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先进个人典型优秀事迹
好老师先进个人典型优秀事迹精选篇1
董金亮老师
01默默坚持也是一种美德——他说:有一种快乐叫简单,有一种幸福叫坚守。
执着坚守,静候花开。从“懵懂的第一次”到“现在的第十次”,他一直都是无偿献血志愿者中的一员,从2006年3月——至今,当迈入无偿献血这个队伍起,在长达17年的献血时间里,他一直在爱心事业的第一线默默地坚持着。在选择了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后,他也曾遭遇到质疑声,但因为喜欢这份爱心事业,所以他一直坚持着。在他的努力下,大家从怀疑到欣然接纳,从信任到赞扬有加,积极参加无偿献血这一路,他走的很心安,很快乐。
02幼儿园的献血“达人”——他说: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从一名无偿献血的未来侠、热血侠、铜牌侠、银牌侠到现在的金牌侠,他在17年内26次参加了无偿献血,总共捐献了9200毫升血液。他说作为一名教师,要在社会公益行为中起到好的表率,他义无反顾的第一个填表报名,他把每一次参加献血得来的纪念品都细心的保存好,一个杯子,一把瑞士军刀......他说看着这些物品,真的挺自豪的,想到自己今天的举动可以帮助那些生命垂危的人,心中的感觉是神圣的。对他来说,无偿献血是一种爱的体现和延续,当自己的鲜血流动在别人身上时,幸福是同等的。
03无怨无悔唱响梦的舞台——他说:每个人都有梦想,他的舞台越来越大。
别样花环,渐绽光芒。从献血那天起,时不时就会有“小惊喜”,让他体验到付出就会有收获的“大道理”。2014年,他荣获2010-2011年度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2018年,获秀洲区“十佳师德楷模;2021年,获秀洲区教育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秀洲区最美家庭。2022年,获浙江省无偿献血三免荣誉证。结婚后,他也曾担心妻子说他傻,说实话有几次单位发动献血, 参加报名时还是瞒着她的。而令他感动的是,妻子知道后说:人人都把献血置身事外,有难谁帮啊。朴实的一句话,令他感动不已。妻子长的虽然娇小,内心却无比的豁达、善良,满满的正能量。
关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爱的体现和延续。他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始终热心公益、先人后己、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和他人奉献着一份力量,决心将热心公益,甘于奉献的优良风气传承下去。点滴、细微的美好汇聚成大爱的胸怀,他以极大的热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了大家交口称赞的好老师,真诚的向这位无偿献血志愿者致敬!
好老师先进个人典型优秀事迹精选篇2
奉献毕生心血 坚守乡村教育
——“感动延边·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候选人事迹材料
王桂芝,56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图们市长安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5年来,王桂芝始终立于三尺讲台,坚守着乡村教育。多年来,王桂芝虽孤身一人,但她斗志昂扬,将毕生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长安中学,献给了乡村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她视学生为己出,把学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她辅导学生,百问不厌,诲人不倦;她无私奉献,主动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垫付费用或购买衣服;她耐心细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她始终如一,做到学数学“一个学生也不能少”。她坚持第一个走进教室,注视着孩子们走进班级;她主动一对一辅导,点对点沟通,一个也不放弃……如今的王桂芝,衣着打扮朴实无华,但精神饱满,神采飞扬;声音略带沙哑,但始终温柔和蔼,彬彬有礼。
虽然是一位老教师,但王桂芝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始终走在前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探讨适合乡镇学生的教育方法,探索适合小班制的教学模式。去年,王桂芝申请延迟了退休,她说:“我舍不得离开耕耘了三十多年的土地,舍不得那些就读于农村学校的孩子,我想陪伴着更多的农村孩子走向更广阔的的天空。”
王桂芝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标兵”等;先后获得“市优秀党员”“市劳动模范”“敬业奉献—图们好人”“州优秀教师”“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曾取得中考数学“乡镇组第一” “优秀中考教学指导奖”等称号;在市统考中曾取得“平均分第一” “优秀率第一”的好成绩。
好老师先进个人典型优秀事迹精选篇3
为教育风雨兼程 铸辉煌一路繁花
记岱岳实验中学最美教师许启琴
许启琴,岱岳实验中学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她从27年前初登讲台的青涩,到今天的沉稳娴熟,一路走来,用真情和汗水抒写美丽人生。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担任小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看着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她下决心把孩子们教好。她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优化教学,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她则做组织者,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孩子们有什么知心话都愿意跟她讲,有什么困难都愿找她帮忙。在班级管理上,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结合班级实际,她与学生一起在班内设立不同的岗位,定期轮流上岗,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机会,她所教的班级年年被评为优秀。
