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务工作者先进个人模范事迹
基层医务工作者先进个人模范事迹(精选篇1)
我叫赵文兵,曾在青春年少时就有了当一名白衣天使的梦想,在高考择校时毫不犹豫在选择了医学院校,于2001年毕业后进入了淮阴区渔沟卫生院工作,上班以来一直坚守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内儿科、急诊工作。本人扎根基层,恪守本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时刻牢记着职业赋予的使命,树立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一直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设想去指导自己的言行,不仅解决患者身体上的疾苦,同时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基层医务工作事情多繁杂,每天都要面对临床上的各种疾病,我在十几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每个科的疾病都能做到了解掌握,在__市第二人民医院及省人民医院普内科进修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刻苦钻研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2012年取得了主治医师的资格,连续5年被淮阴区卫生局评为年度先进个人,优秀医师称号。
几年前一个深冬的夜晚,天气寒冷,下着小雪,我在值班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求救电话,说敬老院有一孤寡老人,长年的慢性病,好像突然病情加重了,但没人把他送到医院,听到情况危急,我立刻和备班的护士一起赶往老人的住处,发现老人的生命体征很微弱,出现了休克,立即背着老人上了救护车送到了医院,经通过积极的抢救老人病情好转了,老人含着眼泪紧握着他的双手连声感谢,类似这样的事情每年都能碰到几次,而我从来没有懈怠过。
遇到没钱看病的患者,我会主动替他们交上住院费用。比较危重的病人就诊时,由于基层医院的诊疗条件有限,大多数建议转院,可有些病人经济困难,没有能力到上级医院治疗,我努力协调,冒着风险,尽量争取病人在卫生院得到有效的治疗。虽然出现了一些医疗环境恶化的事情,接受这样的住院病人会导致医护人中心里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但我认为这是必须做的,为病人的切身利益着想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职责。
在工作中,本人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特别是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他时刻警醒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恪守医德,不为利益所惑。当一些病人以“物质形式”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我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婉言谢绝或立即退还,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
因为出色的工作及需要,两年前我被提升为业务副院长,角色的转变让他的责任感更加强烈,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仍坚持在医务工作第一线,坚持每日查房,做门诊,指导年轻医师处理急诊、急救工作,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并亲自授课,参与全院的会诊工作,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大力促进职工工作作风的提升,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为病患提供更好地服务。
我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从事着平凡的医务工作,没有惊人的壮举,也没有耀眼的.光环荣誉,唯有一份对病人做好服务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行医。在我心里永远铭记一句话:解除患者病痛,担当广大百姓健康卫士是我终生使命。
基层医务工作者先进个人模范事迹(精选篇2)
我是一位乡村医生。为四周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我拖侧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务于社会,不但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出色。
19__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得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清贫的家境,苦闷、旁皇、无助乃至失看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或许是命不当尽,上天固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刻苦而又发奋图强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庇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宝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渐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别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遭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__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往读。不到半年我就熟悉一千多字。以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依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o、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固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凡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进思考的营养,特别是我知道了很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非常艰巨,但是他们没有由于身带残疾就失往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回避现实,而是英勇地直面人生,昂开端,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震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固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张海迪不是说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生活和克服困难的气力吗?那末小小的我就要为了本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就这样,白天苦读,夜伴孤灯,七年辛劳自学,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知识照亮我前进的航程,信念赋予我攀登的勇气。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自费在一所医学院跟班学医。
我想做一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疗伤,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石家庄学习了的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环境变化和身体残疾给我带来了很多困难,作业的压力我要坚持顶住,迎头遇上。平常生活中,上楼下楼、打饭打水、洗衣服、上厕所等一些琐事,对一个健全人来讲是举手之劳,可是对我而言却是何等的艰巨。但我没有在困难眼前畏缩,依然以坚韧挺过每件难事,用微笑迎接每个拂晓。
