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
劳模工匠们的一生,是追求极致的一生,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15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1)
皮进军:4次打破纸浆装卸世界纪录
1991年8月,皮进军从山东沂南一个偏僻小山村,来到青岛港成为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人,在一线奋斗了24年,一步步地当上了班长、副队长。近年来,皮进军带领团队创造了66项操作绝活、120多个员工品牌,总结提炼工作法26个,创出集团生产纪录150多项,4次打破纸浆装卸作业世界纪录。
皮进军在队里分管安全工作,他一直觉得,严抓严管就是对职工生命最大的爱护。这些年,凭着港口在沂南县的影响力,乡里乡亲慕名到港上工作的不下百人,仅皮进军所在的队就有二十几人,这其中,难免与皮进军沾亲带故。刚当副队长的那阵子,皮进军在安全管理上还有些顾虑,可经过队长的开导,他明白了不好意思管就是好人主义,就是对大家安全上不负责任。皮进军在职工大会上承诺,全队农民工都是我的亲兄弟,在查纠安全违章的处理上坚决做到一视同仁,人人平等。
作为装卸工人,皮进军想的最多的就是多装快卸,散货灌包是装卸队经常干的活,在作业中皮进军发现套袋、缝口、码钩环节衔接会影响作业效率,为了提高效率,皮进军一有时间就一遍遍推敲灌缝包操作和码钩技巧,与队里的骨干们一起模拟演练,先后总结提炼了“捏、攥、拉、挤、塞、割”灌缝包六字工作法和“下腰、侧抓、扭身、借力、出手”五步快速码钩操作法以及“套袋位置要准、出货频率要匀、缝口掐线要齐、搬包站位要稳、行走路线要直、回程速度要快”提效要领,这套工作法在生产中应用后,每灌一包货的时间由原来的12秒减为9秒钟,一个班就能多干350吨,由此,皮进军所在的班组队创出了单班单箱1369吨生产新记录,至今无人能破。这一工作法还被集团命名为“进军灌包”首批员工品牌。
铝矾土装车是公司的主干货种,装火车疏运量巨大,为了确保火车行车安全,就必须对所装铝矾土进行平整,人工平1节火车需3个人干15-20分钟,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不高。每当看到弟兄们下班回来浑身沾满灰尘的情形,皮进军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想快点改变这种现状。他便向公司提出研发铝矾土“智能平车机”的建议,得到公司高度重视,抽调骨干力量全力论证研制,终获成功。推广使用后,只要一按电钮,平1节火车仅用1人2分半钟就轻松完成,工人也不用上车直接接触货物,省时省力,干净利索,一年还可为公司节约人工成本200万元。随后,皮进军又同攻关小组一起研制出“自动码包机”、“自动卸车平台”等一系列生产作业机械,将装卸工人从“出大力、流大汗”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2)
__,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维保总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9年来,他用一颗赤诚的爱岗敬业之心为公司各种设备及压力容器的日常维修、维护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同时也练就了精湛的焊接技术本领。他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省石化系统及合肥市举办的焊接技术大赛并取得骄人的成绩,并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江淮工匠标兵”、“安徽省职工技术状元”、“合肥市职工技术能手”、合肥市“庐州工匠标兵”等称号。
29年来,凭着对焊接技术的热爱和高度敬业精神,__不畏寒暑、潜心钻研,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焊工、高级技师,匠心凝聚。他用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带领团队对公司关键设备压力容器、管道等进行及时返修、焊补,让这些价值不菲的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累计维修设备近亿元,节约费用达千万元。
他精湛的技术和务实奉献的精神得到了领导和们的敬佩,被誉为设备“守护神”。2017年,在公司工会的支持下,他领头成立了“__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立足传统优良技术手段传承的同时,他不断研究新材料新技术和产品创新发明,让焊接维修工作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这一年,他先后攻克了镍材、钛材等特种材料的焊接难题,并与工作室的同事们一起参与了一种新型量子泵的制作、安装,完成了一种户外钛板焊接氩气保护罩的制作,且成功申请了专利。“__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公司打造三个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创效高地)战略目标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带人育人,创造新的操作技术方法,培养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团队。
多年来,__及__劳模工作室开展技师培训、案例讲座、现场带教等超600人次,培养出技师8名,高级工15人,多功能工人100多名。在2017年合肥市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中,他带领的团队取得优异成绩,多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和技术能手称号。2018年,“__劳模创新工作室”继续砥砺前行,开展了《降低逆变直流焊机的损坏率》QC课题,通过长达半年的努力,最终将公司逆变直流焊机从季度最高损坏率41.2%降到了11.8%,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大幅度地降低了维保费用。2019年,__带领工作室成员潜心研究,1月至6月就已提交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卧式换热器管束安装方法》、《卧式U型管换热器管束拆除方法》、《钢管水压试验器》,目前取得了申请受理函,预计在年末三项专利都可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__以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深深扎根在工作一线,为企业的发展奉献青春与汗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3)
吴洋同志担任天津通莎长途客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客运站支部书记,分管公司安全管理、车队运营及客运站党建工作,是一位年轻有为,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好干部。
一、勇于担当,带领团队创造安全管理骄人业绩