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她的学生,从不因个人私事而耽误教学。在近5年的时间里她住了3次院,每次医生都建议她马上住院手术治疗时,她都因为刚接任新班主任或者面临学生毕业,把手术推迟到周末或者假期,从没耽误学生一节课。特别是去年5五月份查体时,医生暗示她可能得了恶性肿瘤,必须马上手术。可她所教的学生不到一个月就小学毕业,想想不能陪孩子们一起度过这难忘的毕业时光,心生遗憾。于是,她借回家取住院用品之际,又回到学校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让学生终生难忘的课。好人好报,后来经过医院仔细检查,认定肿瘤是良性的。可手术后一周,她就又迫不及待的站在了讲台上。
她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小学部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为尽快提升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老党员、老教师的她,便主动请缨,坚持上示范课,参加听评课,与年轻教师一起探讨教学的好方法、好措施,真正起到了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学校考虑到她身体不好,又担负着小学部的整个教学教研工作,今年学校没有安排她担任班主任。可今年三月,因班主任休产假,学校找到她,她二话没说就爽快答应了。五月份,负责管理小学部的赵老师骨折,小学部的所有工作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她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把各项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
在27年的从教生涯中,她的教学成绩年年优秀,是一位令学生爱戴、让领导放心、受家长称赞的好老师。她也因此被评为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区优秀教师、区教学能手、区优秀共产党员、校道德模范和首席教师。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为教育风雨兼程的许老师,必将收获一路繁花!
好老师先进个人典型优秀事迹精选篇4
康云,复旦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教师。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研究生,导师是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2010-2011)。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分类学,对豆科黄耆属和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有着深入的研究。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6篇,参与出版两部专著,发明专利一项。
主讲《药用植物学》、《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担任复旦上医公众号二十四节气科普文化系列文章的撰写者、药学院法莫西讲师团药膳组的指导老师、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成员(医药产业),复旦大学医学科普青年联盟理事等。
候选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刻苦钻研,善于将学科进展、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授课风格风趣幽默,对待学生耐心细致、认真负责,深受师生好评。
康云老师主讲的药学院专业课《药用植物学》于2017年被评为复旦大学精品课程,于2019年入选药学院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通识选修课《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则被评为“复旦本科生最难选上的课程之一”。课堂之外,康云老师通过担任书院导师、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积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以自己的学识和作风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强国奋斗。他积极参与科普活动,撰写了复旦上医公众号的二十四节气科普文化系列文章,相关作品获复旦大学2020年度“望道新传媒奖”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优秀新媒体作品类二等奖。作为药学院法莫西学生讲师团药膳养生组的指导老师,其指导的多位同学被评为讲师团优秀讲师。
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先生的影响,康云老师说,真正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才深刻体会到“老师”,一词背后的责任,才深刻理解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意义。教师,是康云老师最在意的身份之一。
01知识百草园的播种者
药学院本科生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包含多个学科的内容,为了讲好这门课,康云老师长时间积累和沉淀,学习了中医学、中药学和《伤寒杂病论》等,将中医药的知识与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使《药用植物学》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直贯穿着康老师的教学生涯:课上有争议的问题,他会引导同学查阅资料解决,课下发邮件跟进,让同学非常感动,同学下课问没搞懂的问题,他也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仔细讲解,就算花很长时间,仍然非常耐心、客气。河西学院的魏庆华教授评价到,“几十人的大教室,没有人开电脑、玩手机,同学们自发地为老师送上掌声,这两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植物学的知识,仅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为了方便同学们通过植物的发育过程理解相关术语,康云老师自己写脚本,联系动画制作公司制作了花和果实的发育等视频,为课程教学积累生动的素材。2017年,《药用植物学》被评为复旦大学精品课程,这门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也于2019年入选药学院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目前课程团队正准备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在线课程。