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也是很优秀的,教授们对我的经历既感到惊奇又很是赞美。惊奇的是我的自学历程,赞美的是我虽是自学,但成绩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差。__,__年我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与优秀学生的荣誉。
基层医务工作者先进个人模范事迹(精选篇3)
何凤棣,女,汉族,大学本科临床医学系毕业,从事急危重医学33年,2007年任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2015年兼任总院急诊科主任。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特别是作为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主任自知肩负着重大责任,每天面对若干被重症折磨的痛苦面孔,听到的是呻吟,见到的是焦躁,感到的是烦恼,也许是职业的特殊性,面对患者一双双求生的渴望和家属对医生企盼眼神,对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担当和责任油然而生,于是她始终把病人放在了与自己亲人的同等位置上,学会了换位思考,领会了将心比心,心中揣着“挽救一个病人的生命,就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的信念,始终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指导思想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病人及家属的距离,以扎实的医学功底,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得以将一个个危重病人转危为安,从而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这些年辛勤的汗水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换来了很多患者发自内心的真心感谢,迎来了一面又一面的锦旗,一封又一封感人肺腑的感谢信。但也有诸多抢救遗憾留存心中,2019年有一名31岁年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因罹患心衰导致心脏骤停,重症医学科何凤棣主任全力指挥抢救,持续胸外按压1小时,心脏得以复跳,但机械通气参数很高,氧合和血压不能维持,患者依然危在旦夕,如果再次停跳,将失去生命,此时当机立断立即取得省级医院的支持,率先在我市医疗机构完成的第一例V-AECOM,之后患者氧合改善、瞳孔回缩,终于又有了希望,但在艰苦卓绝的持续抢救一个月之后,终因再次心衰离开了我们,丢下了她恋恋不舍的丈夫、挚爱的父母、未曾哺乳的孩子,每当夜深人静独自回忆每一例惊心动魄的病例时,都是潸然泪下,医者对生命的敬佑不仅仅是医治,重要的是救死扶伤,更重要的是能回归社会。为患者能够得到同质化治疗,为学科进一步发展,依托先进的医疗技术,发达的医疗科技设备,先后建立了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目前已全部步入正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患者除了要求得到最佳的技术治疗外,还需要得到良好的服务,这就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科室的主任,她把提高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平时工作的重点,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把好质量关、业务关,更把自己的目标定的更高一层。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眼里更是见不得那些因为疾病而剥夺了美好生活的患者的疾苦,更是愿意将自己的从医经验及学术知识传播出去,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经常主动参加医院组织的基层义诊活动、给基层医生分享成功抢救病例、手把手的传授抢救操作技能诸如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深静脉置管术、呼吸机的使用等等,对贫困患者更是施以援助之手,在她的心里,始终装满了患者的需要。她时时欣慰着,因为她一次次见证着生命的顽强;一次次见证生命延续的辉煌;她也骄傲着,因为生命之花在她的努力下一次次绽放,她是守护生命的战士。
基层医务工作者先进个人模范事迹(精选篇4)
___,2008年07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眼科硕士学位。同年08月,加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工作10年来,他始终把“开启光明之门、守护心灵之窗”的神圣使命牢记心中,在工作中恪守医德医风,服务态度热情,注重理论学习,勇拓业务技能。
恪守医德规范行医
一天,他早早的来到病房,开始了忙碌的查房,一位老人突然扯住我的衣服,渴求的说:“大夫,给我一点亮吧”,听着老人颤抖的话语,看着她渴望光明的眼神,刚工作不久的他,暗下定决心,好好学习、踏实工作,做一名实实在在的光明使者。
9年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医德医风,规范诊疗行为,努力做到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病人满意。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耐心、细致、全面的诊治。自己的点滴工作也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并多次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表扬信、感谢信等。
潜心钻研完善自我
在从事的岗位工作中,他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通过查资料、做笔记;听讲座、看视频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业务技能的提高。通过这几年的不断学习,他能够熟练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对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治也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能独立完成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斜视矫正术、YAG激光虹膜周切术等眼科手术。
2015年在医院和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有幸被排到天津市眼科医院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进修学习,进修期间得到了著名眼科教授的悉心指导,对小儿眼科疾病的规范、个体化诊治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另外,他在工作中研发的“睑板腺导管疏通探针”已获得国家专利,并开展了临床应用,该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他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和认可,2013年被推选为“东营市眼科学会委员”,2014年被评为“中心医院十佳优秀青年医师”,2016年被评为“院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先进个人”、同年4月荣获“中心医院杰出青年提名奖”,2017年被评为“中心医院先进个人”。
__砥砺前行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他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始终把“播撒爱心、守护光明”为己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始终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工作上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这次他很荣幸的被评为“杏林春暖”优秀医生,他深知这是领导对他的肯定,也是患者对他的认可。他更深知这份荣誉属于整个团队,感谢领导对他的培养,感谢身后那些默默奉献的同事们。
成绩只属于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怀着对眼科事业的那份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者自己的职责;在大家的帮助下,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扎根一线,服务病患,__,砥砺前行!
