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潮的事迹和精神
桂海潮的事迹和精神(精选篇1)
桂海潮:曾将仰望星空的少年 终用奋斗圆梦
如果梦想有打开的方式,那一定是奋斗。36岁的施甸人桂海潮作为中国首位飞天的载荷专家,正是用他那敢于吃苦、勇于挑战的奋斗精神,驰骋于祖国大地,闪耀于星辰大海。
有梦就会有方向。桂海潮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父母是农民,家庭普通,但是少年时代便因“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致力于航天报国的事迹而感动,在内心里埋下了一个航天梦。好奇心极强的他在课堂上如饥似渴地汲取文化知识,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让他了解了从课堂上学不到的科普知识,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学霸。在桂海潮成长的小城里,航天梦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或者即使有也不敢想是否能够实现,而桂海潮却为之不懈奋斗。桂海潮的高中班主任杨兆东说,桂海潮的高考成绩可以报北大,作为他的班主任,也是希望他能报考北大,然而,矢志于航天事业的桂海潮最终还是坚持梦想。
为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他敢于吃苦,甚至自讨苦吃。比如到了饭点,其他同学一下课就冲去食堂打饭,而他从不去挤,会留在教室多背几分钟书,大家都在玩,而他却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和体育锻炼上。每天早晨第一个走出宿舍到教室学习,最后一个从教室回到宿舍。“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基本算是唯一一个,高中三年,不论大小考试,他都是第一名。”班主任杨兆东说起桂海潮,都是自豪感。
桂海潮带着心中的梦想和敢于吃苦的精神登上了成功的阶梯,但是他从来都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总在挑战自己,朝着目标笃定前行。面对国家重大需求,桂海潮瞄准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继续深耕。“我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虽然36岁的他,已是北航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但是当得知祖国要选拔首批载荷专家,时年31岁的他当即便报了名。航天员的选拔过程极其严苛,对身心综合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桂海潮却能从大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又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为飞向太空做好了技能上、身体上、心理上的准备,充满信心迎接挑战。
曾经在重重大山之中仰望星空的少年,现在终于能够上天去摘自己的星星了。积极、勇敢、坚持、刻苦……桂海潮用自己的双手把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桂海潮的事迹和精神(精选篇2)
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已指导十余位硕士、博士毕业,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
连日来,桂海潮的传奇人生受到广泛热议。从“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到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从看到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便对飞往太空充满向往,到如今成为逐梦太空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令人感佩。
36岁博导“上天了”,桂海潮的人生经历鼓舞人心。桂海潮飞天后,其家乡的学生说:“我感到非常振奋,桂海潮学长让我们明白了,只要努力学习,是可以遨游太空的,我也要用我的汗水和付出,成就自己的梦想,决胜高考,拥有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由此观之,桂海潮叩问苍穹,不仅给家乡带来了荣光,还让学弟学妹眼中有光、心怀远方,努力像他那样追逐梦想。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跟随桂海潮这个榜样,青少年能够感受到什么、学到什么?首先感受到的是立志。“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成为杨利伟那样的航天员,这是桂海潮的志向,为了这个志向他奋力求索,高考时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桂海潮知行合一,为了梦想刻苦专注、高度自律、坚韧勇敢,这些可贵的品质也给人启迪,值得青少年学习。举个例子,经过层层选拔,他成功入选中国第三批航天员,而接下来的路无比艰辛。据报道,相比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出来的航天员,他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训练底子稍显单薄。怎么办?练!“循序渐进地训练,针对自己的弱项加强训练。”
体能训练中,那些老大难项目变为优秀的背后,是刻苦专注;经受住八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背后,是自律和坚韧。诚然,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世上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很多人只看到桂海潮的风光,却不知道他为之付出了多少血汗。
