住了他,想让他帮忙钉马掌。杨善洲想都没想,直接端起马脚,和赶马车人一起钉起了马掌。在杨善洲离开后,旁边的围观者告诉这位赶车人,说:“你知道帮你钉马掌的人是谁?他是施甸县委书记!”“真是个好书记!一点也没有官架子。”赶车人赞叹道。

我虽然平时也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他们。无论是学习方面的问题,还是生活方面的问题上,我都会尽我的努力帮助他们。但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好,因为杨善洲同志可以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去帮助人民解决困难,解决疑惑,让人民们知道:共产党永远关心着人民。而我却做不到。我一定在今后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同学以及社会上的人,让他们得到关心和爱护。

我们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学习他艰苦朴素的精神。杨善洲同志衣食住行从不奢侈滥用,家里的床铺都是自己做的。他身上的“老三件”:蓝布遮阳帽、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解放胶鞋,是常年陪伴着他的三件宝贝。所以他被人亲切地称作“草鞋书记”。

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从自己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私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杨善洲故事观后感【篇5】

4月1日下午,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杨善州》,

带着尊敬的心情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明白了许多,使我想到了大山上耐寒、耐干旱,再差的环境也能适应的雪松。

杨善洲同志原来是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书记,他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形象,老一辈革命先烈、许世友、焦裕禄和雷锋等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敬的人。在影片开始时,杨善洲老爷爷说了一句话:“有些干部只是吃群众的饭,不给群众办实事,那不是白吃群众的饭吗?”在云南缺水的时候,他带领着群众和干旱作斗争,在我眼中他很勇敢,和天斗、和地斗、和那人见人怕的灾难斗,然而,他们奋斗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旱灾严重时,夜里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告诉大家说:“群众们啊,这一次是老天救了咱们!以后咱们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龙王。”#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经过努力,他们不但战胜了灾难,而且创造了粮食丰收。这需要多么大的力量啊!在救灾的时候,杨善洲把政府办公楼工程停建了,为的就是给群众留出宝贵的救灾资金。在我眼里,他比雷锋还伟大。杨善洲老爷爷退休后,在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一个荒山改天换地改造成了一座树木成荫的绿山。一干就是22年,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和耐力啊!在山上,他的女儿来找到他,想让他找关系安排一个好工作,被他拒绝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就是他的大公无私、指导儿女靠自己奋斗的人格魅力。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我学过的一首赞美雪松的诗句,观看过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我认为他就是那挺拔的青松,坚强勇敢,无私奉献。

杨善洲故事观后感【篇6】

人生百年,于历史的长河但是沧海一粟。如何让这人生尽可能的发光发热,燃烧自我照亮他人?一个人如何能一辈子忠诚于党的事业,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个人如何能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辈子艰苦创业持续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老党员杨善洲用自我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实践自我在鲜红党旗前的入党誓词,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彰显得熠熠生辉,为我们指引了方向,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在看完我院党委为第十六期业余党校学员组织的电影《杨善洲》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杨善洲老书记一生都在为百姓的利益孜孜不倦地打拼奋斗,他为百姓辛勤付出的劳动不胜枚举,但电影中有一段使人印象尤为深刻。杨善洲老书记在退休后,毅然婉拒了上级安排他到昆明干休所安度晚年的好意。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在大亮山种树垦荒的日子艰苦异常,可毒飞机草却在杨善洲老书记看着漫山遍野的树苗心生欢喜时几乎毁掉他们的期望。尽管杨善洲老书记不眠不休地带领大家找到了解决办法,但依然蒙受了上山后第一次巨大损失。为弥补损失,杨善洲决定种植经济果木,不想却图便宜买了劣质果苗,林场职工两年的劳动化为泡影,杨善洲深刻的自我检讨,为早日还上贷款,从那天起,他开始走上街市,在路人异样的目光下捡果核育苗,在他的带动下,原先怕丢面子的林场职工们都能坦然的上街捡果核。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我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于公,为了百姓,杨善洲老书记不遗余力,呕心沥血;于私,为自家女儿盖一个章就能够办到的城市户口,他却左右为难,坚决拒签。他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而又将得到的大部分奖金捐献给慈善事业,在杨善洲老书记的心里,有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唯独没有他自我。他时时刻

刻在思考的是国家和人民,却从来不为个人和家庭谋取任何私利。

杨善洲老书记用光辉的一生,犹如灯塔般照亮了我们年轻一辈的前行道路,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值得我们敬仰,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杨善洲故事观后感【篇7】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杨善洲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杨善洲老人在政府工作退休后,不但没有接受政府的高官厚禄好好的颐养天年,而且他执意要回家乡——大亮山,政府同意杨善洲回家乡。杨善洲一回到家乡就办起了林场,一开始树苗不够,他就发动群众把盆栽移植到山上,树苗还是不够,他每次回城就去捡果核,现在大亮山从光秃秃的山头变成了树木茂盛的森林。前几年云南干旱很多地方根本没有水,只有大亮山有水,虽然受干旱的影响水管里水少了很多,但是村民们十分的满意。杨善洲坚持党的政策,不拿村民们的一分一毫。

杨善洲老人的林场价值三亿,他说:“我退休后,我会把林场交给政府。”杨善洲老人在一次雨后上山查看树木,不慎跌倒导致左腿粉碎性骨折。在腿伤好一点后柱着拐杖又一次进入了大亮山,从这次后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政府奖励了他20万元,他用16万建了学校和公路留下4万元给老伴儿养老。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民谣唱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杨善洲老人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向杨善洲老人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共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杨善洲老人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家。他那种无私奉献、正直善良、替他人着想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我也要做一个无私奉献、正直善良、替他人着想的人。我现在是一名学生,无法做出像杨善洲老人那样的.成绩,我的奉献就是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并且爱护学校的财产和公务。我还会做一名保护环境的公民。我觉得所有的官员都应该像杨善洲老人学习两袖清风当一个清官。

5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