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有感心得
近日,“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那么大家对于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事迹有哪些心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有感心得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1
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说,5岁的时候,最怕听到“自动化”三个字,因为它会跟自己抢妈妈。一位叫王晓燕的女士坦言,她只求他平安地从手术台上下来,往后一起过宁静的生活。
过去,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连钢创新团队”默默地在建设自动化码头的国际大舞台上为世界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4月23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举行的“连钢创新团队”事迹报告会上,张连钢和他的伙伴们走上台前,讲述他们为国争光、创新逐梦的奋斗故事。
“未来港口”不是梦
“只要我们反复论证,千百次的测试实验,最终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拼命加创新,就是我们的代名词。”“系统性,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细节性,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一时领先不叫领先,唯有不断创新、甚至自我否定,才能始终走在前列。”这些都是“连钢创新团队”建设世界级自动化码头的底气。他们用“不甘心、不服输、不畏艰、不怕难、不满足”的坚守与拼搏,把中国的码头推向世界强港的行列。
一路迎难而上的中国智造,屡创世界纪录的中国速度,凭什么敢与世界强港掰手腕?“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永翠、李波说,是根植于血脉里的海港人的精神。他们用了2个月的
时间,使桥吊单机效率从26个自然箱提升到30个,又用了3个月的时间,突破了35个自然箱。4月15日,他们一举创出桥吊单机效率每小时44.6自然箱的世界新纪录。
建设“世界港口”的追求与梦想,解决世界难题的成果与首创,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创造奇迹?“连钢创新团队”的周兆君、吕向东、王崇山和振华重工的夏茂辉说,他们的施工是超规范的,创造了新的行业标准。整个系统都在为效率服务,自动化码头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提速的过程。要做创新一定是联动的,是操作+IT+机务的创新。
“振超精神”永传承
山东港口青岛港“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这股劲,是“振超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新时代产业工人杰出代表、“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表示:“振超精神不是我一个人的精神,是整个山东港口青岛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劳动、奋斗、创新的精神。”在报告会上他感慨地说:“这么多年轻人,能继承青岛港的这种拼命创新的干劲,看到这个世界领先的自动化码头,我对山东港口青岛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对码头的付出有多少,家人的支持就有多少,也正因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才让“连钢创新团队”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码头建设中。
主持人问已经读小学六年级的李永翠的女儿:你现在还怕听到“自动化”三个字吗?小女孩说:“不会了,现在感觉到自动化码头来得很不容易,为妈妈感到自豪。”张连钢的妻子王晓燕说:“码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支持他、尊重他。”第一次收到妻子送的花,张连钢有些激动,并以回献鲜花的方式表达了对妻子的感谢,“建成自动化码头,我们的功劳不是一半一半,我只占了零头,剩下的全归她。”张连钢说。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2
“我想先跟大家说一个数字,‘3000’。大家知道3000代表了什么吗?”李永翠说,“这是在自动化码头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开过的技术研讨会的数量,而每一个研讨会的背后都是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我们的开局——很难。”
截至2013年,全球已经建成了三十多个自动化码头,但我国,乃至亚洲,却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码头。
2013年10月23日,青岛港成立了以张连钢为组长的自动化码头项目组,正式开启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征程。
当时,整个项目组陷入特别焦虑、特别迷茫的状态。最后还是“连钢创新团队”的主心骨——连钢组长拍了板儿:我们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而且,一定要建成世界上最好的自动化码头!
“开局决策难,决策之后开始的码头设计——更难。”
设计之初,团队面对的是只有一条海岸线和一片待平整的土地,成员几乎天天熬夜,白天讨论、晚上“恶补”相关领域的知识,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分析报告。
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碰撞、讨论,经过反复不断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码头轮廓一点一点成型。
“仅仅是出入集装箱卡车的闸口布局,我们前后总共设计了40多稿方案,”李永翠说,为了确保生产流程能够顺畅运转,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7000多个,反复测试达十万多次。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通宵达旦,是一次次挑战极限。就这样,“连钢创新团队”仅仅用了15个月就完成了码头的方案设计,要知道,在国外,这项工作至少需要三年。
“设计完成了,码头开始建设,又是——难上加难!”
