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4董礼涛先进事迹
3月1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4董礼涛先进事迹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4董礼涛先进事迹精选篇1
董礼涛:汽轮机公司数控铣工、全国劳动模范。
1972年1月出生,1989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哈电集团铣工岗位高技能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凭借着精益、细微、极致的工匠精神,将加工误差控制在0.01mm左右。首创的《燃压机组轮盘叶根槽二次对中找正方法》《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柔性工装》等近百项技术革新纳入到产品工艺规程中。“董礼涛创新工作室”,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曾荣获国家“中华技能大奖”、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龙江工匠”、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19年被哈电集团党委命名表彰为“哈电榜样”。2020年11月24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翻开中国青少年教育丛书《共和国的建设者》一书,董礼涛的名字赫然在目,成为了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4董礼涛先进事迹精选篇2
从17岁进厂,跟着师傅们学习手工铣削误差在0.2毫米范围内的零件,到如今,操控精度达0.001毫米级的数控机床,董礼涛一直为大型煤电、核电、燃机、太阳能发电等多种用途的汽轮机提供着部件支撑。
董礼涛:一定要保证要我们的工件,能跟图纸有百分之百的符合度,尺寸不稳定的话自然能引起我们转子的振动,加大它的运转的能量消耗,会带来很大的,我们不可估量的损失。
应用于现代大型发电机组的汽轮机,转子会带动叶片一分钟完成3000转。因此,汽轮机内的12000多个零部件要严丝合缝,任何细微的偏差都会被超高的转速放大,小到一颗6毫米的螺丝钉,大到98吨重的大型零件,标准误差不能超过0.05毫米。
今天,服务于“西气东输”的国产首台30兆瓦级燃气轮机正在为沿线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洁能源,而13年前,解决这项燃气增压设备的国产化生产难题,让董礼涛至今记忆犹新。
董礼涛:通常扎在车间里就是十几个小时,分析我们的图纸,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我的活儿怎么干。
和传统汽轮机相比,燃气轮机工件的形状更加复杂、结构更加密集,很多不规则的工件,几乎没有可以被机床固定夹紧的部位,这给铣削加工带来了极大困难。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4董礼涛先进事迹精选篇3
1989年,董礼涛来到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成为一名铣工学徒,在生产车间成长磨砺匠心。
“和现在干净整洁的生产现场截然不同,那时候车间里光线昏暗,噪音刺耳,油腐味刺鼻,干活儿时飞溅的铁屑崩到身上,就会烫个泡,毛刺经常会扎破手,注意力全在工件上的时候不觉得疼,下班用肥皂洗手,才感到扎心的疼。”回忆往昔,董礼涛感触颇深。
“可当我看到从师傅们的手里干出各式各样闪着亮光的精美零件就像钢雕的艺术品一样,慢慢地开始对从事铣工产生兴趣。”董礼涛也暗下决心,“既然干了就干好,早干早成,晚干永远不成!
”钻研,誓当行家里手。从此,董礼涛开始踏踏实实学本事。“他在完成常规工作任务后,总会主动去接触一些对于年轻职工来说是“超级别”的产品加工件,并时不时冒出一些大胆的、非常规的加工想法。”聊到董礼涛刚参加工作时候的样子,身边的同事总是纷纷竖起大拇指。
同样的机床,别的铣工可以将孔洞尺寸误差控制在0.05mm范围内时,董礼涛想的是自己能不能将它控制在0.01mm的范围。董礼涛精益求精、精雕细琢,通过年复一年地钻研,成功将加工误差控制在0.01mm左右,达到了顶尖水平。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4董礼涛先进事迹精选篇4
一个人的创新是小项目,一个团队的创新才是大项目;一个人的提高是小提高,一个团队的提高才是大提高。成长为“大国工匠”后,董礼涛开始发挥自身的传帮带作用。
董礼涛积极响应公司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号召,在分厂组建了“铣工工作研讨小组”,专门研究铣工加工技术,解决生产难题。2013年,工作小组发展为“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带头人,他每年为工作室制定翔实的人才培养规划,为每一位成员量身制定“名师带徒”计划书,并予以监督考核。
为了让徒弟们愿意学、学得会,董礼涛潜心梳理,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加工经验、方法汇编成册,供徒弟们学习研究。如今,他的徒弟们在各类技术比武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其中晋升技师、高级技师的有26人。
几年来,他带领的创新工作室攻克了许多生产难题,完成多项创新成果,取得国家专利10余项,推广创新245项,命名操作法3项,为公司创造了6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培养了大量骨干人才。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4董礼涛先进事迹精选篇5
董礼涛常说,一个人的创新是小项目,一个团队的创新才是大项目;一个人的提高是小提高,一个团队的提高才是大提高。他意识到更应该发挥好自身的传帮带作用。
2006年,董礼涛积极响应公司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号召,在分厂组建了“铣工工作研讨小组”,专门研究铣工加工技术,解决生产难题。2013年,工作小组发展为“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他每年为工作室制定详实的人才培养规划,为每一位工作室成员量身制定“名师带徒”活动计划书,并予以监督考核。
为了让徒弟们愿意学、学得会,董礼涛倾注心血,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加工经验、方法汇编成册,供徒弟们学习研究。
如今,他的徒弟们也在各类技术比武大赛中脱颖而出,都成了公司的骨干力量,其中晋升技师、高级技师的就有26名。
几年来,创新工作室攻克了许多生产难题,完成了多项创新成果,取得了国家专利10余项,推广创新245项,命名操作法3项,为公司创造了6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培养了大量骨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