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故事范文
红色经典故事范文篇1
当你走入学校,走进操场,第一眼看到的颜色是什么?没错,是旗杆上的那一抹鲜红——五星红旗。正是这一抹红,让我们肃然起敬。
当你去舞狮现场就会明白。火红火红的狮子,带着热情冲进了舞台,如一只红龙一般上下飞舞,前后晃动。这种红色就像人们体内的激情一般,使全场沸腾起来。有的人大声呐喊,有的人不停拍巴掌。“唰”的一声礼炮响起,红色的火花喷了出来。人们心中的激情之火更旺了,大家禁不住有节奏的喊起来。正是这一种红,让我们激情飞扬。
当你从电视里看到奥运会你就会明白。热闹的运动场上方,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似乎长出了一对金灿灿的翅膀,高高地飘扬在上空。人们手中举着的红色牌子,脸上贴着的红色国旗,给了运动员一种神奇的力量。运动员们更加卖力了,跳高的恨不得一跳跳到八丈高空,跳远的恨不得一跃越过太平洋,跑步的恨不得一秒就可以绕着跑道跑十圈……
“中国队,加油!”
“中国你最棒!”
“我爱你,中国!”
观众们的加油声连绵不断,就算喊哑了嗓子也值。正是这一种红,让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红色,多么热血的颜色,让我们沸腾的颜色,让我们自豪的颜色,我爱你,这一抹中国红!
红色经典故事范文篇2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火红的对联和福字,挂上了红彤彤的灯笼。而且初一、初二那天,人们还会给小孩子们发红包,小孩子们还会放火红的烟花。大街小巷上也插红旗,挂红灯笼。到处都是红彤彤的。我的同学们都问我,为什么会到处一片红色。我说:“这是有传说的。”于是,我就给他们讲起了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的晚上,年就会伤害百姓和牲畜,甚至吃掉他们。所以人们年年都在躲避它。又到了一年除夕夜。人们刚刚逃跑,一位老人就来到了这里,他在门上贴了一幅大红对联,又点燃了大红鞭炮。年看到红色,又听到响声,吓得立刻逃走了。人们看见年怕红色和鞭炮,就每年都在门上贴红对联,放红鞭炮,穿红衣服,发红包。年兽就再也不敢来了。”
我最喜欢红色了,不是因为它能吓走年兽,而是因为它很鲜艳,而且也充满着幸福和朝气。
红色经典故事范文篇3
日历一天一天翻过,天气逐渐变冷,可大街小巷的气氛却越来越热闹。我穿着一身毛茸茸的衣服,与爸爸妈妈一同走在街上。
街上因年的到来而人流量爆增,那密集的人群仿佛是一夜之间从地底下冒了出来,将街道撑得满满的。人们都穿着崭新的衣服,脸上洋溢着欢快明亮的笑容,给古朴的街道增添了一抹亮丽。放眼望去,是满目的红,红春联,红灯笼,红鞭炮……红得热闹,红得热烈,红得热情。
爸妈在一处卖春联的小摊前停下脚步,细细地挑选起来,良久,选中了一幅对联。小贩笑着报了个价,又道:“大过年的,可不兴讲价线啊!”爸妈也笑着点了点头,很爽快地付了账。
买完对联、灯笼、鞭炮,又买了用来招待客人的瓜子、花生和切糖,年货就基本备齐了。
又过了几天,便是大年三十。
爸爸和难得回家一趟的叔叔早早地起床,开始忙着贴春联和挂灯笼。妈妈和奶奶也在厨房忙着做团圆饭。我穿着新买的红棉袄,喜滋滋地站在镜子前打量又打量。小伙伴们拿着各种各样的炮仗在外面玩得不亦乐乎,鞭炮爆炸时“噼里啪啦”的声音热闹了整个小村庄。
中午,指针才刚过12点,便开始吃团圆饭。
妈妈和奶奶脸上挂着笑容,一盘一盘地往外端着菜。菜式十分丰盛,把我们一群小孩馋得口水直流。奶奶却很冷静,给逝去的先人盛了饭菜,往地上倒了些酒,嘴里念念有词。之后,才是我们大快朵颐的时间。妈妈不停地往我碗里夹着青菜,嘴中叨叨着:“吃了青菜,来年清清净净,没病没灾!”表弟喜欢吃鱼,夹了一满碗鱼,姑妈笑着对表弟说:“不要把鱼吃完了,记着剩几块鱼,这暗示着‘年年有余’呢!”表弟眨巴眨巴眼,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
热气缭绕。餐厅里,男人们豪饮着酒,畅谈着近年的经济局势;女人们聊着日常生活里的繁杂琐碎;小孩子们追追打打,嬉笑吵闹。那么嘈杂,却又那么温馨。如果时光能永远定格在这一刻,该有多好。
晚上,守岁。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坐在沙发上看着春晚,嗑着瓜子。守到子夜时分,爸爸妈妈从口袋中抽出一个大大的红包塞到我手中,笑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来年学习更进一层楼啊!”我手拿着鲜艳的红包,满心欢喜。
窗外,开始放烟花了。
我站在窗边,与身后爸爸妈妈幸福的笑脸一同映在窗上。窗外的烟花升上天空,在黑夜里绽开,给黑绸缎似的天空添了一分惊艳。满天璀璨。撒下的一地红光,映照得每个人的脸都是红彤彤的。
红,是独属于中国的色彩,是独属于中国人的色彩。我爱这热情的红,我更爱那热情的家乡人。
红色经典故事范文篇4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一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方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留意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
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
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
村领导当地的土改户外。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
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
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
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
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
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
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
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
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
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
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
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红色经典故事范文篇5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说说马本斋母亲绝食殉国的故事,1941年6月,马本斋率部参加青大战役,来到家乡献县东辛庄。回民支队数月间作战27次,战绩赫赫,打得盘踞河间的日军山本联队胆战心惊。日军指挥官山本大佐听说马本斋最孝敬母亲,便决定抓捕马母白文冠逼降马本斋,乘机消灭回民支队。
马母白文冠被捕的消息传到支队,战士们纷纷要求攻打河间救白老太太。马本斋一眼识破这毒计,他强忍悲愤劝告大家:“咱们要以党的事业和抗战大局为重,决不能上敌人的当!”
白文冠到河间后,山本假惺惺地要为其压惊,她声色俱厉地说:“我是中国人,不吃日本的饭!”山本讨了没趣,遂领宪兵队连夜审讯。
伍长左次身挎战刀,目光凶狠地审问白文冠有几个儿子、叫什么名字,她昂首答:“他们都叫‘抗日’!”第三天,白文冠开始绝食,决心以死报国。受到山本威胁的远房亲戚佟万城夫妇几次劝她吃饭,她微微喘息着说:“孩子们,别糊涂了。为了赶走鬼子,多少人丢了命啊。到河间来,我就没想活着回去。咱可不能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主啊。你们说给本斋,他娘死得值。要他好好打鬼子,就是对娘尽孝了。”
1941年10月4日,绝食七日的白文冠以身殉国,时年68岁。
白文冠牺牲后,马本斋及回民支队全军戴孝。他眼含泪水,强压怒火,在母亲遗相前肃立许久,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冀中党、政、军、群各界,遂为白文冠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延安各界也组织了悼念活动。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致电冀中军区,称赞:“中国人民有这样的母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国妇女的光荣,而且是中华民族不会灭亡的具体例证。”
经过这一考验,马本斋对党和民族更加忠诚,奋不顾身地战斗在抗敌的最前线。两年后,身经百战,率部所向披靡,屡建奇功的马本斋积劳成疾,病殁军中。朱总司令写下的挽联:“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