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15篇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1)
活动目标
1、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小虫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
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
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
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
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教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教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
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
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教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
宝宝去抓害虫吧。
(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教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
(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
(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根据物体的数量和形状分类。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萝卜地。
材料准备:点卡的篮子、红萝卜、黄萝卜若干、贴有标记的盘子、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按点拔萝卜。
1、今天,天气真好,兔宝宝们我们去萝卜地拔些萝卜送给兔奶奶、兔爷爷好吗?
2、瞧!妈妈给你们准备了小篮子,我们来看看篮子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篮子上的点卡)
3、那你们等会儿就按照篮子上的点卡数量来拔萝卜。
4、幼儿拔萝卜
二、看特征分类,送萝卜。
1、宝贝们,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去兔奶奶家了。
2、咦!兔奶奶家门口有两个篓子是干什么的呢?哦!妈妈想起来了,原来兔奶奶喜欢吃圆形的萝卜,
兔爷爷喜欢吃三角形的'萝卜。我们来将萝卜分好再送进去吧。
三、根据物体的数量和形状特征,二次分类
1、兔奶奶:好多的萝卜,我们一起分享吧。
2、兔奶奶家的碗好神奇,上面有什么呀?
3、引导幼儿观察碗上的标记,并分类。
4、宝贝们,吃饱了吗,那我们该回家了。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讲述:__轻,__重。
3、学习整理操作材料,保持桌面整齐。
活动准备:
1、教具:玩具天平一个。实物:大小橡皮泥,棉花,积木,玻璃球。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观察实物,感知轻重。
出示大小橡皮泥,引导幼儿观察并猜猜: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哪个重,那个轻?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摸一摸,正确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轻重。
(2)观察天平器的变化,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天平器,告诉幼儿天平器市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然后,在天平的两边分别放上大小不同的橡皮泥。让幼儿观察天平的` 变化,并说说:天平器有什么变化?天平翘起的 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去的一边又表示什么?也可以先让幼儿说一说谁重谁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从而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棉花和积木,让幼儿比较。
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 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得?请你圈出重的动物。
(2)观察天平和水果,想一想,连一连使天平的两边一个重,一个轻,以及一样重。
(3)小熊和小老鼠要秤体重了,想一想,谁重谁轻,请你圈出重的小动物。
3、教师做总结。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4)
活动目标
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2.能正确感知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3.发展方位知觉,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上下(1-47)
2.毛绒玩具7-8件,分别放与教室内不同物品的的上下、前后位置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做吗?
游戏的规则是你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例如:上面拍拍手(在头顶上面拍手)
下面拍拍手(在膝盖处拍手)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增加难度,例如:上面拍3下,下面拍4下。
二、展开
1.教师讲解:上、下
教师:有图有真相、刚才我们在玩游戏时,你是怎么理解上下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上就是仰头,下就是低头,前是我们眼睛直接看到的位置,后就是屁股后面的位置。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上面是什么?
(有灯、风扇、屋顶)
我们的下面是什么?(地面砖)
2.游戏:变变变
(1)请三个幼儿来前面站成一纵队,请大家看看并说一说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的又是谁?
(2)再请这三个小朋友往后转身,再让大家看看现在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是谁?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玩此游戏,相互说说方位关系的变化。
3.找一找
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许多的毛绒玩具,你们去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在什么位置?(请若干个幼儿寻找,并说出玩具所在的位置)
教师指导幼儿将话说完整,例如:小猫在橱子的上面。小狗在钢琴的下面。
4.趣味练习:引导幼儿用方位词描述动物的位置。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里的小动物都分别在什么位置?(请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将一句话说完整。
三、结束
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5)
活动准备:
小盒子(制作房子)、小动物若干(红色小老鼠、黄色小猫)、丝带(红色、黄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交流价值
重点提问:
请家长关注今天活动内容——比尾巴
简单交流亲子活动内容、价值。
小结:
本次活动主要在比尾巴的情景中,感知长和短,并能够发现长短的变化,同时激发宝宝开口。
二、师生互动——拉一拉,说一说
重点提问:
看一看,小房子里面住了谁?
