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模范”称号申报个人事迹1500字以上
“劳模模范”称号申报个人事迹1500字以上篇1
十年磨砺出的项目经理
2020年五一前夕,中铁工业授予中铁山桥武穴桥项目部项目经理王楠“劳模模范”称号。“干劲、闯劲、钻劲”是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让我们从这个荣誉背后,一起见证经过十年磨砻淬砺出的年轻项目经理的成长历程。
2019年12月30日,武穴桥北岸桥址现场,一个年轻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在长江凛冽的寒风中指挥,起吊,移位,调直,落梁,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顺畅衔接。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第一段钢箱梁终于吊装就位,年轻的项目经理王楠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韧劲
开拓项目经营管理之路
半年前,在工期滞后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重点项目武穴桥如期兑现业主要求,王楠临危受命,勇挑重担,担任武穴桥项目经理。上任后,他立即对项目总体情况进行梳理,与业主进行平顺对接;迅速组织召开了“U肋熔透角焊缝检测和验收标准及顶板单元首件验收评审会”,为后续板单元生产创造条件;根据现场工期要求不断修正供货计划并及时与厂内各部门沟通,通过产能扩散加快板单元供应速度;为加快双清工作,与业主沟通简化计量流程,仅用不到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第一期材料款计量签认,实现清收1326万元,经过半年的努力,总计实现清收8966万元,为武穴桥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要让任何“不可能”变成“可能”,必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才能创出一条项目精益管理之路。
闯劲
奔向工地一线练本领
王楠老家在内蒙古赤峰,父亲从事公路建设工作,从小到大,父亲出差一走就是几个月,这养成了他独立的性格。父亲常说:“干工程这行苦,但是既然干了,就要下到现场,真真实实的解决现场问题,坐在办公室里是干不好工程的。”
2010年大学毕业后,王楠进入中铁山桥,主动要求到项目部拼装场去锻炼,丰富自己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经验。
嘉绍大桥是王楠接触的第一个钢箱梁总拼项目,这个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初入职场就能遇到如此重大工程,对于他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他从一名技术员做起,认真学习钢结构技术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从钢箱梁工艺编制、胎架制作、总拼施工,每一个流程都认真研究,反复论证,积极配合项目总工探究提高效率、减少成本的工艺方案,由他参与完成的嘉绍桥“双幅四索面多塔斜拉桥钢箱梁制造总拼技术研究”课题,被评为201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在此期间,他积累了大量的钢结构现场施工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凭借这股闯劲,在一线摸爬滚打,敢闯敢试,才能不断用创新底色刷亮发展成色。
钻劲
创新技术方案新高度
在铜陵长江大桥项目部期间,王楠担任总拼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钢桁梁总拼的技术、质量及发运等相关工作。铜陵桥采用国内首次应用的整体桁片式结构设计,整体桁片高度大、重量大。面对超大型桁片翻身难的问题,他没有退缩,积极与设计院、吊具厂家及厂内技术专家多次咨询,经过反复修改验算,设计制作了主桁桁片翻身吊具及圆弧式可翻转托架。同时经过多次探讨论证,确定了利用400吨和2×200吨双小车配合圆弧式翻转托架进行翻身的方案,圆满解决了大型桁片翻身这一难题。此方案为国内首次采用,对后续的整体式桁片桥梁拼装施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由于他技术过硬,业务精湛,2014年4月,26岁的他担任了公安桥项目总工程师,是当时最年轻的项目总工。在公安桥项目部工作期间,面对前期工期滞后的情况,王楠连续坚持在施工现场7个月,通过现场试验对焊接与高强栓施拧的先后顺序进行优化,在保证高强栓不受剪力的前提下,提出了将“高强栓终拧后焊接”的施工顺序改为“高强栓初拧-焊接-高强栓终拧”的方案,每个节间的架设焊接时间缩短了2天,使公安桥提前30天合龙。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一股精益求精的钻劲,一身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才能激发蓬勃的创造力。
干劲
全力奋战复工复产
2020年3月16日,一道弧光打破“沉寂”,武穴长江大桥钢箱梁环焊缝施工开始,像是一道发令枪,标志着中铁山桥承制的武穴长江公路大桥在湖北境内率先全面复工复产。在湖北防疫期间,作为项目经理的王楠为了这“一道光”,全力以赴。作为湖北省重点工程,武穴长江公路大桥计划于2020年12月底通车。面对紧张的工期,他把重点放在施工生产上,一边实施了严格的防疫措施,一边重新调整生产计划,增加施工设备,争取做到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跑现场、追厂家、找队伍,忙完已是深夜。
桥址的首轮钢箱梁焊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干劲热火朝天,实干是最好的证明。
“劳模模范”称号申报个人事迹1500字以上篇2
“为了将单箱薄片重量的允差精准控制在±5kg以内,我们收集了一年的数据,换了很多新‘算法’,其实有时候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仅仅是为了改进一个小小的生产问题。”红河卷烟厂制丝部电气维修师陈伟说到。
他是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云南中烟技术能手、红云红河集团技术能手、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但论及成就和贡献时,陈伟总是笑着说:“没什么,不说个人,说说大家,都是团队的功劳。”
可能因为常常与机器和数据打交道,陈伟总能让人觉得冷静从容,无论是鼻梁上架着的“金丝框”眼镜,还是静静听你讲话时微蹙的眉头,亦或是问答问题时停顿几秒思考后慢慢的语调……
