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15篇

| 项静

建设航天强国的心得体会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传递正能量、促进交流和学习等方面都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希望您能喜欢!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15篇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1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学习体会

今天在党支部会议上集中学习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为科技振兴而艰苦奋斗的历程,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指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立足当代科技革命前沿,以历史纵深和全球视野,深刻阐释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基本规律,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鲜明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方针,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

同志的这些重要科技思想和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科技布局和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当代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们更要肩负起为建设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光荣使命。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精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都可能为世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的工程中,一定要夯实理论基础,深入学习和调研在生产建设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刻苦攻关进行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设备研发,把技术应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出一个技术工作者应有的功用。

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我现在是一名博士研究生,将来无论是走向教育、科研还是生产等岗位,一定要坚守正道、最求真理、。国家振兴,匹夫有责,我们在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2

一、历史回顾

首先他有一个回顾,1956年1月,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300多名领导干部,可能大家都比较陌生,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中科院4位学部主任,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报告。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56年向科学进军。其后10年,从56年到66年,整整10年,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研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非常这是传奇,难能可贵的,从56年到66年这是开头。

然后第二个阶段,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同志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后来更是提出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开始一个新的阶段,就是跟改革开放同步的。95年,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06年这跨度都比较是比较大。20--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长期就是从20--到20--年,既包括覆盖到现在,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

20--年,也就是那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这可以说是冠之以科技创新大会的第一次,就是4年前开过一次,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这是一个简短的简要的回顾。就是历代领导人对科技工作,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

二、主要目标

这一次大会讲,今天召开的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20--年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吹响号角那就是什么,就是集结,甚至冲锋。

然后他提到了两个目标,一个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大家都比较清楚,就是在第一个百年,我党成立100年的时候,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第二个百年,新中国成立100年,也就是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整个国家发展的两步走,就是包括现在的两步走,就两个100年。

另外一个目标,就是科技本身的目标。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是三步走。科技的三步走,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就文科要不仅要了解社会,还要了解文化,也要了解自然、了解科技。三步走,第一步到20--年时,也就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时候,就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可以说是有点略微有点谦虚,略微有点保守。就20--我们进入行列或者叫比较低调。第二步到2030年时,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就名列前茅了。要求应该说是并不低。第三步,也是跟第二个100年是一样的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本世纪中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现在一算的话,20--到2050,2049应该是时间不短,目标并不遥远。但是任务并不轻松。因为你是世界科技强国,现在我们是什么。我们应该说还离世界科技强国还有不小的距离。我们充其量叫做世界科技大国,大而不强。这是讲的目标。

三、科技重要性

紧接着他就结合历史,放眼世界,贯通中西来讲科技的重要性,讲科技的重要性,他讲: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一部世界史,尤其是一部近代史更是如此。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注意这是科学的,科技革命既有科学革命,也有技术革命,两者是有区别的。十六、十七世纪是什么概念,就是1500年1600年这样的,也是中国的明朝。那个时候的科学革命标志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选择,包括地理大发现、天文学、地心说被日心说取代。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前期,就是上个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所以科学革命就是科学革命的他的一个周期是应该是最长的,比技术革命要强不少。因为我讲十六、十七世纪是第一次科学革命。二十世纪前期是第二次科学革命,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就是我们今天的这些东西,都是从20世纪前期科学革命来引发的。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技术革命,就先科学革命,后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3个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或者叫做崛起。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这是讲的世界,从世界看。

从中国看,应该说我们也是看中国的话,他就是什么,有很大的波动和不小的落差。总的来看,中华文明5000年,在古代,也是在科技方面包括李悦士讲的中国科技史,也是有很多的了不起的发明创造。在农学、医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并且对此马克思高度评价。马克思讲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但是这都是就是在西方资产阶级在东方,在中国并没有那种相应的产生。那就更复杂的原因了。马克思讲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新教,宗教改革。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历史上,我们科学技术很辉煌。

然而,近代以后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就是错过机遇。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3

我觉得这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是打了一剂强心针,是为科技工作者松绑,为我们能在科技上大展宏图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就像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所说,“的讲话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中科院作为国家不可替代的科技战略力量,将全面学的讲话精神,发挥国家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进一步深化率先行动计划各项举措,尤其是他讲到的强化战略导向、发展难题、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主战场,对科学院工作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讲话中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战略目标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也已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于我们科技工作者寄予的深切厚望,我们肩上的担子与责任虽然越来越厚重,但这是挑战同时更是一个机遇,这必将是一个属于我们科技工作者的时代。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更是科技的灵魂。创新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像所说,“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已经因为种种原因错失了一个科技崛起的时代,这也是我们现在落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创新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也曾走在科技发展的前列。所以 ,我坚信我们是有能力在这个最好的时代跟上时代的步伐,将祖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民族复兴。