安全工作责任大、任务重,特别是在2015年度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吴洋同志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狠抓、严抓、细抓、实抓安全管理不放松,圆满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2015年度各项安全零事故的工作目标。在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上,他坚持带头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等上级部门召开的安全会议以及下发的安全文件精神,结合公司生产及变化,组织制定、修订完善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在日常工作中,一是积极组织落实安全生产会议制度,督促各部门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为员工宣讲安全生产法规知识,组织各部门开展“道路运输平安年、安全生产月”等安全活动;二是严格按照公司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排查制度规定以及集团公司等上级部署组织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工作,公司经理班子带队开展的专项生产、消防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组织开展集团布署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春季安全大检查、夏季安全大检查、冬季安全大检查工作。
二、勇挑重担,工作不分份内份外
在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吴洋同志立即组织并带领公司人员参加了由集团公司部署开展的'津滨客运班线旅客运输应急工作。尤其是在担任了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职务后,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积极协调处理应急指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如与站区办的工作协调问题、应急办公室人员防暑降温及办公需要的设施、应急车辆驾驶员的饮食,他都做了很好的协调解决。自开展应急运输工作以来,吴洋同志坚持每天提早来到单位,保障津滨三号线早班业务运行正常。在结束当日的正常工作后,再到津滨三号线应急办工作至当晚最后一班车结束。应急工作7个月以来,吴洋同志毫无怨言的放弃了全部公休日、节假日。受到全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
三、勇挑重担,为公司运营结构调整做贡献
在当前运营市场下滑的情况下,吴洋同志能够勇挑重担,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将多年存在安全隐患的的内蒙古临河、东胜等线路车辆问题予以妥善解决。同时运营部线路开发工作中积极协调办理相关手续,拓展增收渠道。
四、 坚定理想信念, 带头接受“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吴洋同志积极落实支部书记主体责任,工作中时刻做到自重,自律,牢记党的宗旨,坚守理想信念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合资企业的作用,让每位员工看到企业党组织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引领作用。时刻为员工着想,支部书记在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他的模范带头作用时刻在员工中闪光。
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
在完成繁忙的业务工作的同时加强党建工作,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坚持质量至上,注重思想入党,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总之,吴洋同志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执着敬业的奉献精神,感染着大家,激励着大家,是一位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好干部、好领导,是一位处处以身作则,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领导干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值得称赞的工作楷模。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4)
“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而你却完成了它!”这是张琪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
张琪是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总装二分厂4A班一名员工。自2013年入职以来已四年有余,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到班组中流砥柱,从一名辅助工到技能人才,除了时间的沉淀以外,更可贵的是他勇于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那一年还是学徒的他估计不会想到几年之后自己可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2016年,默默无闻的张琪成为了在总装分厂人尽皆知的明星。凭借扎实的技能功底,他在分厂举办的“工匠精神”打螺钉技能大赛上一鸣惊人。辉煌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从不懈怠的勤勉。
刚到岗位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师傅教什么,自己就做什么。但慢慢他发现如果仅仅是进行这种流水账一样的工作,自己并不能得到进步和提高。于是他开始主动出击,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求教师傅和同事。稳重的性格让他能够沉下心来思考,也有毅力坚持。中隔板的固定没有一定的岗位技能使不能胜任的,而且还有可能出现钣金件划伤的危险。技能不熟练,跟不上生产节奏,频繁出问题,这对于每一个位新员工来说都会不可避免的,而对于张琪来讲,将这个不适合时间缩减到最短,是他急需解决的难题。于是他就下班跟对班学习,去培训基地练习,每天要达到什么样的进步,都对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要求。在自我追赶的过程中,张琪在操作技能上慢慢的更加得心应手,他坚信:适合你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张琪认真观察,实地研究,对于岗位操作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律,使自己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得到了巨大的飞跃。
一件件优质的产品,无不凝聚着张琪的心血和汗水。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工匠精神”在张琪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如今,张琪依旧在自己的岗位时刻坚守着,看似平凡朴素,实则不平凡。
一个有品质的精细时代已经来临,这样的时代必将呼唤“工匠精神”。张琪凭着对职业的敬畏、工作的执着以及产品负责的理念,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同时,也告诫我们,踏实工作、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精彩的人生!