“努力且有天赋”这是陈伟给大家最深的印象,“解决不了的难题找陈伟。”“新的设备问题找陈伟。”,各种“疑难杂症”的“克星”几乎成了陈伟在大家心目中的另一个名字。
创造性的研究,不辜负热爱
制丝“生丝水份”预测系统构建; 通过大数据分析建模,提升制丝薄片装箱重量准确性;对“顺序加水”系统进行研发,通过按重量、时间精准加水提高回潮后烟叶含水的均匀性……
当别人问起他是怎么有这么多“奇思妙想”时,他把这归结于“兴趣”。陈伟坦言自己是一个电子产品的“粉丝”。但他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并不在于它们的外观设计,而是它们的“内在”。“因为对电子产品感兴趣,顺带就研究一下产品的程序。”
“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各种“公众号”总会把最新的编程思路、最前沿的“算法”及时推送给陈伟 “因为感兴趣搜索几次后,‘大数据’就一直推送,以至于现在打开手机都是编程”或许,就是这样的兴趣爱好,给了他许多编程上的创作灵感。
“我很享受设计编程的过程。”在外行人看起来枯燥甚至有些艰涩的电气编程,在他看来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许多人说陈伟在电气方面很有天赋,也有许多人说是他沉得下心来钻研的性子使然,其实他早已将自己的事业以及对电气技术的钻研、学习作为了一种愿意全心投入的热爱。
不断积累,寻找更快的“路”
“他判断设备故障很准确,处理很迅速方法也很得当。他处理完故障的设备就能恢复使用,不会担心存在故障处理不完全或不彻底的问题。”这是操作人员在提起陈伟时对他的评价。
在电气故障排除的竞赛现场,陈伟站在一排长长的电柜前,一手抬着电路图,另一只手在彩色的电线上快速搜寻着。时间在秒表上快速跳动,而设置的故障也在他的从容与冷静中,一个个的被排除出来…… “四十分钟的故障排除时间,他只用了十多分钟就都全部准确的排除了,是最快的一个。”裁判说道。
排除设备故障的精准迅速,面对设备突发故障的冷静从容,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早年曾参与过香糖料供配料中心、300公斤试验线、新增储丝房等几次大的设备改造,让陈伟的电气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历练。
“自己经历过许多次设备改造,让我有了许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来独立处理问题。更让我学会了遇到设备故障要冷静思考,结合各种可能性,想到的越多,排除越快。处理的故障越多,直觉就越准确。”陈伟说
“作为师父,他总能给我全新的思路”
“如果不能改变硬件问题,或许我们构建一个与之匹配的预测系统呢?”当回忆起解决“提高生丝水分合格率”这个难题时,陈伟的徒弟周进宝说到,“当时,整个攻关都陷入了瓶颈,他给了我们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思路。”
“他就像一个宝藏一样,总能给我全新的想法。”每每提起陈伟,周进宝总会这样说。在与陈伟一同工作的岁月里,在各个电柜前认真研究图纸、控制程序的潜心专注;在办公室和其他电气维修人员热烈讨论问题的认真;在为他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时的耐心细致……这一个个片段,都默默的印在了周进宝的心里,遇到困难换个新的思路也慢慢成为了他的工作态度。
以他为负责人的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以“疑难公关、创新研发、传艺授技、推动引领”为目标。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陈伟的统筹和带动下,共开展了40余次技术研究,组织学习培训73次,名师带徒9人,完成12项难题攻关,获得专利技术7项,发表科技论文6篇,其技术研究和成果多次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获得奖项。如今,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然成为工厂、制丝车间传授技能、创新管理经验、拓展工作方法的攻关创新主阵地、成果转化试验田、技术传播的大学校。
“劳模模范”称号申报个人事迹1500字以上篇3
__,满怀热忱扎根教育一线30余年,自20__年担任生环学院副院长以来,在承担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同时,不忘教育初心,坚守课堂,敬岗爱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敢挑重担,成绩显著、教科研成果丰硕,三次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实验室建设十五投资先进个人、两次获技能鉴定优秀工作者称号、石油和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个人,学院连续9年被评为校优秀单位,主管的化工学训中心被市委教卫工委评为“十五”建设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石化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
重学习,重实践,真抓实干任劳怨
__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及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研修教育理论、教育发展趋势。她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实际,努力改进工作技巧与方法,事无巨细,真抓实干。她做好统筹规划,围绕实训教学、技能鉴定、社会培训、技术开发,建成国内一流的“教研产服”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化工学训中心,实训面积达1万平米、设备近20__台套,年均承担29万人时数实训教学,为实现基于校内“教学工厂”的“做中学”和“学中做”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20__年至20__年,__ 组织并圆满完成七届全国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班。培训教师达958人,涉及8个民族、21个省、35个城市、123所学校、12个工种的培训,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她两次获得中国化工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全国石油化工行业20__年“石油和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学校也因此获得“石油和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贡献单位”称号。
__ 积极支援西部,与新疆自治区职教中心签订培训协议,组织新疆骨干教师培训班8届,共计516人次;组织完成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宝石班60名学生在校学习和教师进修;连续三年为四川绵阳技术研究所员工进行培训,共计78人。__ 积极推进天津市劳动力输转项目,20__年引进西部地区8个学校和单位、132名学生来津接受培训并到津急需用工企业工作,组织天津市百万人才培养福利计划培训班20个,培训人数共计620人。
入一线,乐奉献,鞠躬尽瘁为教育