(吱吱,我是小老鼠;喵喵,我是小猫)
小老鼠要和小猫比比谁的尾巴长?(小老鼠说:“我的尾巴长”;小猫说:“我的尾巴长”。到底谁的尾巴长呢?小朋友们知道吗?)
小手拉一拉,尾巴变长;
小手拉一拉,尾巴变长;
到底谁的尾巴长呀?谁的`尾巴短啊?请小朋友说一说
小猫的尾巴长,小老鼠的尾巴短。
小猫肚子饿了,家里有没有好吃的?小猫喜欢吃什么?
小猫喜欢吃小鱼。
小鱼拉一拉,尾巴变短;啊呜一口真好吃。
小老鼠肚子饿了,家里有没有好吃的?(出示饼干)
小老鼠喜欢吃饼干。
饼干拉一拉,尾巴变短了;啊呜一口真好吃。
观察要点:
指向宝宝:
宝宝对长短的认知经验
宝宝是否乐意开口表达
指向家长:
关注宝宝参与活动的情绪、状态
是否鼓励、引导宝宝一起说一说
三、分享交流,互动指导
重点提问:
您的宝宝对这个游戏材料感兴趣吗?
互动小结:
游戏材料的动物形象以及可以拉动的游戏,引发宝宝参与的兴趣。
重点提问:
本次活动对宝宝有哪些方面的发展?
互动小结:巩固宝宝认知长短的经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颜色辨别能力等。
备注:
室内外(地点)20分钟左右(时间)10个家庭以内(参与人数)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学习3的形成。
2、感知物体数量的变化及数字的变化,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增强合作意识。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懂得3比2多1,2比3少1。
2、幼儿学会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学习3的形成。
活动准备
教具:背景图一幅、3只小鸭、3只小兔、2颗白菜。
幼儿操作材料:小苹果教具、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2的形成。
二、幼儿操作小苹果,启发幼儿说出3的形成。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3是怎么形成的吗?老师想瞧瞧你们的操作方法。
2、教师出示小苹果教具3个,幼儿操作。
请幼儿取出是苹果数量的代表数字。提问:2个小苹果是怎样变成3个小苹果的.?启发幼儿说出:2个小苹果添上一个小苹果就是3个小苹果。幼儿操作苹果…
三、出示实物图,引导幼儿学习3的形成。
有2只小鸭在草地上玩,又从水里上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2只小鸭是怎么变成3只的?
四、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感知数量和数字的多少。
出示兔子3只、白菜2颗,提问:是兔子多还是白菜多?谁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只兔子对应着一颗白菜,有一只兔子没有白菜,那么3比2怎么样?2比3怎么样?如果想让另一只兔子也能有白菜吃,那怎样才能使兔子和白菜一样多呢?
五、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添上”和“去掉”理解数量的变化。
出示背景图,草地上2只小鸭,水里游着1只,请小朋友让草地上2只小鸭变成3只小鸭,该怎么办?那么2添上1就是几?3只小鸭怎样才能变成了1只小鸭。
六、出示数字卡片,幼儿操作。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数字卡片,2再多1就是数字3,反之3去掉1就是几?然后请幼儿互相操作卡片,再由教师反复考验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七、以游戏的方式,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巩固学习3的形成。
老是把小朋友分为几个小组活动,每小组为1——4人,请每组的小朋友互相调整一组3人。
八、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点。请小朋友把每组小成员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分成每3人一组。
九、分好组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做游戏。(在游戏的欢乐中完成课题)
教学反思
1、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们学习激情很高,互动很好!
