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奶奶张秀英优秀事迹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国旗奶奶张秀英优秀事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旗奶奶张秀英优秀事迹篇1
14日的吉林长春飘着小雪。8时许,长春市宽城区富丰家园小区的居民陆续走进小广场,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装前来参加升旗仪式,很多人还拿出手机记录下庄严一刻。
这个小区的升旗仪式已经坚持了十年,风雨无阻。被称为“国旗奶奶”的张秀英和丈夫梁金华主持全过程。两位老党员的坚持,让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染,附近的学校、银行、医院等单位的员工都到这参加过这个特殊的升旗仪式。
8时28分,年逾七旬的张秀英和丈夫开始做升旗仪式前的准备工作,连接音响、组织队伍、展开国旗,整个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8时30分,升旗仪式开始,在场众人目视国旗,大声唱起国歌,场面让人感动。仪式进行过程中,不时有加入观礼队伍的路人。
小广场共立有三根旗杆。张秀英介绍,其中的木制“一代旗杆”高1.5米,设立于2012年1月;铁制“二代旗杆”高7米,设立于2015年8月;沿用至今的“三代旗杆”设立于2018年,高15米。
张秀英回忆,十年前,她与丈夫梁金华站在寒风中,清唱国歌在“一代旗杆”上升起一面国旗。此后,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会如期举行升国旗仪式,从未间断。
三代旗杆、升旗十年,在当地党员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小区家园的建设工作中。
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富丰家园小区于2012年6月正式成立党支部,张秀英担任党支部书记。
“我几乎每次都来参加升旗仪式,风雨不误。”家住隔壁小区的刘洪英说,在年复一年的升旗仪式中,她感觉到街坊邻里越来越团结,大家的爱国热情越来越高涨。
国旗奶奶张秀英优秀事迹篇2
在张秀英、梁金华的带领下,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有信仰、有坚持、有温度的基层小区。并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四个凝聚”来传承“国旗精神”:凝聚党的核心力量,在鼓舞引领带动党员群众上找准方位;凝聚群众团结力量,在共建美好家园上协同合作;凝聚家国情怀力量,在对党和国家的拥护上统一意志;凝聚人民信仰力量,在传承红色基因上创新思路方法。在多年的升旗历程中,社会各界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都把这里作为社会实践基地,周边的中小学、医院、银行、企业都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感受这种浓厚的爱党爱国氛围。近年来,小区里涌现出“浇花王”、“理发孙”、“巧手杨”等名人,他们在张秀英的带领下,维修旗杆、给孤寡老人理发、组织义务巡逻等,活跃在小区的每一个角落,践行着他们心中的“国旗精神”。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张秀英同志和梁金华同志无私奉献,坚守执着的精神感动着大家,赢得小区党员群众的广泛认可。他们带领富丰家园小区的家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述属于他们的爱党爱国故事,用小区点点滴滴的变化诠释了共产党员党员始终坚持爱党护党为党、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用深入骨髓的红色情怀感染和鼓舞周围的党员群众,彰显了这样一个红心向党的文明家庭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国旗奶奶张秀英优秀事迹篇3
今年77岁的张秀英,怀揣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用浓厚的家国情怀带领小区居民升国旗、聚人心,建支部、促和谐,以退休不退岗的执着精神,带领党员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使一个回迁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升旗小区”,她也被大家称为“国旗奶奶”。
富丰家园小区属棚户区改造项目,于2010年回迁,共有居民455户,1500余人。回迁之初,邻里关系陌生、物业服务质量不高、收费困难等小区治理问题突出,这让退休党员张秀英和老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居民之间互相不了解,小区环境脏乱差,咱作为老党员应该做一些什么,才能把大家凝聚到一起。”就这样,张秀英和老伴决定升国旗,用信仰的力量把人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2012年1月,在寒风中张秀英与老伴用一根木质旗杆、一面国旗,边唱着国歌边在小区广场举行了第一次简单却具有意义的升国旗仪式。自此,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升国旗仪式都会如期举行,风雨不辍,从未间断。近十年来,他们更迭三代旗杆、三十余面国旗,参与升旗人数逾十万人次。
张秀英用她的信仰、坚持和行动带动着身边人,小区的共产党员和群众都自觉聚在她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小区建设管理中,共建美好家园。“张姐作为一名党员,这么大岁数还在发光发热,我要和她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居民多办实事儿,带领居民听党话,永远跟党走。”预备党员李金环以张秀英为榜样,无论是平时帮助小区老人,还是在小区建设管理中,始终冲在最前面。
在张秀英的带领下,近年来,小区里还涌现出“浇花王”“理发孙”“巧手杨”等小区名人,他们自发维修小区设施、给孤寡老人理发、组织义务巡逻等,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一致点赞。小区党支部也逐步探索总结出“1+3”工作模式,即以小区党支部为引领,凝聚党建联盟、小区帮帮团、志愿者队伍力量,建立交叉任职、开门议事、“三长”联动三项机制,搭建周升旗、月党日、季联谊三个载体,实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如今富丰家园小区已经成为一个有坚持、有温度的基层小区,但张秀英的脚步没有停下,“虽然现在年龄大点儿,但我还可以发挥余热,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责任记在心里、担在肩上,带领大家把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下去,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为百姓做更多实事儿,把小区建设得越来越好!”
