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
崇尚英雄的精神,讲好英雄的故事。讲英雄的热潮,加深对为维护当代社会安全稳定而献身的英烈们的认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
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1
革命烈士郭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他在长沙侗官东山寺小学读书时,就一身正气,敢说敢为。
有一次上作文课,郭亮写了一首题名《问问社会》的白话诗,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的腐败。这下子可触怒了-,郭亮立即被传进了东山寺自治所。
郭亮从容不迫地走进自治所的大厅,只见所长懒洋洋地躺在榻上,正吞云吐雾地吸着x片。里间屋,传出了刺耳的麻将声。
郭亮有意跺了一下脚,所长这才抬起头来,以审问的口气说:“你是学生,为何倡导邪说?”
“我一不提倡吸毒,二不提倡嫖赌,三不鱼肉百姓,四不坑害好人,怎叫倡导邪说?”郭亮面无惧色,针锋相对。
所长一惊:这学生好不厉害!他想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你想诬赖不成!”
郭亮冷笑一声,反问道:“我的作文既未贴在街头,又未刊于报端,岂能说是蛊惑民心?再者,作文提问,乃学生之学业。学者不问,教者不容。
请问,办学校是干什么的?”
一席话驳得所长哑口无言,只好让郭亮回去了。郭亮走出大门,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立即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治所门上:“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这副对联骂得痛快淋漓。老百姓见了无不拍手称快,扬眉吐气。
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2
尹象升(1903-1927),今寿光市赵庙乡尹家村人。1903年5月生于尹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三人,尹象升行大,幼年聪慧,学业精湛。其父尹梦管是一位勤俭持家而略有文才的农民。他对尹象升的求学上进非常支持,决心率其次子、三子在家务农勤俭持家,赚点微薄收入,供给尹象升上学。尹象升在童年时期曾被人绑票,几经曲折后花费了180元大洋方得赎回,这次不幸遭遇,使尹象升在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痛恨旧社会、创建新中国的思想萌芽。从而也激发了尹象升立志求学上进,追求知识,以期挽狂澜于既倒。当我县废科举、兴新学之际。他只身离家到设在县城的寿光县立高等小学堂求学。
1922年高等小学毕业后,尹象升又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在校学习期间,受“五四”运动革命思潮的影响,他曾与同学孟雪园、刘崇江、王景鲁等创办文艺团体“健社”,研究文学艺术,宣传进步思想。后在校内加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他经常给家乡的同学来信,宣传革命道理,开导少年学友,崇尚进步,为此曾引起守旧思想的教员怀疑,而使个别少年学友被迫弃学。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尹象升借回家度暑假的机会·偕同在济南求学的学友,积极宣传上海“五卅”惨案,传播革命思想和掀起的罢工、罢课、罢市运动。他先后在稻田、营里寺、田马等高小内发表演讲,阐述全国风起云涌的新形势,曾激起了广大学生、教员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无比仇恨,在寿光东南部掀了一个声援上海罢工的革命热潮。
由于1923年“二七京汉铁路大罢工”和1925年的上海“五卅”惨案的爆发,激发了尹象升反抗帝国主义、铲除军阀的决心,在这风起云涌的形势下,广州、武汉就成为当时青年们向往的中心。虽然当时山东济南正处于军阀势力统治,但尹象升在学校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下,在进步学生组织“书报介绍社”的启发熏陶下,树立了“打倒列强,打倒军阀,到前线去,到革命洪流中去”的坚定信念。即于1926年冬,遵循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参加了省立一师的百余名同学组成的南下武汉投入革命洪流的队伍。他们每人领取川资大洋30元,化装经商秘密转道青岛,后乘船经上海,而到达武汉。到武汉后,尹象升就与朱道南、臧克家等80多名同学一起,考取了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广州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被编入第一大队学习,得到了共产党人恽代英、邓演达等的直接教悔和培养。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结束。尹象升随同南下同学一起改编加入了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后又改编为叶剑英任团长的第四军军官教导团。部队在叶剑英同志的领导下,历经无数艰苦曲折,于1927年10月,徒步南下抵达广州。12月11日,尹象升随部队参加了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等领导的震惊中外的广州武装起义。