2、这堂教学活动—学习3的形成,我了解到幼儿对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还不是很清楚,通过多次练习,有较好效果。
3、我发现对于数学活动,我们应该多以游戏和出示教具等实物更加生动、形象的讲解,这样会让幼儿能容易接受,获取知识。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颜色、大小的信号进行分类游戏。
2、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树叶(黄色、绿色若干,大小不等)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大小1、今天我做树妈妈,你们做树叶宝宝,一起来玩游戏,好吗?
2、树叶宝宝们好,(幼:树妈妈好),我的树叶宝宝很漂亮哦,看,(出示一片绿色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树妈妈叫它绿树叶;(出示一片黄色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叫它什么呀?(黄树叶)3、绿色的叫绿树叶,黄色的叫黄树叶,你看看自己的,你是什么树叶宝宝呀?(轮流介绍:我是黄(绿)树叶)
小结:嗯,我的树叶宝宝颜色不一样。
4、看看,(出示大、小树叶)树叶宝宝还有哪里不一样?(大、小)大的树妈妈叫它大树叶,小的呢?(小树叶)5、你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呢?请和旁边的树叶宝宝比一比。
6、知道自己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了吗?请大树叶举起手来和妈妈招招手;请小树叶站起来和妈妈抱一抱。
小结:我的树叶宝宝大小也不一样。
二、树叶宝宝找朋友,示范分类。
1、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黄树叶找黄树叶做朋友,绿树叶找绿树叶做朋友2、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3、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大树叶找大树叶做朋友,小树叶找小树叶做朋友4、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三、打扮树妈妈,尝试分类。
1、(出示两棵树),请树叶宝宝来打扮树妈妈,黄树叶和黄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绿树叶和绿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2、幼儿操作、讲评3、(出示两棵大、小树),请小朋友们来打扮树妈妈,大树叶和大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小树叶和小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4、幼儿操作、讲评分类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第一环节以情境谈话导入活动,“我是树妈妈,小朋友做树叶宝宝,我们一起玩游戏,让孩子在感知颜色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介绍“我是绿(黄)树叶”;再从大小不同,将树叶宝宝分成大树叶、小树叶两类,初步感知颜色和大小,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这个环节中孩子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尝试,能根据大小或颜色找朋友,并体验游戏的快乐。不过由于幼儿以树叶宝宝的角色去找朋友,成为对应的找到相同的颜色或大小,有点偏离分类的主题。经同事们的评析,将这一环节改成大家一起打扮树妈妈,突出分类概念。
第三环节是操作分类,自主选择分类方法(大小或颜色),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分类。
由于自己对分类的感念不够清晰,导致第二环节偏离主义,我想上好一堂课不但要充分的准备,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细揣摩。课堂上不但要达成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才能让幼儿真正的学到更多,课堂效果才会更好。我非常珍惜这次尝试和锻炼的机会,希望自己能尽快适应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找到乐趣。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8)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学习正确使用单位量词“匹”。
2、学习按数量的多少排序,并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夏天背景图。
2、动物贴绒片五张(数量分别为1—5)。
3、排队标记图。
活动过程:
一、感知5以内的数量。
1、逐一出示五张动物卡片,感知5以内的数。
教师:今天胡老师要请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做拍手数数的游戏,好吗?
教师:玩游戏之前呢,小朋友要听清楚游戏规则哦!
教师:首先,小朋友要看清楚卡片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给一只动物拍手一下,边拍边数,数完以后两手合拢说:“几只__X拍手几下”。
(每一只小动物都要让幼儿数清楚,并且说出总数)
2、集体数数,最后出示五匹马,学习使用单位量词“匹”。
教师:这是什么呢?
教师:哦,是小马。那小马有多少呢?
教师:马的单位量词我们用匹表示。用什么表示呀?