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我深感责任重大,期盼为国家科技建设尽绵薄之力。我们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那我们一定要对得起这个时代。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深深感谢党组织与国家对我的培养和教育,虽然我的“科研征途”才刚开始,但是我有信心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能成为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为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实现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有创新精神与能力。我觉得所谓创新,不能是凭空的就能有想法,而是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所以我给自己定下目标,在研究生期间要多看国内外文献,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扩展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见识,逐步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争取在完成自己研究生任务的同时,能为自己以后在科研道路上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我也会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深入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多关注时事和国家科技政策方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加强体育锻炼,努力学习,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恳请党组织进行监督,加强对我的培养。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4

重点一:做更多科技领域的“领跑者”

一次次科技革命,催生出一代代经济强国。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现代化高潮就兴起在哪里。

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古代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巨大作用。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一次次被经济总量、人口规模、领土幅员远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打败。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再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给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为更多领域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和“领跑者”的跨越提供了历史机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已具备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良好条件。

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只有勇担重任,勇攀高峰,才能无往而不胜,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擅于做“常胜将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去诠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做更多科技领域的“领跑者”。

重点二:把属于科学家的权力还给科学家

强调,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科学研究有时候就像探险,是基于现时科学技术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因为研究对象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范围,所以需要科学家有对未来科技、生活场景的丰富想象力。充分调动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潜力,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他们“天马行空爱幻想”,不放过每一个如流星般划过脑际的奇思妙想,结合现有技术和发展趋势认真论证,即便以目前的技术无法达到也不轻言放弃。

给了科学家“幻想”的权力,也就意味着要给予他们在科研活动中更大的自主权。既然思想的火花只存在于当事者的脑海中,“难为外人道也”,那为此付诸的研究活动也一样不可能获得每个人的理解和支持,如果科学家的每一步都被条条框框束缚着,恐怕不少有可能震惊世界的科学成果还未面世便“胎死腹中”了。

科研工作是一项肉体和精神上的“苦旅”。有的人靠着伟大发明一夜之间声名远播、名利双收,但也有人穷尽一生却始终徘徊在黑暗的世界里,找不到光明的彼岸。所以,科研工作不应片面强调“回报”,更不能用“限期完成”之类的枷锁罩在科学家的身上。虽然科研仍然是“以成败论英雄”,但没能取得预期目标的科研活动也为科技进步积累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同样作出了宝贵贡献。

不过,现实当中,总有乱伸的权力之手,总有人喜欢插手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为保证正常的科研活动不受外界干扰,防止“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形出现,特别强调:“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这种权力要体现在职务上,以保证一线科研人员能够自主决定研究方向、经费使用和其他资源的合理调度。把属于科学家的权力还给科学家,放他们在科学的草原上纵情驰骋,在科学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看看科学家怎么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强调,科技创新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把科技创新链接到整个产业链之中,不仅仅是参与,更要融入到整个经济发展当中。”

中国科协“九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康克军:“在讲话中提出要完善科技资源的配置方式,我们听了很振奋,大家一起鼓掌。他又提到科研经费要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的时候,大家又热烈鼓掌。可以看出,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都有切身感受,引起了共鸣。”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在科研体制管理上,应该遵循科研规律,科研不应该像盖房子一样,按照固化的目标来做。很多科研路径和目标会改变,如果一味按照原计划,一成不变去执行,往往会束缚科技的发展。所以的讲话,说到了我们心坎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我国科技队伍规模很大,但创新型科技人才不足,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现在我们要补足这个‘短板’,在科技创新和推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的体制机制。”

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说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确,没有科学普及工作作为基础,科技创新将会面临断层。我们将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5

我是一名小学生,对航天事业充满着好奇。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飞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巡天归来时,我的内心不仅充满了喜悦,还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更加充满了信心。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一曲壮丽凯歌。成千上万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无私奉献共同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

我们要借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先进事迹的东风,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学习和宣传航天精神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德。

通过这次神六上天,激发了我们对祖国的爱,对党领导下的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有了崭新的了解,我们决心以航天工作者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动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更高的标准,完成好各项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向航天英雄们学习。

