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爱国事迹作文

| 钦容

爱国事迹展示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力量。通过了解这些事迹,旨在培养人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认同,增强各族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林则徐的爱国事迹作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收看!

林则徐的爱国事迹作文

林则徐的爱国事迹作文(篇1)

清朝名臣林则徐,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成长与父亲林宾日的家教很有关,无论林则徐做官到哪里,在他的房间总是挂着父亲亲笔题写的对联:

粗茶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

这副对联,之后成了林家的家训,不仅仅林则徐的儿孙铭记不忘,而且林家的儿女亲家子弟也视作传家宝,摹仿誊写悬挂于中堂之上。林则徐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至其父已衰败,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林父因家境贫寒,中途放下举业,做了私塾先生,半饥半寒,将就度日。林则徐出生后,林父寄厚望于他,历尽艰辛,发誓要将儿子培养成人。

林则徐刚满四岁,林父就开始实施启蒙教育,每一天上私塾课,便带上儿子入塾识字读书。尽管父亲望子成龙心切,但却十分注意施教方法,从不压抑孩子的天性,总是让儿子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淘气,林父从不打骂,在授完课后,让孩子放任地玩耍一阵,然后把儿子抱在膝上,一字一句地教他诵读文章和诗词。至七岁时,林则徐已经能熟练地背诵许多文章和诗词,而且明白不少道理。于是林父便开始教他写文章。当时有人劝林父不要这样早教林则徐作文,林父说:“此儿性灵,时有发现处,不引之则其机反窒。”由于林父耐心教诲,循循善诱,林则徐的智力得到开发,很快便以童年擅文名于乡里,被人们视为“神童”。

事实上,林则徐的.智力得到较早开发,是林父教育方法适当的结果。林则徐在《先考行状》中回忆:“府君之教,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向学,讲授书史,必示以身体力行近理著己之道,罕譬曲喻,务使领悟而已,然未尝加之笞挞,即呵斥亦绝少。”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讲授义理时注意以具体可见的事情来举例说明,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点燃孩子的智慧,这样智力自然日增。

制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和耐心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办法。但是,这不等于对孩子教育不严加约束。林父要求孩子读书要刻苦勤奋,规定每一天读书到深夜,而且寒暑不怠懈。每一天夜晚,林父让儿子在一盏小油灯下,由他亲自督促辅导学习。家中他人亦在灯下忙碌做事。据林则徐回忆:“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坐,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粟手皲,恒至漏尽。”父子勤读,母女苦织,清苦家庭的勤劳家风,对林则徐的道德品质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

林家生活十分清贫,平时难保温饱,每到除夕之夜才能吃上一顿素炒豆腐。尽管如此,林父即使典当衣物,也要保证儿子学习。一年春夏,青黄不接,林父将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借给了人家,自家人却饿着肚子,就是这样,林父母挖回野菜让儿子充饥后仍不放松他的学习。

由于林父很有学问,加上教导有方,在地方上颇有声望。正在林家度日如年的困境中,当地的一个富豪恶霸来到林家,要以高于他人数倍的聘金,请林父上他家坐馆教书。林父一来疾恶如仇,二来不愿抛下儿子,让儿子荒疏学业,遂坚决辞却。与此同时,他教育儿子要学习古人的德操,越是艰难困苦,越要磨炼意志,越要坚定信念,越要正直做人。

林则徐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下,知识学问根基扎实,德行高洁,从小立下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并养成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20岁那年,他乡试中举。然而命运多舛,初次入京会试落榜,他回乡后仍不改匡时济世的凌云之志,勤学不辍。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再试举进士,入翰林。由此开始他的政治生涯。他曾先后在浙江、江苏、陕西、湖北、河南、河东、两江等地任地方官,颇有政绩,以至有“林青天”之誉。他在为官任上始终以国计民生为头等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拯世救民的品德写照。他一生抱定父亲对他“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的教训,用自己的知识、学问、才能和品德,为国家的兴盛和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风范彪炳千秋。林则徐成为一代伟人,林父的家教之法亦为世人垂范。

林则徐的爱国事迹作文(篇2)

饭桌上的较量不输于战场。

1839年,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一些靠贩卖鸦片毒害中国人发财的不法外国商贩,总想寻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探知一下林则徐禁烟的态度。