教师:那这里有多少匹马呢?(让幼儿完整的说出马的数量,学习“匹”这个量词。
二、学习1—5的排序。
1、出示排队标记图。
教师:小动物们要去森林里玩了,它们想要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去玩。谁来在标记图上给小动物们排好队呢?(请幼儿到黑板上给动物排队)
教师:我请小朋友按照小动物的数量从少到多的排。
教师:排的时候要说:“__X,我请你排在最前面,__X,我请你跟在__X的后面…..”
教师:你们说__排的对吗?(如果排的正确就请幼儿来说操作结果,如果排的不正确,就要请其他的幼儿来排过一次)
2、请全体幼儿说操作结果。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操作结果。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再次感知1—5的排序。
教师:我们来做游戏吧!(请幼儿分别站成1—5的数量的圆圈,让他们排好队)
四、结束活动。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9)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2、在有趣的画面及身临其境的体育活动中认识5以内的序数,能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5以内的数。
3、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跑道、1―5数字牌。
活动过程:
1、演示多媒体:
①――今天我们要去森林里去看一场运动会,你们知道会有哪些动物参加吗?
幼儿观看,并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提问:
――这儿有几个动物参加运动会,一起来数一数!
老师逐个动物提问其所在第几名。
②教师提出问题。
――这儿有几条跑道?我们来数一数。
幼儿观看动物赛跑并做小裁判说出比赛结果。
③幼幼互动(与旁边的朋友讨论比赛结果)
请幼儿当裁判完整地说出比赛结果。
2、体育游戏:赛跑
教师以提问的形式,间接地导出游戏规则。
①这儿有几条跑道?
②能不能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赛跑?
③那没有当上运动员的朋友,做什么?
教师选出5位运动员,随意发张号码牌,让其找到与号码牌相对应地跑道上,让其余的孩子检查是否站对了。检查完毕后,开始准备比赛了,裁判员站在终点后面观看运动员比赛过程,并检查他们站对与否,对个别站错的孩子,给予指导。
3、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活动观察:
整个活动看来,幼儿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在观看多媒体时,都非常感兴趣非常仔细,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积极回答,而且回答得非常准确,在游戏过程中,起初幼儿还停留在以有的一一对应的经验基础上,例如比赛下来开始的'结果是1号得第一名,2号第二名依次类推,身上的号码牌与名次相对应,这时我便与幼儿一起讨论,刚才是 跑得最快,第1名,可是拿到的名次却是2名,乐乐比 跑得慢一些应该是2名,可她是拿的1名,你们觉得对吗?他们名次和号码牌是相同的还是不同呢?经过讨论,孩子明白了并不是1号运动员就会得第1名,而是看谁先到终点,谁就是第一名,于是在重复比赛时,虽然个别孩子还是停留在已有经验,但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准确的指出谁是第1名、第2名,尤其是罗逸豪他能够说出完整,我是2号运动员但是我是第1名。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十分浓厚,玩中学、学中玩,幼儿也都达到了目标制定的内容,活动过程中,突出重点,游戏中经过教师提示与指导幼儿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正确运用5以内地序数进行游戏,是本活动的亮点。孩子在玩中学会了通过思考、讨论来学会排序,达到了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10)
活动目标
1、会手口一致正确点数数量为4的实物并说出总数。
2、认读数字"4",初步理解数字"4"的意义。
3、能进行4以内实物卡片、圆点卡片、数字卡片的匹配。
活动准备
1、教育情景图《马路上》,幼儿操作活动材料《1-5数字卡》。
2、小花瓶(上面贴有1-4的数字卡片)若干,自制的`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游戏1-3《手指变变变》初步感知点数节律。
1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
2根手指头,2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小脚,121,121。
3根手指头3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小猫,喵呀喵。
4根手指头,4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小鸟,飞呀飞。"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画面一:小汽车,复习点数3以内的数量。
提问:
(1)马路上开来了什么车?
(2)有几辆?
请幼儿进行点数,巩固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
2、学习"4"。
(1)出示情景画面二:嘟嘟嘟,马路上又开来了公共汽车。
提问:又开来了什么车?有几辆?
