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典型事迹简短

| 吴泽

教师典型事迹简短【篇1】

周艳梅,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兢兢业业,深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信赖。“忠心给教育,爱心给学生,诚心给家长,虚心给同事,信心留自己”是她工作的准则。

担任年级组长,以身作则,亲和力强。组内凝聚力强,做什么事都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从未出现过不和谐的音符。学校安排的工作,能带领老师们积极认真地完成。图书角和每月的黑板报办得好,质量高。元旦庆祝活动,该年级组举行语文知识竞猜活动,准备了六百多道题,张贴在走廊上,形成了一道文化长廊。组织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让学生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安全方面,因为每班安排了两个巡视员,未出现过大的安全事件。该年级学习风气浓,早上,傍晚早到的学生能在教室自觉地读书看书。由于老师们敬业精神强,年级学生流失率低。

担任班主任,能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爱”字当头,“责”字为重。班级管理有特色,虽然班上男生是女生的两倍,调皮的也多。但能严格要求,民主管理,每个学生一个“官职”,承担一项任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每周一张考核表,从文明礼貌、课堂表现、课间纪律、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讲究卫生、进餐情况这些方面进行考核,周末反馈给家长。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男生女生、好生后进生一视同仁,给好生确定更高的目标,从严要求,让他们不断进步。对中等生和学困生多鼓励,多关心,经常和家长联系,一起协商解决办法。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任教的语文学科外,数学、英语方面也会给家长一些小建议,孩子的身体、性格、兴趣爱好也是她关心的,经常把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经验告诉家长。假期里保持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班上的学生流失率为零。

担任语文教学,在求实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同时超越。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她的教学特色。班上虽然后进生多,但她从未放弃。借鉴“永威”经验,进行了“日日清”和“周周清”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语文成绩从期中考试的第三上升到了期末的第一名。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是让她们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于是,她选择了这份叶的事业,为了让每朵花儿开得更美……

教师典型事迹简短【篇2】

我叫李玉红,任教27年来,中间没有出过一起事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是通化一校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我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我事业追求的目标。

目前是通化一校五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也能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快乐。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靠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因此,我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赏识学生,帮他们树立自信。

多年来,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赏识学生,帮他们树立自信;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他们分层要求。我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形成“和谐、开放”的教学风格,使课堂充满活力。我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锻炼了我的教育教学技能,是他们丰富了我的教育教学经验,是他们使我获得了鲜花和掌声。看,这次联区组织的期中考试,我班语文又获得第一的好成绩。

今后,我会继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教师典型事迹简短【篇3】

朱永春老师,桐乡市十佳班主任、省春蚕奖获得者和浙江省2006年度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现任我校705和706两个班的班主任及两个班的科学和一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淡泊名利而富有教育理想的他多年来一直醉心于自己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实践中。即使长时间在无人喝彩的环境里,依然保持着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崇高人格的坚守。如今,他高尚的师德已感动着每个学生和家长的心灵;他卓尔超群的教育艺术也开始在省内外教育界慢慢产生一定反响。一位普通中学的班主任老师竟会被圈内不少人尊称为“桐乡的魏书生”,这口碑后面到底有些怎样的感人故事呢?让我们走近这位农村基础教育岗位上的忠诚守望者。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朱永春老师自言自己曾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饱尝过后进生被歧视的种种酸楚,这些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当老师后对后进生有一种特别的同情。谈到当班主任工作,他最自豪的事就是在他手里没让一个孩子掉队,更别说离队成为流生,这在农村的同行里是少见的。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敞开班级大门,让外校和本校兄弟班上“患了教育绝症”的后进生源源不断地进来,成功实施帮教和转化,所以朱老师班级的人数永远是全校最多。

“爱教后进生的老师才有资格称为先进教师”————朱老师如是说,更是如此做。上届朱老师班的小王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甚至150分的语文和数学考卷全认真地写满了也只得两三分,给班级拉了很大的后腿,但朱老师不嫌不弃,因为他有独特的学生观。原来在他眼里,优秀学生都如同“陈章良”乃国家栋梁之才,后进学生乃未来“陈章良”的父母。就这样,在他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人才和宝贝!于是他不仅有孔子“得天下英才以教之”的快慰,更有“得英才父母以教之”的快乐!就这样,在过去的多年班主任工作中,进朱老师班级的问题生最多,但他所带的班级无论在班风和学风上都是学校的一面旗子,从未有过一名流生,更未出过让学校领导和师生伤神的差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许多人来说是口号和教育理论,对朱老师来讲已经是能力的概括和实践的结果。任何一个哪怕是公认的头号“差生”都难不倒朱老师,朱老师超凡育人能力已经在家长和教师中间传为美谈。

二、文化育人求实创新

朱永春老师是位真正具有独创和实践精神的出类拔萃的老师。所谓“无欲则刚”,朱老师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胸襟使他的教育境界使他的教育实践更接近教育的本质。他始终将德育作为自己教育的抓手和自己教育的第一使命,并将德育创造性地落实到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科教学实践里,用自己活生生的教育成果为困惑中的同行们指明了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

