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1500字小标题式
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1500字小标题式(精选篇1)
__——打响“阜诚嫂”劳务品牌的退役老兵
__,衡水市阜城县人,1990年10月参军入伍,1994年12月退役,现任阜城县德隆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他始终热心公益,成立了家政培训学校和服务公司,打响了“阜诚嫂”劳务品牌,带领家乡父老共同致富。曾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河北省最美农民工、首都见义勇为荣誉市民、衡水市优秀退役军人等称号。
退役不褪色 危难时刻显身手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要勇当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排头兵。”__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充分彰显了军人的本色和风采。
在北京工作期间,他勇于担责,冲锋在前,由于工作出色,很快升任保安队长,并被记了功。他还多次见义勇为,救火、抓通缉犯、勇斗歹徒。2013年5月9日深夜,睡梦中的__被附近嘶哑的“救命”声惊醒,他一骨碌爬起来冲到大院,循声来到一间关闭的房间前,情急之下用力将门踹开,眼前一幕令人毛骨悚然:只见屋内地上墙上到处是血,一名男子已经身中数刀,倒在血泊中,胳膊也被砍断了。一名穷凶极恶的男子仍在行凶,将另外一名受害人顶在墙上,抡着菜刀一阵猛砍……情势危急,__来不及多想,猛地冲上去,左手抓住行凶男子的右手腕,右手向左猛拧,将砍刀夺下扔出屋外,一脚将凶徒踹翻到里屋地上,迅速架着受害人向外跑。谁知受害人刚到门外,凶徒不知又从哪里抄起一把砍刀,朝他猛扑过来,__迅速闪身躲过并与之展开殊死搏斗,很快用双手牢牢控制住了对方持刀的右手。凶徒气急败坏,在__的左臂上狠狠咬了一口。千钧一发之际,__忍着剧痛用一招背摔将行凶男子猛地摔在地上,并同时猛击其后脑,歹徒当时就失去了反抗能力,束手就擒。
他的见义勇为事迹被京华时报、北京民政等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栏目给予了专题报道,得到了首都市民的广泛赞誉。__回忆,“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只觉得自己是一名退役军人,就该那么做。”
家政创品牌 创业不忘桑梓情
在北京工作期间,__发现,家政服务人员在大城市供不应求,家政行业薪酬更是一路攀升,在2011年月嫂的月工资就可以达到8000元以上。
2013年6月,__不顾朋友的劝说,毅然决然返乡创业,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成立了家政培训学校和家政服务公司,带领家乡父老了解了家政行业的广阔前景。“家政服务,诚信为本;行业壮大,品牌引领。”这是__一直以来坚守的原则和行规。他以“诚信”为本,打响了“阜诚嫂”这个衡水本土家政品牌,创办了衡水市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实行家政人员诚信“上岗卡”管理,系统后台和公安、银行、法院等系统对接,加强对家政人员情况的登记和管理,雇主扫描家政人员上岗卡的二维码,就可以查询到家政人员的身份信息、技能信息、健康信息、客户评价、信用情况,让雇主能够更加放心的聘请家政人员。有付出就有回报,“阜诚嫂”品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培训和就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目前,__带领团队在衡水及周边县市区共培训家政人员6.36万人,安置就业4600多人次,累计帮扶420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稳定脱贫,取得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影响一村、带动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公益暖人心 拥军优属显真情
2013年6月,刚刚返乡的他听说县城有一个以爱国拥军模范高金潮为队长的拥军志愿者服务队,他果断申请加入。从此,__同队友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拥军优属活动。10年来,每逢节假日,他都带上米面油和礼品,随队深入到县人武部、武警中队、光荣院和优抚对象家中,走访慰问现役官兵、抗战老兵、残疾军人、军人家属。每年的中秋节和春节,__还带领学员和家政员工到光荣院、养老公寓和养老院,为老荣军和残疾军人理发、擦洗,并打扫卫生,给老人们送去节日问候和真诚关怀。他倡导的“传递大爱”行动实施10年来,已救助孤寡老人100余人,减免培训费用500余人。建桥村贫困户李女士,自幼先天性髋关节错位,行动不便,丈夫在外打工受伤,无法从事繁重劳动,全家还要偿还上万元的债务。李女士参加德隆家政学校培训并取得护理师职业能力证书后,__很快帮她在县城找到了工作,家庭生活得到稳定改善。
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1500字小标题式(精选篇2)
入职20多年以来,我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和汗水,用实际行动让自己平凡的人生闪烁出军营的光芒,让绿色的正能量感染身边的师生。
难忘军旅,烙上军人底色
有人说,军旅生涯是一个人一辈子必须经历的一场梦幻之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或者说是勇气,因为军营的梦幻是交织着钢铁般品质和绝对服从天职的。1994年底我光荣入伍,部队的严格、精准、高标准让感慨收获良多:我成为了吃苦耐劳的一名武警战士,下连后,我迅速展现出一名优秀军人的风格:不畏辛苦、刻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严格执行纪律等。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表现,我屡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并于1995年被评为优秀士兵。经过党组织的严格考验,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倾心教育,心系师生校园