除此之外,康云老师主讲通识选修课《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已有十余年,他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也将这门课打造成了“外行友好型”课程,越来越多的同学走入了这门课程。即使偶有涉及药理和中医理论的深奥之处,也能让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习基础的同学们耐下性子、沉浸其间。他还热心带教非药学专业学生的课外实践,担任“虞山本草行”项目的带队老师,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医药的兴趣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康云老师讲到,“希望让我们的传统医学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能够让传统医学为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做更多的事情,至少支持的人更多一点。”
02活动百草园的呵护者
课堂教学是有限的,课外活动、微信、电子邮件等能扩展师生的接触,产生更多的互动和反馈。康云老师积极参与各类学生活动,带领各个专业同学参加野外采药实践,支持药学院知识实验技能大赛。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受到各方好评,已多年被评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康云老师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撰写了复旦上医公众号的二十四节气科普文化系列文章和十二时辰养生科普文章,根据节气变化宣传养生文化,和上海医学院宣传部门的老师一起,通过发行明信片等方式进一步推广,增强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受益。“节气的含义在网络上都有,但我们要讲出自己的心得。”康云老师很看重这一点,“因为这不仅代表我个人,也代表着复旦上医教师的水准。”本着对整个团队的责任心,他将严谨的态度持之以恒,并且把一整年的节气都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读者们纷纷留言期待接下来的推送更新,这份沉甸甸的期待鼓励着康云笔耕不辍。相关作品获复旦大学2020年度“望道新传媒奖”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优秀新媒体作品类二等奖。
药学院于2020年12月成立了法莫西学生讲师团,他受邀担任药膳养生组的指导老师,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空余时间,为入选讲师团的同学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2021年,药膳养生组的同学多次进入社区、枫林后勤以及药学院多个党支部,进行药膳和养生宣讲,康老师指导的多位同学被评为“优秀讲师”。
03精神百草园的传播者
讲授知识是课堂的基本任务,更应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王文采先生用他特有的谦逊、坦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成长,康云老师谦虚说道,“距离王先生我差得很远,但我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以无愧教师这个身份。”此外,他参加了复旦大学医学院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班,充分利用课程自身丰富的育人元素,如含药用植物的古诗词,以及张仲景,李时珍等医药学家的故事,以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康云老师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就必须切实提高自身修养,要钻研所教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业业务,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教师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一名称职的教师,既是对自己和学生负责,更是对学院和学校、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在康云老师看来,即使中西医的理论不尽相同,但治病救人的崇高理想是相通的。他甚至将这种信念融入到对国家治理的理解当中,“古人治理国家和治病的原理是很类似的。就像范仲淹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成为一代又一代医者心中更为崇高的快乐之源。也因此,每每谈到家国情怀的内容,他都能底气十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康云老师的一言一行,早已深深影响了百草园的各位“游客们”。
好老师先进个人典型优秀事迹精选篇5
全国最美教师张龙:自己走100步,不如带动100个人走一步
3月20日“国际幸福日”,江城武汉有一群人格外幸福——当天,武汉市盲童学校“六点天使艺术团”合唱音乐会启动仪式举行,宣告他们即将登上武汉的音乐殿堂琴台音乐厅,让更多人听到“天使的声音”。
作为音乐会艺术总监、“六点天使艺术团”创办者,张龙在启动仪式台前幕后忙碌着,甚至无暇好好品味这份幸福。走上讲台30年,特别是来到武汉盲校12年来,张龙一直像“永动机”一样为学生奔忙着。中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教师、湖北省道德模范……张龙说:“比起这些个人荣誉,我更大的收获是身边有了一群好老师,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初心不改
让盲童们被世界看到听到