为了给学生成长提供一块健康成长的文化沃土。朱永春老师不仅与学生一起集思广益开发各种班级文化资源,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快乐多姿,更无私地自掏腰包为班级图书馆订阅、购买了几千元的报刊和各类书籍。此外,像班级的盆景、报架和六个寝室及班级里的白板和许多白板笔等也全部是朱老师外出作报告的讲课费购置的。

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使朱老师的工作中心和工作方式完全有别于他人,教会学生做人永远放在他工作的首位:他从不检查批改学生作业,却坚持每天批阅学生日记,进行师生心灵交流,学生个个从“要我学”自觉跨上了“我要学”甚至是“乐学、会学”的学习境界。朱老师的学生测验最少,作业也不用检查不用交,但无论是他专业的科学、还是客串的数学的教学成绩都在校内乃至全市遥遥领先。任班主任八年来,朱老师的班级为学校赢得了十几个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包括校史上第一个全国三等奖、第一个全国二等奖、第一个全国一等奖。这些成绩出现在一所生源差、底子簿的农村中学里,实在是个奇迹。“面向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朱老师的班级整体都得到迅猛提高,三流的生源却能创一流的成绩:竞赛考试的成绩一流,诚信自律的班风一流,班级文化建设一流。

三、爱满天下师爱无敌

面对家长和社会的赞誉,朱永春老师却常常心怀愧疚。因为十七年前刚工作时,因为不爱教书,曾像自己的教育偶像李镇西老师一样不仅有过当逃兵的念头,还有过体罚学生、装病二个月的可耻行为。“浪子回头金不换”,可贵的是朱老师能很快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价值,能加倍地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

朱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最真诚的。虽然他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对学生,甚至对家长,朱老师却是最最慷慨的。几届学生中,有多少学生生病就会有朱老师拎着水果、补品来家访探望;有多少贫困学生的饭菜金朱老师悄悄地垫上;有多少学生得到朱老师的掏钱订阅的报刊杂志,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得到老师的资助买了复读机。当然最能感受到朱老师无私的师爱的还是他自己的学生,当朱老师夫妻了解到其中一位外地孩子小徐的爸爸不幸遇到车祸后,毫不犹疑地买东西去医院探视,并悄悄地送上两千元,理由只有一个:这位外地打工的家长出门在外不容易,作为孩子的老师,见难不帮,心里会不踏实。不仅自己的学生能得到他无私的爱,连报刊上报道的病孩都会得到他真诚的资助。

朱永春老师能从一个曾经不爱当老师的教坛浪子成长为一名师德高尚育人有方的名师,是与他善良的本性分不开的,但更源自于他长期默默的自我学习、自我修养。任教以来,朱老师坚持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与一届届的学生相互鼓励共同进步,通过近10年不懈的自学、函授已经完成4个专业的大专和本科的学业,作为科学、数学、计算机老师的朱永春前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英语教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并任班长。正是朱老师这种通文理贯中西的知识结构优势和十年如一日的求知、求真、向善的精神,诠释了他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上的卓尔超群和人格上无穷魅力。朱永春老师无愧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成长起来的学习型、文化型的优秀班主任代表。

教师典型事迹简短【篇4】

沈老师一贯热忱人民的教育事业,以于漪、魏书生等优秀教师为楷模,爱岗敬业,认真钻研业务,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关爱学生,为人师表,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把知识传授和道德精神的熏陶有机结合起来,依法执教,辅优补差,偏爱差生,注意工作方法的改进,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在本职工作中吃苦在前,不计名利,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一丝不苟地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兢兢业业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个人的一切。

作为语文老师,沈老师谨记“文以载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把德育自然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让学生的心灵之花在语文教学中自然盛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沈老师采取了各种教学教育形式:如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环节,让学生进行自己教育,学会自己教育;利用教材中的优秀诗文让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生命营养;利用随笔驾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在师生互动中寓教育于无痕。在学科教学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她工作兢兢业业,培养了一个又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以自己实际的行动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她必先做到。扶贫、助残、救灾捐款每回都走在最前面;主动为班级买拖布、毛巾;班里的脏活、累活带头干,从不袖手旁观。以公平的制度管理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合理的学习生活氛围。用持之以恒的劲头管理班级。

从开学之日起到学期末,每天都坚持晨检,及时总结学生表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成长足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素质。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加强学生道德内化,她利用班队会,午休中队会,组织学生学习、学古诗、背成语、诵名言名句,使学生从中领略祖国山川的秀美,感悟人生的真谛,陶冶学生的情操。每名学生都能吟诵古诗几十首,背名言名句几十条,成语上百句,形成了本班的特色。

班主任的工作非常细碎又繁琐,然而沈老师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虽然这些事看似普通,但却是那样的实实在她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爱心,去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在教书育人、班级管理、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教育先进个人。所带的班级也先后被评为县区市级先进集体。

