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

| 李金

96岁老科学家俞鸿儒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10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篇1

俞鸿儒院士是享誉世界的气体动力学家,是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1956年初,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俞鸿儒报考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他报考时导师为钱伟长,报到后改为郭永怀指导。1957年3月报到以前,他在清华大学与力学所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当助教,郭永怀讲授流体力学。郭永怀非常重视实验,带领流体力学助教们到北航拜访陆士嘉先生并参观北航气动实验室。

1956年,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如何“向科学进军”?自己能做什么?我都不清楚,就想到中国科学院看看。那时钱学森先生刚回国,我便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招考时郭永怀先生尚未回国,钱学森和钱伟长两位所长挂名为他招了五名研究生,报到时才知道我的导师是郭永怀先生。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篇2

俞鸿儒,男,江西广丰人,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俞鸿儒院士在中国首先开展激波管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风洞和配套的瞬态测量系统;提出方案并参与实现对激波管流动和有关瞬态测量的关键难点的突破;开创了在航天器研制中广泛应用激波风洞的实践,为中国高超声速流实验开创出一条节省资金的独具特色的新途径,并促进了国内激波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利用普通激波管产生完整爆炸波的构思,已成功地用于冲击伤试验装置中;提出并采用爆轰驱动新方法建成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为提高实验气流焓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致力于将气体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改善和革新与气体流动有关的生产工艺研究。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篇3

1997年夏,俞鸿儒被一辆飞驰的自行车撞断了股骨。住院、开刀、做股骨头置换手术,要一关一关地过。

在他住院期间,实验室里的年轻人夜以继日地轮流照顾他。有了大把时间与后辈相处,他谈论最多的是这个实验室的历史。他回忆钱学森、郭永怀回国以后如何重视高超声速实验研究,实验室同事如何从气瓶开始做激波实验,还有数十年来实验室的研究对国家相关事业的意义和作用……直说得年轻人心潮澎湃。

后来,中科院领导和专家们在评议这个实验室时惊异地发现,这批年轻人心中的事业,不是紧紧围着钱转,而是紧紧联系着书中的课题、实验、计算、理论和分支学科。

几十年的科研实践,使俞鸿儒深深懂得,青年人才是国家科学事业发展的希望。为此,他甘心为后辈铺路搭桥。

他常说:“我们这一代人搞风洞建设,搭了一个戏台,今后戏唱得好不好就要看年轻人了。”

他也是这样做的,甚至把自己应得的荣誉拱手相让。

2016年, JF-12激波风洞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虽然这一成果是在俞鸿儒的技术思想指导下完成的,但他主动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功劳簿的最后。他说:“奖项排名对我们这些老人已经不重要了,对年轻人有用,应该让他们经常走到台前。”

在这种放手、铺路、搭台的精神传承中,俞鸿儒领衔的科研团队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引、容纳人才。

俞鸿儒是有大智慧的人,总是在合适的时候做对的事。

在俞鸿儒的指导下,以激波管组为主要班底,中科院高温气体动力学开放实验室于1994年成立。2011年12月,其升格为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HD)。俞鸿儒任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自力学所建所以来,该实验室是研究方向保留最完整的,人员也最齐整。这其中饱含着俞鸿儒的心血。

在这里,形成了“以信念引领科研”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年轻人的信念,引导他们找到人生目标,从心里喜欢并走上科研道路。

俞鸿儒时刻心系LHD的发展,直到最近两年,90多岁的他还坚持到力学所小礼堂参加LHD的学术年会。

在跟大家相处时,俞鸿儒丝毫没有大科学家的架子,即使向青年学者提建议,他也非常客气。

由于他为人随和,又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气动实验专家,后辈遇到问题时,经常会请教他,甚至去他家里。他总是爽快答应,并和老伴儿一起热情招待。

俞鸿儒在90岁退休后,才算闲下来了。

他本想带老伴儿多出去转转,弥补多年来的“欠账”,结果老伴儿的身体不允许了,她患上了较重的糖尿病和高血压,腿软、头晕,难以走路,很少外出活动。俞鸿儒就专心在家照顾她。

几十年来,他们一直住在中科院黄庄小区一栋7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房间里,摆放的家具都是比较陈旧的,但干净整洁,满屋子全是书。

渐渐地,俞鸿儒的“万金油”能力再次凸显,炒菜做饭、收拾房间样样在行。

小区里的邻居们都认识他,常夸“俞先生人真好”。每当此时,二人均感此生有对方相伴,只羡鸳鸯不羡仙。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篇4