应该说,每个人的禀赋不同、兴趣有异,但在逐梦路上全力奔跑,跨越一个个难关,终能圆梦。再举个例子,桂海潮从小镇考入名校后,仍然刻苦学习,从本科开始一直攻读到博士学位,并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一路向前,永不止步。有了这份韧劲和向上的冲劲,成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其实,不独桂海潮,那些在奥运赛场上摘取奖牌的运动员,在科研中取得重大进展的科技工作者,在所在领域“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创于新”的大国工匠……哪一个不是靠拼搏、专注、坚韧而有所成就?也许努力不一定实现梦想,但不努力则永无可能实现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桂海潮家乡一名小学生表示,想成为桂海潮那样的国之栋梁。要看到,桂海潮的梦想是个人之梦,也是家国之梦,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当越来越多的人把个人之梦与家国之梦交织在一起并不懈奋斗,成为国家栋梁,则人生出彩的同时也为国家发展出力,尤其值得点赞。
那些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定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从这个角度讲,桂海潮的故事有太多可品读之处,将带给青少年无穷的激励作用。
桂海潮的事迹和精神(精选篇3)
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的航天梦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3名中国航天员乘坐飞船进入太空,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七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第一次飞行任务。这次任务中,有一位航天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就是桂海潮。桂海潮是一位36岁的大学教授,也是中国第一位戴眼镜上太空的航天员。他的故事,让许多人感动和鼓舞,也让许多人感受到了航天梦的力量和温度。(央视新闻)
桂海潮出生于1985年,是一名湖南人。他从小就对航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曾经在日记中写下了“我要当宇航员”的愿望。他在学习上表现优异,先后考入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大学任教期间,主要从事空间机器人、智能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和荣誉。他在2018年参加了航天员选拔,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训练,最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他在这次任务中,担任飞行工程师,负责空间站的机电系统、机器人系统等方面的工作。
桂海潮的故事,展示了一位普通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他不仅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感。他不仅有着勇敢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还有着谦逊的学习态度和团队意识。他不仅有着对航天的热爱和向往,还有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奉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航天员,什么是航天精神,什么是中国梦。
桂海潮的故事,也激励了无数人对航天梦的追求和向往。他让许多人看到了航天梦的可能性和可及性,让许多人感受到了航天梦的亲切性和温暖性。他让许多人认识到,航天梦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奋斗来实现的目标。他让许多人明白,航天梦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和分享的财富。他让许多人相信,航天梦不是孤立的个人梦,而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集体梦。
因此,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是一则值得关注和传播的好故事。它既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它既展示了航天员的风采和品格,也展示了航天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它既展示了航天梦的魅力和动力,也展示了中国梦的意义和方向。我们应该从一个客观和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这一故事,既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它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桂海潮航天员的工作和创新,让他成为一个真正服务于国家、造福于人民的航天员。
桂海潮的事迹和精神(精选篇4)
5月29日,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名单对外正式公布,36岁的施甸人桂海潮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他担负着在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的重要使命。知道这个消息后,施甸沸腾了,施甸人的朋友圈都是惊喜、赞叹和骄傲。
“没错!是他!是他!就是施甸人桂海潮!”
“原来小时候的梦想真的可以实现!”