浩瀚无际的太空,神秘辽远的宇宙,还有无穷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我们应该用航天精神去征服学习上的一个又一个星球,一片又一片宇宙。自强不息的脚步永远向前,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所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必将引领我们去实现新的梦想,去创造新的光荣。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6

今天,我看了一本叫做《我的祖国》的课外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课是——嫦娥飞天梦。这一课讲述了中国航天的发展与成就、过去与现在,还有那些航天事业的新鲜事……及许许多多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还要数杨利伟小时候的故事了。在杨利伟叔叔小时候,不但尊重祖的荣誉,还是勤于思考,有决心,不做好不罢休。正因为杨利伟叔叔的这种性格特点,才让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乐观无畏的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他的进取精神。

看见杨利伟叔叔这么优秀,也让我羡慕不已。其实呀!不瞒大家说,我很早以前就有过这种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而且我还做出了实际行动呢!——制作了一个“模拟火箭”,进行了一次太空船发射。

那是发生在“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后,我脑子里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想法,做个太空船,发射上天空。说干就干,我便开始了开工了。

我用了过年时还没有用完的烟火与一个航天飞机的模型等作为材料。首先,用了两个“巡航导弹”型烟花,用胶带粘在航天飞机的底部作为助推器,然后一小把“冲天炮”作为燃料箱。这样太空船大致就做好了。接下来,也是最难的一步,就是把每支烟花的引线都串连到一起,这样就只用点一次火了。可是,因为我笨手笨脚的,一不小心就把引线扯掉了。但我仍不灰心,试了好多次,终于在几星期后,完成了我的飞船,并给它取名为“发现号”。看着做好的飞船,我高兴极了,爱不释手,今天太晚了,下周发射吧。我期待着发射的日子,终于到了发射的那一天,我兴高采烈的来到空地上,选择了一块平整的的地面,驾好飞船,拉好引线。准备就绪,就剩下点火了,我拿起打火机移向“点火器”,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此时我的心跳得好厉害,“扑嗵,扑嗵”,都快跳出胸口了。点火!火苗在毛线上燃烧起来,“哧,哧……”,看着火星一点一点的接近助推器,我的心揪紧了。“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发生爆炸怎么办?”。一连串问题回荡在脑海中。算了,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哧,哧……”,引线越来越短,我的心越跳越快,像一个乒乓球从高空中掉下来,弹呀,跳呀,蹦呀,紧张极了……

“哧”,火点着了助推器,所有的烟花都喷出了火焰,“轰”巨大的反冲力推动着飞船升空。可是太空船并没有如愿以偿的飞起来,因为飞船太重,动力根本不够,试飞失败。

其实,结果并不重要,只是看你在过程中有没有仔细思考,持之以恒。因为,过程决定结果,只要你努力了,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这次试飞虽没有成功,但是我不会放弃,而是会继续努力,朝着我的目标前进!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7

历来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常常鼓励青年追求梦想、努力奋斗。他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人民至上之旨、永葆清正廉洁本色,争做一名有志、有为、有德的时代新人。

青春向党,信念坚定,做“不改其心,不移其志”的有志青年。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飞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秉持“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克服“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危险、巨大的心理压力”等重重困难,在空间站驻留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纪录,为我国建造“天宫”打下重要基石。新时代,无数的“90后”“00后”,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者”;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红马甲”。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青年干部要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脚踏实地,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青春向党,人民至上,做“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有为青年。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只有把人民的冷暖放心上,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乡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成为新时代青年干部的楷模。青年干部要少坐凳子、勤动脑子、多动步子,把党的群众路线延伸到田间地头,常走乡村小路,常睡农家土炕,常吃农家饭菜,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在“拉家常”中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找准工作着力点,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以个人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倾心倾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青春向党,清正廉洁,做“正直如山,清廉如水”的有德青年。

清正廉洁是为政之本,是青年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线。贵州“90后”女干部张艺因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贪污了40余万元,当本应是“人民公仆”的青年干部与腐败分子的身份叠加在一起,难免让人感到震惊和痛心。青年干部应系好第一粒廉洁扣,赓续党一贯倡导的清正廉洁作风,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要牢记“廉者,政之本也”“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清白为人,干净做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干部要握好时代的“接力棒”,跑出好成绩,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架桥铺路、添砖加瓦。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8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过去一年,“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神舟”归来,中国航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火出圈”的骄人成绩。

当代青年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要勇于探索未知、致力追求极致、奋力勇攀高峰,在“出圈”中,感悟伟大的“航天精神”。