1998年我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我深信退伍只是战场的转移,一个纯粹的士兵,即使脱下军装,依然会保持军人的信念和勇敢。光荣退伍后被分配至滁州市第四中学从事后勤工作。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这一干就是20年,我始终永葆军人本色,发扬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和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也没有感召世人的壮语,有的只是平平淡淡、心系师生的校园后勤繁琐的工作。但我毫无怨言,无怨无悔。因为我心中有个信念: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就要干好!
学校的后勤工作事无巨细,千头万绪,但始终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驱使我,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每次工作任务,每天我总是任劳任怨地将学校的事务处理得当后才拖着疲惫回家。2010年暑期,学校进行校安加固工程,我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确保了学校校安工程的圆满完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由于过度劳累,不得不去南京住院治疗,刚出院,就直奔学校,校领导见我虚弱的样子,就急切地动员我回家休息,可是事情太多,我也就拖着病愈的身躯坚持着。在学校里担任支部组织委员期间,协助配合支部书记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识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做好党务工作,多次被校总支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角色再换,倾力服务师生
2020年8月,由于“区管校聘”工作的开展,大家都怀着忐忑的心情,不知路在何方,我能主动申请参与改革,成为了第一批流动的教师。我听从组织安排来到了滁州市第二小学,分配在食堂工作,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未做过这一行的我带着退伍军人的那股不服输,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从头开始学起。我就发挥军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决心,坚信军营生活教会我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工作是开展不了的,只要肯坚持!
我总是能吃苦、冲锋在前。学校食堂因为疫情暂停了一年,接手食堂管理后,整理食堂是体力活更是麻烦事,时间紧、任务重,困难摆在我的面前,在领导和老师及食堂员工的鼎力支持下,学校食堂顺利如期开伙。那几天下来,嗓子喊哑了、脚趾磨破了、脖子晒破了皮,忙得没顾上喝口水。勤勉实干、雷厉风行,这是老师们给我的评价。看着孩子们、老师们在食堂就餐的快乐欢愉的笑脸,我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学校食堂,关系师生的食品安全,是不得有半点疏忽和大意的。我就从食品安全到人员分配;从菜肴品质到进货渠道,从每天的工作安排到每日的食堂管理等等强化精细度管理,制定计划和制度,建章立制,并始终坚持不懂就学,常常加班加点,披星戴月,为学校食堂的有序干净卫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虽然来到新的单位只是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多次得到了上级和学校领导以及各位老师、家长、学生们的一致肯定。
虽然我是一名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教师,但我愿意用自己的平凡经历谱写出不平凡乐章。那就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脱下军装、服务师生!继续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人作风和气质。同时,加强学习,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坚持自我锻炼和修养,争当时代先锋、做好师生的好“后勤”,为和谐社会、美丽校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相信只要踏实工作,__,始终保持一个退伍军人的优秀品质和工作本色,一定能为师生做好服务,在新的岗位上再立新功。
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1500字小标题式(精选篇3)
___,男,回族,1977年3月出生,1994年12月入伍,199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新华路街道办事处陈坟居党支部书记。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学雷锋先进个人”。复原返回家乡后,他干过餐饮、跑过物流,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拼敢闯的冲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致富不忘乡邻,带动群众共同发展,赢得群众一致称赞。特别是担任陈坟居党支部书记以来,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集民智聚民心,解民忧促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加强学习,在坚定信念中铸魂励志打基础。
___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支部一班人注重加强对__、__等政治理论的学习,及时学习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学习先进典型、自觉参加组织生活、自觉履行政治职责,真正把党性修养锤炼落到了实处。自觉用科学理论中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思考、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和矛盾,为抓好党务和居务工作落实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坚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有效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
(二)借助优势,在创新发展中带领群众奔小康。