基层医务工作者先进个人模范事迹(精选篇5)
___,女,32岁,大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____省______市____村人。自2004年至今担任___村卫生室医生,十几年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20___年刚毕业,陈__丽同志曾经在__县人民医院、___大一附院进修学习,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院领导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
20___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陈__丽同志因晚上出珍雨天路滑,不幸跌倒右上肢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高烧正住在县医院接受治疗呢,他自己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___卫生室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十几年来共接诊病人不计其数,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疗费,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爱心是___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记得2006年的一个晚上半夜,天刮风,下着雪,村民陈桂荣,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家人打电话给陈医生,陈医生意识的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马上起床,拿起急救箱,氧气袋,等感人的事你自己编吧,,尽量写的感人至深,病人是肺气肿,肺心病,
由于她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陈___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___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他个人投资十几万元,建成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积极做好卫生服务工作,现在已为辖区1226口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尤其为辖区137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在老龄化趋势加快情况下,尤其关心老人健康,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年人建立了身体“晴雨表”。
2011年12月1号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陈阿丽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__同志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3月,十里铺村卫生室被示范化卫生室等荣誉称号。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陈阿丽同志为自豪,以__同志为榜样,像她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基层医务工作者先进个人模范事迹(精选篇6)
___,男,一九六○年生,中共党员,___区___卫生院医生。自一九八三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扎根农村,心系患者,在农村最基层的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被评为区(乡)优秀共产党员,工会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曾当选___乡第五届人大代表,并多次在学术会上交流和宣读论文数篇。
一、扎根乡村,医术精湛
一九八三年,他从部队复员分配到___医院工作。面对农村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没有退缩;面对招工招干的时尚诱惑,他没有动心;面对一次一次进城工作的机会,他终究放弃。因为他深知,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需要他,艰难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他,同事和亲友的眼神鼓励着他。从此他扎根乡村三十年,用青春和智慧守候在___,守护着___人民的健康,用真诚和真心诠释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由军人到医生的角色转换,他既感到荣耀又感到身上压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光有从医的信心和决心远远不够,更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和本领,毕竟“人命关天”。
