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长故事精选7篇
名人成长故事(精选篇1)
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推销员到一个杰出的企业家,成为IMB公司的创始人,并被尊为“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经历坎坷而又辉煌。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企业都在裁员,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量雇用职员。这种反传统智慧使IBM在5年之后赢得了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单,公司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逐步成长为世界大企业。
今天,“IBM”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走过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低迷,如今的它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多少人在使用IBM的家用电脑,已经数不清了,作为计算机业的龙头老大,回溯历史,从一个生产磅秤、切肉机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国电脑公司,其中的路程不可谓不艰难。这里面有好几代人的努力,但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约翰·沃森——“IBM”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都尊敬的“计算机之父”。
在忍耐和辱骂中成长
托马斯·约翰·沃森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874年2月17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们始终对生活有种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沃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从父母的身上,他继承了美国农民许多优秀的品质:正直、踏实、认真、乐观、崇尚个人奋斗。
因为家里穷,当时教育还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没有上过几天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17岁就开始进入社会,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而在当时,推销并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销的经历锻炼了他,后来沃森在谈到自己早年的辛苦时,也说:“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刚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的每星期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后来,他从另一个推销员那里得知,他实际上被老板耍了,因为其他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个星期应得65美元。于是,他愤而辞职。从此,他找工作再也没有同意过“死工资”的报酬方式。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谋生的目光投向“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因为这里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观。而老板帕特森是当时有名的“推销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质朴勤奋的青年成长为一流的推销人才。
沃森去拜访公司分所经理兰奇先生,结果被拒绝了。但是无论被怎么打击,沃森总是以微笑来面对兰奇。被他的韧劲打动,兰奇决定给沃森一个机会,试用他。但是第一次推销的经历却是惨败的,沃森遭到了兰奇的百般责骂和斥责,被骂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拂袖而去,但沃森在羞辱中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在绝对服从中去学习。因为这就是推销的职业训练。
兰奇是帕特森的优秀学徒,而沃森则成了最好的再传弟子。从兰奇那里,沃森学到了很多,以后在IBM,沃森还经常对下属们介绍兰奇怎样用实例去推销产品,推销自我。事实上,比起老师来,沃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年之后,他成为东部最成功的推销员。25岁时,他取代了兰奇的位置。1899年,沃森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到1910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中仅次于帕特森的第二号人物。但在那以后,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
帕特森是个专横粗暴的人,他用优厚待遇来换取雇员的忠诚和服从。然而他也是个多疑的人,当总经理查尔摩斯忍无可忍对他进行反抗时,他立即解雇了他,让沃森取而代之。所以,沃森在公司里也是战战兢兢的,帕特森在,他就非常紧张,如果老板不在,他就能发挥自如。1909年,在查尔摩斯的协助下,州法院以垄断罪起诉了国民收款机公司。最后,沃森获得了保释,而帕特森入狱一年。
就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沃森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珍妮特,并用自己的技巧赢得了“平生最成功的推销”。没过多久,儿子出生了。然而,正在沃森最高兴的时刻,生性多疑的帕特森却认为沃森暗自培植亲信,拉帮结派,尽管沃森努力为自己申辩,但毫无结果,无奈于次年4月愤而辞职。他立誓报仇,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转身对一个朋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
名人成长故事(精选篇2)
如果你要看史泰龙的硬汉形象你就别看了,如果你迷世家门阀富二代你就别来了。这是一个关于努力的故事。主人公黄渤从一个酒吧歌手最终成为喜剧演员。
老一辈对年轻人的抱怨很多,很重要的就是:“吃苦没有我们多。”吃苦是一种扛折腾的能力,这种折腾可以来自天灾人祸。可以来自缺吃少穿。70后和80后。经历的饥饿确实少了。这两批人却需要扛另一种折腾,那种由理想带来的折腾。
他获得金马奖提名。离影帝一步之遥。70后黄渤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了,尽管和自己最初的理想略有差距。他最初的梦想。在青岛家中的柜子里——给郭富城、张学友写的歌。他的梦想就是某天让天王唱响自己的歌。为了这个梦想,他唱过酒吧、唱过草台班子、被醉酒客哄下去、在东北冒充香港小明星、为工厂采买机床、去电影学院学配音……演各种挣扎着的角色,文青、民工、八路军托养牛的老乡……