此次起义是我国革命史上,与“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入”并称的“三大武装起义”。尹象升所在的教导团3000多人及陶铸所领导的400多人,是此次起义的主力,声势浩大,战斗激烈,在广大工人赤卫队和进步农民的配合下,很快占领了广州市的绝大部分地区,大大震撼了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后方。尹象升在攻打广州市公安局的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4岁,他是我市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为革命而血洒疆场的最早的一位革命战士。1982年11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3
马保三(1888-1964),原名马鉴堂.曾化名张炳炎,现寿光市牛头镇村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2月在济南病逝,享年77岁。
马保三在40年的革命生涯中,曾任中共寿光县委宣传委员,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司令员,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青岛市市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省委统战部部长等职。他“一贯忠于党的事业,勇于坚持原则,在对敌斗争中顽强不屈,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这是中共山东省委对他所作的评价,也是马保三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
马保三在本村上了七年私挚,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此后,他种过地,开过布店,挑过锢漏子扁担。曲折的生活道路和广泛的社会阅历,使他了解群众的疾苦。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清政认的腐败,国家的悲惨情景,人民的贫穷潦倒,都深深地铭记在他的心中。
马保三勤于自学,善于健谈,主持正义,勇于斗争。当时牛头镇的村正,是封建阶级的代理人,倚仗本村封建势力,在村里称王称霸。马保三看不过眼,主动找他说理,把村正说得理屈词穷。马保三写得一手好字,村里常找他写春联、喜贴之类东西。有一次,村里有人找他写婚柬,他一听男9岁,女17岁,就哈哈大笑说:“这太不合适,年龄相差太大,不是给他造福,而是给他们造罪,我不干这伤天害理的事情。”经他反复说明,那人被说服了,改变了原来的主张。由于他敢说、善斗,所以青年时代的马保三,在群众中就有较高的声望。
1922年夏,邻村张家庄的进步青年、寿光党组织创始人张玉山从济南师范辍学回乡,他对马保三的正义之举十分钦佩,俩人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志同道合,谈话投机,结交深厚。1924年张玉山入党之后,就教育培养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中共寿光地执委成立,马保三就担任了执委委员,负责寿光的农运、宣传等工作。他为了党组织更好的开展隐蔽斗争,在自家的芦苇地内,盖起了两间房子,名义上说是为了看苇草,实际是党组织的活动场所。他凭借自己能言善辩和善于接近农民群众的有利条件,在各村发动组织农会,积极开展反对封建军阀和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马保三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出走东北,后辗转到朝鲜仁川。在那里与中国同志组织了“中华劳动组合会”,开展抗日活动,数年后返回家乡。
1933年秋天,马保三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国民党县党部头子辛景章,因在国共合作时曾与马保三在一起开过会,他就打着老相识的牌子前来劝降,要马保三识时务顺潮流,不必为共产主义冒风险。马保三听后十分气愤地说:“干革命就顺应历史潮流,干革命就不怕风险……”驳得辛景章哑口无言。不久,马保三被解往济南,送进国民党省府监狱,在那里敌人先对他软化利诱,劝他坦白自首,他严词拒绝。敌人又对他严刑拷打,他则坚贞不屈。1934年春,通过党组织营救,加之敌人无可靠证据,终于保释出狱。
马保三出狱后回到家乡,听群众反应,时任湖东乡长的原牛头镇村正马秉修,横行乡里,贪污自肥,民愤极大。于是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在掌握初步材料的基础上,于1934年底,他带领群众干余人,突然包围了乡公所。通过查帐,搞清了马秉修的贪污行为,在铁证面前群众要求撤销马秉修的乡长职务,国民党寿光县长宋宪章怕众怒难犯,被迫撤掉了马秉修的乡长职务,并令其交出赃款。在群众强烈的要求下,让马保三担任了湖东乡乡长。经过这场斗争,马保三的声望更高了。
1936年秋,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寿光县委正式恢复建立。经县委一年多的艰苦工作,到七七事变爆发时,全县已恢复和建立了20多个党支部,100余名党员。在县委的领导下,全县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此时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以支部为基础,筹集武器,建立武装随时迎击日寇的进犯。这时年过半百的马保三便以湖东乡乡长的合法身份,以举办抗日民众训练班的名义,搜集民间大刀、长矛及各种枪支,组织了几十人的“抗日后援队”,积极投入了组织抗日武装的准备工作。他利用集市等群众集体场合,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揭露日寇的烧杀抢掠暴行。号召大家组织起来,抗击日寇,拯民族于危亡,群情激奋,斗志昂扬。