___带领支部一班人整合土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企业落户,增加集体和居民收入。目前,已有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临清经纬染织有限公司、临清市惠丰轻钢结构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陈坟,2016年村居集体收入达到28万余元。为进一步扩大发展思路,开拓收入多元化渠道,___带领支部成员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广泛的思考和研究,计划引进智能玻璃温室、太阳能集热装置、冬暖式钢结构温室、水肥一体化装置等先进的农业设施,并结合陈坟居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优势、紧邻临高路的交通优势和广阔的市场优势,与党员群众共同研究,聘请专家指导,为居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共同致富找好了路子。
(三)牢记宗旨,在开展活动中维护团结促和谐。
陈坟是少数民族居,回族占全居人口的90%以上,搞好民族团结是关键环节。作为居支部书记,___坚持把搞好民族团结摆在突出位置,组织信教群众选举成立了清真寺寺管会,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在支部成员和党员的带头和引领下,广大群众踊跃捐款,总计筹得9万余元,筹集的资金由寺管会监督使用,对清真男寺、女寺进行了重新修缮改造,群众纷纷亮出大拇指给以高度评价。他严格按照民族宗教政策要求,自觉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组织开展好各项宗教活动,真诚对待每一个居民,关心居民的所急所需,面对矛盾不回避,公正处事、敢于管事、依章办事,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了村居和谐稳定。
(四)建章立制,在规范管理中破除陋习树新风。
作为党支部书记,___高度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推进。为居内群众缴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面粉等,平均每人每年可获福利约400元。修建了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械,并组建了广场舞队,免费为他们提供音响设备,鼓励居民在农闲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设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和婚事、丧事新办规范,积极在村居内倡树文明新风,改变了群众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陋习。积极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活动,将评选出的优秀党员、好婆婆、好媳妇等公示公开,宣传典型,带动村风促民风。在他与支部班子、党员的共同努力下,陈坟居的村风村貌、居民素质、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完善设施,在综合治理中改变环境创一流。
___先后向上级民宗部门申请资金44万元,在村居内修路3000多米,排水沟600米,并改造了农田水利、电力。将所有生产路改造成水泥路,村居道路全部安装路灯。带领党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消灭了垃圾死角,并摆放垃圾桶20个,配备2名保洁员,改变了过去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的局面,实现了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并多次在办事处城乡环卫一体化评比中取得第一名,被山东省爱卫会评为“省级卫生村”。
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1500字小标题式(精选篇4)
__——心系人民群众 永葆军人本色
__,中共党员,1984年10月参军入伍,2000年9月退役,现任石家庄新乐市长寿街道办事处鲜虞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曾获得河北省“千名优秀退役军人”、新乐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民调解员”等称号。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2000年,34岁的__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社区工作。为了方便群众,__把个人手机号码张贴到了居委会的窗户上,并保持24小时开机,周末、节假日也不例外,经常是刚进家门,又匆匆赶回居委会。
一天晚上11点多,一个小伙子带着哭腔给他打电话:“韩主任,我有急事,您能来居委会帮我盖个章吗?”原来,小伙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空军飞行学院,但由于疏忽大意,把政审表上亲属的名字写错了,如果不能及时修改上交,很可能影响录取。__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立马赶到居委会,帮他办理手续。小伙子激动的眼圈儿都红了,一个劲儿地道谢。__笑着鼓励他:“不用谢,能圆你飞行员的梦想,我就是一宿不睡也值得。到了学校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国防事业做贡献!”如今,这个小伙子已经研究生毕业,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飞行员,至今还经常跟__保持着联系。