在《大电影》当中,黄渤曾经演过一个代言楼盘的小明星“潘志强”。在楼盘做推广的时候,他的笑容让人们想起若干年前。他在广东或者北京的夜场中带着笑容煽动气氛。号召买醉人一起高歌的时刻。
黄渤年轻时对着梦想猛冲,年长几岁之后,他的性格里加入了“柔”的气质,没屈服。但充满了韧性。这就是软坚持。
名人成长故事(精选篇3)
法国作家莫泊桑,很小便表现出了出众的聪明才智。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不管是什么人何时问起,他都能够倒背如流。而且他爱好广泛,不但热爱读书背书、写诗作文,还喜欢踢足球、弹钢琴、修理汽车、去烧烤店学习制作烧鹅,甚至是去乡下种菜。
有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访他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舅父想推荐福楼拜做莫泊桑的文学导师。可是,莫泊桑却骄傲地问福楼拜究竟会些什么?福楼拜反问莫泊桑会些什么?莫泊桑得意地说:“我什么都会,只要你知道的,我就会。”
福楼拜不慌不忙地说:“那好,你就先跟我说说,你每天的学习情况吧。”莫泊桑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莫泊桑得意地反问道:“福楼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莫泊桑不解地问:“难道您就不会别的了吗?”福楼拜没有回答,而是接着问:“我还想问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的?”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
原来特长便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莫泊桑一生共创作出了中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他的《羊脂球》更是得到了世人的好评,最终取得了跟他的文学导师福楼拜同样丰硕的成果。
名人成长故事(精选篇4)
奥托·李林塔尔1848年5月23日出生于德国的安克拉姆,他酷爱飞行,少年时曾搞过“飞人”实验。成年之后,他利用业余时间仔细观察飞鸟。为此,他专门创造了一个公式,用来计算鸟类飞行、滞空以及滑翔时所付出体力的大小。在7年的时间里,他制造出18种不同型号的滑翔机,他操纵这些滑翔机从屋顶或山坡上一次又一次地跳下来。虽然总是一败涂地,但他却毫不气馁,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877年,他制造出一架有着像鸟一样略微拱起的机翼的滑翔机,这种机翼比扁平的机翼性能更好。
李林塔尔善于制造仪器进行航空实验,用来验证观察的结果。他研制的测试片状物体的升力和阻力的仪器、试验扑翼机升力的仪器,都是19世纪未有代表性的航空研究仪器。
李林塔尔注意积累数据,总结经验,纠正了前人“多层叠置窄条翼”的片面做法,提出了“曲面机翼比平面机翼升力大”的观点,为飞机的发明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李林塔尔的最主要贡献还是成功的滑行飞行。1891年,他制成一架蝙蝠状的弓形翼滑翔机,成功地进行了滑翔飞行,从而肯定了曲面翼的合理性。在1893—1896年,李林塔尔进行了几千次滑翔飞行试验,屡次改进总体布局,滑翔中又拍了许多照片,积累了大量数据,给美、英、法等国的飞机制造者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894年,李林塔尔从粕林附近的悬崖上起飞,成功地滑翔了350米远,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成绩。他将自己的成绩记录下来,使之成为航空史上最早的飞机性能记录之一。
但是李林塔尔过于重视升力,而忽视了对飞机的操纵。他认为改变身体重心的位置是保持飞机稳定的唯一办法,这一失误对他来说是
致命的。1896年8月10日,李林塔尔在飞行中突然遇到迎面刮来的大风,他来不及将重心前移以使滑翔机保持稳定,最后和飞机一同坠落到了地面,不幸遇难。
德国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为李林塔尔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写若“最伟大的老师”。
名人成长故事(精选篇5)
苏醒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他的文艺天赋部分来自于母亲的遗传。
苗妮娅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并留校在校团委工作,虽然她不是从事艺术专业,但年轻时能歌善舞。苗女士说,苏醒小时候曾经学过几个月钢琴,代课老师夸他很有天赋,但因为家里当时买不起钢琴,只好中止学习。在苗女士心里,小名“胖胖”(因为苏醒小时候比较胖,得此小名)的苏醒似乎从来都很自立,她总是教育苏醒:作为男人,只要是对的就一定要坚持。“在胖胖很小的时候,他摔倒我从来都是让他自己爬起来。四岁半的时候,我带着他去单位的食堂买馒头,让他把饭票递给师傅,然后取了两个馒头。那以后都是苏醒去给家里买馒头。”据苗女士介绍,苏醒五岁半上学前班起,就每天自己上闹钟起床。
上小学时,到学校要穿过一条车流量很大的主干道,他也一直自己上学。而现在和妈妈一起过马路,苏醒一定会站在来车的那一边,带着妈妈过马路。舞台上的苏醒沉着、镇定,他会因为自己的一个音没唱准向观众狼福也会第一个勇敢地站上PK台。有7年留学澳大利亚的经历,让苏醒有了同龄人所没有的洒脱。但也因为有留学经历,让苏醒受到不少质疑。在一些人眼里,未念完高中就早早出国留学是富家子的特权,而这样的孩子通常学习不好。苗女士说,这是别人对留学生的误解。苗女士现在还保留着一张苏醒的成绩单。在这张苏醒西安外国语学校1997年考试成绩单上,记者看到当时读初二的苏醒名列榜首,“数学100分,语文96分……总分791分”。
名人成长故事(精选篇6)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宋代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师,是当时文坛盟主,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反复锤炼推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也正是他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在亭台楼阁建成时,总喜欢请文坛大家作文或题字。欧阳修有一位老朋友韩琦,当时在相州任职,曾建造了一座别墅。他便请欧阳修帮忙写一篇文章,以记录别墅画锦堂建造之事。并请欧阳修在文章写成后立即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日程,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一挥而就。写毕交给来人,来人则立即辞归。
可到了晚上,欧阳修重读白天写的文章,读到“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他觉得这两句意思过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和谐,读起来气短而促。原来是白天成文时,因来人再三催促,没有来得及仔细斟酌所致。他经过仔细推敲,决定各加一个“而”字,从而使文句上下连贯顺畅,意思也较深邃。
欧阳修马上出门,唤醒家人,又牵出一匹快马,交代一番后,家人便快马加鞭,向相州路上飞奔而去。到第二天日落西山时,才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从此,欧阳修快马追字的故事便不胫而走,为许多人熟知和传诵
名人成长故事(精选篇7)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