__ 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治学严谨,先后主讲《污水治理技术》、《环境微生物》、《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课程。她参照环境行业标准与操作标准规程、企业岗位需求,组织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将职业导向及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作为班主任,她亲学生乐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外,都以最大付出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听学生心声、解学生困难、赢了学生的心。她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
重改革,勇创新,教学科研结硕果
在教科研方面,__ 始终坚持改革,不断探索,其主持完成天津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关于在高等院校加强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 “十二五”天津市高职高专教育规划课题《构建“四位一体”校园污水处理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设计建成具备教学和生产功能的学校污水处理厂;主持完成反渗透(纯净水、去离子水生产)实训车间的建设和运行;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分项目《综合模拟实训》建设;作为“基于生产过程开发全玻璃化工仿真实训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第二完成人,国内首创基于生产过程的全玻璃化工仿真装置,并成功获得天津市、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此成果已经成功在20余个兄弟院校推广应用。她主持完成化工教指委精品课、校级精品课程各一门,参与局级教科研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3部教材。
传帮带,促发展,甘做学校老黄牛
3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严以律己,甘为人梯,为促进学校学院建设与发展默默无闻的奉献个人的一份力量,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担负对年轻教师通的指导和帮助,无私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授课资源,有力的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建设的中坚力量。“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教师们对她最真实的评价。
“劳模模范”称号申报个人事迹1500字以上篇4
王建龙同志于2005年就职于天津市交通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会计、特殊工种从业资格培训,维修管理人员培训,交通集团外聘驾驶员培训,船员资质培训等项目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与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由于工作调整该同志于2011年开始至今负责总务处全面工作。
该同志在各项工作中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认真学习贯彻“三严三实”重要思想,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组织的要求严于律已,自觉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业务方面,该同志刻苦钻研并且有严谨的敬业精神,廉洁自律、克己奉公、遵章守纪、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岗就要爱岗,爱岗就要敬业”。这是王建龙同志牢固树立的职业理念。作为教学方面的骨干,该同志于在担任教学培训处处长时,在完善和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利用自身优势带动整个青年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承担了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培训、天津交通集团外聘驾驶员培训、维修管理人员培训、船员资质培训、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术等级的鉴定、天津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培训等培训项目的授课及鉴定考评工作。