引导幼儿比较小汽车和公共汽车的数量,鼓励幼儿说出:小轿车和公共汽车一样多。
(2)又开来了一辆公共汽车,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引导幼儿直观感知3辆车添上一辆车是4辆车。
引导语:现在有几辆公共汽车?让我们一起数一数。
3、认读数字卡片"4",引导幼儿认读。
(1)引导语:4辆公共汽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4"像什么?
(2)请幼儿从1-5的数字卡片中拿出数字卡"4"。
(3)把数字"4"贴在公共汽车的旁边,引导幼儿知道4辆公共汽车可以用数字"4"表示。
4、幼儿分组活动,巩固4以内的数。
插花:小花瓶,花瓶上贴有4以内的数字卡片,请幼儿将相应的数量花朵装入花瓶中。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11)
【教案目的】
1、在活动中体验不同方位,能根据要求寻找对应位置。
2、在活动中提高幼儿投掷的兴趣,体验游戏快乐。
【教案准备】
桌子若干、帐篷两个、可以钻的圆筒两个、海洋球两篮、圆形红色即时贴若干。
【教案流程】
一、引出兴趣
引出话题:你们知道解放军吗?我们来学习解放军的本领,学做小士兵。
二、热身游戏:望远镜
带领幼儿做热身游戏,以“望远镜”的形式引导幼儿以自身为中心表现上、下、后、
前的方位。
以“望远镜”的游戏形式,感知里、外的方位,同时熟悉周围材料。
三、幼儿结合方位贴“小红心”
教师出示“红心”(红色即时贴),介绍游戏方法:打敌人时一定要瞄得准,所以练习时就要瞄准“小红心”,小红心贴在哪,炮弹就要打在哪。
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贴红心的位置:
我们把小红心贴在哪?
除了上面还有其他地方吗?(互动时,可以请幼儿用手指出方位)
小结:桌子的`上面、下面;帐篷的里面、外面;山洞的里面、外面都可以贴红心。
教师和幼儿一起贴红心,并说说红心贴的位置。
四、幼儿在投掷运动中感知方位
教师出示海洋球,幼儿开展投掷游戏
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引导个别幼儿说说炮弹打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幼儿将散落在地上的海洋球捡回篮子里。
引导提问:桌子下面都看过了吗?帐篷里面还有吗?
本节活动是结合方位来开展的带有游戏性的一个活动,还和一个户外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整个活动进行下来,看得出孩子们是对这个游戏的情境特别感兴趣,也有可能是在户外的关系,活动中老师预设目标与实际开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请老师们根据本次活动,结合以下话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讨论话题:
1、本次活动有何特点与值得借鉴之处?
2、活动中老师预设目标与实际开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12)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初步感知分类标记的作用,体验分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大,小不一样的房子2座,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云彩3朵。
2.每组大小分类盒2个,红黄蓝3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形图卡每人一套。(见操作材料包)
3.幼儿画册《数学》上P.4,P.5。
活动过程:
(一),故事“彩色鸟”
1.师:今天老师要为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彩色鸟,请你们先听故事的第一段,听的时候要听清楚,大鸟住在哪里,小鸟住在哪里?
讲故事第一段后提问:大鸟住在哪里,小鸟住在哪里?幼儿回答后教师把大鸟放在大房子里,小鸟放在小房子里。
2.师:我们接着讲第二段,这次要听清,彩色鸟遇到了什么危险,老鹰抓没抓到彩色鸟?