社区工作就是这些琐碎平常的小事,一桩桩、一件件,看似不起眼,却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二十多年来,__每天奔波在社区的大街小巷,进楼入户、家长里短,和社区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用我们最好的服务,取得居民最大的满意
2022年冬天,__了解到社区居民老焦的老伴误入传销组织,不仅用两人的退休金买了12万的保健产品,还想着把房子也卖了。老焦坚决不同意,无奈怎么也做不通老伴的思想工作,只好闹到离婚。__赶忙劝说老焦冷静下来,并帮助他一起去做老太太的工作。
刚见到老焦的老伴时,老太太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凭借自己多年掌握的反诈知识,__反复给她摆事实、讲道理。见老人思想有点松动,他又把派出所的民警请过来,把发生的类似案例一件件地讲给她听。慢慢的,她的态度有所转变。看火候差不多了,__又主动联系老两口在外工作的女儿,大家一起开导,共同劝解。经过多半天的努力,终于,老太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两口子又和好如初了。
秉着“真诚待人,用心做事”的原则,__为社区居民办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小事,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多年来他坚持值勤巡逻、调解纠纷、纾困解难,成了社区家庭有事必找的“帮大哥”。
群众就是我们的亲人,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家事
在一次家访时,__了解到辖区小谢因突发脑溢血,失去了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其丈夫因车祸不幸去世,给她留下了年迈的婆婆和6岁的女儿,以及巨额的外债,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悄悄给小谢留下了200块钱,以解燃眉之急。
回到单位后,他一边用最快的速度,帮她申请临时救助和低保,一边积极联系社区志愿者协会,广泛发动群众给小谢募捐。大家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当天就募捐了6600元现金和米面、粮油等生活物品。同时,__还帮小谢的婆婆找了一份保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总算暂时有了着落。
中秋节,__去看望小谢一家,看到家里的情况日渐改善,他的心里才算好受了些。小谢噙着泪花高兴地说:“韩主任,低保金和临时救助款都收到了,生活总算是有了保障,真是太谢谢您了!”听完小谢的话,__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惭愧的是自己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些都是自己分内应该办的事,却让群众感恩在心。他认识到,只有把群众当家人一样真心对待,才能用自己的“悉心”换取群众的舒心,用自己的爱心换取群众的暖心。
社区虽小,却是他真诚为民服务、体现责任担当的大舞台;岗位虽平凡,却能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一线,把党的温暖送达到千家万户。对自己选择的这条平凡之路,__将继续脚踏实地、勤勉奉献,带领鲜虞社区的全体居民在实现小康生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1500字小标题式(精选篇5)
过去曾涌现过无数英雄豪杰,他们功勋卓著,为了保护家园甘愿牺牲。
可是,不是所有的英雄都在功勋簿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还有很多人虽然做出了牺牲,却始终默默无闻。
在这些人当中,吴华便是其中之一。
他曾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成了荣获特级战功的伤残英雄。
伤残使得他不得不退出军队,却始终没有消磨掉他的斗志,他不愿意让自己拖累国家,所以选择以拉三轮车养活一家老小。如今,他每月可以领3000抚恤金。
而__这样的精神也感染了他的两个儿子。
在他们长大后,二人共同继承了父亲的英雄气概,一个参了军,一个上了警校,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
01 为减轻家中负担退学参军
__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中。
家境本就不宽裕,又有着许多的兄弟姐妹,所以一家人的生活都过得紧紧巴巴。
虽然成长于小地方,但是他的父母却很有先见之明。
他们知道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不惜勒紧裤腰带,为__节省出供他读书的钱。
然而,__却无法做到拿着一家人的辛苦钱去读书。
看着为了自己累弯了脊背的父母家人,__恨不得自己立刻长大,为家里分担经济压力。
当__知道自己可以去当兵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学。
父母对他这一做法很是痛心,奈何__心意已决,他们最终还是没能阻止。
部队的生活比__想象的还要艰苦,但是__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他看着和自己一样累得骨头都要散架,却还是神采奕奕的战友们,心中燃起的激动越来越多。
他希望自己也可以通过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然后和战友们一样冲上战场,保家卫国。
而这样的机会在他进入部队的第二年就到来了。
__参军的第二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__跟着大部队一起来到了位于中越边境的老山前线。
边境地区的防线有多危险?可以说,哪怕只是扔下一块大石头,都有可能被好几个地雷炸得四分五裂。
战士们就更不用多说了,他们都是肉体凡胎,一旦踩上地雷,就意味着基本不可能再活下去。
为此,参加这场战争的将士们,包括__在内都早已有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和为国牺牲的心理准备。
02 成为特级伤残英雄
慷慨就义的精神为战士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壁垒。
即便对面的敌军始终有炮火攻击过来,我军向前冲锋的军人也从来都没有退缩过。
在这一战中,不断有人倒下,也不断有人站起来。
当鲜血将脚下的路全部染红之后,我军终于打败了敌军,抢回了老山主峰。