在教育中,沈老师深深懂得爱是孩子最宝贵的营养。学生是非常敏感的,可塑性也是非常大的,她们需要的并不多,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一种赞扬的目光……它都可以使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充满自信,从而感到快乐和幸福。因此,她每天都以微笑面对孩子,她的微笑就像灿烂的阳光一样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功夫不负有心人。”每个学生在沈老师的爱的抚慰下,个个都从原来的任性、调皮到懂事、健康。她们也给老师回报了十分出色的礼物: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扎实的教育技能,同样也赢得学生的无限崇拜与热爱。

沈老师在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岁月里,她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并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亮点,以“成功教育”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春夏秋冬,她一直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让学生在享受着学习时代的乐趣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曾有人这样问她:“对于教师而言,什么是幸福?”她微笑着回答:“学生的喜欢,家长的信任是一个教师的最大幸福。”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很多已上大学或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每当节假日来临时,都会寄来贺卡来问候。沈老师常说:“只有真正付出了爱,才会得到最真挚的回报。”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所在吧!确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无法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她的工作,而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应该是最好的肯定吧!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沈老师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她说:“我的手掌虽小,但我要尽力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我的身躯并不伟岸,但我会努力用爱心撑起这一片蓝天。”

教师典型事迹简短【篇5】

李永琴老师走上工作岗位二十年来,她一向手捧着一颗赤城的爱心,憧憬着完美的教育梦想,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切实履行职责,关心热爱学生,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努力使自我凭着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和优异的业绩,成长为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事认可的人民教师。

在儿子心目中,她是“狠心”的母亲。李老师的爱人常年在外地工作,双方父母也都不在跟前,所以她只能一人带着儿子,遇上单位加班时,她就要么把孩子委托给邻居照管,要么就只得把儿子一个人锁在家里。

在学生心目中,她是慈爱的“妈妈”。李老师将自我浓浓的爱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学生们由衷地说:“李老师不但教会了我们知识,而且还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

在同行心目中,她是教学的行家。李老师勤于钻研,用心参加学校承担的各项课题研究。她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连年位居全区前茅。

在父母心目中,她是孝顺的女儿。结婚十几年来,李老师她和丈夫一向相敬如宾,孝敬老人,关爱儿子,深得亲朋好友、邻居同事的夸赞。

人常说:拥有一份自我钟爱的事业、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最大的幸福。从这一点上说,李永琴老师无疑是最幸福的人。

教师典型事迹简短【篇6】

__是塘北小学的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6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学区优秀班主任。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十几年的工作中,我一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_以及“_”重要思想,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我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五尺讲台上,我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我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我的课,我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

我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在自身学习上,不甘落后,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学习,我的工作作风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我把自己学到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学校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促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典型事迹简短【篇7】

方宣平,男,现年56岁,上犹县社溪乡人,现在杰坝乡中洞教学点任教,自1981年来到杰坝乡中洞小学任教以来,三十年如一日,一直用朴实的心灵和执着的追求谱写着一曲曲扎根山区、乐于奉献的山乡赞歌,让青春和生命在大山深处闪光。

“我自己的事小,学生的事可是大事,学生的学习怎能耽误?”

1981年,正直壮年的方宣平放弃了家乡舒适环境,告别了妻子儿女,从上犹县社溪乡来到崇义县杰坝乡长潭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杰坝乡地处崇义最偏远的山区,距县城近50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初的学校是曾经的养猪场,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现年56岁的方宣平却将这里的山山水水与学生铸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一口气扎根32年。1998年的一天,方宣平老师得到了妻子病危的消息,当他急急忙忙赶到上犹家里的时候,亲爱的妻子已经永远离开了他,但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没有打到我们坚强的汉子,稍微处理好妻子的后事之后,又赶回了离家一百多公里外的学校。“我自己的事小,学生的事可是大事,学生的学习怎能耽误?”这是方宣平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妻子的过世,让原本完好的家庭变得不再完整,压在方老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家人的生计,尤其是还有上学的儿女,无人照顾,只好把他们寄养在亲戚家里。孩子在《狠心的爸爸》写道:“爸爸,你是一个狠心的爸爸,别的孩子有爸爸来接送,有爸爸妈妈陪着散步,试卷上有爸爸的签名,我是多么羡慕啊!可是你呢,一个学期在家的时间有几天,我想和你说说话都是那么难啊!爸爸,你能多陪陪我吗?”每当想起这些话,他也曾想过回家,去照顾年小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尽到一个做父母和做儿子的责任,泪水也曾模糊了双眼,但是擦干眼泪后,走向讲台的步伐依旧坚定。

“我喜欢中洞的孩子,我愿意在这儿做一辈子的老师”

曾经,在村人的眼里,方宣平也许就是一个“怪人”。1981年,方宣平只有24岁。如花的年龄,却被困在一个离家一百多公里外的小山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完全有能力有机会走出大山,去外面闯荡,去创造更加灿烂的人生。但看到当时村子里80多名孩子渴求上学的眼睛时,他的心颤抖了。他想都没想,扛着铺盖卷儿回到中洞村做了一名教师。曾有几次,乡里考虑给他换个条件好的学校或者调到乡中心小学任教,但方宣平推辞了,他说:“我走了,谁又能安心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苦就苦我一个人吧,我喜欢这里的孩子,我愿意在这儿做一辈子的老师。”

4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