为了组织抗日武装,马保三把自己家庭当成接待站、会议室、印刷所;贡献自己家中多年积蓄的粮食以作公用给养;动员自己一家的男女老少,当了后勤兵。一个多月的时间,跑了八个乡,串了几十个村庄,组织了七八十人的队伍,为武装起义打下了基础,培训了骨干。
1937年11月,马保三参加了在他家召开的中共寿光县委扩大会。会上,张文通传达了省委关于分地区发动武装起义的指示。会议鉴于牛头镇是寿光县有名的大村镇,这里地广人稀,濒临千顷芦荡的巨淀湖,进可以打击敌人,退便于保存自己,又有马保三任乡长的声望和号召力,决定以牛头镇为起义中心,会议决定起义后部队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马保三被推为总指挥和八支队军政委员会成员。
12月29日,八支队正式举行起义,马保三以总指挥名义发表了《告同胞书》,号召全县人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枪出枪”,积极支援抗日斗争;同时向国民党寿光县长宋宪章发出通告,要他“以抗战大局为重,共赴国难。”在他的号召带动下,许多抗日群众纷纷献粮、捐款,踊跃参军参战。
1938年1月,长征干部韩明柱和鲁东工委宣传委员杨涤生来到八支队,分别担任了副指挥和政治部主任,加强了八支队的领导力量,协助马保三整训部队,并在城南三里庄的公路上伏击了日寇汽车,打响了鲁东抗日的第一枪。八支队声威大振,“马司令”之名随之也声震鲁东大地,大大增强了寿光全县人民的抗日信心。
三里庄大捷之后,马保三与韩明柱等率部又在三合庄传奇般地迫使过路的伪军“韩营”68人缴械投降。2月中旬,朱家庄子朱子芹的地方武装阻挠抗日,与八支队为敌。马保三只身冒险进入敌营,以探亲为名,向他们宣传抗日政策,不费一枪一弹,收缴枪支50余支,使部队很快发展到2000多人。
1938年3月,八支队奉命东进昌潍,与七支队会合,开往胶东进行抗日斗争。这对于这支年轻的抗日武装,是一次严峻考验,因为战士多系农民出身,乡土观念较强,不愿远离家乡。马保三与部队领导成员,一面深入部队进行思想教育,一面带头动员家人参军东征。马保三让其四子马秀山和年仅12岁的孙子马家祥随军东征。祖孙三代一同抗日的事迹,深深教育了部队和群众。
1938年4月,八支队到达潍北与七支队合编,组成“鲁东游击队指挥部”,马保三仍任指挥,韩明柱任副指挥,鹿省三任政委。合编后,马保三率部继续东进,又与胶东抗日游击队会师于黄县。在黄县,他率部帮助胶东特委所属武装,分别消灭、击溃了一些地方反动武装,巩固、扩大了那里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同时改善了部队的装备和供给。在龙口,他通过李梅生争取了龙口水上警察局长纪永芳率部起义,占领了胶东重要港口——龙口。
1938年7月,马保三又奉命率部回师邹长地区,与三支队共同创建铁路以北抗日根据地。在长山蒙家庄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战斗中韩明柱冲锋在前,为夺取敌人的重机枪,韩明住不幸壮烈牺牲。马保三强忍极大悲痛,率领部队按照省委指示,越过胶济铁路到达鲁南山区。之后,部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八支队,后改称第一支队,马保三任支队司令员。他率部历经临朐五井战役,粉碎了日寇多次扫荡,度过了天旱灾荒,弛聘在鲁中南的抗日战场上。
1940年7月26日到8月26日,中共山东分局在临沂县青驼寺召开联合大会,选举成立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马保三当选为临参会副参议长和战工会委员以及山东省出席“国大”代表。1941年4月,马保三继任了山东省政府工作委员会委员。从此,他便离开部队从事政府行政工作。
1949年,青岛解放后,60岁的马保三出任青岛市市长,在欢庆青岛解放的大会上,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1950年春,马保三奉命到济南筹备成立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会上他被选为山东省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之后,他又连任省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5月起任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部长。
马保三无论在军队还是在地方工作,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是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对不符合实际、违反政策的情况勇于批评,不计个人得失。特别是在对大跃进、反右倾等左的错误斗争日寸,他直言不讳、旗帜鲜明。曾承受着以右倾和“地方主义”批判的压力,顽强斗争,坚持原则,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无私无艮、光明磊落的革命品德。
1964年2月15日,马保三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济南,安葬于英雄山烈士公墓。
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4