国旗奶奶张秀英优秀事迹篇4
在长春市宽城区柳影街道富丰家园小区,每周一清晨,五星红旗都会在小区居民的注视下、在振奋人心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这样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已经坚持了12年。而这背后,离不开富丰家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张秀英的努力和付出。居民都说,张秀英就是小区里的一面“红旗”,是她把大家凝聚在国旗下,让小区生活环境和居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谈起升国旗的初心,张秀英朴实无华的言语尽显真挚情感。“当时小区治理存在种种问题,邻里之间矛盾频发。我看着很着急,作为老党员,我得做点什么把大家聚到一起。于是我想到了升国旗,爱国情怀是根植在每个中华儿女血脉里的信仰。”
2012年1月,张秀英和老伴购买了一面国旗,用木头接成一根1.5米的小旗杆插在广场花坛边。寒风中,两位老人清唱着国歌,在小区广场举行了第一次简单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升国旗仪式。
起初,升旗仪式只有张秀英和老伴参加;渐渐地,开始有居民加入;后来,社区、街道工作人员,附近其他小区的居民,还有很多机关单位慕名而来,升国旗的队伍日渐壮大。十二年升旗路,更迭三代旗杆、四十余面国旗,参与升旗人数已超过十万人次。
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大家有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很多矛盾、难题也都一一解决,越来越多的党员和热心居民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小区建设管理中。
2012年6月,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富丰家园小区党支部正式成立,由张秀英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她的带领下,小区依托“升国旗”活动等有效载体,发挥党员榜样效应,逐步探索总结出“六心联动”工作法,建立“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小区党支部逐渐成为小区居民的“主心骨”,张秀英奶奶成为大家的“领头羊”。
国旗奶奶张秀英优秀事迹篇5
张秀英,女,1944年出生,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长春市宽城区第七塑料厂车间主任,现任宽城区柳影街道富丰家园小区党支部书记,梁金华,男,1941年出生,197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长春市中药厂口服液车间党支部书记。
年近耄耋的张秀英,早已银发缕缕,但爱党爱国的热情分毫未减,她的家庭不光夫妻和睦、子女孝顺,更充满了红色教育的传承。十年来她和老伴梁金华带领小区居民升国旗、聚人心,建支部、管小区,做榜样、促和谐,把暮年过成了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刻,使一个回迁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成为拥有1场(升旗广场)、1心(邻里中心)、1室(道德银行),成为远近闻名的“升旗小区”,张秀英同志本人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国旗奶奶”。
国旗奶奶张秀英优秀事迹篇6
富丰家园小区属棚户区改造项目,于2010年回迁,共有居民455户,1500余人,大部分为低保户和无固定工作人员。回迁之初,邻里关系陌生、物业服务质量不高、收费困难等小区治理问题突出,退休党员张秀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2年1月,在寒风中她与老伴两人用一根简陋的木质旗杆、一面4号的国旗、清唱国歌,在小区广场举行第一次简单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升国旗仪式。自此,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升国旗仪式都会如期举行,风雨不辍,从未间断。十年升旗路,更迭三代旗杆、三十余面国旗,参与升旗人数逾十万人次,学校、银行、医院等单位纷纷赶来,把这当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秀英、梁金华二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小区治理工作当中,用他们的的信仰和坚持影响带动着身边人,小区的党员和群众都自觉聚集在身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小区建设管理中。
国旗奶奶张秀英优秀事迹篇7
热爱公益事业,积极冲锋在前。作为一名老党员,张秀英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热爱公益事业,每次的党员爱心驿站志愿活动中都少不了她的身影,虽然上了年纪,但各项公益活动中,她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张秀英作为一名老党员第一个响应,带领老党员与困难家庭结对子,定期为小区困难户送去生活必需品,义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打扫卫生、维修家电等。
2022年3月份疫情发生后,将近80岁高龄的她不畏艰难、带头冲锋,引领小区支部党员、居民志愿者连续80多天奋战在抗疫一线,用行动和信念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从小区邻里中心的全民核酸检测,到逐个楼栋、单元流动核酸检测,再到整个小区的入户核酸检测;从小区封控值班卡点,到为老弱病残居民配送生活物资、代购药品;从楼道消杀,到生活垃圾清运、小区环境整治都有她的身影……事无巨细,只要是小区居民的需求,她都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用实际行动“兑现”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