几十年如一日,笃定一个研究方向,坚持做深做透。这让俞鸿儒突破了激波风洞试验时间短的世界级难题。

这种坚持的背后,离不开钱学森、郭永怀在科研上的放手,以及中科院尊重科研人员自主性的科研环境。

对俞鸿儒影响最深的还是那次爆炸事故,把厂房墙壁炸出一个大洞,但郭永怀没有责备,只有鼓励。

此后这么多年,当俞鸿儒面对科研后辈时,他希望将这种放手模式传承下去。他启发学生发表不同的科研见解,放开胆子去探索;一旦发现年轻人有好设想和好创意,他总是最大程度地给予支持。他经常鼓励大家,“做事有担当,只要你觉得对了就尽管往下做。”

1988年,在郭永怀牺牲20周年之际,他的雕像被安放于力学所1号楼前,松树环抱。此后,每逢郭永怀的牺牲日,俞鸿儒都会带领学生们来到雕像前,缅怀导师。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篇5

1956年,俞鸿儒报考了力学所的研究生,导师是钱伟长。

这一年10月,经钱学森多次力邀,郭永怀和李佩夫妇冲破美国种种阻碍,带着女儿回到祖国。

回国后的郭永怀出任力学所副所长,刚开始他来不及亲自招生,好在钱学森和钱伟长早有准备,替他招收了包括俞鸿儒在内的5名研究生。

就这样,1957年3月俞鸿儒入所报到时,他的导师改为了郭永怀。从此,他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并被带进“风洞”世界。

风洞,俗称飞行器的“摇篮”。它通过人工产生可控制气流,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复杂状态。现代的飞机、导弹等,无不在风洞里千“吹”百炼之后,才能上天。

早在回国之前,郭永怀就已经预见到我国将发展航天事业,而高性能、大尺寸的高超声速风洞,是设计航天飞行器必不可缺的。当时主管中科院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曾说:“搞科学,好比下围棋,忙里要注意安排几个闲子,扶植一些冷门,到必要时就用上了。”

1958年初,力学所成立激波管组,独立自主地开展激波管、激波风洞技术研制。郭永怀开始布下一颗“闲子”。

让俞鸿儒吃惊不已的是,郭永怀指定他当组长。要知道,当时力学所的8个研究组中,其他7个组长都是海归的大专家,而他只是刚入所10个月的研究生。

实际上,之所以对资历尚浅的俞鸿儒委以重任,是因为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郭永怀对这个学生已有所了解,发现他是一个实验能力很强的人,而风洞研究恰好对实验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郭永怀相信俞鸿儒,还在于他对这名小自己近20岁的学生较为独特的过往经历略知一二——曾经两次高考,先在同济大学读数学,后来又到大连大学(后改为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读机械工程,并留校做了助教,3年多时间里曾参与了多个教研室的工作……

而此时的俞鸿儒除了感恩导师提携外,更多的是压力。虽然他曾调侃自己是个“万金油”,但他更清楚,有些挑战单凭实验能力强是应付不来的,还需要更多经验。郭永怀曾说过,他自己没有实验工作经验,所里其他科学家也是这样。因此,具体工作怎么做,要俞鸿儒他们自己去闯。

国际上的风洞建造费用高昂,工艺要求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决定了不可能效仿国外路线。郭永怀扔下一句话:“你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照葫芦画瓢模仿别人,一定要尽力去发展适合国情的实验方法。”

这意味着现成的路走不通,只能走开辟、创新之路。俞鸿儒他们左思右想,似乎只能冒险——闯一闯那条“死路”。

这条“死路”,就是国外废弃不用的氢氧燃烧驱动。它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容易发生爆炸,此外,其产生的驱动气流品质较差,很难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

但它的好处也十分突出:便宜、装置简单、不依赖高技术装备。

经过论证,郭永怀同意了这条充满风险的技术路线,只提了一个要求: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郭永怀的担心很有预见性,实验还真就出事了,而且发生了好几次。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爆炸产生的高压将实验装置的一个大零件给轰了出去,继而打穿了试验厂房的墙体。幸好当时实验室没有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俞鸿儒当时被吓了一跳,不过他表现得很镇定。因为风险是提前预知的,他们就是要冒这个风险。因此每次点火试验时,他们都注意清场,人跑到老远。

事后想想,如果没有郭永怀、钱学森的保护,这项研究根本干不下去。俞鸿儒回忆,“那时候把房子炸了是表扬我的,炸一次表扬一次。这是最大的支持。”

炸了几次后,他们摸清了危险根源,炸是因为发生了爆轰。爆轰是一种燃烧的极限形式,它的燃烧速度是氢氧燃烧速度的上百倍。

后来,俞鸿儒通过提高氢的占比,使其超过发生爆轰的上限,解决了爆轰问题。此后的几十年中,再也没有发生重大事故。

对于这项研究,郭永怀清楚这是场持久战,短期难见成效。因此,别的研究生都是定时汇报,但他从不要求俞鸿儒也如此,而是随时到实验室去看一下。俞鸿儒说,“只要我们不断地出结果,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他都满意。”