20日的启动仪式上,“六点天使艺术团”带来了7首曲目的表演。其中,被爱称为“大头”的学生魏贇琛,用德语独唱了一首《鳟鱼》,感染力十足。
欢快的旋律中,人们很难想象魏贇琛的身世有多么坎坷。7岁那年,魏贇琛一到盲校就因为他和身体极不相称的大脑袋而被张龙注意到。魏妈妈说,儿子患上的是难以手术的脑瘤,医生判断他活不过9岁。
“跟着我学音乐吧,不管未来如何,起码当下是快乐的。”张龙把魏贇琛揽到了身边。第二个月,魏贇琛就开始管张龙叫“妈妈”。
这一喊便是9年。魏贇琛在音乐的陪伴下,不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也不断探索着新的世界。如今他已经熟悉掌握钢琴、陶笛、葫芦丝、印第安笛,还能用中文、英文、意大利语、德语演唱,是学校的艺术小全才。
像魏贇琛这样的孩子,在武汉盲校还有很多,他们便是张龙2011年执意要求从普通学校调到盲校的原因。
那年,张龙在北京的一次演出中,第一次见到盲童表演,被深深震撼。“他们看不见世界,但应该被世界看见。”从那一刻起,这个信念便深深刻入了张龙的心底。
2013年,张龙在学校创建了“六点天使艺术团”,用艺术充实盲童的心灵,拓展他们的世界。“盲文是六点字,而早晨六点是朝阳升起的最美时刻。这就是我们名字的由来。”张龙说,这些盲童是她心里最美的天使。
魏贇琛等一批学生,还走向了全国各地,收获了很多荣誉。“2021年,我们参加全国残疾人汇演,拿了器乐类比赛金奖。那年我们还去了上海,在TSP国际公开赛上用四种语言表演,拿了4个金奖2个银奖。”魏贇琛自豪地说。
如今,“六点天使艺术团”已经从最开始的3个乐器社团,发展成18个艺术社团、2个体育社团,学校的艺术兴趣教育更是实现全覆盖,每个盲童至少能掌握两项乐器。
星火不熄
一个标杆带动一群好老师
张龙今年已经48岁,学校仍和她刚来时一样,只有两名音乐教师。她是怎样把艺体教育办得风生水起的?张龙笑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13年起,张龙的故事经媒体报道被人们所熟知,2015年,她获评全国首届“最美教师”。不想“出名”的张龙,感受到了被关注的力量——社会各方关爱向孩子们涌来,一群志愿者老师向她的身边汇聚。
在武汉盲校,每天17:30-21:00都是学生自由徜徉在艺术海洋里的时间,专业老师们的到来,让他们改变了“读完书就是去按摩”的想法。
郭斌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曾轰动一时的“山西挖眼案”受害人,2014年随家长慕名来汉找到张龙。为了郭斌,张龙破例当了班主任,一带就是9年。
9年来,郭斌在张龙的影响下,在多名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4门乐器,还成为全省首支盲人电声乐队的贝斯手。这支由盲校学生组成的乐队多次公开表演,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拥有1.5万粉丝。
郭斌说:“我的贝斯主要是跟武汉音乐学院的张诚老师学。我希望将来能考上大学,毕业后靠音乐生活。”而他的多名学长学姐,如今已经实现了梦想,进入专业剧团靠艺术自立。
在音乐会启动仪式上,郭斌参与了多个合唱节目,他的声乐指导老师是青年女高音歌唱家严东奎。曾任教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的严东奎,2018年与张龙“一见如故”,并加入“六点天使艺术团”志愿者团队。她指导学生们建起了合唱团,并在疫情期间推出一首《You raise me up》,抚慰了无数人的心灵。
严东奎说:“张老师是真正把工作当事业、把学生当孩子的老师。她在教学中非常严格,并不会对因为孩子的缺陷而区别对待。后来我才理解,这正是孩子们最需要的。”
在校内,张龙更是一个引领全体教师的标杆。武汉市盲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姜望国说,张龙是学校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持人,引领十余名年轻老师成长。她创建了“党员妈妈”党建品牌,带着老师们走进学生的内心。
“张老师最好的示范就是敬业。”该校语文教师李炜介绍,张龙几乎每天早上6时许到校陪孩子们晨练,晚上指导孩子们乐器练习到9时才回家。大多数周末,张龙又要忙于给孩子们排练节目,准备比赛。
3月18日,张龙发了一条朋友圈:上一次陪女儿在当天过生日还是十岁,启动仪式最后一次排练结束,可以回家陪她过生日了。
“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自己是个好老师。但我不是一个好女儿、好妻子,特别不是一个好妈妈。”张龙哽咽着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除了一再错过女儿的生日,孩子从小到大的六一、元旦汇演,她都因为工作没能参加过一次。
张龙说:“每一个人都要面临选择,我很幸运有无条件支持我的家人,他们都知道,这些盲童更需要我。”
探索不止
艺术治疗拨亮微弱的心灯
最近,张龙和志愿老师们除了筹备5月31日的“六点天使艺术团”合唱音乐会,还在忙着筹备另一场演出——全国首场儿童疗愈剧《心灯》公益展演。
成立于2019年的“心灯艺术治疗工作室”,是张龙引领的另一个公益团队,成员包括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教师、老年大学教师以及志愿者教师等,他们致力于探索“艺术治疗”在特殊孩子、特殊家庭上的实践。
在张龙的办公桌旁,贴着一张特殊的课程表,上面是24节艺术治疗主题活动的排期。张龙介绍,她们团队用“艺术治疗”进行了8个方向研究,她承担研究的是亲子关系方向,每个家庭一个周期的课程是24节,包含舞蹈、音乐、美术、戏剧、诗歌、沉浸体验、互动游戏等形式。
每次活动课程为一个半小时,但张龙等老师们却需要事先准备至少两个多小时的课程内容,且每节课后还要整理一篇万余字的详尽总结分析报告,这是“心灯艺术治疗工作室”立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内容之一。
极目新闻记者在张龙的一篇分析报告中看到:治疗师建议亲子来一个爱的抱抱,S203家庭比较自然,能感受到虽然亲子关系比较紧张,但是平时也有亲密的举动;S209家庭抱起来很不自然,两人都表示抗拒,能感受到平时很少有这样亲密的举动……
张龙目前已经完成了两个家庭的课程,团队中的外聘专家、武汉音乐学院教师徐凤萍副教授承担了更多研究。徐凤萍说:“我是在韩国攻读的艺术治疗学博士,2018年慕名找到张龙老师,她当时已经是非常知名的特教专家,但还是非常乐于尝试对孩子们有益的新事物。”
在张龙的号召与引领下,徐凤萍从一个人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一个团队的事业,团队10名老师全部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徐凤萍老师说,目前准备的公演,是准备把团队几年来的成果和感悟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艺术治疗”,让更多特殊群体受益于“艺术治疗”。