幼儿回答后教师把红鸟放在红云彩里,黄鸟放在黄云彩里,蓝鸟放在蓝云彩里,再请幼儿一起说一说,彩色鸟都藏在了什么地方。
3.下面大家接着听彩色鸟的故事,听一听彩色鸟大鸟和小鸟是如何飞的。讲完故事后请大家说出大鸟在前面飞,小鸟在后面飞。
(二),分食物,按大小,颜色分类
师:彩色鸟终于飞到了南方,看,为了欢迎彩色鸟的到来,桌子上准备了许多好吃的水果(各种大小颜色不一样的圆片),可是彩色鸟想请大家把颜色和大小不一样的水果分一分再吃。
指导幼儿按颜色分:把红的和红的分在一起,黄的和黄的分在一起,蓝的和蓝的分在一起。
指导幼儿按大小分:把大的放在大分类盒里,把小的放在小分类盒里。
(三),游戏“彩色鸟飞飞”,认识分类标志
1.请每个幼儿选一个彩色鸟的标记,变成彩色鸟和它们一起飞一飞,玩一玩。教师指导幼儿选自己喜欢的标记,并提醒幼儿大圆形代表大彩色鸟,小圆形代表小彩色鸟,红圆形代表红颜色的鸟,黄圆形代表黄颜色的.鸟。幼儿自由选择标记后,教师出示各种标记,如:出示大圆形,教师就说“请大彩色鸟开始飞”,拿大圆形标记的幼儿飞到教师的前面。
2.把幼儿带到课前准备好的场景,教师发出指令:彩色鸟飞飞,彩色鸟飞飞,老鹰来了,彩色鸟快快飞,快飞到和自己一样颜色的云彩里藏起来。
请幼儿按指令做动作,教师检查幼儿藏得对不对,进一步巩固按颜色分类的能力。
3.师:老鹰飞走了,彩色鸟继续飞,飞呀飞,小鸟飞累了,大鸟到大房子里休息,小鸟到小房子里休息。
教师检查幼儿休息的房子对不对。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1.在数学区,指导幼儿看画册《彩色鸟》,让幼儿通过看图,练习按大小,颜色分类。
2.让幼儿看画册《降落伞》,按颜色进行分类。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颜色配对练习。
家园共育
分糖果:请家长和孩子在家里一起玩分类游戏,如把糖果按大小或颜色分类,放在大小不同的盒子里。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13)
活动目标:
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3、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1、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__饼干”。
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教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__饼干。
《看谁抓得多》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1、怎样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办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楚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非常熟悉。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游戏,孩子通过玩游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行观察、数数、记录,比比谁的眼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伸。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快乐,从中也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如:老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去探索发现。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14)
活动目标 :
1、 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尝试与同伴配合操作材料。
2、 在游戏中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3、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活动准备:
1、对应的两个物品(碗、勺、盘、叉等)若干组。
2、猫、狗、猴、兔及鱼、骨头、桃、萝卜若干套。
3、小熊头饰一个。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活动过程 :
1、创设氛围,引出活动。
教师以小熊的口吻:我今天请客,客人太多,不知道食物准备够了没有。想请大家来给我帮忙,行吗?
2、幼儿操作,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
(1) 交代要求:你们帮我看看哪一样食物不够,记在心里。然后告诉我:这些食物少了什么?多了什么?还是一样多呢?你是怎么发现的?
(2)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 集体检查:什么食物少了?你是怎么发现的?
(4) 教师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记录结果。
3、小组操作,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1) 交代要求:客人就要来了,餐具还没整理,你们再帮我理一理吧。看看有没有少了什么?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讨论:哪一件餐具少了?那一件多了?
4、请幼儿吃“点心”,感受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篇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4、出示三角形组合的挂图:
1)引导幼儿找出挂图的图案都是三角形组成的。
2)请幼儿说说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组成的。
5、出示左图,请幼儿用直线与点连接起来成三角形。
6、老师与小朋友一起讲评连接三角形的情况。
7、剪贴花: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花是用什么图形粘贴的。
2)提出问题:没有三角形的蜡光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进行粘贴。)
活动反思:
在这堂课上幼儿是被理解、尊重、接纳。是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小小的自主发展。
在这堂课上教师是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是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师幼配合很好,教师能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