当然了,这只是一时的胜利,之后如何将此处守住才是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地防御,我军打算在高地挖出一条战壕,而要想安全地进行这项工作,就必须要先把地雷都排掉。
__便是负责这项任务的人之一。
这一任务十分危险,无论是__还是他的战友,在进行的过程当中一直十分小心。
可是,地雷实在太多了,即便所有人都万分谨慎,还是出现了意外。
当爆炸声在耳边响起的那一刻,__的眼前闪过了被炸血肉模糊的战友。
他根本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冲上去想要对其进行抢救,却没想到下一秒意外就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当耳边巨大的轰鸣声消失,__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而他的双腿已经不见了。
这对__的打击毫无疑问是致命的。
要知道,当时的他还只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男生,他的未来本应该非常美好,可是现在却成了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残疾人。
因为这一意外,__一度恨不得一死了之。
当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是这场爆炸当中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人,其余的战友全部都牺牲了。
__幡然醒悟,虽然他失去了双腿,但是他却是唯一保住性命的人,就算是为了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也要坚强一些,带着他们都那一份,继续活下去。
03 儿子一个参军一个上警校
__终于慢慢振作起来,他开始尝试正常的生活,与一个一直崇拜着他、陪伴着他的护士结了婚。
婚姻让__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他不想看到妻子自己一个人辛苦赚钱养家,也不想让自己的情况拖累国家。
于是,他找了一个自己能做的工作,那便是开三轮车赚钱。
这个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不易。
不仅要承受身体所带来的极大不便,还要因此而受到社会上的各种白眼和冷遇。
__为了家庭,始终积极地开导自己,告诉自己这些都没什么,可命运从不肯高抬贵手,政策改革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城市里不再允许三轮车的存在,而此时的__还有身患疾病的妻子和两个孩子要养。
他陷入了巨大的迷茫和痛苦之中,不知道要如何冲出眼前的困境。
幸好,在关键时刻,他的战友帮了他一把。
在看到__的生活如此潦倒之后,战友忍不住将他的英雄事迹放到了公众视野当中,__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那之后,__每个月都能得到政府补助的三千块钱,这极大地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后来,__的生活虽然依旧不宽裕,但是却也不像此前一般走投无路。
他开始认真培养他的两个儿子,将自己对国家的高度信仰传递给了下一代。
而在他的培养之下,两个孩子也都成了人中龙凤,大儿子参军,二儿子则是进入了警校,他们都将__的精神继续传递了下去。
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1500字小标题式(精选篇6)
戎装褪去初心不忘 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
——吉首市关侯村残疾退役军人__返乡创业记
金秋时节,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乾州街道关侯村田垄上,稻香扑面而来,村民们忙着收割稻谷,丰收喜悦飘荡在田野上。在不远处的服装加工厂房内,工人们熟练制作着衣裳,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有一个身影不停地在厂房内来回穿梭,时而与工人交流,时而低头查看产品质量。
眼前这个不停忙碌的男人,就是关侯村残疾退役军人__。
书写自强不息 困境变坦途
2002年12月,伴随着隆隆的火车鸣笛声,19岁的__踏上了开往永州的列车,成了一名光荣的武警官兵。在部队期间__艰苦训练、苦练技能本领,多次获得部队嘉奖。但在2008年一次因公出差中意外负伤,后被部队评残鉴定为7级伤残。2010年退伍后,他坚持自力更生,选择把一次性退役补助当作本金,开始回乡创业。
他先后做过养殖、蔬菜种植,因为不熟悉市场行情和缺少门路,多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但这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屡次创业失败,确实伤心了一段时间,但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哪有‘被打败’的道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认准了就从头再来。”2019年,__瞄准蔬菜市场,成立籽禾农产品有限公司,帮助老乡们打通蔬菜销售渠道,因蔬菜品相好,价格实惠,生意异常火爆。每天清晨5点,他就到村里联络订单、核对数量,忙碌成为他的生活常态,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当年就获利30万元,随后公司稳步发展,老乡们的蔬菜再也不用担心没销路了,大家的钱包都鼓起来了。
挂心公事私事 路通心更通
要致富先修路,硬化村级道路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2022年1月乾州街道启动西门口至关侯村道路提质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临近过年,用工短缺,工期仅仅两个月。__顶着重重压力主动立下“军令状”:“三趟不成就五趟八趟!”“白天堵车就晚上入户算清长远账!”村民要钱过年,他就自掏腰包提前垫付工资、材料不赊账就“真金白银”倾力投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解开了部分村民思想的“疙瘩”,村路如期修得更宽,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村民利益无小事。2022年临近新年,村民吴全寿家房屋失火被全部烧毁,令原本贫苦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村里患有眼疾的单身汉龙生云的房屋也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关侯村村两委和工作队决定对他们进行住房帮扶。__听说后,主动垫资,过年期间坚守到工地,如期完成了房屋修缮建设。“这次多亏有你,房子修得这么快,谢谢你,今后有什么需要帮忙尽管讲。”吴全寿握住__手感激地说,火塘里噼里啪啦燃烧的木柴让村民们觉得很温暖,大家的心更近了。
