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

| 丽菲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1)

明朝时期的著名大臣史可法,年轻的时候进京考试,曾经住在寺庙里。当时,东林党领袖 之一左光斗刚好是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左光斗穿着便服到这些寺庙里面去微服私访,想要寻找 是否有怀有忧国忧民之心、文采出众的读书人来参加此次考试。

左光斗走人一座寺庙之中,就看到一个年轻的考生,因为写文章太累而睡着了,案上放着 刚写成的一篇文稿。左光斗便拿起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十分赞赏这个年轻人的远大理想和刻 苦精神,再看这个书生衣衫单薄,左光斗担心他感受风寒,便脱下自己的貂裘盖在他的身上。 左光斗出来之后询问寺僧,才知道这个书生的名字叫史可法,因此对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考试的时候,左光斗看到一篇文章,感受到字里行间有一种气节,凭直觉便知道他就 是史可法写的,因此就点中他为会试第一。

史可法考上进士之后,按照礼节到左光斗家拜老师和师母,左光斗勉励他要忠心报国。从 此以后,史可法愈加发奋苦学,立志以身许国。

此后左光斗、史可法同朝为官。明朝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当道,左光斗由于与阉党坚决 斗争,结果被陷害关入大狱,并遭受了各种酷刑。当时,史可法知道老师左光斗在狱中惨受酷 刑,十分焦急,通过各种关系终于感动监狱里的士兵,他们就建议史可法装扮成捡垃圾的,到 监狱里去看望老师。

史可法乔装打扮,进入大牢。当他看到老师身上因遭受酷刑而伤痕累累的身躯,不禁抱 着老师的腿放声大哭。左光斗眼睛已经睁不开,用手剥幵眼睑,看到是史可法,愤怒地说: “你是国家栋梁,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你怎么能够将自己陷于如此为难的境地呢?你立刻给 我出去!」

史可法不敢多说,就立即离开了监狱。他当然知道,老师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后来, 左光斗惨遭杀害。史可法向别人说起此事,每次都说广我的老师的肝胆真是铜浇铁铸的啊! ”

史可法曾经担任过很多官职,还在边境带兵防守贼寇。每个晚上,士兵分三批背靠背守 夜,每过一更鼓就轮流替换一次,但他坚持一夜不休息,每到寒冷的夜晚,他抖动自己的衣 服,铠甲上的冰霜掉落下來,如同金属响亮的声音。士兵建议他应该休息一会,结果史可法 却回答士兵说:“如果我去休息的时候,国家陷入危难中,我就上对不起国家,下愧对我的老 师。”史可法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和教诲,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后来清军入关打到江南的时候,史可法到江南重镇扬州督师。当时,史可法誓死坚守扬州 城。后来,清军用大炮轰城,史可法依然死与扬州城共存亡,最后壮烈牺牲。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2)

幸福就像寻找某种光

马天宇,这个1986年出生的大男孩,2006年通过“莱卡加油,好男儿”出道,200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如今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他俊美的面容,儒雅的气质,让人实在不忍联想到他曾经的'坎坷。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挺有韧性的人,而且“特别的韧”。他外表柔弱,内心却十分强大。看他的故事,就像在看“苦儿流浪记”,让人忍不住一肚子心酸。

他是在山东德州农村长大的,家里世代务农。5岁那年,母亲病逝,父亲因负债而抛弃儿女远走他乡。他和两个姐姐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拉扯大。小时候他吃不饱穿不暖,后来还因为交不起3块钱的学费而辍学。家里面两个老人,一亩七分地,没有劳动力,夏天还能有些吃的,冬天就完全没有了。这样的经历,都市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对马天宇来说,却是刻骨铭心。

上学的时候都是穿着奶奶的鞋,下课也不和同学们玩。他一个人站在墙脚,右脚踩着左脚,为的是不想让同学看到自己穿老太太的鞋。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己少得可怜的自尊。去同学家,看到别人都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饭有肉有蛋,他就觉得特别温馨,也特别想吃。那个时候,他心里很疼,很疼。因为他吃的是玉米饼,由于家里太穷,奶奶都是晚上把饼放在枕头底下焐热了,隔天拿给他们三姐弟吃。

有一次,学校里打防病疫苗两块钱一支,他打了,回去后就被奶奶拿藤条抽了一顿——因为这针疫苗意味着好几天的饭钱都没了。他的课本什么的,都是拿同村高年级孩子的,一张写字的纸都要两面反复用。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是长大以后做一个厨师,因为听到厨师最高工资有600块钱,他可以赚钱盖房子娶媳妇。

当有人问他,那段经历会不会太过悲惨时,马天宇笑了笑:“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台阶吧!人生就和波浪一样,如果没有那段经历,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了。所以我只会觉得那个时候我比其他80后的孩子苦,但我不会把它当成负担,反而是一笔财富。但这个财富,我也不会拿出来炫耀!”