作为总务处负责人,该同志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几年来,他都能始终如一,兢兢业业,敢于负责,工作中积极主动,开拓进取,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积极为领导出主意、提建议。他没有请过事假,没有休过年假。在总务处人员少、任务重的前提下,能够团结带领部门人员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辛勤努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后勤保障工作,其实就是服务他人的工作。事无巨细,都得要考虑周全,对领导对群众,对办公对教学都必须要尽量满足需求,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近年来,面对培训工作的新变化和新的发展形势,培训中心党政提出了“学员的意见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学员的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标准”这一办学理念,致力于将培训中心打造成交通行业培训工作的新标杆。在这一新的办学理念下,该同志不断探索后勤改革发展的新路子,除旧纳新,改变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管理模式。在后勤服务工作中,王建龙同志始终牢记了他是一名党员,以党章作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和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努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每个细节中,在为培训中心提供后勤服务的工作中,总是放大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差错,让领导满意,让群众满意。
面对繁杂烦人的后勤服务工作,他总是毫无怨言,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别人不愿意接手的棘手工作,他都是没有任何牢骚的默默完成。遇有特殊情况,为了及时完成好任务,他总是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毫无畏难情绪,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乐于助人的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管理方面,他积极主动求变,结合培训中心实际情况,制定了办公用品的采购与领用制度,严格控制办公用品的采购和消耗,在有力的保证了办公、教学需求的同时做到了开源节流。同时他加强仓库管理,详细做好购入和领取的登记,为培训中心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在维修方面,该同志一直秉承着能不开支的不开支,能少开支的少开支,能自己修的自己修,杜绝了不必要的开支,想尽办法为培训中心节省资金。
安全工作是培训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作为安全管理责任人,王建龙同志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始终把中心安全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对培训中心安全防范工作的落实始终保证常抓常管,狠抓狠管,在保障教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培训中心正常秩序、消除安全隐患、健全防范安全事故的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将各项安全措施进一步的落实到实处,确保了培训中心的安全与稳定。
该同志廉洁自律,能够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工作行从大局出发,将本职工作放在培训中心整体工作的大局中考虑,一切服务于单位建设,服务于干部职工的整理利益,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劳模模范”称号申报个人事迹1500字以上篇5
全国优秀教师宁征:朴素情怀育“幼苗”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专业拔尖人才、市劳动模范……面对这些光环,宁征说:“我最大的成就是看到孩子们快乐地成长”。青岛实验幼儿园从上世纪90年代建园初期的51个孩子,到现如今的1600个孩子,从一个长满杂草的小院到如今7个分园的办园规模,每一天的变化她都亲历见证,每一步的成长她都如数家珍,唯一没变的却是她质朴的情怀。“我觉得我这份事业像自己的一个孩子,生了它,养了它,也越来越离不开它。”
—宁征
建园初期2000字评语感动家长
“我拿着一串钥匙和三个素不相识的老师,先把杂草丛生的幼儿园清理干净,用两个月的时间招了51个孩子。”1993年,在宁征从教的第12个年头,她接到教育局通知到市实验幼儿园做园长。实验幼儿园是什么概念?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什么?这些没有人告诉过她,甚至连幼儿园都只是一所闲置多年的房子。清理卫生、筹备开园、宣传招生……两个月后,她们迎来了第一批入园的51个孩子。
“那时候在幼儿园孩子们的一日活动封闭单一,除了上课就是排队,盥洗排队,吃饭排队,上厕所排队,户外活动要排队……然而,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盥洗间。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自由,同伴间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嬉戏,说说悄悄话。”这是宁征对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幼儿园一个深刻的印象,但她认为这不是幼儿园本来的样子,孩子的天性需要得到释放。“我们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去码头,游海港,孩子们变得快乐了。”为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她带领孩子们走向社会,感受自然,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孩子们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在当时的年代,她大胆的创新,做出了和其他幼儿园不一样的改变,市实验幼儿园也很快成为全市优秀幼儿园的“样本”。“过完年,我们的孩子又增加了50多人,这也体现着家。 长的认可。”宁征说,从家长对新幼儿园的陌生到接受,用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而这也得益于她当时很多创新的想法,比如每月一次敞开园门,邀请家长进园了解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不仅如此,她还要求老师在期末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为每一个孩子写一份2000字的评语,而每一个孩子的评语宁征都要看一遍,这些深深打动了家长,成为幼儿园早期“开放教育”的萌芽。