跳出看似安逸的“舒适圈”陷阱,勇于探索一切未知。

很多时候,在某个岗位待久了,对某项工作熟悉后,我们就不愿再去改变突破。一个人在自己的“舒适圈”沉溺太久,就会变得安于现状,不愿再去尝试未知的东西。“舒适圈”其实并不舒适,而是滋养惰性的“温床”,是麻痹神经的“毒药”,是故步自封的“陷阱”。如果当初中国安于现状,没有“砸锅卖铁”举全国之力搞“两弹一星”,就很难有和平发展的机会,中国航天史上也就不会有一个划时代的篇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让短暂的温存,磨平了你的意志,当代青年要敢于跳出看似安逸的“舒适圈”陷阱,勇于推陈出新探未知、多岗历练长才干,虽然过程充满痛苦,终将“破茧成蝶”,成长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

走出看似简单的“呼啦圈”误区,致力追求人生极致。

有的人见别人呼啦圈玩得很“转”,就觉得特别简单,不就是随便扭扭腰嘛,自己稍加练习说不定比他玩得更“转”,结果练得满头大汗最终也转不了几圈。殊不知“术业有专攻”,你只不过是在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已是成功。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陈冬,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用将近两年的时间,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把能用的劲儿都使出来,把能挤的时间都挤出来,全部投入到训练,最终入选“神十一”乘组。当代青年要走出看似简单的“呼啦圈”误区,不断修炼自己,要懂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一出手就是自己的最高水平,在最平凡的岗位,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辨出看似轻松的“朋友圈”假象,奋力勇攀最高山峰。

经常在朋友圈中看见别人分享中国航天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新成就,“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神舟”归来,一个接一个的“成功”着实让人振奋,可能“成功”多了在旁人看来似乎中国航天取得成功是那般“轻而易举”。在航天员大队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多少崎岖,一一走过,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经历后,才知中国航天的“成功”来之不易,数十轮的淘汰筛选才换来数个备选名额,数十万人的通力合作,才换来三人神舟归来,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才换来一次飞天机会。成功绝非偶然,当代青年要辨出看似轻松的“朋友圈”假象,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在“十年磨一剑”的平淡岁月中埋头苦干,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人生境界中舍身奉献,在“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极致追求中精益求精,在“振兴中华,强国有我”的远大理想中攻坚克难,誓要勇攀最高山峰,奋力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成就。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9

虽然我没有亲自经历中国航天的发展,但我可以通过搜索和整理信息,为大家呈现一份详细、生动的心得体会。

中国航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56年,当时中国成立了第一家“空天科工机械公司”,专门从事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制造。此后,中国航天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包括模仿、自主探索和创新发展。

在模仿阶段,中国航天利用先进国家的技术知识和设备,开始模仿和复制外国的航天技术。1968年,中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80年,中国的航天工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施了第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

在自主探索阶段,中国航天逐步实现了各种航天工程的自主研制和生产制造。1992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实验性通信卫星。1999年,中国航天成功地将载人飞船“神舟一号”送入太空。20--年,中国发射了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标志着中国航天进入了空间站建设的新阶段。

在创新发展阶段,中国航天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20--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强劲火箭的首次飞行,这是中国最大的火箭,配有最大的发动机。20--年,中国发射了“长征-5B”运载火箭,将新型载人货运飞船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建设国际空间站的新时代。

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它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中国的宇航员以及中国发射的卫星技术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其次,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卫星生产国之一。中国的卫星在通信、地球观测、导航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最后,中国对于宇宙探索的热情和投资也在逐步增长,这将为未来的太空探险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当然,中国的航天事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例如,由于财政预算的限制,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某些领域需要依赖其他国家的技术。此外,中国的自主技术和标准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总之,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创新。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中国航天未来将迎来更加美好和辉煌的发展前景。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10

自从中国航天事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人开始对中国航天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也时刻关注着中国航天的发展,从最初的“神舟”计划到如今的“嫦娥”工程,中国航天的发展始终牵动着我的心。通过这些年对中国航天的研究和探索,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航天发展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所带来的影响,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航天在全球范围内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首先,中国航天发展的独立性越来越强。1980年代,中国航天跟随国际先进水平尝试卫星和运载火箭等方面的研究,但一直以来,在国际合作中,科技人员始终很清楚自己科技水平上与美国、俄罗斯的巨大差距,所以始终不能获得主导权。