15个月历经千辛万苦孕育出完整方案。2017年5月11日,团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开业!不同于欧美,“连钢创新团队”的自动化码头,不仅创出了开港效率全球最高纪录,而且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第一次走下云端,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中国方案”。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3
时间回溯到2013年7月,山东港口青岛港提出了自己的时代之问:能否打破国外几十年的垄断,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也被称为“贵族码头”。2013年10月,青岛港经过反复遴选,任命了既有专业技术功底,又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张连钢,担当“自动化码头筹建小组”组长。
“我23岁大学毕业就进入青岛港,37年来一直在码头上摸爬滚打。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是我多年的梦想,而这一天终于来了!”接到任命时,因肺癌手术尚在家休养的张连钢兴奋得像个孩子。
2013年10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组吹响了“集结号”。李永翠、李波、张卫、吕向东、周兆君、潘海清、修方强、王延春等8个核心成员加上其他骨干共25人,其中党员21人,成立了攻关团队,在张连钢的带领下,开始了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的艰难跋涉……
立项之初,项目组成员连自动化码头是什么样都没见过。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张连钢带领大家先后奔赴荷兰、英国、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取经”,但国外同行“连捂带盖”,技术壁垒让项目组备受煎熬:不准下车,不准拍照,不提供任何数据。
“他们说凭咱们现在的技术,做出这个码头至少10年,建议我们直接购买他们的成熟技术!”随行翻译板着脸低声对张连钢说。
“仅仅一个口岸业务的小小模块,外国供应商就报了5000工时,折合人民币780万元,如果全部用国外方案总花费更是不可想象。”团队信息技术组负责人徐永宁回忆。跑了一圈,没求到“真经”,却让项目组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还得靠自己。
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是ECS系统,当时全球自动化码头设备控制系统的唯一供货商是荷兰TBA,不仅技术不开放,还有捆绑销售等问题。掏钱买人家的东西,只能用不能动,“生病”了都不知道咋治,张连钢决定:摆脱垄断掣肘自己干,与上海振华联合开发ECS系统。
“最艰难的时候,是我们对ECS研发进行阶段评估后,发现功能根本达不到需求,几十亿元的投资可能转不起来了,开工时间也得拖后好几年。”团队IT组负责人李永翠告诉记者,那天的会议室一片死寂,最后,张连钢打破沉默:“做不好,我们就排队跳海。我第一个跳!”
从那天起,项目组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10点前熄灭过。10个月后,当GE资深专家Simon看到项目组整体方案时大为震惊:“不可思议!我必须说,你们的模式才是最符合自动化码头建设方向的模式!”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4
日前,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向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学习立足岗位创意创新创造的决定,要求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路数打法,在全市迅速掀起创意创新创造新高潮。
决定指出,动员全市上下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立足岗位,全面、系统、多元、深入地开展创意创新创造,充分激发各行各业各类群体的激情活力,凝聚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职工等干事创业力量,是实现为青岛擘画的宏伟蓝图,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青岛这座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育先机、开新局,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决定提出,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就要发扬他们“激荡思维、敢想善谋”的创意精神,放眼全球看青岛,站在未来看今天,点燃全体市民的创意激情,释放从点到线到面的创意“金点子”,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让整个城市创意热潮涌动,形成鼓励思想碰撞、崇尚创意时尚的浓厚氛围,汇聚“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强大创意力量。
决定提出,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就要发扬他们“突破自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牢牢抓住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决摒弃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思维,坚决向各类不科学、不高效、不合理的制度流程机制开刀,以改革的视角精简层级、打破壁垒、拔掉藩篱,特别是在打好15个攻势、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等重点领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用新的理念、新的逻辑、新的打法、新的技术创新性开展工作,强力推动青岛在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决定提出,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就要发扬他们“紧抓快干、奋勇争先”的创造精神,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任务、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以改革的“冲击钻”击碎前进道路上的难点痛点堵点,运用市场的逻辑、调动资本的力量,在平台搭建、政策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使青岛成为成全四海企业家和创业者创意创新创造的“热带雨林”。
据悉,“连钢创新团队”奋力建成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和全球首个5G智慧绿色码头,为世界自动化码头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崭新方案,是科技报国初心的不懈追求者,是“振超精神”的传承弘扬者,获得“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齐鲁时代楷模”、全省“勇于创新奖”、“青岛楷模”等荣誉称号。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5
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吕向东是山东港口劳动者的代表,是奋进新时代的典型,他用创新、奋斗、坚守展现了新时代山东港口劳动者之美。
今年49岁的吕向东现为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工程技术部副经理、轨道吊经理,是“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全程参与规划、设计并建设了自动化码头一、二期工程。
入港28年来,吕向东一直从事集装箱大型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对技术勤于钻研、精益求精,自主创新,把岗位当成责任,把工作当成事业,先后荣获青岛港集团“自动化码头建设杰出贡献奖”、青岛港集团“创新先进个人”、山东省港口集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完成的成果获得中国航海学会、中国港口协会等行业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以及青岛市创新成果等多个奖项;获得19项国家专利,发表论文7篇。同时,结合自动化码头建设和设备运维方面的经验,参与完成了《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远程控制系统技术条件》团体标准,正编写企业标准8项,用实实在在的创新业绩践行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