“我一个人走100步,不如带动100个人走一步。”张龙说,这是她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欣慰。
“好老师如群星闪耀,照亮孩子人生之路。”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熊光华说,洪山区近几年涌现了一大批像张龙这样的优秀教师典型,点亮了孩子的梦想,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孩子们的成长星空因为有他们而明亮璀璨。今后全区将继续大力宣传好老师、学习好老师、培养好老师。
好老师先进个人典型优秀事迹精选篇6
坚守山乡卅五载 乐做学子燃灯者
2023年度江西省中小学 “最美书记校长”事迹展播——周小聪
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时代,消息总是传得特别快。周小聪校长入选2023年江西省“最美书记校长”,消息传到万载县黄茅初中,教师群里一片欢腾。黄茅镇群众获知这一消息,纷纷转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分享这一喜讯。一时间,“最美书记校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黄茅镇地处万载西陲,邻接湖南浏阳,作为万载西线经济重镇,当地民众在万载县城置业购房者为数不少,根据现在的入学政策,他们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到县城学校就读,可是,在商讨子女入学问题时,他们常常会说,在黄茅初中读书就蛮好,没必要跑到县城去读书。有道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民众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黄茅民众在择校机会面前,宁愿放弃县城学校而愿意选择黄茅初中,民众信任的背后,就是黄茅初中过硬的教学成绩。
在教育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周小聪校长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35年扎根万载山区教育;从2012年开始,11年担任山区乡镇初中校长,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大力改变山区乡镇初中教育落后的面貌,甘当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铺路石”,帮助山区父老乡亲实现“教育改变命运”的梦想,乐做照亮山乡学子美好前程的“燃灯者”,当选“最美书记校长”,可谓实至名归。
坚持山乡卅五载,初心不改写忠诚
周小聪同志1988年从宜春师范毕业后,在分配工作时,家乡是万载城郊马步乡的他,本来是有机会到邻近县城的学校任教,但是,因为万载山区乡镇老师极度缺乏,毅然选择了到万载边陲靠近湖南浏阳的黄茅镇村小任教。
在黄茅镇村小任教短短几年,他的工作很快就风生水起,迅速成长为在万载小有名气的优秀老师。1992年,他妻子出于就近工作便于照顾家庭的考虑,希望他向教育局申请调到县城旁边的高城乡教办工作,当教育局领导在调职申请书签字同意后,他在最后一刻,还是犹豫了。他想到山区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他想到山区极度缺乏老师的现状,最后硬是把调职申请压在自己办公桌的抽屉里,继续在黄茅山乡安心当老师。
2012年,因为工作能力强,又考虑到他对山乡教育的热爱,组织上任命他到仙源初中担任校长。仙源乡是万载最偏远的山区,山高路陡,交通极为不便。2013年元月3日,元旦假期结束返校工作之际,恰逢天降大雪,他在返回仙源初中途中,客车开行到双桥镇,就因大雪封山而停止运行,他看到漫天飘飞的大雪,牵挂此时大山中学校师生的安危,毅然顶风冒雪从双桥镇下车步行30公里山路,花了近6个小时才徒步回到学校,看到学校安然,师生无恙,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他担任仙源初中校长两年时间,仙源初中就从一所教学成绩倒数的学校步入全县先进学校行列。2014年在全县学校的校长调整时,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工作成效显著,有意安排他到城郊初中担任校长,但他出于对山乡教育的责任和担当,还是选择了到株潭初中担任校长。株潭初中地处株潭镇到袁州区慈化镇之间的乡村,离株潭集镇有十来里路,四周是农田和山丘,属于地处偏僻的学校。他到株潭初中任校长后,一举扭转了学校教学质量和校风下滑的颓势,很快进入优秀学校行列。
2020年,在调整全县学校领导班子时,以他的工作业绩,本来有机会到县城周边的学校任职,但是,他又一次选择了对山乡教育的坚守,回到黄茅初中担任校长。
35年来,他就是这样,以对山乡教育的坚守,在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帮助山区父老乡亲实现“教育改变命运”的梦想,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书写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
知善行善扬善悟善,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有一个精辟的论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
周小聪校长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几个学校担任校长,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他一直强调,“善”,是教育的“本根”,是学校文化的根基,以知善行善扬善悟善,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知善是善文化的落脚点,行善是善文化的关键点,扬善是善文化的切入点,悟善是善文化的动力点。完善人格修养,善是根基、善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的原驱动力。善的培育,首先要知善恶,明是非,辨荣辱。其次是教育引导,让学生一心向善。最重要的是,形成崇尚善的校风,使学生在善的风气中熏陶涵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善念推动善行,善行升华善念,二者的良性循环便汇成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善是永绽光芒的精神底色,是不可动摇的道德支柱。知善行善扬善悟善,学校的善文化能够在教育的土壤中播下“善种”,开出“善花”,结出“善果”!
