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名人事迹素材700字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莫扎特的名人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莫扎特的名人事迹1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生活在一个音乐世家里,他的父亲老莫扎特是国家剧院乐队的首席作曲家和指挥师,非常受人敬重。
在父亲的熏陶下,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日益凸显,经常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创作曲谱,深得师生们喜爱,然而这一切在老莫扎特看来完全不值一提。尽管莫扎特经常请求父亲向国家剧院推荐自己的作品,但父亲每次都这样拒绝他:“你还很小,你的创作能力只适合在你们那所学校里发挥,根本不能走进国家剧院。”
父亲是国家剧院的作曲家和指挥师,按说莫扎特的作品有很多机会可以进入国家剧院,可是父亲却偏偏不答应。莫扎特伤心极了,他非常希望有一个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有一次,国家剧院的院长请求老莫扎特为他的女儿创作一首小步舞曲,因为他的女儿要在国家剧院开个人演奏会。老莫扎特当然不会拒绝,他花了三天的时间写好曲子后,让莫扎特送到院长家里去。当时,莫扎特正在创作自己的曲谱,接过父亲递过来的曲子后他连忙跑出了家门,希望能赶快回来创作。
那天的天气不是很好,刮着大风,在莫扎特走到一座小桥上的时候,风力突然增大,像一只无形的手把他手中的曲子夺走了,曲子被卷到天上翻了几个跟斗掉进了河中。如果就这样回去,免不了要挨父亲的一顿责骂,莫扎特害怕地坐在桥上哭了起来。突然,他灵机一动:“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进入国家剧院,现在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想到这里,莫扎特飞快地跑到附近的一个教堂里,向牧师借了笔和纸,在那里续写起了在家已经写了一半的曲谱,不到三个小时就写完了全稿。随后,他又认真地修改了几遍,确定这是一首自己满意的曲子后,才告别了牧师向院长家跑去,把这首曲子以父亲的名义交给了院长。院长太熟悉老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了,当这首曲子出现在院长面前时,因为和以前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他顿时觉得耳目一新,立刻让女儿练习这首曲子。
演奏会的前一天,院长特意带着女儿拜谢老莫扎特,他握着老莫扎特的手高兴地说:“非常感谢,你这首曲子写得实在太美妙了。”说完,便让女儿把曲子演奏给老莫扎特听。
老莫扎特一听,心里怀疑开了,这根本不是自己写的曲子啊。当院长说这就是莫扎特送过来的曲谱时,老莫扎特严肃地看着儿子,莫扎特只好说出了实情。听了莫扎特的话,院长和他的女儿都惊讶得连连点头称赞。老莫扎特欣慰地拍着莫扎特的头说:“我终于相信你是一个有才华的孩子了,但你的勇敢比你的才华更可贵。”
此后,莫扎特在奥地利乐坛上的名气陡然上升,为他日后的音乐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莫扎特在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感慨地说:“机会是人人都需要的,但在面对机会的时候,要看一个人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迎接它,有勇气的人才能赢得机会,没勇气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
莫扎特的名人事迹2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莫扎特的名人事迹3
在人流如潮的夜晚,在熙熙攘攘灯红酒绿的环境下,总会突然觉得自己正在失去什么和错过什么。置身在越喧闹的环境中,心境就越沉静越孤独。
所以,在某一个这样的夜晚,我随手戴上耳机,开始聆听莫扎特。开始就觉得仿佛一股春水向我涌来,带来了春天才有的青草香和春天才开始茂盛的生命蓬勃。这种青草香,伤感而不孤僻,怀旧但不忧伤。后来,每每心情烦躁时,听他的一曲轻柔的小夜曲,就能熨贴我的情绪,抚平内心的不安和莫名,使心境也变得清新起来了。与我而言,莫扎特确有如此神奇的作用。