已经在一线坚守了四年的张琪,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属于他的“工匠精神”。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5)
致敬劳模工匠|90后张洪宇:在焊花飞溅中铺就成长之路
车间里“焊花四溅”,身上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透过刺眼的焊枪弧光,时不时能看到电焊保护面罩后面一张认真专注的脸庞。他就是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钢构分公司焊工的张洪宇。
2008年,进入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就读高级焊工班;2012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十九冶集团下属分公司从事电焊工作。今年30岁的张洪宇,是个90后,已经从业十余年了。
“焊接对手的稳定力要求非常高,也非常考验忍耐力和躯体承受力。”张洪宇一边告诉记者,一边不自觉地摸了摸手背上被焊花烫伤后的疤痕,“温度高达几百、上千摄氏度的焊花一旦飞溅到工作服上,可瞬间将其穿透,在皮肤上烫出水泡。留下疤痕是‘家常便饭’,这些都是技艺成长路上的‘礼花’。”
秉承“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作风,在李仁全焊工大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张洪宇刻苦钻研、大胆创新,攻克多项工艺难题。
在成都金融城三期河东片区锦言大桥项目中,与以往不同的是,锦言大桥不仅结构复杂、焊缝较多、操作空间狭小,而且其首次采用Q420qd板材,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可借鉴的工艺。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及使用寿命,作为焊工大师工作室成员的张洪宇,反复进行试验,最终从焊材、焊剂、层间的温度控制、焊接参数,以及操作方法的选择制定了一套完整可靠的工艺,为后续的有序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填补了公司施工记录中的空白。
在成都市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三标段)项目中,钢箱梁跨度大、焊缝长、工期紧,内部大量的对接接头、坡口角接头、T型角接头等多种不同焊接位置,而且多种各类接头形式大多数要求熔透,焊缝要求级别高,因此如何保证钢箱梁焊接质量是该工程最大的难点。针对重重难点,张洪宇在以往的焊接工艺上进行了改进,从原来的手工焊接改变为焊接效率高焊缝质量稳定的埋弧自动焊。同时设计了合理、高效的工装胎具,使焊缝探伤合格率、外观成型又得以进一步的提高,从多方面对钢箱梁的焊接操作提供可靠的保障,确保焊接质量。
“我印象最深的是参与增援公司承建的G4216线屏山新市至金阳段高速公路溜筒河特大桥工程,该工程为上承钢管行架架拱,结构复杂,焊接难度大。”张洪宇回忆道,这些钢管市面上没有供货商,全靠自己焊接制作。业主要求达到一级探伤缝,外观成型宽度不能宽于20毫米、高度不能高于3毫米,且圆滑过渡。
“那时现场安装件较为恶劣,要一直保持弯腰蹲马步的姿势,蹲久了,腿也有些颤抖,但我不能停下。”为达到质量要求,必须要一次性完成焊接,一圈焊缝基本要4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
自参加工作以来,张洪宇一直坚守在一线生产建设,在火车北站扩能改造配套设施工程商贸大道主线桥钢箱梁工程、G5京昆高速公路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等多个工程项目中也有他的身影。凭着能吃苦的劲头,张洪宇逐步成为焊接技术能手,仅2021年就拿下了郫都区第六届青年职工技能大赛一等奖、重庆“巴渝工匠”杯公路建设技能竞赛焊工组金牌,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劳动技能竞赛第一名等佳绩。
“现在,技术和材料更新换代很快,作为平凡的一名焊工,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日常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取经,多多积累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焊接水平。”展望未来,张洪宇坚信道,“只要肯奋斗,人人都有出彩机会。”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6)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0.16毫米 管壁厚0.33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7)
__,新查庄公司维修工区大班班长。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努力学习业务,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多次获得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是集团公司“岗位带头人”,本岗位的技术能手。
电气设备的特点是更新换代特别快,特别是2007年35KV变电所原来用过的过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为淘汰产品,改为微机保护装置,微机保护装置接线与原来设备接线相对应,厂家来的设计图纸与实际不相符,__带领供电组人员认真研究,攻克难关,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顺利完成任务,得到领导一致好评。
公司先后对井下-500泵房、-350泵房、-550泵房和-250泵房进行水泵自动化排水改造,自动化排水是煤矿质量标准化的要求,能实现无人值守、节省人力,水泵自动化改造是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新设备与原来的控制设备实现对接,__对厂家提供图纸仔细研究,与图纸不符的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改造,确保自动化排水系统施工正常进行。
由于北风机开采煤柱面,北风机不能正常使用,中央风机原来2×110KW轴流式风机改为2×500KW两台轴流式风机,风机对矿井意义非同一般,本次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本次施工机械部分由外包工程队施工,供电部分由供电组施工。接到任务后,__带领供电组人员研究施工方案,敷设电缆,研究图纸接线,经过共同努力,按质按量完成任务,通过矿组织验收,为矿节约资金5万余元。2019年以来,他大修KJZ-400开关11台,节约资金5.5万元。对35KV变电所串电阻选线装置,解决了6KV线路接地故障难查找的问题。对矿内充填站进行供电改造,确保了充电站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