不断创新8本专著谈“开放教育”
“1995年,第二所幼儿园开园,由原来的4个班扩展为8个,在园的幼儿达到260人。”宁征说,既然“开放教育”回馈给她那么多惊喜,她就应该对其进行深层次研究。因此,从“九五”到“十五”期间,正式确立了《幼儿园开放教育》研究课题,并与1998年和2000年先后编辑撰写出版了《开放教育文集》,至今,她已经出版了8本专著,而“开放教育”早已成为了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我们好不容易研究的成果让别人学去了,那我们还有什么 优势?”教师杨柳在实验幼儿园工作了10年,也见证了幼儿园的成长,她告诉记者,每学期都有挂职园长到幼儿园学习,但宁征却这样告诉她:如果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我们就为这份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不怕别人学东西,别人学了我们可以再研究,再创新。如果说宁征是教育家,那么她早在20年前就是了,但20年后,她却依然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正是“创新”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春种秋实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
“如今,我们依然坚持开放教育,活动主题是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社区、家乡名胜,多彩的节日,社会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等。”据宁征介绍,现在幼儿园仍以“开放教育”为主线,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围绕季节、节日等话题开展,如《春天来了》、《美丽的秋天》、《冬天我不怕》、《我们的社区》、《好朋友》、《美丽的家乡》、《欢欢喜喜过大年》、《好妈妈》、《端午节》、《中秋节》、《我喜欢的海洋动物》、《海洋之舟》、《我要上学啦》等被列入“开放教育”各年龄班幼儿探究的主题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自由、自主、开放、快乐的探究学习,并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比如《欢欢喜喜过大年》是大班孩子的一个常态主题,通过“喜迎年”、“年怎么过”、“我家过年”三条主线展开,到春联、年画、中国结等新年元素让孩子动手制作,再到邀请爸爸妈妈进园欣赏自己的作品……家园间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度新春佳节的到来。
开放教育,很简单的几个字,宁征却没有停下探索、创新的脚步。她还围绕着“开放教育”研究,除了先后编写出版了8部专著外,每年接待国内外来访者千余人,举行专题观摩研讨活动几十次,为国培、省培、市培班举办“开放教育”。
“劳模模范”称号申报个人事迹1500字以上篇6
桐乡市崇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虎啸分中心执业助理医师。2006年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嘉兴市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为“感动浙江卫生十大人物”,2010年被评为嘉兴市“红船先锋”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同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11年,被评为桐乡市首届道德模范,嘉兴市第三届道德模范。2016年,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先锋语录】为老百姓服务,没有天地大小之分。
10月15日,记者来到桐乡市崇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虎啸分中心。时间已经接近中午12点,工作人员都已经下班,院内静悄悄的,只有左边走道上还传来一些说话声。走近一看,是排队的病人从诊室一直排到了走道上。
抬头一看门牌,正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许金良工作室。
今年59岁的许金良头发花白,戴着眼镜,尽管时间已经不早,病人还有很多,他依然不急不躁地望闻问切。
近10年来,他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工作状态,一天要看的病人在100人左右。对他来说,一年365天有近330天都是这样的,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6点给病人看病。在社区卫生站这个不起眼的天地里,凭借着出色的医术和对农民的真挚情感,带给一方百姓健康与幸福,也赢得了老百姓的心。
“不要忘记培养你的老百姓”
一句承诺记了一辈子
当时钟走过12点30分,许金良终于结束了上午的门诊。粗略一算,上午大概看了50号病人。
他来到附近的一家小饭店,就着两碟小菜,快速地扒完一碗米饭,然后又回到了中心。
此时,还不到下午1点——下午还有40多号病人等着他,如果不早点开始是看不完的。
这是许金良近十年来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感动浙江卫生十大人物、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年,大家给了我很多荣誉,但是在我看来,我不过是比别人每天多做几个小时而已。”许金良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病人冲着我来的,我必须给人家看好。”
在许金良的病人中,本村病人和外地病人的比例大约是1:4,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地病人大老远地赶过来,有附近镇上的,也有很多来自余杭、湖州,甚至是上海的病人。当天早上,有三名50多岁的病人从嘉兴赶来,4点半就在中心门口等了,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许医生,13年前你给我看过病,我又来了”。
由于名气大,多年来不少机构来挖过角,但都被他一一婉拒。为什么?因为一个承诺。
1980年,许金良高中毕业。那一年,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年纪大了,村委会选择了一名年轻人“接班”,这个人就是许金良。送他去学习之前,景卫村支部书记项千喜对他说:“村里培养你学医,学成以后可不能忘了本村老百姓,一定要为他们服务好。”
