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
3月3日,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惠敏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个人事迹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精选篇1)
惠敏莉主导创排并领衔主演的《柳河湾的新娘》《秦腔》《易俗社》三部精品力作,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全国舞台艺术精品扶持工程、全国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等。惠敏莉个人获得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奖项。纪录片《百年易俗社》荣获全国十优作品奖。大型秦腔文献剧《易俗社》于2016年4月初面世余,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组织剧社演员参加陕西省小戏小品文华奖大赛、第三届中国戏曲(黄河流域)红梅大赛,极大地锻炼了中青年演员的艺术才能和经验。《三滴血》《柳河湾的新娘》拍成戏曲3D电影。她领衔主演的秦腔《党的女儿》已演出20余场。今年在她的带领下,易俗社创排了以全国劳模商洛马卢村刘西有先进事迹为题材的大型秦腔现代戏《刘西有》。
惠敏莉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充分认可,她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陕西省“最具有文化影响力杰出成就人物”等荣誉称号。被推选为省市人大两级常委、省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省剧协副主席、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等。
易俗社成立之初的办社宗旨是“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社会教育”,虽历经百年,却愈发掷地有声。作为第十八任社长、唯一的女掌门,惠敏莉将继续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让“古调独弹”的鼻祖剧社、文化剧社、革命剧社唱响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为新时代秦腔艺术的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努力奋斗。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精选篇2)
2015年易俗社带着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经典剧目《三滴血》《双锦衣》上下本走进清华大学,这是秦腔第一次以经典剧目系列展演的方式,大规模、高密度地进入中国顶级学府,令传承千年的秦声秦韵传遍清华园,让传统文化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种子;2016年12月易俗社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三滴血》,演出现场非常火爆,赢得业内外一片赞誉。而这些演出足迹,可以说是易俗社近年史无前例的飞跃与荣耀。
如果你给惠敏莉打电话,她要么在排戏,要么在给剧社联系演出业务。2017年大型秦腔现代戏《易俗社》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正是脱胎于百年易俗社的风雨故事剧中惠敏莉饰演了主人公:林梦云。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精选篇3)
多年来,惠敏莉始终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舞台上,她是“战斗员”,身体力行地弘扬艺术,将秦腔唱到全世界;舞台下,她是“指挥员”,向年轻一代传授“艺精戏硬”的成长箴言;作为易俗社社长、秦腔界的旗帜,她当好秦腔艺术守正创新的“服务员”,带领易俗社昂扬迈出新时代的新步伐,为秦腔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要给老百姓精神上的支持,让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培养的艺术家永远没有忘记他们。”惠敏莉常对易俗社的演员们这么说。每年春节及重大节日里,易俗社人都坚守在文艺岗位,在惠敏莉的带领下践行“初心”,为百姓们献上一场场精彩的秦腔大餐。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精选篇4)
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百年“移风易俗”的坚持,成就了“梆子之祖”秦腔的往昔辉煌。它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包括秦腔在内,中华戏曲的发展兴衰,更折射了中国百年近代史的曲折路程,新的时代,易俗社用梆子敲击出更激越的旋律,用板胡拉奏出高璇的凯歌,而这都离不开她,当今易俗社掌门人——惠敏莉。
在易俗社,惠敏莉开启了她艺术上的进阶之路。底蕴深厚的易俗社,汇集了秦腔的诸多名家,肖若兰、全巧民、张咏华、姜云芳等老师手把手地教会她一招一式,一字一韵、一腔一调,她就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拼命的吸收着珍贵的艺术养料,在这里她融众家之长,汇自我优势,传承了王芷华、张咏华、孙莉群等艺术家的风格,形成了易俗社鲜明的表演风格特色。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精选篇5)
惠敏莉,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上海(国际) 白玉兰奖获得者。现任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
2020年11月24日惠敏莉以“全国劳动模范”身份与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2496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党和国家的表彰。
从事秦腔表演艺术三十多年来,惠敏莉始终坚守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不断提升个人艺术技能和管理能力,传承经典剧目,保护民族艺术瑰宝。自担任社长以来,带领易俗社全体演职人员,团结一致,排除万难,在时代的洪流中,把易俗社这个百年老字号品牌剧社打造成了新时期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劲旅铁军。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精选篇6)