情系父老乡亲 一富带“共富”
__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还想要扶贫帮困回馈家乡。“自己生活好了还远远不够,要带上父老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才是真好”的朴素想法,一直扎根在他的内心。
2022年3月关侯村第一书记符昌树找到__,想请他帮忙解决村里部分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他一口应下,还主动提出在村里建厂带动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想法。在关侯村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支持下,同年8月,他投资15万元成立关侯村服装加工厂,实现20余名留守妇女“家门口”务工。工厂建成后__还多次聘请服装高级技师给大家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坚持“以老带新”“多劳多得”,激发村民“凭本事赚钱”的积极性。目前,工厂收益稳步提升,预计今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万元的收入分红。
注入源头活水 土豆变“金豆”
2022年,关侯村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化种植土豆,__以出资合股形式,在关侯村齐心寨种植土豆218亩。刨土、挖豆、去泥、分拣,一颗颗黄灿灿的土豆破土而出,湛湛晴光下,圆滚滚的“金豆”堆满田垄,煞是喜人,一袋袋装拣好的优质土豆被整齐码放在了运输车上,伴着一阵嗡鸣,满载着“金豆”的货车沿着村道向市里的生鲜市场疾驰而去。今年初夏,土豆喜获丰收,预计为关侯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5万元。
“如果没有当过兵,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没有父老乡亲们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事业,我会继续努力奋斗,扩大土豆的种植规模,提升土豆品质,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过得更红火。”__信心十足地说。
戎装褪去初心不忘。__勇担职责,坚韧不拔,积极返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奋斗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用自己的努力建设着家乡、改变着家乡面貌,带领着父老乡亲们闯出了致富“新路子”,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1500字小标题式(精选篇7)
__:在平凡中绽放巾帼风采
__,中共党员,1987年10月参军入伍,1994年12月退役,退休前曾任承德市双桥区西大街街道西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碧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在十几年的社区工作中,__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把群众的诉求放在心中,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用真心赢得群众的信任,用奉献赢得群众的支持,成为辖区居民信任的贴心人。她曾荣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抗击新冠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北省优秀退役军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9年10月1日,__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身份受邀登上“从严治党”方阵彩车,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
一、扎根基层,做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退役后,__选择了自主创业,卖过服装、开过饭店,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就在生意蒸蒸日上时,一则“社区招聘工作人员”的消息引燃了深埋在__心中的梦想。她决定将生意交给丈夫打理,自己到最基层的社区工作。这项工作又累又苦,工资也不高,图什么?“没别的,就是喜欢和老百姓打交道,愿意为他们服务!”__说。
“社区工作纷杂繁琐,没干的时候觉得简单轻松,干起来才知道真不容易。”这是__任社区书记以来最大的感触。上任之初,__就把西大街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摸清吃透。
“做好服务群众的社区工作,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应该充分利用活动载体,让党员参加、志愿者参加、广大居民踊跃参与,让社区在活动中完善服务、改进服务。”__始终这样认为。
在她的带动下,西大街社区联谊市大中专院校成立了9 支志愿者服务队,先后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助残、助困、暑假安全周、法律援助、消防安全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广大青年积极响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举办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能让社区的老人们真正感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__的精心策划下,社区相继成立了“社区老年诗词协会”“夕阳红演唱团”等群众组织,让老人们每日在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中愉悦身心,体验快乐,老人们脸上都笑开了花。