如今的中国航天已经不再是跟随者,在许多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比如,我国在中哈合作“蛟龙号”科考任务中,成功挑战深度突破了世界纪录的10,908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连续两次到达地球最深部的探测器。如果说过去,中国航天的成功需要依靠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借鉴的话,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自主研发多种运载火箭和探测器,并向世界输出航天技术和知识,走向更为独立和自主的发展。

其次,中国航天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国航天千锤百炼形成了以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为代表的7个技术领域,形成整个航天产业链,实现了从“卖”到“租”再到“产”出的华丽转身。从当年的数十亿投资,到现在的数万亿,中国航天事业的规模和贡献也与日俱增。这些年的自主研发一点一滴地积累,中国向着“自主可控”的目标迈进,不仅相关领域的应用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解决了许多关键性技术的问题,也为跨越经济技术领域、重构资源环境格局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三,中国航天发展的信心和自信越来越高。航天技术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航天事业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投入,由于几十年的研发,中国航天的技术储备越来越厚实,这是从来没有的经验积累。同时也是决定中国航天未来成败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嫦娥”工程,还是“天宫”号空间实验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都一直在通过实践和研究改进和优化技术流程,力求在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业绩。这些成功的实践让我们在对未来的信心和自信上越来越有底气。

最后,在观察中国航天的发展过程中,我感到最深的是航天技术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中国航天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水平的竞争,正在逐步改变着国际政治格局,提升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和自信地守护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每一颗卫星、每一枚火箭,都体现着中华儿女的心血和汗水,都彰显着航空领域的巨大潜力和独特魅力。对于我个人而言,能够目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并且见证其中的伟大历程,让我感到很荣幸,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

总之,中国航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展示出其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发现中国所能建构的未来并不仅仅局限于航天领域,更应该向更广阔领域展开探索和创新。在未来的探索和发展中,这种言行合一、科技精进的道路,必将使中国走向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航天强国。

精选阅读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11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掀起了太空竞赛浪潮,追求航天科技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断推进航天技术研发,到了21世纪初,我们的航天技术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重大突破,如嫦娥探月、天舟货运飞船等项目都成为全球航天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中国经济、科技、外交等方面重大的一步进展。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我对中国航天发展的体会和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要想说起航天技术的发展,我们就不得不提到1956年成立的中国空间研究院(后更名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航天领域的龙头机构,它从最早的运载火箭研究一路发展到如今的深空探索、载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积累了巨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的航天人为实现中国人民进入太空而奋斗,他们在科研工作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精力,不怕困难、不懈追求进步,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展现。正是有了一条条铺就的路,我们才能更加笃定地走向未来。

在我看来,中国航天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自主创新,也就是说,我们在技术研发方面不仅仅是追求“摹仿、复制”,而是注重发挥自身先进科技和创新能力。从自主设计制作运载火箭、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到嫦娥探月计划和天宫空间站等,中国航天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研发,不断提高整个航天领域的技术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国家秉承了实事求是、勇攀高峰、奋发向前的精神,不断开展探索和尝试,他们也常常面临重重挑战,但都努力克服了困难,促进了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我认为自主创新不仅是企业和科研机构所追求,更是一种国家发展创新的驱动力。

而对于中国目前航天领域的瓶颈和挑战,我认为首先需要加强组织管理,既要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也要通过前瞻性的规划和创新性的工作方式,实现各种制度机制的创新和完善,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前进。此外,还需要在关键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尤其是长寿命、安全性能、回收再利用等核心技术的攻关,同时也必须加强对核心技术的保护,防范技术泄露和窃取等安全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优势,拓宽国际合作,吸引更多外资等引进,另一方面又要依靠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逐步推进行业整合,推动中国民族品牌的崛起。

从另一方面看,未来的航天科技和合作发展,应该继续加强我国航天研究机构和外国同行的合作,分享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拓宽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渠道,秉承共同创新、共同发展的理念,在全球航天界构建中国特色的合作伙伴关系。而这种合作也可以在国际空间探索领域上得到体现,例如组建太空站等,这将是中国航天迈向更高、更远目标的关键之一。

总之,中国航天的发展是一项顶层设计和全方位加速的工程,需要科技人员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创新,需要政府和企业更加注重投资和资金支持,需要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和合作,全面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南北极星,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12

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__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___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_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___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华民族对宇宙由来已久的向往,终将在星空写下无可替代的精彩一笔。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航天强国的梦想,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13