从1958年开始,力学所十多年没要求俞鸿儒写计划、写进度。这一时期,也让俞鸿儒凝练出一条科研感悟:“只要看准方向,尽全力往前走就行,宽松的环境比多给经费更重要。”

在三年困难时期,特别是1960年,力学所许多项目都下马了。郭永怀坚信激波管和激波风洞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不能半途而废。他以研究生做课题为理由,将激波管组保留下来了。

“他千方百计让我们小组能长期生存下去,使我们能安心工作。”俞鸿儒说。

1962年,俞鸿儒在继续工作的同时,开始准备论文参加答辩,导师改为其所在研究室的主任林同骥。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篇6

逢人来家拜访,俞鸿儒总会迎到电梯口,等候客人上来。

虽然岁月压低了个头,但他的腰杆依然笔直。看外表,很难想象他已经94岁,心脏放了支架,股骨还做过置换手术。

年纪大了难免念旧。俞鸿儒时常想起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攻读研究生时,先后跟随的三位导师——钱伟长、郭永怀和林同骥。这三位力学大师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永怀更是“两弹一星”元勋。

俞鸿儒的人生还与另一位“两弹一星”元勋有过交集,那就是力学所的创始人、首任所长钱学森。俞鸿儒的办公室是311,恰好靠近钱学森的办公室,他得以不时给钱学森打个下手,近距离感受大师的言传身教。

1975年,社会上“批林批孔”运动声势浩大。“鸿儒”两字容易招事,钱学森两次建议俞鸿儒改名,连名字都替他想好了——“轰儒”,这样一来,发论文时署名的拼音都不用改,尽显关切之情。

俞鸿儒自认是郭永怀布下的一颗“闲子”。围棋高手对弈,喜欢下几手闲棋冷子,看似无用,却对未来战局影响巨大。

这一“闲子”在工作考核上看起来似乎很闲,却搞出了巨大响动——他在初期的实验中曾多次发生爆炸事故,也因此“炸”出了一条新路。

多年后,因对我国高速风洞研究的卓越贡献,俞鸿儒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经常感叹自己此生幸运,得遇数位科学大师,以及他们所提供的宽松环境。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篇7

1949年,大连理工大学的前身原大连大学到北京、上海面向全国进行招生,青年学子向往解放区,向往共产党,已经是同济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俞鸿儒,放弃了原来的学籍,重新报考大工,成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独立为大连工学院)机械系首批学生。

1953年,毕业离校前夕,俞鸿儒在他的毕业决心书中立下誓言:将用祖国教育的科学技术知识终身不懈地建设伟大的祖国,将用自己的劳动维护祖国的荣誉,并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6年,在大连工学院短暂任教后,俞鸿儒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攻读流体力学。

1958年初,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年仅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在一次次反复试错和爆炸复盘中,俞鸿儒带领团队“炸”出一条新路。

1969年,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JF-8激波风洞建成,不仅淬炼出一批批的航天重器,也磨炼了俞鸿儒潜心钻研的意志。对于曾目睹家国被毁、立志科研报国的他来说,为国家做事的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唯图国强,不图己荣。俞老用自己半个世纪的坚守,向国家交出答卷!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篇8

俞鸿儒,1928年6月出生于依山傍水的广丰杉溪古镇。

1939年夏,进入广丰三岩中学(现江西省广丰中学)初中部;

1943年夏,初中毕业后被保送升入高中部;

1956年,考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俞鸿儒院士在中国首先开展激波管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风洞和配套的瞬态测量系统;提出方案并参与实现对激波管流动和有关瞬态测量的关键难点的突破;开创了在航天器研制中广泛应用激波风洞的实践,为中国高超声速流实验开创出一条节省资金的独具特色的新途径,并促进了国内激波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利用普通激波管产生完整爆炸波的构思,已成功地用于冲击伤试验装置中;提出并采用爆轰驱动新方法建成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为提高实验气流焓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致力于将气体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改善和革新与气体流动有关的生产工艺研究。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篇9

风洞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而俞鸿儒院士,就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研究风洞技术已有60余年。

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俞鸿儒选择了省钱的研究路径,成功完成试验!在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

致敬!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先进事迹篇10

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俞鸿儒院士被评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俞鸿儒院士,空气动力学家。江西广丰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1956年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攻读流体力学。1963年研究生毕业,留在力学研究所工作。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俞鸿儒院士是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20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