“社区工作是平凡的,也是琐碎的,要将责任牢记在心,将奉献融于点滴间。”__动情地说。凭着一股子“不服输,要做就做到最好”的韧劲,成为了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二、抓基层党建,做党员服务群众的“带头人”
“社区要把加强党组织建设放在首位,打牢为民服务基础。”__上任碧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后,以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组织成立社区“大支部”,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
根据社区党员分布情况,划分单元网格,成立楼院党小组,配齐楼院长,进行党组织网格化区域管理,探索实施“党的组织进小区、党的声音进楼院、党的温暖进家庭”,极大提升了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激发了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社区党支部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三、甘于奉献,做服务群众的“暖心人”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在社区工作的14年里,__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她始终把社区当成家,把居民的难事、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事。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有__的身影。小区里有垃圾乱堆乱放了,要清理;居民之间有矛盾了,要解决;困难居民生活有困难,要想办法……在部队经过锻炼的__,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居民们一个满意的交待。
社区是否和谐温馨,做好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工作很重要。这也是__平时关注最多、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哪个小区有几户困难居民,哪户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__心里“门儿清”。
王阿姨没有经济收入,她的儿子不会与人交流,但会干点简单的体力活。根据他们的情况,__为母子俩办了低保,还帮王阿姨的儿子找了份清扫大街的活儿。
聋哑儿童小雨馨一家一直是__关注的重点。小雨馨的父母是聋哑人,爷爷患脑出血,奶奶有视力障碍,全家人生活过得非常艰难。__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先后帮小雨馨联系了幼儿园、小学,不仅自己每年资助小雨馨1000元,还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帮助这个家庭。
“不一样的困难,我们会采取不一样的帮扶措施。”__如数家珍:对有一定劳动能力,但没技术、文化程度低的居民,社区会组织他们学知识,学技能,实现就业;对患大病无力救治的居民,社区会通过寻医问药、发动社会捐助等途径,对他们进行帮助。
为使每位困难居民都得到及时帮助,__还在社区开展了党员与困难居民结对帮扶活动,每位有帮扶能力的社区党员至少联系一户生活困难的党员或居民。“这样,我们既能经常了解居民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还能随时开展帮扶,密切党群关系。”
四、筑牢抗疫防线,做社区一线抗击疫情最美的“逆行者”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__勇敢地站在战“疫”最前沿。她创新提出“4+1”工作法,积极发动辖区内党员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党旗红活动”,挨家入户排查,楼道内酒精消毒,小区门口检查登记都有她的身影;她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始终把“小家”放在心里、把“大家”扛在肩上,带领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在__的带领和努力下,碧园社区被打造成了一个“温心、安心、暖心、舒心、悦心”的“五心”家园。“虽然小区有些老旧,但到处都干净清爽,邻里关系友好,遇事有人帮助解决。”居民们高兴地说,在这里住着,感觉非常温馨幸福。如今,__退休了,但她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践行初心使命、矢志奋斗实干,力所能及地引领带动身边的人,展现着新时代巾帼风采,为承德的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1500字小标题式(精选篇8)
退役军人创业故事丨 __和他的育秧“梦”工厂
金秋8月,正值中稻的收割季节,位于洞口县高沙镇南泥村的旭民农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一派繁忙景象,__和社员们正将刚收割的稻谷倒入传送带,进行烘干后再加工打包。而不远处就是湖南省最大的智能化、现代化育秧工厂。
退休再创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2019年,退休回到南泥村的__又拿起了锄头,育秧、插秧、施肥、收割,“虽然我在外工作了几十年,但我骨子里还是个农村人。”可就在他晾晒稻谷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他大半年的劳作打了水漂。心痛之余,他发现,光靠人力根本无法与自然抗争,必须要有机械化作业体系。
有了想法,他找到村里种粮大户刘其民等人,共同创办了洞口县旭民农机机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搞农业!尤其是农业机械化,不懂技术怎么办?学!开弓没有回头箭,凭着在军队锻炼出的一股不服输的坚毅性格,__走上了自学之路。“战场上,我连死都不怕,还怕这个!”