“当时的画面至今我都记得很清楚。我这辈子都记得,我是农民培养的医生,首先要为农民服务好。”
他被派到乡卫生院学习医疗技术,一年半学习期满后,回到了景卫村,正式成为一名乡村医生,至今已经39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一心一意守护在当地老百姓的身边。
“乡村医生不能少”
父子搭档守护基层健康
目前,许金良所在的中心有3名医生,他的儿子许道行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来,许道行算是被老爸硬拉“入伙”的。
社区医生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中心里陆续来过几个年轻医生,但就是留不住。几年前,眼看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许金良越来越急着想找个“接班人”,儿子就成了他瞄上的目标:“愿意来农村的年轻人太少了,别人留不住,儿子总好说。”
当时,许道行初三毕业,妻子想让他上普高,将来读个大学。可许金良擅自做主,要让儿子去读卫校社区医生班,将来也做乡村医生,为此妻子气得要命。“她反对,主要是因为看我太累、太忙,她不想儿子将来跟我一样。”
不过,让许金良欣慰的是,或许是因为从小到大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对他的想法很支持。经过两年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和规范化培训,许道行像父亲一样,正式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
起初,他坐在父亲的对面,父亲这边的病人排起长队,他这边却冷冷清清。之后,他默默努力,一边学习、消化着父亲的中医针灸技法,一边将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慢慢地,找他看病的人也多了起来,大家发现,这位小许医生其实也“有点水平”。
父亲的医术要学,医德更是儿子学习的榜样。“爸爸总是告诫我,能确定的病尽量找最便宜的方子开,自己不确定的一定不能逞强,如果不是急病、重病,尽可能帮农民代为向上级医院咨询,请他们隔天再来,因为农村不比城市,看病不方便,把病人推出去可能就耽误了他们的治疗机会。”
今年,许道行通过全科主治医师职称考试,已经正式成为一名执业医师。而许金良明年即将退休。
许道行说,他将接好父亲的接力棒,做基层老百姓的贴心人。
许金良说,如果身体还行,我还要多做几年,继续给老百姓看病!
“劳模模范”称号申报个人事迹1500字以上篇7
峰火岁月,他机智勇敢、不畏艰难,用勇往直前的精神让自己成为“战斗英雄”;和平年代,他恪尽职守、勤勉开拓,用忘我工作的精神让自己成为“全国劳模”;离休之后,他铭记初心、离而不休,用乐于奉献的精神让自己成为“优秀党工”。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原__县粮食局局长吕__。
峰火岁月,他机智勇敢、不畏艰难,用勇往直前的精神让自己成为“战斗英雄”
1940年9月,八路军一个排从阜宁县原益林乡来到建湖,驻扎在__县原高作乡的大西舍并改名叫__村。刚满18岁的吕__对八路军英雄既是敬仰更是钦佩,懵懂的他积极带头要求参加革命。在他的再三恳求下如愿参加了革命队伍,并担任了__镇__村第一任村长。1941年12月,原高作乡成立抗日武装,吕__被任命为民兵中队长,他带领模范班16个民兵开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跑我追”的游击战,机智勇敢抗击日寇,日本鬼子和伪军下乡扫荡屡屡受挫,他被老百姓称为“水乡李向阳”。
1947年年底,上级党组织根据解放战争形势需要,抽调吕__等一批优秀干部去华中公学学习,并参与了涟水、淮城等战斗。1949年3月,县委成立渡江支前总队,吕__再次被派到支前总队二连当连长。3月底,他们到达扬州广陵镇进行渡江前训练。4月20日傍晚集中登船,根据上级命令,将船悄悄地开出内河,排列在江边。吕__所在的船离六圩不远,入江后,大家都担心在急流、逆风的情况下渡江有困难。但到了凌晨,风向发生了变化,东北风突起,4月21日晨,随着渡江命令的下达,人民解放军万炮齐发,猛轰长江南岸,瞬间江面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敌人在慌乱中不断炮轰渡江船只,江面上不时激起丈余高的水柱。吕__和船主机智勇敢,把舵前行,而炮弹仅距几米远炸开,腾起巨浪。在船离南岸还有二三十米远的时候,吕__和渡江勇士们一个个如下山猛虎,跳向江里,强行登陆,冲锋杀敌。渡江胜利后,吕__被评为先进个人一等奖,荣获渡江胜利纪念章一枚。
和平年代,他恪尽职守、勤勉开拓,用忘我工作的精神让自己成为“全国劳模”
大军渡江胜利后,吕__回到家乡,他带领父老乡亲分田分地,减租减息。组织上让他组建马厂粮库,6个多月时间马厂粮库建成。
1950年2月,上级看到吕__工作如此出色,又将吕__调到设在上海的华东粮食调运办事处工作,主要任务是为解放海南岛筹备粮食。不久,吕__又被分配到湖南__县昭陵粮食调运站任站长,在醴陵地方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仅用6个月时间就筹集粮食300余万斤并整装调运往广东海岸,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吕__等人的任务。
1950年7月,吕__重返马厂粮库,此时的马厂粮库已成为国家粮食储备库。1951年吕__被任命为马厂粮库主任,他面对粮库设施简陋、技术落后的实际窘境,他率先提出了“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的口号,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马厂粮库成为全县、全地区、全省样板粮库。1952年吕__又开始实施“四无”(即: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粮库创建,这在当时来说是全国首创。通过近二年多的创建,终于达到了“四无”创建标准。1954年8月,省粮食厅和华东地区粮食管理局派联合专家组对马厂粮库实行严格检测,并进行多次复查,一致认为完全达到“四无”标准,1954年9月,国家粮食部原部长亓若梁亲率专家组到马厂复查,认定自1950年至1954年共仓储的5000万斤粮食全部达到“四无”标准,并号召全国粮食系统学习马厂粮食“四无”管理经验,同时号召“向优秀粮库主任吕__学习”。