自集团公司开展“大学习大提升”活动后,__把研究问题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必要环节,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他根据全矿产量高,供电负荷大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对主提升、供电设备的检查检修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不让设备带病运行,确保全矿提升、供电、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__不但自己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还言传身教,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徒弟和其他,他的徒弟吴永锋现任供电组组长,熟悉全矿供电系统,不仅能独立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团结带领供电组全体员工完成各项任务,提前考虑采区供电,为生产接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努力提高现有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把学习培训作为提升素质能力的有效载体,努力培养锻炼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专业领军人物和岗位工种带头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__只是公司无数机电维修工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体现了机电维修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创新的意志品质和扎实务实、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相信在他这种精神带动下,公司的机电维修工作会开展地更好。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8)
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个时代的杰出劳动者,都有着时代的烙印与各自的风采。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又有哪些让人惊喜的风貌呢?也许,在00后孟凡东身上,我们能够找到最佳答案。
把劳动的种子种在内心最深处
2015年秋天,当还是懵懂少年的孟凡东,进入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第一次进入钳工实习车间,他便知道这就是自己要走的路。路的这头,是热爱、是着迷,而路的那头,是梦想、是目标。被台钳吸引的孟凡东,开始与之结缘。从初相见的惊喜,到后来的钟爱,孟凡东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尝试着制作各种工件。在少年壮志中,台钳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通向未来的纽带。
劳动苦吗?孟凡东曾经很多次面对这个问题,他从不否认;但他更知道,劳动也会使人快乐。从那时起,成为一名优秀钳工的种子就埋到了他的内心深处,随着时间和不间断的努力生根发芽、而后变得茁壮。
孟凡东在技能训练时,有一种跟自己“较劲”的精神。第一次接触盲配件训练时,孟凡东已经满足课堂要求的作品一次次被自己否定,直到凌晨两点,他才制作出一个能让自己“看得上眼”的作品。
在孟凡东看到,这件事对他的成长之路至关重要。他知道,所谓热爱,不是豪言壮语,而是坚持到底。对于他来说,劳动的苦,都融化在进步的甜里。
让匠人精神浇灌青春的繁花
为备战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距离比赛还有8个月的时间里,孟凡东将12本指定教材,15300多道题目,背得滚瓜烂熟。2021年4月,孟凡东开始苦练技能。每天早晨5点起床背书,7点开始实操训练,一直训练到晚上12点,然后继续背题到凌晨2点休息。在训练期间,保持一个动作一站就是一天,干一整天下来腰酸背疼。可他没有叫苦,仍旧一如既往地坚持。正是因为这份坚持,他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获得徐州市选拔赛第一名,江苏省选拔赛第三名,最终获得冲刺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在灯火通明的全国比赛现场,面对耀眼的灯光、围观的裁判、直播的镜头,表面淡定的孟凡东,心里开始有些紧张。虽然心理上有波动,但在技术上,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稳”。在台钳比日常训练高十公分的情况下,他一边快速打磨,一边积极适应。很快,在作业中习惯全身心投入的孟凡东,就忽略了灯光、镜头和围观,进入到了工具与工件交错的世界里。
尽管当时的气温只有13摄氏度,但长达6小时的比赛,让孟凡东的脸上、面前的工作台上,全都是大汗淋漓之后的痕迹。当比赛终于结束,孟凡东瘫坐在工具箱上十几分钟,缓过来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这辈子都忘不掉那种脱力的感觉。”凭借着赛前两百四十多个日夜的磨练,他以纯手工的方式制作了精度高达0.01MM的旋转组合体工件,出众的作品,赢得了评委的声声赞许,最终他以超第二名10.15分的好成绩获得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赛项第一名的荣誉。
让耀眼的荣誉照进日常工作的现实
在各种赛事中获得荣誉的同时,孟凡东总是想着,要把荣誉转化成动力,要把匠心融入到岗位。他说:“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就是人品、质量就是生命’,我想把竞赛的精神带到我的工作里,把起重机也做成我手中的工件。”这是他的初心,更是他的宣言。大吨位起重机结构复杂、零件多样、调试困难,但他从不畏惧,尤其在新产品调试上,一个工况一个工况试、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看、一点一滴进行总结,他根据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易错点制作出了10余套试卷,为大吨位调试新进人员的迅速培养提供了细致的测试基础。
年仅22岁的孟凡东,早早便成为省级李戈技能大师工作室骨干成员,参与了配重互换性、降低超早期压力调整反馈等攻关项目3项,他参与降低产品回转晃动等QC质量改进项目2项,其中1项获二O二一年度全国机械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工作之余,他还配合工作室其他成员完成《回转减速机啮合间隙调整操作规范》等操作规范3项次。
对于00后的孟凡东来说,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启,他说,自己将点滴积累、不断精进,绝不虚度一寸光阴,并且将通过向身边的榜样看齐,不断在工作中作出更多的贡献!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9)
最近电台、电视台都在热播,提倡“工匠精神”。开始我糊里糊涂的,后来才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有一群人,视自己为普通的北京故宫工作人员,但其实,他们都是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每天的工作都是繁琐且又复杂的,在这枯燥的一天里他们认真地修复着各种文物,他们因精湛的技艺而被称作“文物医生”。故宫男神王津,16岁在故宫修钟表,39年没换过工作,没搬家。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文物进行对话的一种特殊职业。去北京旅游,人人都喜欢到北京故宫看看,体验古代的传统文化,感受古代的气息,如果你看到一些精美、完好无损的文物,如挂在故宫里的古画,还有许许多多的古建筑,这些都是经过他们“文物医生”灵巧的双手,认真仔细修复过的,只为完好地保留和传承古文化,只为让外人知道我们中国古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只为展现最美的一面给游客。
瑞士制表匠、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不倦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借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信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工匠精神包括:一是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科技进步需要对规律的不断探寻。三是实事求是、实现创新的科学方法,是推进进步的内生动力。
