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事迹材料范文
人无完人,月有圆缺。只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对这个国家,社会,家庭负起行为责任的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好人事迹材料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范文1
在西园小区的院子里你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身体单薄,精神矍铄,手拿一个小铲子不停的清除着墙上的"牛皮癣",他就是西园社区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刘开俊同志。刘开俊同志年纪已经有六十多岁了,家庭条件也并不宽裕,可自从他来到西园小区以后,就自觉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维护着小区的墙面和花园卫生,从不计较报酬,义务为居民群众服务。大家都亲切的叫他"刘伯"
刘伯年轻时是__区牛鼻滩乡小__村支部会计,为农村建设贡献了三十年青春后,落户西园社区,自打搬到西园小区居住,党组织关系转到西园社区党总支那一天起,刘伯就自愿来到社区报名担任楼栋长,为居民群众服务。几年来,他兢兢业业的为社区和居民工作,无偿为居民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发放宣传资料、发放"除四害"药物等。他积极的为居民邻里之间调处矛盾,协助社区维护一方平安。
近年来,小区里"牛皮癣"泛滥,楼道里、楼梯扶手上、电杆柱上,铺天盖地、屡禁不绝,这些小广告多是用不干胶制成的,社区刚刚组织人员清除,一晚上一过就又出现了,每逢上级领导来社区检查工作或是卫生检查,社区同志更是苦不堪言。刘伯看到这样的情况,主动承担起了清除乱贴乱画和花园杂草的工作,只要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拿起小铲子默默无闻的干了起来,而且还拒绝社区给他的报酬,他只是说"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的,没什么"。正是这样一句朴实的言语和他无私的行为感动了西园社区的其他党员,刘开俊同志被推选为西园社区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
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刘伯身为党支部书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投身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做好笔记,而且组织本支部党员同志参加学习,他所在的第一支部下岗党员较多,其中又有一部分同志由于失业后没有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因此对学习存有抵触、麻木思想,参学积极性不高,刘伯硬是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动员他们克服困难、参加学习,在他的努力下,他所在的支部没有一名同志无故不参加先教活动,而且参学的同志都非常认真的学习了规定的篇幅。
2014年的二月,当春节的脚步慢慢临近的时候,人们都忙着打年货,沉浸在节日前的一片喜庆当中,谁又会知道,一场百年一遇的冰灾,悄然来临了,冰雪覆盖了我们的家园,小区的道路上都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很多居民出门都摔倒了,有的甚至跌断了手和脚,刘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背起铲子、撬棍,毅然走上了街头、面对着刺骨的寒风,挥动着柔弱的肩膀,一锹一锹地铲着坚冰,雪花落在头上变成了汗水,汗水流下来变成了冰,他顾不得年老体衰,始终战斗在第一线,附近的居民看不过去了,一个、两个…自发聚集起来,形成了一支抗灾队伍,路开出来了,肆虐的北风终于在他们面前低了头。而他却默默无声地回到了他的小屋。
正是有刘伯这样的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社区居民,在近年"创文"期间,五百多名党员、青年志愿者参加了社区义务服务活动,为我市的"创文"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社区带来了一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范文2
林淑新,女,汉族,大专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出生于1955年,1973年在南风日化工作,1980年被评为市先进生产者,1985年被评为市先进个人,现担任锦峪社区博林支部书记。
每天都会有带着红袖标的身影都会出现在博林小区内,她就是林淑新,为了加强社区平安建设,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随时可见,她主动参加在小区组建的义务巡逻队伍中,看见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总是热心的帮助。
博林小区内基本上都是年轻的上班族,有的家长礼拜休息的时候需要加班,但是家里的孩子却没有人看管,林淑新知道了以后,主动帮着看管孩子,大家都亲切的叫她林妈妈。
林淑新还是"爱心零距离服务队"的志愿者,无论是谁家有什么困难、或是邻里之间发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她总是去热心的帮助。在林淑新的眼中居民的小事都是大事。
社区内有几户动迁户还没有动迁搬走,因为其中一家有肢体残疾的病人,走路不是很方便,所以砌个小墙方便走路的时候能有东西扶着,可是另一户却觉得他们是因为要动迁所以想多占地方,导致两家人有了矛盾,而且吵的很厉害,因此居民找到了社区想让社区帮忙解决。社区工作者和林淑新一起来到了居民的家中,通过社区工作者和林淑新的劝说,俩家人决定各让一步,看到他们的家里过的很困难,林淑新就把自己家里他们能用的东西送到居民的手中,还积极的组织小区内的居民对他们进行捐助,而且时不时的去他们俩家对他们进行劝导,经过她的长时间努力,俩家人都觉得自己的做法影响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其中一家表示会经常帮助另一家。