这天,英国领事邀请林则徐赴宴。宴会快结束时,端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当时一向见多识广的林则徐也没有见过冰淇淋,见上面冒着气,以为很烫,便用嘴吹了吹,才送到嘴边,在座的外国商人见了不禁哄堂大笑起来。林大人呢,对此只是笑笑,并不生气,淡淡地说一句:“冰淇淋好吃,但不懂怎么吃,胡来是不行的。得按规矩吃,才没问题。”

来而不往非礼也。事后,林则徐也备了丰盛的筵席回请领事和商人们。几道凉菜上过后,端上一盘太极图案的菜,这道菜颜色淡灰,略带暗红,光滑发亮,不冒热气,看上去同凉菜没什么两样。

林则徐怕这些外国人不懂得这道菜怎么吃,就自己先用勺舀一些放在小碗里,英国商人义律想何必如此麻烦呢,于是舀了满满一勺,就要往嘴里送,林则徐说声“慢”,这义律哪里听得进去,把满满一勺塞进口中,只听“呀”的一声,义律烫得跳了起来,用手捂住了嘴,嘴唇已烫出一圈红红的“花边”,其余的客人都惊呆了。

原来这道菜是林则徐家乡福建的一道名菜——槟榔芋泥,是用芋头磨粉和油调制而成,外看冷而内热。为缓解这一尴尬局面,林则徐站起来说:“这槟榔芋泥,吃法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是好吃,但不懂怎么吃,胡来是会烫到嘴的。吃这道槟榔芋泥就像做事一样,只有老老实实按规矩办,才会没事。”

听了这话,这些外国商人一下子傻了眼,领教到了林则徐的厉害,感到林则徐是个不好对付的中国人。

经过与林则徐的几番较量,这些英国商人打消了侥幸心里,不得不同意缴出全部鸦片。

林则徐的爱国事迹作文(篇3)

说起林则徐爷爷,大家都一定不陌生,林则徐爷爷是我国禁烟领袖、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当然,林则徐爷爷最伟大的事迹还是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的多次武装挑衅,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今年,也就是今年,是林则徐爷爷诞辰第230周年。当年,林则徐爷爷虎门销烟的壮举还历历在目,在19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扭转贸易不利的局面,把大量鸦片走私到中国,道光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就派林则徐禁烟,1839年6月份,林则徐爷爷将没收到的所有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维护了中国的尊严和利益。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今天,在林则徐爷爷诞辰23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当一次小小宣传员,宣传什么呢?宣传林则徐爷爷的伟大爱国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奋斗。是前辈的不断努力,才会有么好的今天,是前辈人的努力,才能造就现在的伟大中华;是前辈的奋斗,才造就了现在美好的生活条件,让我们学习林则徐爷爷的伟大精神,当一个爱国主义者,当一个爱国的少先队员。

我国的大好河山造就了现在的美好生活,让我们记住林则徐爷爷吧,记住虎门销烟,这能让我们受益终生。

林则徐的爱国事迹作文(篇4)

英帝国主义为了护大殖民统治,将大量的鸦片倾销到我国,严重危害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后,来到了广东。他带领广东人民与英国商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他率领英勇顽强的广东军民,抵御了帝国主义的入侵,但是,由于封建

统治者----道光皇帝的昏庸、无能,他听信馋言后将林则徐流放到了尹梨。

当影片播放到林则徐带领广大军民在虎门销毁鸦片这一壮观的场面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这一伟大的壮举真是大快人心。鸦片这一壮观的场面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这一伟大的壮举真是大快人心。鸦片是一种毒品,长期吸食鸦片,不公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使人精神萎糜不振。可见,它的侵入,不仅危害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使我们的军队丧失了战斗力。因此,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对它深恶痛绝。虎门销烟这一壮举不但灭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还大长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志气。帝国主义其实就是一只纸老虎,只要万众一心就一定能打败这只纸老虎的。

当影片播放到卖国贼琦善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摆出一副哈巴狗的嘴脸时,我心里顿时怒火中烧。我真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这丧权辱国的卖国贼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丧失的不仅是个人的尊严,而且是民族的尊严。正因为这些卖国贼的存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才会遭到侵略者的践踏、蹂躏。慈禧大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正因为她的对内残酷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对外一再卖国求荣,才导致我们的祖国一次以一次遭受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和蹂躏。这些卖国贼给后人留下的只是四个字,那就是——遗臭万年!

