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英雄人物事迹汇总500字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美的花朵。爱国,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在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所崇尚的。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爱国英雄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爱国英雄事迹1
公元1820年9月,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皇子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道光帝除了同他父亲一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 面临了另一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和威胁。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
道光年间,江南暴雨成灾,一时饥民遍野。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白米数万石。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大人开仓救济灾民。潘世恩眼珠一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月就空了!”
来人沉稳地一笑,说道:“那正好,下官就借来贮米吧!”他当即派手下将各仓加盖封条,然后下令散发仓米赈济灾民。事后按市价偿还 了米钱,弄得潘大人哭笑不得。
这位机智能干的按察使,就是日后以禁毁鸦片名垂青史的林则徐。
进入十九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而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中国的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口的工业品没有销路。外国商人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片贸易。鸦片是一种摧残人体的毒品,会使人吸食成瘾,这就使鸦片交易始终保持着六倍以上的高额利润。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十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人口达二百多万。
面对国计民生的恶化,林则徐再也看不下去了。公元1838年9月,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道光帝本人也抽过鸦片,亲身感受过洋烟的毒害,林则徐的警告使他触目惊心。于是他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公元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外国烟贩和勾结他们的洋行商人,起初并没有把他的到来放在心上。他们知道,清朝官员都爱钱,只要花上银子,没有过不了的关。于是,他们派怡和洋行的老板伍绍荣为代表,去求见林则徐,暗示贿赂的数目。
可这一回,烟贩们的如意算盘打空了。林则徐听完了来意,拍案而起,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他命令伍绍荣回去告诉外国主子:限三天以内,把所带的鸦片全部交官,并且签立今后永远不夹带鸦片的保证书。如果胆敢违令,一经查出,货物一律充公,贩卖鸦片的商人一律处死。
英国大烟贩颠地,是外国鸦片商人的头目,手中还 拥有走私武装。他先是呈报了一千箱鸦片,妄图蒙混过关。林则徐早就调查过海上商船的情况,知道他弄虚作假,下令传讯颠地,对他提出警告。颠地回船后,继续拖延时间,对缉私人员进行武力挑衅,于是林则徐决定逮捕他。
英商监督义律把颠地藏匿在商馆里,拒不交出,还 以战争叫嚣相威胁。林则徐针锋相对,封锁了黄埔一带的江面,又派兵包围了商馆。广州百姓自愿参加巡逻,一防颠地潜逃,二防内奸混入。商馆断水断粮,义律再也无法顽抗,不得不同意交出所有船上的两万多箱鸦片。
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与大海相通。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顿时池水沸腾,浓烟滚滚,鸦片化作了灰烬。成千上万围观的群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一批焚毁,冲刷干净,又投入一批。就这样,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
林则徐在查禁鸦片的同时,加强了海岸的军事防备。他修固和增筑炮台,在珠江口的海面上设置木排铁链,还 招募水兵,组织团练,发动民众保卫海疆。虎门销烟后,义律率英国兵船多次发起武力挑衅,都被中国军队击退。
爱国英雄事迹2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爱国英雄事迹3
1918年,冯玉祥在湖南省常德出任镇守使,这个时期,全国人民正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 ,常德的大街上有一家日本商人经营的日货商店。一些进步学生在店门口发表演讲,劝群众拒买日货。日本商人对此恨之入骨,把这件事告诉了常德日本留民会会长高桥新二。高桥新二来到冯玉祥官邸,要求冯玉祥用军队对那家日本商店进行保护,以阻止学生在商店门前集会。冯玉祥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一队荷槍实弹的士兵守住了商店门口,几个正偷偷购买日货的人吓得赶快跑了。打这以后,士兵轮流整日整夜地站岗,一些本来想买日货的人也不敢再登这家商店的门了。日本商店的生意越来越萧条。高桥新二再次登上冯玉祥的官邸,要求撤回军队。冯玉祥说:“高桥先生,你也算是个中国通了。你不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高桥先生提出派军队保护贵国商店,就应该保护到底。我们的民族最恨不讲信用出尔反尔的人。高桥先生,你说对吗?”
高桥新二无话可说。从此那家商店无法经营下去,终于倒闭了。
冯玉祥将军将计就计,将日本商店“保护到底”,当对方提出要撤回军队时,将军以“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言,让对方找不出反驳理由来。
爱国英雄事迹4
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诞生之际,正是俄国极力向外扩张、侵吞波兰之时。少年时代的肖邦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绪,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用琴声来宣泄他的情绪。
1830年,法国爆发了革命,这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了起来。华沙动荡不安的局势,使得肖邦的家人、老师和朋友都敦促他尽早出国深造,为此,肖邦一直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而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也预感到:一旦这次离开华沙,他将再也不能回到家乡了。离开波兰时,友人用银杯盛满了祖国的泥土,送与这年轻的流亡者一生相伴。
离开华沙后不久,肖邦在报纸上看到了华沙爆发了起义、波兰人民奋起反抗的消息,这让肖邦兴奋不已。肖邦急切地希望回国与波兰人民并肩作战,可是他的父亲和朋友劝阻他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还 要求他通过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争得荣誉。他的作家朋友维特维茨基在一封信中写道:“当祖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没有任何一个波兰人能保持平静。亲爱的朋友,你还 记得吗?你远赴他乡不是为了消沉,而是为了在艺术中完善自己,成为你家庭和国家的安慰与骄傲。”肖邦反复思考之后还 是留了下来。在巴黎浓郁的艺术气氛中,肖邦在音乐上大为长进,心胸和头脑也变得更为开阔,终于成了世界级的音乐大师。
肖邦逝世后,他的遗体按照他的遗愿埋葬在巴黎拉雪兹墓地,紧挨在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贝利尼的墓旁。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盛满祖国的泥土,撒在了肖邦的棺木上,而他的心脏则被带回到他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上,这个举动非常符合这位钢琴诗人的愿望,因为十九年如一日,他的心一直都与祖国在一起。
爱国英雄事迹5
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 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这样年轻还 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 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騷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爱国英雄事迹6
春秋时,楚国上下的官员、乡绅以及有身份的人,都喜欢坐矮车。楚庄王认为矮车不便十于驾马,想颁布一个法令,把全国的矮车统一改高,于是将令尹孙叔敖找来商量此事。
孙叔敖听完后,说:“如果因为这样的事情,颁布一道政令,那么广大百姓将不知所措,这样实在不妥。如果大王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
楚庄王很是不解,问道:“我是想加高车座,这和门槛有什么关系呢?”孙叔敖微微一笑,说:“大王且听臣慢慢道来。在臣说明问题之前,先问大王一个问题,在我们国家,能坐得起马车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楚庄王不假思索地说:“不是王公贵族,至少也是有身份的人吧。”
孙叔敖说:“大王所言极是。正因为乘车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而有失身份。所以臣建议加高门槛,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
楚庄王听后大喜,说道:“爱卿的方法真是巧妙啊!”
之后,楚庄王就下令,让人们把自家的门槛都加高。这样过了半年,那些乘车的人因为极不方便,都自动把坐的车子造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