说没有自卑过,那是假话。那时他常常会被别人嘲笑说是“没妈的孩子”或者“有爹生没爹养”之类的……但奶奶不许他打人,连理论一下都不行。也许,正是这种态度,才让他没有变成生活的奴仆,而是主人。爷爷很正派,从来不占别人便宜,欠了别人的钱很难受,一有钱就一定要马上还。这些,就是他生命里的光。

马天宇红了以后,从没尽过责任的父亲回来了,带着一个后妈。但他不会再恨,因为“再恨也不能改变以前的生活了,他已经老了,动不了了,杀了他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他还把父亲和后妈都安置在自己家里,只为不想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也许,每个人生命的冬天都曾有过肃杀,但就像马天宇的歌《月光晴朗》里唱得,幸福就好像寻找某种光,有些光芒,即使微亮,绝不退让。爱你是我的信仰,我找的是种方向而不是风向,我在宁静等待里被幸福绽放。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3)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罗本岛位于离开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湾。岛上布满岩石,到处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

下到一个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镐和铁锹挖掘石灰石。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押他的看守就有三人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

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举动震惊了世界。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在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他说令他最高兴的是当初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

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

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曼德拉后来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

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曼德拉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4)

陈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还是一个非常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在路过家乡时,他就抽空去探望已经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母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看见陈毅进了家门,母亲非常高兴,陈母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于是她赶紧示意身边的人把尿裤藏到床下。陈毅见了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长问短。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知道瞒不过去了,只好说出了实情。陈毅听后,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这时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来,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他们,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每天都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却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小编有话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同学们,你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帮父母做点家务或帮父母洗洗脚、捶捶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向陈毅元帅学习,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去孝敬父母吧!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5)

在河南新郑市区南关有座闻名于世的望母台,紧邻连接新郑市区和郑平的三里岗公路,台高约9米,底周约60米,夯土筑成。为什么此台被称为望母台?那是因为这里数千年来流传着一个感人的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

据《左传》记载,郑庄公的父亲是郑国国君郑武公,母亲是申侯之女武姜。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怀孕的武姜即将生产,一天武姜腹痛临盆,胎儿胎位不正,宫里的接生婆吓得冷汗都出来了,也亏得接生婆有经验,孩子总算是生下来了,但孩子是脚先头后出生的,寤生之名即由此而来。武姜是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差点就为生孩子而丢了性命,因此对生下来的寤生很是厌恶,一直不喜欢他。

郑武公十七年(公元前754年),武姜又生少子叔段,因生产时是顺产,姜氏很宠爱叔段这个儿子。

武姜一心想让叔段继承君位,所以常常不厌其烦地在郑武公面前夸奖叔段,想要武公立他为世子。但郑武公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国君,他没有听从武姜的意思,而是按老规矩立长子寤生为世子;只把共城封给叔段,当时人们称他为共叔段。

后来武公去世,寤生当了国君,号郑庄公。武姜想立叔段为国君的心愿落空,心中大为不满,叔段更是心生嫉恨,母子二人挖空心思窃取各种权利。庄公元年(公元前743年),武姜要求庄公把制邑(今郑州市荥阳汜水镇)作为叔段封邑。庄公知道制邑是有名的军事重地,怎么能封给叔段,但又不能直接拒绝母后,因此推说父亲曾有遗命,制邑不许分封。武姜很生气,但又不死心,又提出要庄公把京城封给叔段。庄公不忍再拒绝母亲,只好同意了。

叔段到京城后,号称京城太叔。依仗着母亲撑腰,叔段不思尊君治民、知恩图报,而是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积粮草,训练甲兵,扩充自己的势力。

叔段在京城的反常举动引起了人们议论。

一天晚上,庄公在寝宫秘密召见公子吕。庄公说:“太叔段虽然很猖狂,但还不是叛乱,若此时兴师问罪,母亲必然出面阻止,到那时不但事情解决不了,还要担个不孝之名。所以只能等他叛乱时才可采取行动。”一听此话,公子吕说:“既然主公知道他要叛乱,何不事先试他一试呢?”于是他附耳给庄公献上一计。