1955年4月,吕__出席了江苏省粮食工作会议,马厂粮库因在全国首创“四无”粮仓被授予先进单位一等奖,吕__本人作为全省“保粮模范”,1955年4月25日,代表江苏省出席全国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座谈会。1955年4月28日,__、__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吕__等来自全国粮食系统英模。1955年5月1日吕__应邀参加“五一”观礼,5月3日吕__等人参加__、__举行的劳模招待会。1956年4月,吕__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大会开幕式后,主席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后大厅,受到了__、__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958年吕__再次受到__接见。这些盛况成了吕__终身难忘的永恒记忆。在此期间,他先后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报告达千余场次。据不完全统计,马厂粮库近十年时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者就高达30万人次,成为享誉全国的保粮典型。
离休之后,他铭记初心,离而不休,用乐于奉献的精神让自己成为“优秀党工”
1983年吕__从县粮食局局长位置上离休后,他__、离而不休,把离休后的人生之路定格在宣传和弘扬劳模精神、关心培养青少年、帮助服务老龄人的工作岗位上,立志义务当好新时期的党务工作者。三十多年来,他终年不辞劳苦、不计得失,离休后受到上级表彰奖励的荣誉证书就达50多本,并被表彰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吕__从1986年起担任县粮食局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多年。他带领支部一班人狠抓离退休老党员的思想建设,坚持阅文学习日、支部生活日、文体结合日“三日合一”制度,每月21号集中学习中央最新的方针政策,汇报各自的思想情况,相互提醒,相互帮助,锤炼党性。
身为粮食系统关工委主任的吕__,和关工委的老同志多次深入到全县粮食系统的粮管所、粮库、企业以及社区的工厂和学校,进行主题调研,归纳分析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特点,探求发挥老同志优势的途径和关心教育青少年的方法。“找到正确方法后,我跟关工委的老同志,先后共举办__、劳模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100多场次,举办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演讲比赛等110多场次,全县2万多青少年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吕老介绍说。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劳动模范,我要有一份光发一份光,让党的传统和劳模精神在社会传承和弘扬光大,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建湖贡献自己的力量。”吕__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永葆共产党人本色,严守劳动模范精神,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永不止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谱写了一首绚丽多彩的人生“三部曲”。
“劳模模范”称号申报个人事迹1500字以上篇8
王__,男,19__年12月出生,__人,中共党员,19__年7月毕业于__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专业,现为__县农业农村局信息站负责人,高级农艺师;20__年被__省人民政府评选为__省劳动模范;20__年、20__年先后被评选为__县第一、第二届百名优秀人才;20__年、20__年先后被推选为__市第三、第四届人大代表;20__年、20__年先后被评为__市优秀共产党员;20__年、20__年被推选为县、市、省党代表。
曾听人说,王__是__县农业战线上的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这话一点不假,19__年7月,王__从__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专业毕业后,就一直耕耘在__农业战线上。34年来,他在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管理、农情统计、农业宣传等方面忘我工作、默默付出,为__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一个领域工作时间久了,业务就熟悉了。”王__说,他参加工作就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一干就是15年。
15年,他把青春燃烧在田间地角,推广旱育秧、肥团育苗技术,发展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每一季丰收里都有他洒下的汗水。
15年,他在农业科技上创新工作,藏粮于技,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稻谷、玉米优良品种,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他讲解水稻病虫防治、油菜栽插密度,推广稻油轮作生产模式,为守住米篮子、油瓶子付出了心血。
15年,他开展农业生产试点示范,在每年的小春、大春及晚秋生产开展前,他参与制定农业生产试点方案,准确提供农业投入品用量及价格,科学测算育苗地等示范指标,积极参与示范技术培训指导,为推动全县大面积农业生产提供了大规模、高质量的示范现场。同时,他还积极推进实施“三百”水稻高产优质科技示范工程、农作物良种补贴、现代农业玉米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15年,他为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水稻强化栽培、水稻直播技术、玉米肥团育苗移栽、中小苗早栽、增窝密植、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积极推广稻田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动员群众充分利用田坎、土边、坡坎和“四荒”土地,种植田坎玉米、围边高粱和增间种豆类等粮食作物,充分挖掘土地粮食生产潜能。
“他就是__农业战线上的技术权威,是一个‘田秀才’。”说起王__,__镇的唐生全翘起了大拇指,大加赞赏。