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细致地去完成每一项任务,就像王津那样,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劝学》中提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细小的每一件事情开始,一点点的积淀。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10)
全国优秀教师宁征:朴素情怀育“幼苗”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专业拔尖人才、市劳动模范……面对这些光环,宁征说:“我最大的成就是看到孩子们快乐地成长”。青岛实验幼儿园从上世纪90年代建园初期的51个孩子,到现如今的1600个孩子,从一个长满杂草的小院到如今7个分园的办园规模,每一天的变化她都亲历见证,每一步的成长她都如数家珍,唯一没变的却是她质朴的情怀。“我觉得我这份事业像自己的一个孩子,生了它,养了它,也越来越离不开它。”
—宁征
建园初期2000字评语感动家长
“我拿着一串钥匙和三个素不相识的老师,先把杂草丛生的幼儿园清理干净,用两个月的时间招了51个孩子。”1993年,在宁征从教的第12个年头,她接到教育局通知到市实验幼儿园做园长。实验幼儿园是什么概念?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什么?这些没有人告诉过她,甚至连幼儿园都只是一所闲置多年的房子。清理卫生、筹备开园、宣传招生……两个月后,她们迎来了第一批入园的51个孩子。
“那时候在幼儿园孩子们的一日活动封闭单一,除了上课就是排队,盥洗排队,吃饭排队,上厕所排队,户外活动要排队……然而,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盥洗间。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自由,同伴间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嬉戏,说说悄悄话。”这是宁征对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幼儿园一个深刻的印象,但她认为这不是幼儿园本来的样子,孩子的天性需要得到释放。“我们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去码头,游海港,孩子们变得快乐了。”为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她带领孩子们走向社会,感受自然,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孩子们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在当时的年代,她大胆的创新,做出了和其他幼儿园不一样的改变,市实验幼儿园也很快成为全市优秀幼儿园的“样本”。“过完年,我们的孩子又增加了50多人,这也体现着家。 长的认可。”宁征说,从家长对新幼儿园的陌生到接受,用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而这也得益于她当时很多创新的想法,比如每月一次敞开园门,邀请家长进园了解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不仅如此,她还要求老师在期末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为每一个孩子写一份2000字的评语,而每一个孩子的评语宁征都要看一遍,这些深深打动了家长,成为幼儿园早期“开放教育”的萌芽。
不断创新8本专著谈“开放教育”
“1995年,第二所幼儿园开园,由原来的4个班扩展为8个,在园的幼儿达到260人。”宁征说,既然“开放教育”回馈给她那么多惊喜,她就应该对其进行深层次研究。因此,从“九五”到“十五”期间,正式确立了《幼儿园开放教育》研究课题,并与1998年和2000年先后编辑撰写出版了《开放教育文集》,至今,她已经出版了8本专著,而“开放教育”早已成为了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我们好不容易研究的成果让别人学去了,那我们还有什么 优势?”教师杨柳在实验幼儿园工作了10年,也见证了幼儿园的成长,她告诉记者,每学期都有挂职园长到幼儿园学习,但宁征却这样告诉她:如果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我们就为这份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不怕别人学东西,别人学了我们可以再研究,再创新。如果说宁征是教育家,那么她早在20年前就是了,但20年后,她却依然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正是“创新”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春种秋实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
“如今,我们依然坚持开放教育,活动主题是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社区、家乡名胜,多彩的节日,社会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等。”据宁征介绍,现在幼儿园仍以“开放教育”为主线,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围绕季节、节日等话题开展,如《春天来了》、《美丽的秋天》、《冬天我不怕》、《我们的社区》、《好朋友》、《美丽的家乡》、《欢欢喜喜过大年》、《好妈妈》、《端午节》、《中秋节》、《我喜欢的海洋动物》、《海洋之舟》、《我要上学啦》等被列入“开放教育”各年龄班幼儿探究的主题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自由、自主、开放、快乐的探究学习,并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比如《欢欢喜喜过大年》是大班孩子的一个常态主题,通过“喜迎年”、“年怎么过”、“我家过年”三条主线展开,到春联、年画、中国结等新年元素让孩子动手制作,再到邀请爸爸妈妈进园欣赏自己的作品……家园间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度新春佳节的到来。
开放教育,很简单的几个字,宁征却没有停下探索、创新的脚步。她还围绕着“开放教育”研究,除了先后编写出版了8部专著外,每年接待国内外来访者千余人,举行专题观摩研讨活动几十次,为国培、省培、市培班举办“开放教育”。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11)
谢彪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二十余年,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煤炭系统优秀技术能手”、“淮北矿业集团首席技师”等称号。
自踏入煤矿这个行业开始,谢彪以特有的热情和干劲,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把勤奋工作当成自己最大的乐趣。在工作中坚持用心谋事、务实干事,做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主持参与多项技改革新项目,积极推行机电设备自动化、无人化技术改造。
攻克技术难题
2014年,他带领职工对锅炉房进行变频改造,改造后锅炉的吨标煤产气量平均提高11.3%,炉渣灰分正常情况下均达到72%,在煤质较好时,能达到80%左右,每产生一吨蒸汽就能节约燃煤40-50Kg,每年可创造经济价值55万元。