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更难,农业又是一个非常考验经验和技术的领域。那段时间,__带着笔记本一头“栽”进田里。白天,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烈日寒风,到田间记录真实数据;晚上,反复研读农业机械知识。遇到无法解开的难题疑惑,不是去乡里的农技站求教,就是去县里的农业局请教。
就这样,不到两年的时间,__从一个什么都不知的“门外汉”成为了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在他运作下,合作社引进大型拖拉机5台,收割机3台,插秧机2台,抛秧机3台,20吨以上谷物烘干机8台,年烘干能力一万吨,全自动大米加工机械2套,建成100吨以上钢架仓库10个,年大米加工能力5千吨。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稻谷被雨淋湿,无处存放的问题。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提高了效率,也逐渐得到村民们的认可。期间,还流转土地1600余亩,覆盖农户400余户。治理耕地抛荒150余亩,全村得耕地抛荒得到有效治理。
创业再升级:育秧“梦”工厂破土而出
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操作,__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的耕种模式,而这种改变还在继续。
2021年,__在县农业局开会,听到了县政府准备打造2000亩双季稻种试验推广基地的消息。当时他脑海里跳出了一个念头,2000亩双季稻光育秧就是大问题,传统的育秧模式肯定无法满足。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水稻育秧工厂”。在了解到育秧工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秧苗靠“天意”才能存活的问题时,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梦想——他要在南泥村建一个水稻育秧工厂。
对于__提出建立育秧工厂的想法,一直支持他的社员却提出了质疑,大家一直都是田里撒秧、秧大栽田,何必专门建个育秧工厂?何况育秧工厂建设中面临巨额的资金投入、微薄的利润空间、漫长的回报周期、更加复杂严谨的农业技术问题。
但军人有军人的倔强。__认定的事情,即使再难也要做下去。随后,他去湖南农业大学向唐启源教授请教后,更坚定了他的想法,唐教授告诉他,“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育秧工厂是未来农村的发展方向。”
2022年3月20日,一座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循环式智能育秧工厂在南泥村拔地而起。
工厂建好了,操控依旧是难题,再次成为“技术员”的__感觉压力不小。“都这个时候了,只能向前冲锋了!”水稻生产中育秧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育秧难,难在对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的把控上,再智能化的设施在这些细节上依旧需要精准把控。为了摸透三者之间的关系,用__的话来说,“就像当年在战场上攻克敌人的碉堡一样,除了正面硬扛,还要学会迂回包抄。”
从那时开始,__的家人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以前不大看电视的他,突然开始关注天气预报了,而且还边看边做记录,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根据天气的变化,为育秧制订不同的方案。秧苗最适合生长的温度在25°C到35°C之间。冬季寒潮来临,要及时开启大棚内的植物灯,延长光照时间,打开增温器,提高温度;夏季温度高,光照时间长,就要及时开启棚顶的遮阳布,减少光照时间,并喷淋降温。在__的反复摸索下,育秧工厂很快进入正轨。
目前,育秧工厂已经安装自动化育秧设备20套,每批次育出的秧苗可供应4000亩水田使用,年生产能力可保证20000亩水田使用量。村民笑着表示,“现在像做梦一样,以前用板秧育要一根一根的分。现在工厂里育出的秧苗,一根一根的直接插秧,还是机械插秧,脚都不用沾泥。”
育秧工厂的建立有力地保障了南泥村及周边村的双季稻生产,育秧从此不再需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展望未来:梦想还在继续
退伍42年,__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军人使命和担当,即使在退休后安享晚年的日子,他依旧奋战在创业的第一线。4年的时间,他在家乡建起了一个农机机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了一个湖南省内最大的育秧工厂。
在他的努力下,以南泥村为核心的机械化农业种植经济圈已然成型,不仅带动了粮食增产,农户增收,还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一个“南泥样板”。
__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他扳着指头算,“我还不到65岁,我还能再干几年,有了现在的技术底子,以后育秧工厂不但可以培育早中晚稻的秧苗,下一步我准备培育油菜秧苗,还有各种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