做为每一个有血有肉的炎黄子孙,时刻都应该把祖国放在心里。林则徐的英雄事迹将激励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为振兴和捍卫中华民族面献身。

林则徐的爱国事迹作文(篇5)

清朝名臣林则徐,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成长与父亲林宾日的家教很有关,无论林则徐做官到哪里,在他的房间总是挂着父亲亲笔题写的对联:

粗茶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

这副对联,之后成了林家的家训,不仅仅林则徐的儿孙铭记不忘,而且林家的儿女亲家子弟也视作传家宝,摹仿誊写悬挂于中堂之上。

林则徐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至其父已衰败,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林父因家境贫寒,中途放下举业,做了私塾先生,半饥半寒,将就度日。林则徐出生后,林父寄厚望于他,历尽艰辛,发誓要将儿子培养成人。

林则徐刚满四岁,林父就开始实施启蒙教育,每一天上私塾课,便带上儿子入塾识字读书。尽管父亲望子成龙心切,但却十分注意施教方法,从不压抑孩子的天性,总是让儿子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淘气,林父从不打骂,在授完课后,让孩子放任地玩耍一阵,然后把儿子抱在膝上,一字一句地教他诵读文章和诗词。至七岁时,林则徐已经能熟练地背诵许多文章和诗词,而且明白不少道理。于是林父便开始教他写文章。当时有人劝林父不要这样早教林则徐作文,林父说:“此儿性灵,时有发现处,不引之则其机反窒。”由于林父耐心教诲,循循善诱,林则徐的智力得到开发,很快便以童年擅文名于乡里,被人们视为“神童”。

事实上,林则徐的智力得到较早开发,是林父教育方法适当的结果。林则徐在《先考行状》中回忆:“府君之教,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向学,……讲授书史,必示以身体力行近理著己之道,罕譬曲喻,务使领悟而已,然未尝加之笞挞,即呵斥亦绝少。”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讲授义理时注意以具体可见的事情来举例说明,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点燃孩子的智慧,这样智力自然日增。

制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和耐心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办法。但是,这不等于对孩子教育不严加约束。林父要求孩子读书要刻苦勤奋,规定每一天读书到深夜,而且寒暑不怠懈。每一天夜晚,林父让儿子在一盏小油灯下,由他亲自督促辅导学习。家中他人亦在灯下忙碌做事。据林则徐回忆:“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坐,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粟手皲,恒至漏尽。”父子勤读,母女苦织,清苦家庭的勤劳家风,对林则徐的道德品质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

林家生活十分清贫,平时难保温饱,每到除夕之夜才能吃上一顿素炒豆腐。尽管如此,林父即使典当衣物,也要保证儿子学习。一年春夏,青黄不接,林父将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借给了人家,自家人却饿着肚子,就是这样,林父母挖回野菜让儿子充饥后仍不放松他的学习。

由于林父很有学问,加上教导有方,在地方上颇有声望。正在林家度日如年的困境中,当地的一个富豪恶霸来到林家,要以高于他人数倍的聘金,请林父上他家坐馆教书。林父一来疾恶如仇,二来不愿抛下儿子,让儿子荒疏学业,遂坚决辞却。与此同时,他教育儿子要学习古人的德操,越是艰难困苦,越要磨炼意志,越要坚定信念,越要正直做人。

林则徐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下,知识学问根基扎实,德行高洁,从小立下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并养成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20岁那年,他乡试中举。然而命运多舛,初次入京会试落榜,他回乡后仍不改匡时济世的凌云之志,勤学不辍。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再试举进士,入翰林。由此开始他的政治生涯。他曾先后在浙江、江苏、陕西、湖北、河南、河东、两江等地任地方官,颇有政绩,以至有“林青天”之誉。他在为官任上始终以国计民生为头等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拯世救民的品德写照。他一生抱定父亲对他“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的教训,用自己的知识、学问、才能和品德,为国家的兴盛和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风范彪炳千秋。

林则徐成为一代伟人,林父的家教之法亦为世人垂范。

12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