2016年初,煤炭行业跌入低谷,人员流失严重,谢彪和他的团队大胆进行技术改革,对煤矿井下主要运输系统进行集控和自动化革新改造,利用触摸屏作为上位机控制,PLC作为控制核心,采用485通讯手段,将两千米的皮带机和6部给煤机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超100万元。
2019年,针对煤矿井下喷浆机原材料浪费情况,他发明并申请专利“一种水泥浆下防沉淀装置”,有效确保了现场操作的安全性,仅材料一项,每年就可节约费用约20万元。
潜心钻研技艺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最能体现价值。2015年,谢彪根据煤矿生产需要,大胆提出并实施了主井装载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方案。该方案实施后不但实现了系统操控无人化,还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年创造经济效益近80万元。2017年,根据最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他又对提升机保护试验进行完善和改造,大大提高了提升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创新培训方式
2015年,中国煤炭协会命名谢彪工作室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青工的培训力度,提高青工的技能水平,让大部分职工都能一岗多能,从而弥补人员流失造成的不利影响。他还编写了《故障处理的方法》、《交流提升机故障分析与处理》等教材,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不断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更新改造。同时积极开展团队、师带徒及职工精准培训工作,累计培训职工2000余人,带徒弟35人,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成长为各个厂矿的骨干。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12)
__从1975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分配到经济不发达的常山,在常山一中默默工作了20多年。根据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讨价还价。相继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等职务。兼任衢州市中学数学研究会副会长、衢州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常山县数理化协会会长、常山县教育学会数学分会副会长、常山县科技协会委员,常山县第五届、第六届政 协委员。2003年6月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担任党支部书记。在涉及普通教育的各层次岗位上任劳任怨,发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__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一整套数学教学、数学竞赛和指导高考复习的成功经验。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所任教的班级参加省会考、全国高考,其学科成绩的优秀率、及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二人获省三等奖,多人次获衢州市赛区一、二、三等奖。在优质搞好数学课教学的同时,他广泛从事教材教法、解题技巧、复习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多篇论文在市、县学会上交流,其中有1篇论文获衢州市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多篇获优秀奖。他致力于教学创新,探索数学课教学的最佳途径,勇于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大胆推行开放型教学,使教育效果、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主编的《初中代数解题方法与同步测试》、参与编写的《中学数学单元知识和潜质自测》等书均由贵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编写的《高中会考题型分析与研究》一书由华东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一文在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杂志上发表。
__如醉如痴地爱他的事业、爱他的学生,把全部心血都抛洒在教书育人上,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以火热的激情感召学生,以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出各类合格人才。在构成良好班群众,培养优秀学生班干部、转化后进生等方面都总结积累出丰富的经验,并多次在市、县说,得以普遍推广。当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不但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给学生以帮忙,还组织学生互助给以解决,许多理解过他捐助和关怀的学生在来信中说:“许老师您比父母还亲,我将永远怀念您”。
__是一个乐于工作、不知疲倦的人。他经常为全市、全县数学教师讲学、辅导,用心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多次参与衢州市数学学会组织的《高三数学复习与测试》教材编写工作,负责研究的课题《中学生数学科研意识的培养研究》获衢州市三等奖。目前,他正在负责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和参与省级重点立项课题《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并获得阶段性成果,对提高常山县和衢州市数学课教学质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__在担任常山一中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期间,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配合校长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相继出台了10多个管理制度和评比条例,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大幅度提高和顺利通过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验收立下汗马功劳,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礼貌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群众。他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使青年教师很快适应教学,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用心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小发明、小创作等科技活动和其他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辅导学生参加省小发明比赛有三项获省三等奖,学校已连续15年荣获县科技活动先进群众。