第二天,朝廷的人都说主公要出朝很长时间。姜氏得知此事,立即决定五月初五举事,并写密信通知太叔段。不料送信人被公子吕的伏兵截住。庄公看过信后,重新把信封好,另派人把信送给太叔段。太叔段马上写了回信,约定五月初五袭取郑都。回信同样交到庄公手里。庄公看过信后便带部分军队去了廪延。公子吕调拨了两百多辆战车,埋伏在京城附近,又派一队武功高强的将士,假扮商人混进京城。

五月初五,太叔段亲率久经训练的全部兵马出了京城。这时混进京城的士兵立即抢占城门,并放火为号,公子吕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京城。进了京城后,公子吕出榜安民,细说庄公仁德,同时对百姓的利益丝毫无犯。百姓开始拥护庄公。

太叔段见京城失事,无法再进攻郑都,更无法攻回京城,只好在城外驻扎下来。太叔段的士兵大部分是京城人,当他们得知家人安然无恙,也无心再为太叔段卖命,没几天,就跑得差不多了。

太叔段见军心已变,廪延又被庄公占领,共城的百姓也不拥护他,走投无路,拔剑自杀。庄公在乱军之中找到了叔段的尸体,抱着叔段的尸体大哭,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这不是我的本意。”人们在太叔段的行装中找到姜氏写给他的信,交给庄公。庄公怨恨母后不该这样怂恿叔段,让他们二人手足相残,于是将此信及太叔段回信放在一起,让祭仲交给姜氏,并让姜武离开国都,去城颍(今河南临颍西北)。庄公发誓说:“不到黄泉,绝不再和她见面。”

姜氏见到信知道事情败露,又得知小儿子已死,悔恨交加,便照祭仲的安排去了颍地。

但武姜毕竟是自己的母亲,郑庄公又是个孝子,所以不久就后悔起来。长时间见不到母亲,心里很难过。他常常想,弟弟已死,母亲身边没有亲人,自己怎能忍心呢?他一方面思念母亲,另一方面又不愿违背誓言,自己是一国之君,说出的话怎能随便更改呢?于是,他就叫人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土台,思念母亲时,就登台向城颍方向眺望。后来人们就把这夯土台叫“望母台”。

颍地的地方官颍考叔看出了庄公的心事,决定为庄公化解这一难题,于是求见庄公。庄公留他一起吃饭,并赐羊肉给他。颍考叔将羊腿的好肉包起来,恭恭敬敬地放在一旁。庄公不解,便问他原因。颍考叔说:“我家贫穷,老母亲常常吃不到肉,主公赐我这样的好肉,我怎忍心自己吃呢?”庄公听了这番话,联想到自己已很久未见母亲,眼泪不知不觉掉下来。颍考叔装作毫无所知的样子问他为什么伤心。庄公便将矛盾心情告诉了颍考叔。

颍考叔说:“我有一个办法,能圆满地解决此事。人们所说的黄泉,就是地下泉水,并不一定只有死人才能到黄泉。如果让人挖一个地道,在挖出泉水的地方建一个地宫,你到那里去,然后再请她出来,这样不是既尽了孝心,又不违背誓言吗?”

庄公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将此事交给颍考叔去办,颍考叔很快将事情办好,于是把姜氏接到地宫内,然后请庄公去拜见母亲。庄公来到地宫,跪在母亲面前说:“孩儿不孝,这么久没有伺候母亲,请母亲恕罪。”姜氏又惭愧又感动。她扶起庄公,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庄公十分感慨地说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从此母子感情更甚从前。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6)

小时候张作霖本来没钱念书,但是有一位好心的老师帮了他的忙。这位老师名叫杨景镇,那时他教私塾。有一天,正在教学生读书时,他看到窗外有一个小孩偷偷地听他讲课,表情很严肃也很认真。杨景镇很好奇就把那个小孩叫进来问,小孩答道:“我叫张作霖,我想念书上学,可是家穷,上不起学,就在这里偷听。”杨先生觉得让小孩读书识字是件好事,就免费让他上学,还供给张作霖纸笔。这时的张作霖已经是13岁了。就这样,张作霖读了一段时间私塾。在杨景镇的私塾里,张作霖学到了初步的文化知识。这在他的一生中是十分重要的。

张作霖是个知恩图报,讲义气的人。他后来当了民国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不忘旧时情谊,特地请杨景镇到沈阳来,在家里开设了私塾馆。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7)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李万春12岁演出京剧《战马超》一鸣惊人,13岁饰演《两将军》引起轰动,世人誉之为“童伶奇才”。这时梅兰芳看中了他,认为“这个孩子往后有前途”,爱才心切遂萌生培养之意,出外演出时,特意带上李万春,不仅让他观摩自己的演技,还在演出顺序上抬高年仅15岁的李万春身价,将李作为“特邀”演员与自己同时出现在演出广告和海报上,格外引人注目。梅兰芳还出人意料地把李万春出演的《劈山救母》排在自己出演的《宝莲灯》后面,作为大轴压场。