在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时,她又成了小区流动投票点的工作人员,认真核查选民资格,发放选票,并监督投票。选举结束后,她搬桌搬椅,热心帮忙,她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小区更美好,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
这样的小事情还有很多,但是在于殿亭大爷的眼中居民的事情都是大事,每件事情都要用心去办。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范文3
李丰琴,女,47年3月出生。2014年农历4月16日,李丰琴走完了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她把眼角膜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让更多的人重见了光明。
众所周知眼角膜对于失明者的重要性,但是真要捐献眼角膜,却让人望而却步,哪怕本人有这个意愿,没有家人的支持与配合,还是不能够实现。李丰琴老人在一年前查出患有肺癌,已是晚期,她很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安慰子女不要难过,珍惜亲人团聚的每一分钟。
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角膜捐献的报道,也萌发了这种为社会再做最后一个贡献的愿望,而且越来越强烈。子女得知,强烈反对。但是,在老人一再坚持和要求下,孝顺的子女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含泪答应了。很快,和亳州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签署了捐赠书。怕子女忘记这件事,李丰琴老人把红十字会的电话贴在了墙上,随时提醒孩子们不要忘记。老人还希望能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学生,让学生能重见光明,好好读书,报效国家。
那一天终于来了。弥留之际,老人迟迟不愿闭眼,女儿流着眼泪,对她说,“妈妈,您放心吧,你牵挂的那件事我们一定给您办到。”老人放心的合上了双眼,表情安详。天下起了大雨,一定是上天为李丰琴老人在哭泣,为她这种大爱精神而感动!
很快,省红十字会的医生驾车感到,成功提取了眼角膜,完成了李丰琴老人最后的心愿。
有其母必有其女。老人的子女婉拒了市红十字会1000元的慰问金,再次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人。
老人一生没有和人红过脸,总是善良、低调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是大家公认的好人。
去年十月份,外孙生病住院。临床是谯东镇的一位老人,因车祸卧病在床。女子都很忙,没人在医院照看她。李丰琴老人不顾自身病体,帮老人擦屎擦尿,卖饭喂饭。子女生气她自顾不暇,还去学雷锋。而她却朴实地说,“咱总不能眼看着老人一个人孤零零的没人照顾啊。”后来,老人病好出院,打听到李丰琴家,亲自上门感谢。
现在的社会人情冷漠,大家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李丰琴却总是揽事在身,能帮人就帮人。她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她经常给孩子们提起她初中的老师多么多么尽心尽力,掏心窝子地关爱学生;提起她几十年前东风机械厂的老同事们怎么怎么帮助她。其实,是她踏踏实实、从不偷懒地干活,实心实意地对人,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帮助。女子们帮她联系了当年众多老同事,在酒店让她举杯向大家表达心中的谢意。
临去世的前一个星期,李丰琴老人还做了一件好事。大女儿用三轮拉她去遛弯。走到上岗处,一个人吃力地推车,眼看要坚持不住了,她赶紧让大女儿停车帮忙。而她,却也从车上下来帮忙。女儿责怪她自己都这个样子了,还下车。老人虚弱的笑笑,“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听到的人都鼻子发酸,眼眶湿润。
李丰琴老人一生吃苦耐劳,温和贤淑,丈夫五年前就去世了,她毅然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担,每月的生活费按时送达,还拖着病体,楼上楼下地询问婆婆吃什么,做好端给婆婆吃。子女都想不通,年轻时婆婆那么欺负她,她还对婆婆那么好。李丰琴忘记了别人的坏,努力尽到做媳妇的责任。她拥有中国传统女性所有的优良品质。
她的善良、感恩的心态影响着她的孩子,她任劳任怨一辈子,养大了四个孩子。临去世的前几天,她还对孩子们说,“我的一生是完美的一生,老天待我不薄,一年了,我很少想起自己是得了绝症的人,每天都能快快乐乐地陪着你们。谁有我幸福?孩子们都围在身边,都那么孝顺,我很知足了。”一席话,让孩子们心里五味杂陈。
多么乐观、坚强的母亲啊!肺癌晚期该是多么痛苦啊!可老人一声都没有喊过疼,没叫过一声苦。怕子女为她担心、难过!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大爱无痕!一个心中只有别人、没有自己的好人走了,山河同悲,天地动容!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走了,她留给世界的是人间真情和片片光明!让我们永远记住她的名字——李丰琴!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范文4
他为人谦和,平日里教书育人, 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村中学教师。但当你了解了他的事迹和他的内心世界后,你才知道他是一个不平凡的平凡人。
他视陶行知先生为楷模,以“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为人生座右铭,他以出色的教育实践,被人们誉为新世纪“陶行知式的乡村教师”。他就是渝北区明月中学党支部委员、教导主任何晓明。