有付出,就有收获。靠着出色的工作,他不仅赢得了群众的称赞认可,也得到了组织的奖励,在油菜综合增产及病虫防治技术、丘陵区油菜高产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水稻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等方面获得省市奖励,还被评为了省、市、县农技推广先进个人。
“起草全县农业规划,起草全县小春、大春生产文件,在生产管理股,我是一个人一个股,一个人撑起了一个股室的工作。”王__说,他在生产管理股干了11年。
11年,他认真分析县域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产业发展指标和措施,科学下达目标任务到乡镇(街道),参与全县小春、大春及晚秋生产意见等文件的起草,为全县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11年,他组织开展农作物测产,每年的小春、大春及晚秋农作物收获前,他组织开展产量调查。他制定产量调查方案,深入到定点区域开展田间调查,科学取样后认真组织开展室内考种和数据录入汇总,及时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上报农作物产量情况,为准确掌握全县农作物产量情况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11年,他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进度、农作物长势、农业灾情、农业物价、农业效益等方面的调研。并按照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及时上报农业生产进度和农情分析材料,在低温、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农业灾情发生时,及时组织人员收集灾情情况,及时汇总上报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每月上、下旬分别收集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价格信息,及时上报。他还针对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等大宗粮经作物,每年组织进行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有力的基础资料。
11年,弹指一挥间。可对王__来说,这11年,有太多难忘的记忆。
他记不清有多少次加班熬夜起草文件;他记不清有多少个周末、节假日深入田间调查、测产;他记不清有多少次带病坚持工作……
在生产管理股的11年里,他起草全县农业生产意见及各种涉农专项文件120多个;参与制定农业生产试点示范方案23个;组织开展农作物测产上百次,组织上报农情资料、物价报表更是数以千计。
20__年,他接手单位信息站工作,担任信息站负责人。在信息站,他组织完成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的全县农业信息化能力监测数据收集、上报工作,配合县商务局抓好农业电子商务工作,组织县电信公司抓好信息进村入户益农信息社规范化运营相关工作,完成20__年乡村建制改革后益农社名单调整,积极申报、争取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等农业信息化项目,组织征集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
他还组织制定农业信息宣传文件,主持编发农业宣传信息,参与完成县委县政府约稿信息的编写上报,完成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农业信息宣传目标任务,及时更新县政府网站相关版块内容。编发信息共被各类新闻媒体采用1800余条(次),编发《__农业农村》简报50余期,参与完成县委县政府约稿信息30余条。
他还配合秘书股抓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农林牧渔业可比价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服务业现价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可比价总产值等6个县域经济(GDP)指标完成情况的收集、上报工作,为全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
他还开展农业监测点督导帮扶,抓好全县20个粮食产量对地遥感抽样调查点、90户农村居民记账调查点工作,认真收集、审核支撑数据,及时和县统计部门会商监测点数据,加强与市上相关部门联系衔接,提升调查数据质量,做到应统尽统、数据精准。
“王__是我们部门的笔杆子,他这支笔可不简单,为__农业添了彩增了光。”__农业农村局一位姓秦的干部说,他组织撰写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申报材料》、《__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申报材料》,为__县连续多年成功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__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做出了努力;他组织编写的《__县20__年水稻、油菜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为__县成功列入全省粮油高产创建重点县并获得创建资金做出了贡献;他组织撰写的《__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__县现代农业水稻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等,为__县在中、省争取项目奠定了基础;他撰写的《__县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发展农业旅游,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对扩权强县后__县产业发展的定位思考》《__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__五”规划》《__县农业发展“__五”规划》等文章不仅在省市获奖,也为__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这就是一位劳模的奉献,他熟知农业生产技术,他熟悉农业生产情况,他善于思考总结,他能说善写,他是__农业战线上的一位标杆,他更是__农业的“百科全书”,他为__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