善文化博大精深,知行合一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周校长一直强调,行之以善,无所谓大小,从细微处做起,从具体的小事情做起,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坚持不懈,落实于行,才能以小见大,积少成多,心善如水,从善如流。
现为万载中学教师的袁增才,经常对人讲,2004年冬周小聪老师步行30里路来家访,正是这一善举,让自己能够继续学业,以后才有机会读大学,才能当老师,现在自己当老师了,一定要接过周老师“善”的火炬,照亮学生,温暖学生。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周小聪校长坚守山乡教育,带领教师团队,努力提高山乡学校的教学质量,让无数学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不愧为坚守山乡教育的最美教育者。
一片丹心育桃李,烛光辉映党旗红
坚守山乡教育,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他秉承着“以爱为源,以情育行,真诚待人”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引领教师成长,引领学生前行。
他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一直坚守初三一线,且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走进课堂,每年听一百多节课,充分了解学校老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被师生称为“小板凳校长”。
他积极思考,勤于探索,创建了黄茅初中“1234”教学模式,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效。他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引领教师成长,为老师们提供各种专业成长的平台,原本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在他的指导和鼓励下名师辈出,喜报频频。
今年,在宜春市生物化创新实验说课比赛中,石锋代表万载县参赛荣获一等奖;在宜春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何妮婷老师代表万载县参赛获得宜春市二等奖;在“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课中,叶浩老师获得全县物理第一名将于九月份代表万载县参加宜春市决赛;在万载县优质课大赛中,陈敏老师荣获语文一等奖,宋勇平老师荣获数学一等奖,汤琴老师荣获历史一等奖;在县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张叶婷老师荣获得英语一等奖,陈雨晨老师荣获政治二等奖,辛灵美老师荣获数学二等奖;在县生物化创新实验说课比赛中,钱细桃老师荣获得物理二等奖;在县“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课中,彭斯婷荣获语文二等奖……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是他的不懈追求。
“双减”工作是国之大计,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与命运,“双减”更是教育初心的回归、基础教育的自我革命。他将“双减”工作与办学理念、发展路径相结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优化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变化。
在“双减”政策未出台前,他也一直认为成绩不是“逼”和“磨”出来的,他从不布置家庭作业成绩一直都是遥遥领先,他要求老师们尽可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开设各种社团活动,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留恋的地方。在与提质强校专家王福强校长交流时,王校长对他的做法大为赞赏,笑称他是“‘双减'先行者”。
在近年来县里举办的各项体艺类比赛中,学校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县运动会第二名、县女子足球比赛第二名,县花灯戏比赛第二名......充分挖掘孩子们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追求是他的初心和使命。
他担任校长期间,学校八次被评为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十年间,个人三次评为“宜春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七次评为“万载县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他坚守山乡教育,付出了艰辛和汗水,也收获了满满的教育幸福感。
奉献青春终不悔,育得桃李报春归。
他是一心一意为学生发展默默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好老师,在平凡的工作中,用真情诠释着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践行着初心与使命。
好老师先进个人典型优秀事迹精选篇7
贾秋萍:做张桂梅式的好教师,用心用情灌溉教育之花
对于常州同济中学副校长、语文老师贾秋萍来说,教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情怀。从教20多年来,贾秋萍不记得教过多少学生,但时常从各地寄来的一封书信、一张贺卡、一幅版画,都牵引着浓浓的师生情。她坚定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更把这份教育硕果带到了边疆,用真心和真情播撒教育希望的种子。
心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滋养下一代的精神成长
贾秋萍是一个地道的川妹子,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她从小就来到了戈壁新城格尔木,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大学毕业时,她怀揣对江南水乡的钟情,来到江苏常州,在武进师范学校开启了职业生涯。