1983年,高中毕业的他,放弃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带着满腔的热情,豪情满怀地来到了渝北区黄印中学,决心向陶行知那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
这所座落在大山中的学校,当时只有几间摇摇欲坠的校舍和一些破旧不堪的课桌凳。教育质量差,留级率高,还有一些孩子辍学在家。何晓明毫不气馁,他的目标是: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尽快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他主动教毕业班三年级,在这个班中,27名学生当时竟有10名是复读学生。学生陈君失学在家,何晓明老师每天放学后就赶到她家,边陪她放羊,边教她功课,还把自己老婆的衣服无偿捐助给她。如此一个月后,陈君的家长过意不去了,终于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学生张旺家庭困难,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何晓明老师掏钱为他缴学费,买文具。一年后,张旺变得活泼开朗了,也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信心。
何晓明老师的无声行动,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心,他们从这样一个好老师身上看到了孩子们的希望。憨厚淳朴的山区农民们慷慨捐出农村改革后积攒的第一笔钱,修建了校舍(题注:1985年国家第一次集资办学)。何晓明深受感动,信心倍增。
就在何晓明老师决心在山区大干一场的时候,一纸调令把他调到了明月初级中学,踌躇满志的他,服从了组织的安排,毅然来到明月中学,负责该校英语学科的教学和教务工作管理。
何晓明老师说:“从我跨进明月中学大门的那时起,就始终牢记着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晨曦初露,他习惯早早起床,巡视一下校园;暮色降临,他仍在办公室里加班;周末,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为学校修补课桌凳,为住校学生整理寝室。他树立了“育人求真,热爱学生”的教师观,课堂上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蹲下身子与同学交换意见。他讲课的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妙趣横生。
为解决农村中学学生辍学严重这一问题,何晓明老师潜心研究,提出了“学会赏识,扬长避短,促进迁移”的赏识教育思路。一个叫叶亮的学生,调皮好动,学习不认真,家长伤透了脑筋,几次要求学校让孩子不再读书。何晓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说服家长,然后仔细观察叶亮的言行,发现这个学生对英语有着浓厚兴趣,于是让他担任英语学科代表,叶亮同学的自信心恢复了,不仅没有辍学,还升入了中考联招学校,后来还成为了一名享誉市内外的企业家。
一天深夜,何晓明老师得知住校学生李露病重,此时的他刚巡视完校园,正准备休息。一接到消息,便火速冲到学生宿舍,见李露直冒虚汗,似乎病得不轻,二话没说把李露背到医院,毫不犹豫拿出自己本不多的薪水挂号拿药。三十年来,他用他代课得来的相当微薄的工资已资助贫困学生40多人,资助金额达18000余元。
……
何晓明老师有一个自己发明的人生价值公式:人生价值=奉献量/获得量。他认为,用乡村教师的奉献量除以获得量,完全可以得到一个很大的商数,平凡的乡村教育岗位完全可以创造出崇高的人生价值。他给自己设计了20字工作准则: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精于思考、乐于奉献。
就在何晓明为农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一万多个日子里,学校、镇里、区上乃至市里,都给予了他很多的荣誉。然而,面对功名,他却显得很低调,他说:“我还是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如果我在农村教育的道路上所走的前三十年是生根的话,那么,后三十年就是生长,长成一棵乡村教育的参天大树。”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范文5
季从云是长白向阳小学一名普通教师,1999年毕业于白山师范学校,从教12年,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倍受学生家长称赞。
孝心撑起家的天空。
(一)精心护理 无怨无悔
2014年季老师结婚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是丈夫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腿脚不灵便,奶奶常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儿女都不在身边,只有他们这对孙子和孙媳妇和他们住在一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季老师的肩上。
(二)久病的床前定有孝媳
为了丰富奶奶的晚年生活,季老师和丈夫省吃俭用为老人买了一辆轮椅。经常推着奶奶出去散心。
(三)孝敬父母不忘本
季老师的父母是朴实的农民,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她勤劳、朴实,凡事她都要尽善尽美的去做。她不仅善待公婆家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也疼爱有加。为了弥补自己所做的不足,孩子刚刚一生日时,他就到父母家的地里忙着春耕秋收。以便减轻年岁已高的父母的负担。
八年来季从云老师就这样默默地、无怨无悔地为自己的小家和学校这个大家努力奉献着。像一支蜡烛,照亮着老人暗淡的心境,燃起小家庭的希望。在学校里,所有的人都夸她做得好,周围的年轻人们更是佩服她的孝道,生活中她时时处处都低调做人,谦虚做事,她的真诚、朴实、热情也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中国好人事迹材料范文相关文章:
★ 个人感人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