从此他积极参加函授学习、自学考试、进修深造,虚心向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学习。在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他很快成长为一名医务技术人员。但工作时他仍觉得自己所学知识不够用,满足不了临床工作的需要。当时医院许多学科领域是空白的,如针灸推拿、中医药、骨伤科等领域,而这些是最需要、最实用的。于是他下定决心填补这些空白。他一方面拜有经验的老中医为师,向有经验的针灸推拿老师学习;一方面学习理论结合实际,中药辛酸苦涩甘咸亲口口味,针灸的经络在自己身上摸索,常常在自己身上扎针,有时针扎痛得冒汗,有时针扎酸痛得流泪。但痛在身上,乐在心里。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终于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罗秋古患者,因外伤致右手麻木无力,虎口处肌肉萎缩,经多家医院治疗二个多月不见效,而来到___医院后,___用针灸推拿治疗,一个月后该患者奇迹般地康复,随访一年康复如初。樟树籍患者刘永清患急腹症,症痛多时,到___医院就诊时,已经休克昏迷,不省人事,家属急得团团转。___用针灸推拿急救,患者立即醒来,获得及时有效救治。从此,___医院开展骨伤科、针灸推拿、中医科工作的消息传开,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连年来,___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及业务总量大幅增长。
二、医德高尚,廉洁从医
三十年来,他走遍了___的山山水水,与乡亲群众建立了浓厚感情,患者痛苦他痛苦,患者健康他快乐,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视病人如亲人是他行医的信条。七十八岁的患者黎桂英,因患慢性肠炎,长年解大便不规律,时有时无,一不小心大便就流入裤内,经多方治疗不见效。病人痛苦不堪,怀疑患有不治之症,活着比受罪难过,子女又不在身边,老伴年长体弱,照顾起来力不从心,再加上家里经济又困难,她便想放弃治疗,甚至多次产生轻生念头。___发现后,耐心给予劝导与安慰,终于使她打消了轻生念头,并继续接受治疗。她吃中药不方便,___便亲自调剂煎熬,甚至给她煮稀饭、炖排骨。经一段时间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很快康复。黎桂英发自内心地说:“谢医师比自己的儿子还亲,医院就象自己的家。”出院时,她从报销费中拿出人民币三百元用于感谢,被___婉言谢绝。
七十二岁的李大妈,胃病发作,上腹疼痛,急忙来___医院就诊,不慎把看病钱丢失,身心痛苦交加,___知道了,一边安慰,一边给她开方治疗,垫付药款取药,并端水给她服药,很快胃就不痛了。老人对谢医师感激不已。
三、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___认为是党和人民培育了自己,自己就应该报效党和人民。所以他把救死扶伤当成是自己的天职。只要有病人就诊,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上班还是休假,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他都义无反顾。有时忙起来吃饭也顾不上。特别是前年,手足口病疫情还未平息,甲流又盛行起来。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医务人员积极应对疫情的挑战与考验,疫情不休,战斗不止,严守岗位,连续作战。由于较长时间紧张工作,不能得到有效休息,___病了一场,他一边吃药治疗,一边坚持工作,老伴劝他休息两天,他却说“轻伤不下火线,共产党员应冲锋在前”。
同年十一月上旬,他八十五岁的父亲生病了,催他回家看望。但他始终忙于工作,脱不开身,只好打电话安慰父亲,并劝他在附近诊所就诊。过几天,又接着家里电话,父亲病情加重。这时他才心急如焚,要家人送父亲来自己所在的医院治疗。见到父亲咳喘难受的样子,他顿时流下了眼泪,哽咽地说:“爸,儿不孝,儿让您受苦了。”老父亲微笑地说:“爸不怪你,现在甲流时期工作忙,我理解。你不仅是爸的好儿子,更是人民的好儿子。工作需要你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目前,___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尽心尽职,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医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基层医务工作者先进个人模范事迹(精选篇7)
胡志立是蔡甸中医医院针灸科的医生,从医20多年来,他悉心诊治每一名患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基层医务人员的初心使命。“不少病人六点就来了,不好让他们等太久。”上午七点不到,蔡甸中医医院门诊2楼针灸科人头攒动,诊室外患者们早已自行排好了队,坐在椅子上等着,还有十几个病人,在走廊另一头或坐或立,等待治疗。