“1995年,我才22岁,我的学生也就比我小四五岁,就像家人一样。”从没进过厨房的贾秋萍钻研起了厨艺,经常给学生们做一些家常菜,让离家求学的学生们倍感温暖。
2000年,师范学校合并调整,贾秋萍来到同济中学,成为了一个在教学上严谨认真,在生活中和蔼可亲的“高人气”教师。“我有这样一个习惯,开学前一个星期就会每天熟悉一遍学生的名字,报到那天就大概把他们的名字和脸对上了,我要求自己开学第一天认全所有的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和他们熟悉起来。”
贾秋萍的课堂不止是教室,她会带学生一起走进青果巷,寻踪思想文脉,也会一起品茶、赏月、看星星,让学生像作家一样观察自然、表达自然、抒发对自然的独特感受。“语文课,不仅要有语文知识,更有生活体验,有和理想的对话。”
贾秋萍认为,语文是母语,可以培植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是为精神奠基的学科,在人的学习、成长、生活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同时,作为教师,她也懂得尊重孩子,发现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她让语文课堂重新变得丰满,也让学生的精神生长过程变得生机勃勃。
志在改革:推广“单元整体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2018年,贾秋萍团队的“单元整体教学”荣获了“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和传统的讲授型课堂不同,“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整体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情境、任务和评价。 它解决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疏离的问题,也解决了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知识讲解和机械训练的问题。为了推广这个研究成果,江苏省教育厅还发文成立了江苏省语文整合教学研究所。
江苏省语文整合教学研究所所长戴晓娥说:“贾老师是改革的领头羊,她认准语文学科育人的改革方向,就坚定地用整合教学的理念架起真实生活和课文内容的桥梁,让学生用语文来做事、解决问题。”比如,举办“爱的颂歌”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做个好记者,讲好身边的好故事,跟着课本去旅行,学生成了语文课的主人,他们在诵读中理解诗歌、在采访中发现身边的美好,记下打动自己的故事,把自己当作导游,介绍作家文字中记录的美景,这样的语文课虽然不讲不练了,但学生学得带劲,喜欢上语文课,考试成绩也很好。
贾秋萍不断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导师求教,向身边优秀伙伴学习。她坚持实践,锤炼课堂,既要分数,也要发展学生素养。实践证明了教育改革的成效,学生成绩让人放心,素养发展有目共睹,她的学生连续两年获得省作文竞赛一等奖,这样的突出表现令人称赞。贾秋萍还将课堂开放给所有老师,带动其他老师一起实践,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语文学习和真实生活整合。
目前,“单元整体教学”教学方法在全国已建立3个示范区,5所基地学校,培养了100名种子教师,成果推广覆盖全国21个省市,举办了两届义务教育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全国报告会,项目团队研究的语文大单元教学成为引领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在全国范围形成了一定影响。在这个平台上,仅常州市已经走出了3位正高级教师,3位特级教师,一批批教师走向了语文专业发展的道路。
情满边疆:组团式教育援疆,用大爱播撒希望的种子
在教育领域,贾秋萍有一位偶像——“__”的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她也因此开始关注边远地区的教育。
2021年9月,贾秋萍得知了江苏省新一批“组团式”教育援疆队伍即将出发的消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与9位来自常州不同学校的教师走进了新疆克孜勒苏州乌恰县的黑孜苇乡中学,在祖国最西的中学开始了教学工作。
当时,团队内的10名援疆老师各有所长,大多都是教不同的学科,但是目标是一样的,就是把最新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当地的青年教师。在充分调研后,团队为学校设计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他们成立了“种子教师成长营”,来推动骨干教师快速成长产生辐射,第二是“云上师徒结对”,发挥背后的常州教育力量,做到全学科覆盖的学科指导。第三是落实“三单设计”,就是通过课前预习单、课中学习单、课后反馈单为抓手,提高课堂实效。
组团式教育援疆输出的是前沿的教育理念,在援疆一年多时间里,这样的帮扶令当地的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提升。黑孜苇乡中学老师马灼军说:“贾校长热忱、亲切和谦逊,她每节课都重视给学生反馈:作业反馈、试卷反馈、默写反馈、作文反馈......注重方法的指导,她心中装的是大语文,我深深地敬佩她!”
经过一年半的时间,黑孜苇乡中学的很多青年教师都积攒了不少教学工作经验,也拥有了能够独当一面的能力。贾秋萍团队不仅为黑孜苇乡中学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还留下了一首师生共同传唱的校歌。
贾秋萍说:“黑孜苇乡中学是一所2018年建成的新学校,虽然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但那里是壮美的帕米尔高原,有独特的地形地貌,还有学校所在地,也有特别的历史渊源,我们就想用音乐的方式把这些文化和历史记录下来,当作送给这所新学校的礼物,还能让学生代代传唱,成为我们两地间的一种默契。”
近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决定,授予贾秋萍江苏“最美教师”称号。2022年9月,带着这份新的荣誉,她和团队又一次陆续踏上援疆之旅,再续跨越一万多公里的深厚情谊!