第二天海报贴出后引起了轰动,人们极想知晓敢给梅大师压场的是何等人物,剧场顿时爆满。李万春果真未负梅兰芳厚爱,《劈山救母》一下子唱红了。

半个世纪后,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受邀出演《霸王别姬》,久未登台的梅葆玖担心演不好。忠信诚笃的李万春爽快答应与他合作饰演剧里的霸王,极力为梅葆玖提气助威推崇揄扬。梅葆玖十分感谢李万春的捧场,承其梅兰芳美德遗绪的李万春对梅葆玖说:“这不叫捧,这是我助你一臂之力。当年梅先生让我在后面演《劈山救母》,那才是捧我呢!这件事我永记心上,为了报答梅先生,我不但陪你演《别姬》,还在前头垫一场《九里山》。拿武戏压一压,你再上场,比戏一开你就出场更显有份!”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8)

1938年8月,长征的红军到了毛儿盖附近,党中央在沙窝召开会议之后,周恩来因疲劳过度,营养不足,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他病倒了。这次病,来势异常凶猛,肝脏肿大,下缘竟达到右肠骨窝,连续几天周恩来一直发着高烧,不能进食。医生为周恩来做了检查,诊断为肝脓肿和阿米巴痢疾。

毛儿盖会议后,中央红军决定继续北上。周恩来身体非常虚弱,彭德怀下令,组织担架队,由陈赓任队长,兵站部长兼政委杨立三组织担架,抬着周恩来,向着荒无人烟,充满沼泽的大草地进发。草地天气变化无常,时而狂风四起,大雨滂沱,时而漫天飞雪,冰雹骤降。周恩来不愿看到体质虚弱的同志们双肩磨破,步履艰难的抬着自己,几次要挣扎着要从担架上下来自己走。然而,他已虚弱不堪,身不由己。

1954年,时任中央军委财政部部长的杨立三因患脑癌逝世,任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担任主祭人,并无论如何也要亲自给杨立三抬棺送葬。并走在右边最前头执绋,到八宝山后,周恩来眼含热泪与杨立三作了最后的告别,了却了他为杨立三抬棺送葬的心愿,谱写了一首共和国将帅生死情的感人篇章。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9)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10)

包公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11)

弗来明是一个清苦的苏格兰农民,有一天,他正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高呼救命,于是放下农具跑去,看到一个小男孩掉到粪池里了,于是弗来明把他就了出来。

隔天,有一辆新奇的马车出现在农夫家门口,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个小男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就了我孩子的命,弗来明说:我不能因为就了你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走出了门口,绅士说:这是你的孩子吗?农夫很骄傲的回答:是的,绅士说:让我们来个协议吧,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和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另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来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林西尼发明者,在1944年授封骑士爵位,并得到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结核,谁救活了他?盘林西尼。那绅士是谁呢?上议员邱吉尔。他儿子是谁?英国政治家邱吉尔爵士。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12)

《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

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13)

在北海道的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若是金秋时节来这里旅游,你随处可以看到农民采摘柿子的忙碌身影。令人好奇的是,采摘完毕之后,—些熟透的柿子并没有被摘下来,仍旧留在树上,构成—道特别的风景线。有些游人在经过这里时,总不免停下车子向着果农发出这样的疑问,又红又大的柿子,不摘岂不可惜?“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果农们会这样告诉你。

这也有点太傻了,拿柿子喂喜鹊,缺心眼子啊!十有八、九的人会这么认为。

这时,车上的导游给大家讲了这样—个故事。喜鹊把这里当作自己的栖息地,冬雪飘飞的时候,喜鹊们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年冬天,天特别冷,—连下了很多天的雪,—夜之间就有几百只喜鹊被冻死,它们找不到食物。第二年春天,柿子树又焕发出勃勃生机,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在这时,—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柿子刚刚长到指甲大小,可恶的毛虫就把它们吃了个精光。到了秋天,这些果农没有收获到—个柿子。直到这时,人们才想起了那些喜鹊,如果有喜鹊在,就不会发生虫灾了。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些柿子,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很多喜鹊过冬,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年柿子的.丰收。

在收获的季节里,别忘了留—些柿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线生机与希望。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14)

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依娃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依娃,赶快去!”当依娃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她激动地跑回了家,告诉了妈妈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感恩报德的名人故事(精选篇15)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195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