__因工作需要,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工作后,他深知全面提高常山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好处和难度。用心主张确立教学中心意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效益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把教研工作定位在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按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为师生服务三个层面,紧紧围绕教法、学法、考法进行改革探索。在工作中坚持调查研究,做求真务实的楷模。每学期直接调研和进行教学视导的学校都在20因此上,听课不少于60节。此外,还经常与外地教研部门和学校加强联系,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如到义乌新课改实验区学习培训时,曾花了整整一天时刻到义乌稠州中学考察调研,从早上五点半学生起床,到晚上九点三十分熄灯,每个环节都细心观察,不肯放过,回来后在多次会议上进行汇报,引起领导的重视,为加强常山教育教学管理带给借鉴经验。目前又承担着常山县高中教师基本状况调查分析、常山县职业技术教育状况调研和常山县初中毕业生外流状况调研分析等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带给依据。
__情系常山,扎根常山。常山县属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与义乌老家相比,差距很大,当初与他一同来常山的近30多位老乡都陆续离开常山,到杭州、义乌等发达地区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多次为他在发达地区找到工作条件优越、经济收入丰厚的单位,但他并不为此所动摇,带着他对常山教育事业的热爱,带着对常山人民的深厚感情,毅然把根紧紧扎在常山的土地上。从教近30年,没有搞过有偿家教,没有从事过第二职业,2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因私事请假,既使结婚也放在周末举行,不请婚假。脚受伤,打着石膏达半个月,拄着拐杖照常坚持上班。
__的工作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深得家长、学生的信任。被评为常山县首批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常山县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获常山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评为衢州市新时期好形象教师,两次评为浙江省教育系统单项先进工作者,被衢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衢州市劳动模范,被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会授予浙江省第十五届“春蚕奖”。目前,被省总工会推荐参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评选。
不待扬鞭自奋蹄。他常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自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为实现常山教育的完美明天而不断追求。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13)
李光凤,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化学检验工高级技师。自1992年入厂以来,她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工作,多次被晥维集团公司授予“优秀操作能手”、“五一劳动奖章”、“职教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获“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获“安徽省技能大奖”;201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发挥特长,做难题攻关人
充分发挥检验技术特长,积极开展技术方法攻关,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2013年,李光凤自主研究出“重量法测定三碘化銠中銠含量”,并在国家刊物《科技传播》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项检测方法的空白。
2014年3月,她创建了聚乙烯醇平均聚合度的快速测定方法,将行业内广泛采用的、需耗时6小时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缩短到2小时,既缩短了生产时间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公司科技成果奖,并将成果总结整理成《聚乙烯醇平均聚合度快速测定方法》一文,发表在《安徽化工》上。
随着公司产业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针对公司所售产品聚乙烯醇的气味问题,有客户要求公司提供其中特殊成分的含量,这在全国尚属首次。2017年6月起,她着手组织新一轮技术攻关,经过4个月的废寝忘食地工作和大量的试验论证,最终创建了三聚乙醛含量的测定方法,使用该方法检验可以有效控制产品中有害成分,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满足了客户的要求。李光凤用勤勉和实力向自己、向公司、向全行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8年,她将该方法整理成专利上报,于2018年11月获公布。工作期间,她还积极参加多项企业标准的制订、俢订工作,全心全意为化工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积极创新,做项目开拓人
2009年至2011年,李光凤分别参与蒙维公司、花山公司、醋酐分厂化验室的筹建工作,小到每根滴定管的选择,大到实验室的设备安装,无不亲力亲为;她还加班加点编制检验操作规程并对检验员进行培训,把化验室的配套设施建设落在实处。2013底至2014年,她负责国家级项目膜级PVB以及PVA光学薄膜等新建项目的化验室筹建工作;2017年负责公司新建项目增塑剂化验室的筹建。在上述项目试生产期间,她连续跟踪每个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并对检验方法进行改进、优化,确保每个新项目顺利投产。
诲人不倦,做技能传承人
在带徒育人方面,李光凤也是毫无保留。自2012年担任公司职工教育培训师以来,她总结多年积累的经验,形成书面材料,编制成化学检验工《培训教材汇编》,把自己的绝技绝活传授给他人。为了高质量的教学,她认真摸索文本编辑和制图软件,将自己的创新方法联系工作实际,做成有趣又实用的PPT,在教学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训效果显著。参加高级技师培训的19人中有11人通过考试,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参加技师培训的99人中有68人通过考试,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在合肥市2018年度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由她带队参赛的选手们,取得包揽竞赛前6名的好成绩。