1986年,桂海潮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姚关街,先后就读于姚关中心小学、姚关中学(施甸三中)、施甸一中,知道桂海潮即将出征太空,从他的老师、同学、朋友、亲戚到听说、知道他的人,纷纷点赞和热议,为施甸人能走出这样一个航天航空人才由衷赞叹。
积极、勇敢、坚持、刻苦是班主任杨兆东给桂海潮的评价。
“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会是第一个首先大声回答的同学,即使他回答的这个问题可能要答错,但是他也会勇敢地说出来。”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非常坚韧的品质,能够长时间学习、挤时间学习。“不会觉得学习苦,把打饭的高峰期错过,用这五分钟时间大声背书。”桂海潮把零碎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并能持之以恒。同时,他品性很好,在学习生活中,同学喜欢、老师表扬,所有的老师都乐于帮助他。
“不管是测试还是考试,他都会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直到融会贯通才罢休。与同学相处非常融洽,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会不厌其烦给予讲解。”桂海潮的高中物理老师段必星说起桂海潮,非常骄傲和自豪。
“努力上进、非常刻苦。学习效率,学习效果高,数理化考试经常接近满分”。说起桂海潮,高中同学李加位非常敬佩。
“勤奋专注是他成功的一大关键,除了他觉得劳累的时候进行必要的体育运动,其他时候都在刷题做题,研究感兴趣的数学、物理等题目。”桂海潮高中同学段锐说。
“学习累了他都会到球场上打篮球,后来他喜欢上了攀岩这样的极限运动。曾经我问过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他很坚定地告诉我,希望能够在航天航空领域上有所建树。”桂海潮高中同学杨海飞说。
“记得他每天早上第一个从宿舍到教室看书,晚上最后一个从教室回到宿舍。”桂海潮高中同学杨继泽说。
在弟弟们眼中,桂海潮是个开朗、自律、做事很稳重的人。
“哥哥从小就酷爱读书,各种各样的书籍捧起来就爱不释手。我们在一旁玩闹,哥哥也可以静静地读书。”桂海潮的堂弟桂海鑫回忆,自己上小学三年级哥哥上初中的时候,一次到堂哥家玩,随手拿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书,哥哥就向他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和作者,并让他拿回去好好读一读。
桂海潮的弟弟桂海益说,桂海潮读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会以身作则给弟弟妹妹作出示范,耐心地辅导功课。“我们的父母都是农民,在学习上没有办法给予我们太多的帮助,但却非常支持我们,希望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点哥哥不仅做到了,而且成为我们的骄傲。”
“持之以恒”“学习刻苦”“努力”“品学兼优”“专注”“有目标”,读书时代的桂海潮给同学、亲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拿奖状拿到手软的学霸。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钻研劲儿和远大的理想,出生于普通家庭的桂海潮于2005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他也是当年北航在云南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
2005年至2014年,桂海潮本硕博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7年,在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选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进入北航宇航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承担《深空探测导论》《非线性控制理论》等本研课程教学任务。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3名。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器动力学、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索引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顶刊。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
航天员的选拔过程极其严苛,对身心综合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经过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的重重筛选,桂海潮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在此后的2年多时间里,桂海潮又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终于为“上天”做好了万全准备。
“了不起的施甸人,代表国家出征太空,国家英雄,施甸人民自信起来,向他学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同样是一个地方出来的,别人如此优秀,我们也不能落后太多,继续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为身边人带来正能量。我们施甸人出现这么优秀的人才,我们脸上都有光,为施甸人点赞。”
桂海潮成了家乡人民的荣耀。
桂海潮的父亲也通过电话向大家表示了感谢。桂海潮的父亲说:“谢谢大家对孩子的关心,谢谢大家的支持。”
5月30日,桂海潮将出征太空。家乡人民期盼桂海潮。
桂海潮的事迹和精神(精选篇5)
在神舟十六号发射前夕,一位特别的航天员突然走红,他不是飞行员,也不是军人,而是一名大学老师。
1986年出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海潮,今年只有36岁,却成为中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
直播中的他带着黑色半框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说话也慢条斯理,
看着这位“与众不同”的航天员,许多网友不禁发出疑问:普通人也能当航天员?戴着眼镜也能上天吗?
当你看到桂海潮的人生履历后,相信大家心中就有答案了!
在2005年至2014年间,桂海潮在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完成了本硕博连读,之后又前往加拿大进行了两年博士后研究。
在国外学习的时候,桂海潮得知国外有宇航员会面向社会招聘,这让他十分羡慕,那时他就在心里幻想,要是国内有这样的机会该多好,他肯定第一个报名!