“来,您的单子我看看,脖子还麻吗?位子还要等一下哦。”诊疗过程中,胡志立询问病人病情总是不徐不疾,无形中安抚着病人的情绪。施针后,病人需要静卧一段时间,整个治疗过程一般在30分钟左右,而诊室床位又有限。为了使治疗有序,胡志立每天下班前自制了一叠小卡片,用数字排号,发给排队等待治疗的病人。一次发出十张,每空出一个床位,就叫一人进入。消毒、找穴位、下针,只见胡志立一气呵成。“脖子还痛?好,我知道了。”与病人闲聊的当口,胡志立手下不停,一手拿着酒精棉对着病人的脖子上的几个穴位一一擦过消毒,一手下针犹如蜻蜓点水。只见下针的瞬间,病人习惯性拧了一下眉头,随后就松开了:“有点酸胀感,不痛,扎完针整个人都松快了。”
针灸医用针极细,下针角度稍有不对就容易扎歪或出血,胡志立下手却极稳,指力控制到位,总能一针到底。平均施针治疗一个病人,他用不了五分钟。
在诊室里,胡志立一忙起来就跟陀螺一般转个不停。按号为病人看诊施针,间隙还要开方子开药,有些病人等急了来催,他也耐着性子安抚,一个上午忙下来,水都几乎没时间喝上一口。“来胡医生这扎几针,舒服多了。”70岁的侏儒山街刘婆婆年轻时干农活受伤了,腰痛腿痛是老毛病了,现在趁着天气好每天坐最早一班公交从侏儒山街赶过来,虽然家在侏儒山街,来一次总要一两个小时,可她依旧风雨无阻。
“工作这么多年来,有没有碰到难治的病例?”面对记者询问,胡志立笑了:“中医不像西医,病人的症状多是陈年旧疾,像运动型关节痛、腰椎颈椎痛这样的常见病最多。”针灸治疗的疗程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在胡志立看来,最考验自己的,还是对病人的耐心和恒心。
“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每个穴位进针角度、深度、运针等都各有不同。”胡志立说,针灸除了治疗各种痛症之外还能治疗内科的不少病症,如头晕、中风、咳嗽、哮喘等等,世界卫生组织于1979年首次向世界推广针灸的适宜病种就有43种,1996年增加到64种。
前年,一位蔡甸老太太患运动神经元病,全身肌肉萎缩,一年无法进食,身体消瘦站立不稳,在武汉多家医院治疗无好转。患者前来蔡甸区中医医院求治,胡志立了解到患者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采用经济实惠且有效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饮食恢复正常,可以独自站立行走。患者家属想制作一面锦旗送到医院来,胡志立回答道:“没有必要了,您就把省下来的钱留给婆婆买药继续后期治疗吧。”
曾经有一位聋哑患者因为颈椎病发作住院,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不适,只能痛苦地用手在头部比划。胡志立接诊后,试着用笔在纸上写字询问病情,患者也在纸上写下不舒服的表现。在后来的治疗过程中,胡志立每天查房时用笔写字和患者交流,直至患者痊愈出院,出院时患者伸出大拇指表示感谢。据悉,蔡甸区中医医院成立于1984年,是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区中医药技术科研教学指导中心、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合作单位。针灸科为湖北省县级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和市级中医重点专科。
胡志立从江汉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来到蔡甸区中医医院。他潜心扎根基层,从事针灸临床工作二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利用身边的简单器具实施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针灸、推拿、按摩……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他精湛的医术、和蔼的态度,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治病救人,缓解病人的痛苦,于胡志立来说,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胡志立兢兢业业,为患者解除病痛。每天高强度的工作,有时会让胡志立感到力不从心。但他说,只要病人还需要他,他就会继续立足岗位,竭力诊治好每一名患者。把苦累留给自己,把健康快乐送给他人,这就是胡志立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担当。
基层医务工作者先进个人模范事迹(精选篇8)
医者仁心有大爱,点滴平凡显真情。她是一名乡村医生,面对民营医院出高于村医两倍的工资聘用她的诱惑,却不为所动,婉言谢绝。她扎根乡土二十多年如一日,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战线上,默默践行着医者仁心,为村民们提供“私人订制”式的医疗服务,被群众誉为最贴心的“健康守护人”。她就是现任三龙镇东红村卫生室室长蒋桂琴。
医者仁心,牢记治病救人使命
1998年,蒋桂琴从卫校毕业后来到三龙镇斗龙港村,在这个小渔村当起了乡村医生。从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她就默默立下了“为村民健康负责”的承诺。承诺初心固然可贵,但还需要更精湛丰富的医疗技术和本领。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她挤出时间参加函授学习并顺利取得执业医师资格,逐渐成为渔村“全科医生”。