多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不断努力奋斗的真实体现。

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将再一次实现新跨越: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按计划开展研制,以实现运载火箭整体的“更新换代”;长征五号火箭将先后执行多个重要发射任务,支撑我国探月三期月球采样返回、火星探测器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重型运载火箭有望在2030年实现首飞,使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空间运输的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不难想见,随着中国航天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必将承载着中国的航天梦,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一次次飞向太空,开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长征”。

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次发射,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500次、1000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着我们去不懈奋斗。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新的更大的“航天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为精彩的中国印记。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14

我从小有个梦想,想和小鸟一样,飞上天空。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甚至想飞上太空,翱翔在宇宙之间。

我读幼儿园时,常喜欢跟着父母一起看《西游记》,孙悟空那腾云驾雾的本领,使他在人间与仙境之间来去自如,我羡慕极了。常常幻想自己能长出一对翅膀,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晚,我常梦见自己脚一蹬,就飞到仙境吃仙桃,飞到月宫去玩耍。那又香又甜的梦呀!常使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地告诉爸爸妈妈,他们总是说:“是你夜里在长高,你没有翅膀,怎么能飞上天呢?我多么想长出一对大翅膀来呀!

我上小学了,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些关于人类上天的故事,又勾起了我的飞天梦。从故事中知道了人类在我父母还没出生前就突现了上天的梦想,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飞船,以1小时48分的时间绕地球飞行1圈后安全返回,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和美国的宇航员不仅完成太空行走的任务,而且登上月球,并建立了国际空间站。这时,我的飞天梦变成了航天梦。我多么想到月球上去漫步。看看月球上是否有月宫,宫中是否有美丽的嫦娥仙子和活泼机灵的小玉兔。

我真想成为像造出第一艘无人太空船、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艘载人太空船那样的科学家,即使不能亲身飞上太空,也能看到那些地球之外的东西,还能对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学会很多东西,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科学家,研究出许多太空船,能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争取能成为一个航天员翱翔宇宙,这是不过了,我以后要是成为像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这样的航天员就好了,像他们一样拥有强健的体格,反应敏锐,最重要的是像他们一样翱翔太空。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向航天员的选拔标准看齐,我知道成为航天员不是那么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可见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体格多么的优秀,能在近千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真了不起。

现代航天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从第一个人类上天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了,1961年4月,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苏联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在拜科努尔发射升空,加加林成为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神五”“神六”“神七”,再到“神八”,从一人,到两人,再到现在的三人,中国的航天技术一步步的向世人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迎来了长足进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探索无限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好学习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建设航天强国心得体会精选篇15

十几年的光阴,有过几次的记忆都是轰隆隆的喷火声和激奋人心的倒数。小的时候,自然不懂这是什么大事,只觉得热闹,单纯的想挤在大人的怀中痴痴的笑;现在大了一些,也是自然知道了这是中国的航天梦。看过英姿飒爽的女航天员,更是对渺渺浩瀚的宇宙产生了好奇与探知。我的航天梦,是关于求知探索,也是关于内心渴望。

在宇宙中间,我们只是一粒小小的沙粒。而对于我们来说,宇宙的秘密有太多,是我们可以奋不顾身去研究,去探索的新世界。多年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技术人员,都积极的投入到这项困难而艰巨的任务中。当然,航天员在这项任务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他们经过了超乎常人的训练,为的就是有一天能站在中国的航天飞船上,带着中国人的满满希望与憧憬,飞向月球,飞向太空,给所有蔑视中国的人迎头痛击!

第一次关于航天的记忆,是隐隐约约记得20--年神舟七号升空,我八岁,一家人聚在沙发上,也不说什么,瞪着电视,凝聚在空气中一种令人期待和窒息的感觉:既期待着飞船能快点到达太空,一展中国雄姿,又害怕着出现什么意外。当火箭真正飞上天空的那一瞬间,我才感觉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如释重负。这种感觉,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所感触。

航天梦,也是我的梦。谁不梦想飞上天空?谁不梦想为国争光?看见刘洋和王亚平的出色表现,我的心也蠢蠢欲动。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踏上飞船,只有具备勇敢,坚韧,毅力的品质,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去帮助每一个有航天梦的人,完成他们对于祖国的爱,对于大家的爱。

关于太空,我了解不多,却有着无比的热爱:爱它的飘渺,爱它的虚无,爱它的神秘。它永远都带着一层像雾一般的面纱,而这层雾,却需要我们的智慧来揭开。我的航天梦,既然不能用身体去实现,那么,就让我用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这个大家庭的热爱,以及我的努力向上和奋斗来帮助祖国实现!

17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