2017年,桂海潮从国外学成归来,面对国内多所高校向他抛出的橄榄枝,桂海潮鉴定的选择了自己的母校,进入北航宇航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第二年,31岁的桂海潮已经担任博士生导师,而他没想到的是,两年前在国外许下的愿望,竟真的摆到了他面前。
2018年,我国开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员,为了满足空间站的任务需要,这次在航天驾驶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类。
桂海潮得到消息后,毫不犹豫的便报名参选载荷专家。
经过层层筛选后,桂海潮从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18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但是当得知桂海潮的出身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本是大学老师的桂海潮,如今却作为神州16号的航天员领命飞天,在得到这一消息后,一位自称是桂海潮邻居的网友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
那时候他家的厨房正好对着桂海潮的卧室,每天黄昏吃饭的时候,都能听见桂海潮在大声的朗读背诵。
而他经常被老爸揪着耳朵,去看桂海潮是怎么学习的,透过那扇纱窗,他想不到的是,这会是一位宇航员的曾经。
桂海潮出生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里,父母常年以务农为生,
或许是深知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桂海潮从小学习成绩就名列前茅。
在住校期间,桂海潮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去教室看书,晚上最晚回到宿舍,宿舍熄灯了,他还会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看书。
在同学们眼中,桂海潮是的绝对的“学霸”,他的数理化成绩常常接近满分。
2003年,正在读高二的桂海潮,从学校广播中听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的消息后,整个人都异常激动,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航天的魔力。
从那时起,桂海潮给自己定下了高考目标,那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也是从那时起,在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桂海潮还会主动找老师要题做,近十年的高考题桂海潮不知道做了多少遍。
在高考模拟考的时候,桂海潮的成绩就在全市排名前二或前三的位置。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桂海潮以优异的成绩被北航录取,他也是那一年北航在云南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
在考后复盘的时候,桂海潮的老师还表示,当年的高考题对他来说太简单了,还有点不适应。
施甸县是一个贫穷的小山城,直到2020年才完成脱贫,因此当年桂海潮考上北航的时候,全县都轰动了。
后来桂海潮前往北京读书,一路读到博士后,虽然这些年因为学业和工作忙碌,桂海潮鲜少回到家乡,但是施甸县关于他的“传说”却一直都在。
走在桂海潮家所在的那条老街上,随便问一家店铺的老板认不认识桂海潮,得到的答案都是:他是这条街有名的大学生,这个娃娃出息的很!
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当年走出去的大学生,在十几年后,竟然给了他们一个更大的惊喜,他们这个无人问津的小县城,竟然出了一名宇航员!
桂海潮当年的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激动的表示,她一直都知道桂海潮非常的优秀,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但实在是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学生会出征太空。
桂海潮一位同学也表示,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小镇做题家’,如今桂海潮的事迹告诉大家,向施甸这样的小县城,不只有做题家,还能走出航天员!
桂海潮何尝不是证明了,读书真的可以逆天改命,大山走出去也可以是星辰大海!
如今我们看到他兴奋的摆手,直呼坐火箭也太爽了,而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为这一天的到来准备了多久!
2018年,桂海潮通过层层筛选,成为国家预备航天员之一。
作为唯一一位从高校中选拔出来的航天员,桂海潮是幸运的,但是幸运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降低标准。
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身体素质也得跟上,这对于桂海潮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毕竟与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的航天员来比,桂海潮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训练底子稍显薄弱。
在离心机训练中,对于航天员的标准是8G的过载,这比在选拔时多了2G,而这2G对于门外汉桂海潮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一步。
“干就完了!”桂海潮默默地给自己加油打气,为了达到标准,桂海潮在每次训练结束后,便找有经验的师兄请教,想尽各种办法努力克服心中的紧张。
最终他不仅成功克服了2G的差距,训练成绩也从二级提高到一级。
除此之外,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还要经历各种之前从没体验过的考核。
体能训练强度很大,但是桂海潮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当完成所有的训练后,桂海潮也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经过两年零三个月的训练,桂海潮最终得到了去外太空探索的机会。
更加令人敬佩的是,在进行封闭训练的时候,桂海潮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训练间隙他还不忘给自己的学生们批改论文,指导学生科研,帮忙推导关键的理论公式
而就在神舟十六号发射的发布会上,桂海潮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催学生们赶紧叫论文。
不少网友得知桂海潮这番操作后,忍不住调侃桂海潮的学生们:认真写论文,你们的导师在天上看着呢!
他是小镇做题家,他是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他更是一名航天员,你看!努力会有回响,光芒有迹可循,从大山中走出去,也可以抵达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