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先烈的革命事迹资料
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称为革命。近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先烈的革命事迹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先烈的革命事迹资料1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我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最终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齐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我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之后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最终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有关先烈的革命事迹资料2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有关先烈的革命事迹资料3
陈式纯
陈式纯(1903——1935),金乡镇人,1919年在温州中学读书,参加反日宣传队。后在金乡成立反日救国会,发动群众抵制日货,同时创“旭社”等提高团体,组织醒狮化装演讲会。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后转南开大学。1925年,他至河南,在部队、银行、学校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他四次被捕入狱。在汉口、武昌、上海坐牢,都经党组织营救获释。1932年乘国庆节组织400多名群众游行,被捕入英租界工部局西牢,在长期折磨中于1935年2月逝世。
有关先烈的革命事迹资料4
董存瑞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有关先烈的革命事迹资料5
青云街道青裕社区居民李春明同志,1926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沁源县,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战争烽火岁月的考验;离休后,他不以功臣自居,不改军人本色,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余热,始终保持着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着一个革命者的高尚美德和情操,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风范。
一、弃笔从戎 甘洒热血为革命
1945年,年仅19岁的李春明同志怀着对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强烈向往,毅然放弃学业,投身革命。在烽火硝烟的革命岁月,他从家乡山西,跟随革命队伍,参加过著名的上党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广东、广西、云南的解放战争。在战斗中,李春明同志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英勇顽强,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战斗英雄、工作模范。解放后,李春明同志继续保持革命战争年代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一心一意扑在革命事业上。曾因忙于部队战备训练无暇照顾生产的妻子,也曾因一心扑在部队建设上,生病没有及时就医,导致患上严重支气管哮喘,不得不提前病休而离开心爱的部队。李春明同志为革命事业“舍小家为国家”的家国情怀和“一人吃苦万人甜,一家不圆万家圆”的革命军人价值观体现的是责任和担当,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力量。
二、初心不忘 服务群众当先锋
李春明同志从部队病休后,本可以安心休养,但他没有躺在功劳薄上,更没有以革命功臣自居,反而在看到街道群众性事务工作繁忙,群众服务需求较多的情况后,主动参与到居委会工作中。在13年的居委会工作中,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服务群众作为日常重要任务来做,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教育,主动参与纠纷调解、治安维护、优抚救济等工作,当群众的贴心人,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默默无闻的奉献,兢兢业业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居民群众的赞誉,多次受到昆明市、五华区政府表彰,并被选为五华区两届人大代表。李春明同志不忘初心,牢记宗旨使命,退而不休,服务群众,真正发挥了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
三、发挥余热 夕阳寻梦依然红
李春明同志2019年随子女搬家到青裕社区,成为了这个温暖大家庭的一员。他虽然已是94岁高龄的老人,但依然精神矍铄,热心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多次欣然应邀,结合社区正在开展的家风家教建设,以亲身经历向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让年轻一代牢记革命历史,激发爱国热情,珍惜幸福生活。对培育社区居民群众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爱国奉献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自觉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关先烈的革命事迹资料相关文章:
★ 五位革命烈士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