2018年、2019年,响应各级政府、文联的组织号召,多次开展“脱贫攻坚”,文化扶贫活动,虽然工作事务繁忙,但仍然第一时间赶往扶贫现场,参与演出和扶贫活动,让最需要文化的滋养和脱贫鼓舞的基层群众品尝到文化大餐,扶智扶志。家国情怀是惠敏莉,也是易俗人的精神本色。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新冠疫情肆虐,亿万祖国人民牵挂着疫情一线,惠敏莉并没有闲在家里,从大年初一开始将她八旬的老父亲挥泪写下了一篇抗疫情的诗篇,编成秦腔唱段录制传播出去,根据《三滴血》老腔填新词,宣传防疫。
当易俗社的接力棒传到以惠敏莉为代表的新一代易俗人手中的时候,面对众多新兴艺术形式的冲击,以及传统戏剧市场萎缩带来的困境,作为百年剧社的负责人坚持、坚守了百年易俗社这一门户。带领易俗人以全新的面貌屹立在神州舞台,正如这座百年剧社在成立之初的办社宗旨“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社会教育”,虽历经百年,却愈发地掷地有声。听全国劳模惠敏莉给广大青年的寄语!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精选篇7)
她是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她是西安易俗社社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她是陕西省人大代表,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获得者,领衔主演秦腔《柳河湾的新娘》《秦腔》《易俗社》《党的女儿》《织梦人》《三滴血》《双锦衣》《貂蝉》《白蛇传》等作品;她,是坚守初心,致力于秦腔事业传承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家。她就是惠敏莉——西安易俗社百年来唯一一位女社长,而且是最年轻的社长,她一直责无旁贷地承担着陕西戏剧的希望。她笑称自己已经和易俗社融为一体,她说她和所有默默耕耘的戏曲人一样,愿意为秦腔事业坚守并奉献自己的热血和激情。
问及她的闪光时刻,她提到了《柳河湾的新娘》。她在其中扮演新娘柳叶,将一个善良、贤惠的关中新娘演绎得入木三分,将人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今,《柳河湾的新娘》已成为西安易俗社的精品,不仅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惠敏莉还凭此摘取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获得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等。一部戏,成就了惠敏莉,惠敏莉也凭借自己的表现力和对戏剧的热爱,让更多人爱上了秦腔。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精选篇8)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绕不过我们大长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留下了非常厚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脉络。这对生长于斯的易俗社来说是得天独厚的赋能。
虽然我在易俗社30多年了,但我依然认为自己像一个小学生,每天走进易俗社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满满的书香味传达出先贤们用文化教育的方式支撑起中国文人的底色。
现存的880多部文本,1000余册戏本,不管是从研究的角度,还是从传承的角度,都是一部中国戏剧史。同时它也是世界三大古老剧院之一,和俄罗斯大剧院、法国芭蕾舞剧院齐名于世界艺术之林,也是中华戏曲第一剧社。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精选篇9)
为更好传承传统艺术,易俗社于2015年招收20名青年演员组成第二十期传承班,招收120名学员进行定向培训,形成老中青少四代人的传承体系。她亲自为学生们教戏、说戏、排戏,为第二十期传承班学员排导的青春版《三滴血》《柳河湾的新娘》和《断桥》《烤火》《花木兰》等本戏折子戏,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2014年易俗社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为加强易俗社文化的保护利用,她组织人员对社里的秦腔剧本进行紧急抢救,整理出版68册剧本、680余本剧目,并建立相应电子档案。她推动组建易俗社文化研究院,筹措一千余万资金对易俗社百年文物剧场进行修缮保护。完成易俗社博物馆建设,弘扬了民族戏剧文化的价值,使具有文物和学术价值的剧场、剧本、剧目、文献资料等得到全方位保护。
从1982年惠敏莉11岁考入陕西黄陵县戏校,到1989年来到西安易俗社成为正式演员,再到2009年担任党支部书记、社长。从艺40年,因为热爱,她收获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成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陕西省人大代表;因为热爱,她把秦腔艺术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了父老乡亲的心窝窝里;因为热爱,一批批年轻演员在她的言传身教中成长起来;因为热爱,作为省市人大代表,在她的呼吁及大力推动下,全国首家戏曲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重磅亮相,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制定的戏曲类地方性法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颁布实施……在秦腔的舞台上耕耘初心,用心血守护易俗社,惠敏莉把传承发展大秦正声、让传统惠及当代的使命镌刻在了骨子里。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精选篇10)
惠敏莉在一篇《我与易俗社》的文章中,曾深情地说道:“作为易俗人,身在易俗,心在易俗,更要深究、细研易俗。”对于易俗传统的心慕手追,对于易俗事业的继往开来,既溢于言表,又殷殷可感。与秦腔的密不可分,与剧社融为一体,使她专心致志,别无旁骛,一心与精品剧目的打造,一心于百年剧社的发扬。
一个百年剧社的掌门人,且是个女掌门人,在“易俗社”这个驰名中外的戏曲殿堂当家做主,惠敏莉用这些年的努力给这个问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惠敏莉的组织和协调下,易俗社为年轻一代复排了《双锦衣》《胭脂》《三滴血》《软玉屏》等传统剧目,又创作了一大批新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