谁患有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这些年,蒋桂琴跑遍了渔村的每一条小道,把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清楚地装在心里,白天忙着接诊病人,晚上就和同事一道,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健康防病知识,动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定期到村卫生室体检。在蒋桂琴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所在村村民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率100%,村民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出诊过多少次,为多少人看过病,为多少户解决过问题,她自己无法记清,只知道“接到村民电话,就得往病人家里赶,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村民陈恒泉的老伴患有阻塞性肺气肿,常年卧床吸氧。有一次,老人呼吸严重不畅,看着外面下着雨不方便出门,老陈就试着拨打了蒋桂琴的电话。没想到她不顾7个多月的身孕,骑上电瓶车就往病人家中赶。在途经一段泥泞路时,蒋桂琴不慎滑倒在路边麦地里,浑身湿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起来,坚持赶到老陈家里,及时为病人治疗。
匠心独运,勇挑试点工作重担
2013年2月,蒋桂琴通过竞聘担任斗龙港村卫生室室长。同年,大丰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蒋桂琴主动请缨,挑起了首批试点的重担。她和同事们多方请教专家,在区镇两级卫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创新设计了11种类型的个性化服务包。通过面对面宣传签约服务的好处,一起算“签约账”,这项工作很快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不到一个月,全村成功签约了217户个性化服务包。签约后的群众如愿得到了更加贴心的服务,居民健康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正如当时国家卫计委专家们所说:大丰区斗龙港的做法将是农村卫生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时隔数年,蒋桂琴被组织调到东红村卫生室工作。针对全村人口严重老龄化的实际,她将签约服务融入医养结合,在全村建立四个居家养老服务点,每个点聘请一名健康服务志愿者,同时配备了可上传数据的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体重秤等设备,让居家老年人在家就能得到健康照顾。七月的一天,凌晨3点多,居家养老的韦冬元腹泻严重、疼痛难耐。蒋桂琴接到电话后,迅速赶到现场诊治。返回卫生室后,她还是不放心,半小时就打电话过去询问情况。听到韦冬元情况好转后,她才安下心来。
随着基层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东红村的做法逐渐有了名气,蒋桂琴也进入到更多人的视线。央视《焦点访谈》《走遍中国》以及《新华日报》《健康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位最美乡村女医生和她的团队率先在全国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先进事迹。她先后收获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盐城市最美基层干部”“大丰区改革开放40周年模范人物”等多项荣誉。
淡泊名利,坚守无私奉献品质
接踵而来的媒体宣传和荣誉表彰,蒋桂琴成了当地响当当的新闻人物,但她依然选择留在渔村,服务自己熟悉的乡邻。她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曾表示:“以前村民有病,都是我们找他们,现在都是他们主动来找我们。这就是一份信任,我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在她的卫生室里,挂着一幅村民自发送来的锦旗,题有“医者父母心,渔乡美人鱼”,寥寥两行字,表达了渔乡群众对她发自肺腑的赞誉。村民的口碑是最好的褒奖,一传十、十传百。一家民营医院看到蒋桂琴的“市场吸金力”,抛出高于当地村医收入两倍的薪酬来“挖”她,她说:“我是一名村医,我的责任就是服务村民,就是为村民健康负责,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对大伙的承诺。”看到蒋桂琴不为所动,他们便反复加码,从“月月有奖金”到“年底有分红”,条件许诺得越来越丰厚。然而,蒋桂琴也只是淡淡一笑,婉言谢绝。
“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当具备多种要素,包括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服务态度等等,还应有一颗仁爱之心。”多年来,她时常这样告诫自己、鞭策自己,先后帮助失能老人、特困家庭近百人次,垫付医药费、送慰问金近__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