好老师先进个人典型优秀事迹精选篇8
倡导“三心”教育,争做德育教育领跑者
---记蒿坪镇中心学校副校长 秦宗芝
秦宗芝,女, 1981年12月出生,现年42岁,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县级师德标兵、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从教20余年来,曾担任班主任13年、年级组长3年、蒿坪镇中心学校教务主任5年,现任蒿坪镇中心学校安全、德育副校长兼任英语学科教学工作。二十余载春秋,倡导“三心”教育实践;二十余载荣耀,缔结“三心”教育之芳华。
播洒爱心,勇于担当
自踏上三尺讲台那日起,她就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一头担的是义务, 一头担的是责任。她的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她扪心自问时,扣问的是良心,她倾情付出时,播洒的是爱心。她深知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她都要求自己自始至终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找到自信。面对着不同的学生,她总会找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生。她始终坚持:“多一点耐心, 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鼓励”,使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点燃每一个学生心中的希望。
2021年10月20日,我校一位九年级班主任老师突发疾病,无法继续承担该班班主任工作,因班里调皮学生多一些,该班的任课教师都因力不从心而推辞接手该班的班务管理。这时,作为教务主任的她,深知学生的前途是耽误不起的,深感责任重大;在仍然担任双班毕业班英语教学繁重工作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接手了该班的班务工作;在班级管理中,她用爱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从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家访、生病探望、送生活用品、送学习用品等,用暖心的举动融化每个孩子的心田。正因为这样,所以当她嗓子哑了的时候,总会有孩就偷偷的放润喉片在她的办公桌上;当她难过的时候,细心的孩子都能发现,总是写小纸条、画画去安慰。艰难而快乐的几个月和孩子们的相伴,收获了家长和学生们的信赖和认可。虽然只有几个月的守候,但和孩子们、和家长的感情很深。学生毕业后,她经常收到家长和学生的短信、微信,孩子们纯洁的心、深厚的意,家长们圣洁的情、感激的话净化了她的心灵,激起了她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她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学习虚心,玉汝于成
她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到优秀的初中英语教师;从村级小学到九年制学校,再到初级中学;从最基层管理者班主任做起,到年级组长到初级中学教务主任再到中心学校副校长,20多年来扎扎实实,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了不少教学和管理经验,也锻炼了她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但她仍然坚持学习,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教学管理需求。
她深知作为一名追求卓越的人民教师,要想让孩子得到一碗水,自己必须有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所以她与时俱进,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带英语学科成绩在同级同类评比中一直领先,所带毕业班英语学科在中考中曾获得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在管理工作中,她深知“打铁必需本身硬”的道理。自身能力不强,很难干好工作,自身素养不高,很难让教师钦佩、服从和配合。因此,她潜心学习管理理论,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并且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从教学管理到安全德育管理的岗位轮换后,她更刻苦地钻研德育工作方面的书籍,仔细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积极探讨德育工作的新方法。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德育工作先进事迹报告会,仔细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不断总结他们的阅历成果,她还到先进学校亲身观摩、感受,了解先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感受先进学校的活动特点。扎实有效的学习,使她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快速翻开了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教育用心,追求卓越
作为科任教师,在教学中,她牢固树立"严师、慈母、挚友”的教育理念,既严格要求学生,又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一个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容易做到,对于学习、品质相对较差的学生,要做到就比较困难。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要允许有差异,耐心指导。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 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关心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让后进生不成为掉队的孤雁。他坚信没有心理教育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许多学生的问题是心理问题而不是思想问题,需要走进他们的心田,聆听他们的心底里的声音,抚慰孩子们受伤的心灵,疏导孩子们郁闭的心渠,真诚地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一个鼓励的微笑, 一记肩背上善意的轻拍, 一次心与心的谈话,她都毫不吝啬地面向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孩子都有做人的需要和前进的动力。
作为一名德育管理者她自始至终追求德育教育质的提升,他从改善和优化内外环境入手,着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加强班主任培养,建立班主任师徒结对帮扶制度,老班主任与年轻班主任建立师徒关系,帮忙年轻班主任做好寻常班级治理工作,留意培育优秀学生和转化待优生。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促使班主任能用爱心塑造学生,用真情感化学生,用典范鼓舞学生,用人格熏陶学生,将敬业精神落到实处。二是优化班主任考核。她在学校管理制度中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制,促进了班主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团队建设,在她的精心研判谋划下,学校完善了团队员选拨制度,采纳公开竞聘的方式提拔德才兼备,工作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师承担团委工作,将团委工作开展的风生水起,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之路任重而道远,她要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归零,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改进,以种种不足为瓶颈突破点,努力学习,奋起直追。将永恒的爱播撒人间,将爱的火苗继续延续。作为一名教师,她坚定决心要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文明、道德氛围,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给他们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田,让祖国的花朵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