莫扎特一生流离颠沛,饱受生活的疾苦,过早的离开了人世。但从他众多的作品中我们丝毫找不到任何与他生活相关的痕迹,他带给人们的只是纯真、恬静、宽容、美、爱和快乐。听莫扎特的音乐,仿佛就像是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傍晚,陶醉于经过一天炽热的光照玫瑰所散发出的属于太阳般纯净而明亮的甜美的芬芳。在微微西斜的夕阳里,听莫扎特的音乐如画卷般绚烂地展开,抖落得满地晶莹。也好象自己置身于澄明的水中,随着水波荡漾。他的音乐,纯净得如婴儿初生的肌肤,细腻如绸缎;他的音乐,璀璨得如初升的太阳,温暖明媚但不灼人。
于是,常常在课余戴上耳机,沉醉于如此自然而清明的音乐中。一曲听罢,总觉得心静如水,总觉得周围的一切变得如此动人而又清晰。总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他的音乐,教人怀念,教人感激。
傅雷在对傅聪的信中说,莫扎特的心就像婴儿般纯净,他是上帝给人类的恩赐。是的,只有圣子般的纯真才能漠视如此的苦难,永远传播着纯真、恬静和爱,给你安慰。
莫扎特,以他的风格活在我的世界中。和我一同呼吸,一同伤感,一同欢笑。他的音乐,是上苍赐予人类的礼物。
感谢莫扎特,感谢他带来的宁静和真诚。
莫扎特的名人事迹4
今天一早,我在书架上找到了一本关于音乐家的书,从小学音乐的我,就满脑子只想阅读这本书。
打开一看,原来这是一本在介绍赫赫有名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的书。沃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他的爸爸雷欧波德莫扎特花了很 多心血栽培他和姐姐玛丽亚,三人都有惊人的音乐天分,两个小孩还曾经受到泰瑞莎女王的召见,爸爸为了打响名气,全家只好到处演奏,爸爸也下了不少功夫。
据我所知,莫扎特所创作的歌剧有四首,其中在一七八七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完成的“唐乔望尼”令我印象最深刻。犹记去年我第一次参加钢琴检定,指定曲就 是这首曲子,当时我详阅了乐谱左上角的作者介绍及歌剧表演的情节资料,就认为自己可以弹奏他的作品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听到那些考师资级的哥哥姐姐们所弹的 曲目,对我而言,更是难上加难,这时才感到羞愧,原来自己还差得远呢!他也处处受到大主教科罗瑞多的为难和歧视,这也使两人的关系渐渐不和,于是,他只好 离开大主教,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作曲维生,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下,却完成了经典之作“魔笛”,但就在一七九一年的十二月五日凌晨一点,人们在豪华的 威登歌剧院里欣赏着大师的新作“魔笛”时,常被爸爸、大主教科罗瑞多、贵族、剧院经理、音乐家、歌唱家等等,许多人为难的莫扎特不幸与世长辞了。
莫扎特一生处处被人操纵,但在他死后这两百多年,他却变成了一个操纵者。当他的歌剧上演时,他就躲在暗处控制手中的线,一拉一放,紧紧的系住观众的心。
生命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其深度及广度。而年仅三十五年的莫扎特,在音乐界里缔造深远及长久的影响,值得学习。
莫扎特的名人事迹5
人们总是向上帝祈祷得到一些恩赐,比如天才,比如优雅,但总是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所祈祷的居然在另一个人身上得到了体现,便只能够埋怨上帝的不公了。
电影以宫廷作曲家萨列里的叙述为线索,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描绘莫扎特的一生。这个角度无疑是高明的,嫉妒的眼光总是带有别样的感情色彩,有仇恨,也有羡慕。
影片中莫扎特的第一次出场就是不同寻常的,与未婚妻在公共场合打闹表现了他的不羁,而故意倒着讲话则表现出了他的聪慧。对于这一切,萨列里的态度都是不屑的,而当莫扎特一触碰到音乐,萨列里的态度又截然不同了,是佩服,甚至是仰慕了。然而他对莫扎特的仇恨又是理所当然的,这不仅仅是抢走了自己的风光,更是抢走了自己的爱情的仇恨。而他对他的仰慕,也是无穷的,甚至于发出了“这世上只有我懂莫扎特的音乐”的感慨。
莫扎特不是谦虚的,因为谦虚这个词并不适用于天才,谦虚只会埋没他们的才华,而不谦虚的人,尤其是天才,又是不幸的,这会引起许多不够有才华的人的嫉妒。天才不是早死就是疯了,莫扎特是属于前者的,这或许就是天才带给他最大的不幸吧!
莫扎特的死,或许对于萨列里来说是无罪的,没有萨列里,就不会有《安魂曲》的诞生,这或许也就是萨列里为莫扎特唯一的“帮助”了吧!
在德国一家歌剧院的门上,写了这么一段话:
巴赫带给我们神明的絮叨
莫扎特带给我们天堂的欢笑
贝多芬带给我们生命的火焰
但上帝赐予人类音乐
让我们不用言语也能向他祈祷
完美的人不会存在,萨列里是,莫扎特也是。完美不会永恒,就像莫扎特的音乐,只会带给人瞬间的享受,创作它的人,总是早早的长眠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