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的由来最新

| 云霞

 大家知道吗?秋分是属于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白露之后的节气,非常具有意义的一个节气,知道今年秋分是什么时候吗?下面小编带来的秋分节气的由来最新,希望大家喜欢!

秋分节气的由来最新

 秋分节气的由来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9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秋分节气的特点

1、冷空气南下

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

2、地面热量散失多、气温降低快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3、进入秋季日均温度22℃以下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

秋分有什么美好寓意

象征秋季丰收寓意,秋分这一天昼夜平分,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也象征着秋季的丰收之喜。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

秋分时节如何养生

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

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秋分时节养生食谱

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1、油酱毛蟹

配料:河蟹500克(海蟹亦可),姜、葱、醋、酱油、白糖、干面粉、味精、黄酒、淀粉、食油各适量。

做法:将蟹清洗干净,斩去尖爪,蟹肚朝上齐正中斩成两半,挖去蟹鳃,蟹肚被斩剖处摸上干面粉。将锅烧热,放油滑锅烧至五成熟,将蟹(摸面粉的一面朝下)入锅煎炸,待蟹呈黄色后,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热均匀,至蟹壳发红时,加入葱姜末、黄酒、醋、酱油、白糖、清水、烧八分钟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后,收浓汤汁,入味精,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锅即可。

功效:益阴补髓,清热散瘀。

2、海米炝竹笋

配料: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高汤、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3、甘蔗粥

配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静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通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补脾消食,清热生津。

4、青红萝卜煲生鱼

材料:白萝卜300克、红萝卜300克、生鱼1条(约500克)、猪瘦肉100克、红枣6个、生姜3片。

做法:红、白萝卜去皮洗净,切为厚块;红枣洗净去核稍浸泡;猪瘦肉整块洗净;生鱼去鳞、鳃、内脏,洗净,晾干水,下油锅微火稍煎至微黄。然后一起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两个小时,加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2-4人用。

5、琼玉露

材料:人参15克、生地60克、茯苓30克、蜜糖30克。

做法:生地洗净切成小粒;茯苓碎成小粒洗净,放进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水量)煲1个小时,至汤约400毫升(约1碗半水量),用炖盅盛装,把人参洗净切片,放进炖盅内加盖,文火隔水炖3-4小时,取出待稍凉,溶入蜜糖则成,此量可供1-2人用,深秋时宜每周1-2次。

6、白果菊花雪梨饮

材料:白果20克、白菊花4朵、雪梨3个、鲜牛奶或淡牛奶250-350毫升、蜜糖适量。

做法:白果去壳,用开水烫去衣、去心;白菊洗净,摘取花瓣;雪梨削皮去心,切成粒状。先把白果、雪梨放入开水锅里,水分不宜太多,文火煲至白果熟。

7、萝卜杏仁煮牛肺

材料:萝卜500克,杏仁15克,牛肺250克。

做法:萝卜切块,杏仁去皮、尖。牛肺用开水烫过,再以姜汁、料酒旺火炒透。瓦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牛肺、萝卜、杏仁,煮熟即成。

功效:补肺清肺、降气除痰。

8、蜜饯双仁

材料:炒甜杏仁、炒核桃仁各250克,蜂蜜500克。

做法: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加核桃仁,收汁,将干时加蜂蜜,拌匀至沸即可。

功效: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9、当归炖子鸡

材料:当归30克,小母鸡1只。

做法:将小母鸡宰杀去毛、去肚肠。将当归填入鸡腹,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先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再小火煨至烂熟。

功效:补血益气、和胃止痛。

10、黄精粥

材料:黄精15~30克(或鲜黄精30~6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做法:黄精切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白糖适量即可食用。每日1剂。

功效:滋阴润肺、平咳去痰。

禁忌:脾虚有湿、咳嗽痰多而稀白者不可食用。

11、天门冬粥

材料:天门冬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1.将天门冬捣碎,放入沙锅内,加水煎取浓汁,去渣。2.将米洗净,连同煎汁一起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为小火煮约30分钟成粥,用糖调味即成。

天门冬含天冬酞胺、黏液质等成分。近代研究证明,天冬酞胺有去除色素沉着的作用,与粳米共煮粥,具补中益气、益皮肤、悦颜色的作用。

功效:润肺生津、养肾补亏。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者不可食用。

12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