李家发,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入朝后,李家发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五团一营一连二排六班当战士。在一次敌机空袭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朝鲜群众抢救衣物和粮食。他在战地练兵和修筑工事中成绩突出,荣立2次三等功。
1952年冬,李家发任二排通信联络员,主要任务是传递战斗命令,常常要在敌人的炮火中穿梭。从部队所在庆坡岘的山腰到玉女峰的前沿,要通过一片200多米的开阔地,美军飞机每天都要在这块土地上倾泻成吨的弹药,通过时极其危险。但他英勇机智,每次都能及时完成任务,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1953年7月13日,在金城战役反击的轿岩山战斗中,李家发所在的二排担负攻击116高地的任务。在部队前进受到敌人地堡火力阻滞时,李家发主动请战,担负起爆破敌人地堡的任务,机智地炸毁了主地堡外围3个火力点,他自己也身负重伤,但仍然忍着剧痛艰难地向前爬进,在用最后一颗手雷摧毁了敌人的主地堡后,体力不支昏迷过去。
反击部队迅速发起冲锋,然而敌人的另一个暗堡又响起了枪声,火力封锁再次拦住了部队前进的脚步。突击排新的爆破组几次尝试爆破都因敌人火力太猛而无法接近。离天明只剩4个多小时,天亮之前如果拿不下轿岩山,部队只有撤出战斗。
正在紧急关头,敌人暗堡的机枪声突然静了下来。原来,昏迷的李家发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过来,以惊人的毅力悄悄爬近敌人暗堡,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暗堡的机枪射孔。为掩护部队冲锋,取得战斗胜利,李家发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
李家发牺牲后,根据他生前提出的申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同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轿岩山地区人民将李家发牺牲地附近的一条街命名为“家发街”。安徽省南陵县人民政府将他的家乡泉塘乡改名为“家发乡”,并建立李家发烈士纪念碑,以示纪念。
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5
李铁梅(1892-1941年),原名李瑶林,字凤巢,现寿光市北洛镇范家庄人。
李铁梅8岁入本村私塾,自幼聪明好学,学业优异,1909年他17岁时,考入县立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他受当时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潮影响,积极投身革命。一次,他代替当时担任本村村正的父亲接待县官,见面立而不跪,惹得县官不满而质问,李铁梅则以“现在是中华民国,不是满清政府,为何跪拜。”侃侃陈词,驳得县官无言以对,一时名闻乡里。
1912年,李铁梅在高等学堂毕业后,曾在罗庄、王古城、后疃等村教学。后因家中吃了官司,他毅然离家到东北去寻求舅父谋生,途中不慎,被火车轧去右臂,不得不又返回寿光老家。
李铁梅回寿光后,为了谋生,便发愤攻读医15,拜傅家庄张宿源为师,他刻苦钻研,很快成为乡驰名医。他特别擅长肺病的治疗,在行医中,他结识了张玉山,后因经常为张玉山诊治肺病,彼此了解颇深,情投意合,在1924年8月经张玉山、延们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化名李铁梅。1925年中共寿光党支部建立,他被选为支部委员。按照支部分工,他去南河一带,以行医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经他积极教育培养,很快发展了王辅之等5名小学教员入党,并成立了南河党小组。李铁梅言谈诙谐,好唱京戏,且善书法,结交广泛,在这前后他还在崔家庄发展了李子庚、李良轩、李瑞林、李光辉等为党员,从而壮大了寿光党的组织。
1926年8月,中共寿光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李铁梅被选为地执委委员。为了革命的需要,根据组织安排,1925年他就与一部分党团骨干跨党参加了国民党。中共寿光地执委成立后,他又被推为国民党临时县党部领导成员。在此期间,他做了大量的统一战线工作。王家疃一位请他当坐堂医生的掌柜刘代武,原来家境相当富裕,在李铁梅的影响下,逐渐趋向进步,变卖了大部土地和家产,资助贫苦百姓,甘心自食其力,后来参加了人民政府工作,成了医学界的代表。
1928年,山东军阀张宗昌溃败,其残部张来友旋回寿光,驻扎在上口一带,招兵买马,以待东山再起。李铁梅即与中共寿光县委研究,亲自带领李光辉、张文杰等10余人,忍辱负重打入张部,视时机成熟,准备将这伙土匪武装改造成人民革命的武装力量。后因形势突变,党的工作难以开展,他们才根据县委指示,为准备以后的武装暴动而转入更加隐蔽的斗争。
七七事变爆发后,李铁梅遵照县委指示,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到处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7年牛头镇起义时,他已是40多岁,虽然年高体残,仍是日夜操劳.为建立抗日人民武装呕心沥血。1938年,李铁梅与儿子一起参加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在后勤部卫生处工作。
1941年,李铁梅在鲁中南与日寇作战时不幸被捕,敌人将他毒打折磨后,投入井内。事后经群众营救,幸免遇难,但经受这次惨无人道的摧残后,患了精神分裂症。不久,牺牲在莱芜县的响水湾,享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