作为基层管理者,李光凤在工作中本着“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作风,在公司的质检岗位上默默奉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本部职工和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14)
小素,女,汉族,1962年出生,是北京市公交总公司汽一公司第一营运分公司21路售票员,1998年起从事“小素热线”管理工作。在18年的售票员工作中,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群众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先后荣获全国五四奖章及“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用力去做只能到达称职,用心去做才能到达优秀。”日前与全国劳模小素交谈的时候,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崇高境界。
小素衣着得体,言谈有素。对此,她自信地说:“我的形象代表的不是我自己,对内我代表首都,对外我代表中国。”
从售票台到热线平台,是什么使小素在平凡的岗位上光芒耀眼?她坦言:“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职责心和爱心,只有把自己和职业融为一体,把自身价值和本职岗位紧密相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把本职工作干好。”
为了给聋哑人带给优质服务,小素学会了简单的哑语;为了使外地人在北京有亲切感,小素一有机会就学习方言;为了给不一样层次的乘客带给优质服务,小素不断“充电”,目前已经是一位硕士研究生。她说,做一名优秀的服务人员很不容易,只有学到过硬的本领,才能为百姓搞好服务。一个好的售票员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一个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外交家。工作中,小素常常试着与乘客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乘客着想,发奋把握乘客心理,常常几句话就化解了车厢里的矛盾。她说:“车厢就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化解矛盾是售票员就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谈起对焦作的印象,小素高兴地说,来焦作之前她在网上查阅许多资料,对焦作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当踏上这块土地时,她还是感到出乎意料:焦作的城市建设十分好,整个城市不仅仅美丽,而且整洁,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全国公交战线的一面旗帜,记者请小素就我市公交事业发展谈一点看法。她亲切地说,虽然来焦作时刻很短,但却感受到了焦作公交人昂扬的精神风貌和用心的工作状态,这是公交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公交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优质服务十分关键,只有紧跟时代需求,不断研究和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公交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我们坚信,小素的焦作之行对提升我市服务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必将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劳模工匠优秀人物代表事迹(精选篇15)
潘衡,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维保总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9年来,他用一颗赤诚的爱岗敬业之心为公司各种设备及压力容器的日常维修、维护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同时也练就了精湛的焊接技术本领。他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省石化系统及合肥市举办的焊接技术大赛并取得骄人的成绩,并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江淮工匠标兵”、“安徽省职工技术状元”、“合肥市职工技术能手”、合肥市“庐州工匠标兵”等称号。
29年来,凭着对焊接技术的热爱和高度敬业精神,潘衡不畏寒暑、潜心钻研,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焊工、高级技师,匠心凝聚。他用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带领团队对公司关键设备压力容器、管道等进行及时返修、焊补,让这些价值不菲的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累计维修设备近亿元,节约费用达千万元。
他精湛的技术和务实奉献的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敬佩,被誉为设备“守护神”。2017年,在公司工会的支持下,他领头成立了“潘衡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立足传统优良技术手段传承的同时,他不断研究新材料新技术和产品创新发明,让焊接维修工作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这一年,他先后攻克了镍材、钛材等特种材料的焊接难题,并与工作室的同事们一起参与了一种新型量子泵的制作、安装,完成了一种户外钛板焊接氩气保护罩的制作,且成功申请了专利。“潘衡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公司打造三个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创效高地)战略目标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带人育人,创造新的操作技术方法,培养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团队。
多年来,潘衡及潘衡劳模工作室开展技师培训、案例讲座、现场带教等超600人次,培养出技师8名,高级工15人,多功能工人100多名。在2017年合肥市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中,他带领的团队取得优异成绩,多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和技术能手称号。2018年,“潘衡劳模创新工作室”继续砥砺前行,开展了《降低逆变直流焊机的损坏率》QC课题,通过长达半年的努力,最终将公司逆变直流焊机从季度最高损坏率41.2%降到了11.8%,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大幅度地降低了维保费用。2019年,潘衡带领工作室成员潜心研究,1月至6月就已提交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卧式换热器管束安装方法》、《卧式U型管换热器管束拆除方法》、《钢管水压试验器》,目前取得了申请受理函,预计在年末三项专利都可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潘衡以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深深扎根在工作一线,为企业的发展奉献青春与汗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