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考笔试都需要带什么东西

| 广辉

山东国考笔试都需要带什么东西

1.参考证件:必须带齐准考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方可进入考场。有效居民身份证包括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和临时居民身份证。请考生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丢失的请在考前及时补办,以免影响考试。

2.考试用品:考试时须携带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橡皮。

严禁将手机、计算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蓝牙耳机等各种电子、通信、计算、存储或其它有关设备带至座位;否则,一律都按违纪处理。

国考行测怎么算分

1、语言理解与表达

共40题,0.8分每题,总分32分。

2、数量关系

共15题,0.8分每题,总分12分。

3、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共10题,0.6分每题,总分6分。

定义判断:共10题,0.7分每题,总分7分。

类比推理:共10题,0.5分每题,总分5分。

逻辑判断:共10题,0.8分每题,总分8分。

4、资料分析

共20题,1分每题,总分20分。

5、常识判断

共20题,0.5分每题,总分10分。

总计:共135题,总分100分。

国家公务员考试怎么复习

一、预入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都已经报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了,不对它有个具体的了解怎么行?

在预入门阶段,首先要对考试大纲进行认真研读,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尽管网上不乏对国考大纲的各种解读,但是“听来的”和自己“理解的”毕竟还是存在差异。只有自己对考纲理解透彻了才能对市场上的在售的各种教材有个比较,从而在鱼龙混杂的公务员训练市场中挑选到一本真正贴合大纲的、合适自己的教材。

同时建议大家先做一两套历年国考真题进行自我摸底测试,通过测试可初步了解考试内容、题型、题量,对自身的优劣势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以便于在接下来的备考期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拟定复习计划,严格执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很多考生没有准备充分并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输在了惰性上,做题没效率,复习没要领。考生要想坚持复习,继续提分,就一定要拟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拟定复习计划内容可涉及大至一周半个月必须要复习的内容,小至一天内详细时间点要复习的内容,拟定完成后,考生一定要严格执行,不可朝令夕改,让复习计划变为一纸空文。公考资讯网提醒考生要注意在拟定复习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己以前的复习进展与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要指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计划。我们通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每天都在看书,但每天翻开的永远是第一页。我们说这样的看书是无益的,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以前的复习进展与自己的薄弱项,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

三、刷题,找到做题的感觉

刷题,也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有不少人并不支持此战术,认为盲目做题只会让考生疲惫。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做题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掌握知识点,不做题就不能检验自己的知识漏洞,更重要的是考生许多刷题,能提高考生迅速读题、审题、思考、解答的能力,培养考生做题的感觉,让考生在考试中不至于感觉陌生 ,能迅速进入考试状态。

另外,刷题也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其实,行测试卷的许多题目整体并不难,如果给考生充足的时刻,相信许多考生都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公务员考试时刻有限,不容考生有过多时刻慢慢思考,因而提高做题速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提高做题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刷题,一题快5秒,100题也就是500秒,有近9分钟的时刻,这些在考试中是非常可贵的。

国考行测答题顺序安排

国考行测五大模块虽然是有顺序的,但是试卷上的这个顺序却并不适合大多数考生应用在考场上来做题。毕竟每个人擅长的题型不一样,在时间紧张的情形下当然应该挑自己擅长的模块先做。

大体的思路是“先易后难”。一方面相同时限内做简单的题目肯定能完成更多数量,另一方面开局的心态会影响到后面的发挥,从简单题目着手更容易帮我们建立自信的考试心态。

国考行测有两个模块的分数是一定要拿的,类比推理、图形推理。也就意味着这两个模块尽量不能放在最后,尽量往前放,可以开头做,也可以作为大题量模块的间隔。并确保其正确率。其中类比10个题,加上图形推理10个题,建议在15分钟内完成。

国考申论金句积累

一、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生态文明

1、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2、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三、以人民为中心

1、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2、一切不思进取、庸政怠政、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同人民群众期盼、同新时代新要求格格不入的。


178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