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

| 李金

英雄人物,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15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2】

蒙古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她们生活地在内蒙古原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新宝力格公社那仁格日勒生产大队(现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1964年2月9日,小姐妹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那384只羊,那时龙梅11岁,玉荣还不满9岁。

中午时分,低垂的云层洒下了一串串的鹅毛大雪,怒吼着的狂风席卷着飞扬的雪花。刹那间,白毛风吞没了茫茫的草原:暴风雪来了!龙梅和玉荣急忙地拢住羊群,转身往回赶羊。但是狂风暴雪就像一道无形的墙,阻挡着羊群的归路,羊群顺风乱窜。在这关键的时刻龙梅对妹妹说:“快去叫阿爸帮咱们拦羊!”小玉荣听了姐姐的话,掉转头顶着风雪拼命地跑,没跑多远就栽倒了。她起来回头一看,姐姐一个人在暴风雪中,左手拿着羊鞭,右手甩着脱下来的皮袄左右拦挡,没有自己这个帮手,羊群越发乱了。

小玉荣顾不得再去叫阿爸,立即返回羊群,手里挥动着小皮帽嘴里不断地喊着。龙梅和玉荣就这样拦挡一阵,跟上跑一阵。再继续拦挡、再跟着跑,不知拦了多少,也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经过与暴风雪博斗的第一个回合,龙梅和玉荣总算把散乱的羊群聚拢在一起。暴风雨都是一片弥漫分不清方向的,在狂风和寒冷中更显得恐惧和孤独,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童呢?暴风雪到了黑夜、似乎更加疯狂起来。

她们凭借着地上积雪的映光识别自己的羊群,羊群照旧在风雪的呼啸中朝东南方狂奔。在紧紧追赶羊群的时候,姐妹俩怕失散,便机智地相互高喊着:“龙-梅”“玉-荣”。彼此关照激励着。从中午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姐妹俩整整奋斗了20多个小时。寒冷,恐惧,饥饿,疲劳,责任感全部集中在了两个小姑娘身上。

终于玉荣昏倒在雪地上奄奄一息、姐姐龙梅也好不了多少、但仍撑着跟在羊群后面。幸好牧民哈斯朝禄父子俩及时赶到并发现,叫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共青团中央在当年3月20日写信表扬她们的高尚行为,同时热烈祝贺她们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人民日报》以“最鲜艳的花朵”为题,报道了她们的感人事迹,被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3】

郭俊卿,曾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的光荣称号,并发给模范奖章、勇敢奖章和毛泽东奖章各1枚。 这位巾帼英雄,1930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凌源县 三十家子镇北店村一个农民家庭。

1945年8月女扮男装参加八路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班长、连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师司令部政治指导员。 1945年至1950年,郭俊卿驰骋疆场,屡建战功。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1950年9月25日,郭俊卿同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的英雄们一起,在北京怀仁堂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1948年5月,我四野所属部队在冀热辽地区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这时的郭俊卿所在的突击队同六班一起承担了攻占平泉县城左两道山梁的重大任务。郭俊卿在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胜利完成任务。 1983年9月23日,郭俊卿因病逝世,终年53岁。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4】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他十四岁时,在河南省确山第二高等小学读书,那时,正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第二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下,杨靖宇很快成长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积极分子。他以满腔热情同进步同学一起参加了罢课斗争,走上街头贴标语,散发传单,到火车站查烧日货。

学生们的罢课斗争使军阀官僚们胆战心惊,他们慌忙采取卑鄙手段阻止学生的爱国活动。一天,教育局派了几个“学监”,到确山第二高等小学进行“视察”、“监督”,并以“钦差大臣”的姿态命令学生复课。这些“学 监”不仅仇视学生,对教员、工人也是指手划脚,神气十足。

有一天,一个学监的衣服丢了。他无根无据地猜疑是在学校的李老头作的案,不问青红皂白,就叫来几个兵差,把李老头捆绑起来,吊在树上,硬要他“招认”。李老头是位老实人,无端地受此冤屈,气得呜呜直哭。

正在这时,杨靖宇来到了现场。他压根儿不相信李老头会偷衣服,拳头一攥,就冲到兵差面前:“你们诬赖好人,再不把人放下来,就揍你们!” 话音未落,几十名学生也都围了上来,包围圈越来越小。几个兵差见学生来 势汹汹,龟缩在一起,没有一个敢说话的。

校长闻讯赶来,怕惹出乱子,就对同学们说:“快散开!快散开!你们要少管闲事!这非同小可!”这时,杨靖宇又挺身而出,冲着校长说:“我们反对陷害好人,这怎么叫管闲事?”校长指着他说:“马尚德,你还 想不想读书!”杨靖宇毫不示弱,理直气壮地说:“不读就不读,你们开除吧, 这里不是教育人的学校,是衙门!”校长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连摇头带跺脚地走了。几个兵差见学生人多势众,就无可奈何地把李老头从树上放了下来。

这件事发生不久,杨靖宇就离开了确山第二高等小学。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5】

郅顺义,出生于河北丰宁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解放战争中,他历任战士、爆破组长、班长等职。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掩护董存瑞完成爆破任务,立大功一次。

1948年5月,我军攻打隆化。郅顺义率突击组随爆破组攻击前进,掩护爆破,连续炸毁敌人4座炮楼、5座碉堡后,又独自一人掩护董存瑞冲到敌桥堡下,目睹了英雄舍身炸碉堡的最后壮举。 董存瑞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激励了郅顺义。他英勇作战,先后立过12次战功,荣获“毛泽东奖章”、“勇敢奖章”、“艰苦奋斗奖章”、“模范奖章”等。1950年出席全国英模代表会议,被授予“全国特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最突出的是在解放昌黎中立下的战功。

1948年9月,郅顺义所在部队担负攻克昌黎、切断北宁线、阻敌增援锦州的任务。晚9时,战斗打响,郅顺义带领3名战士穿过敌火力封锁线,到达炮楼下,连续进行了爆破,炸毁了中心炮楼,保障了连队攻占火车站。共俘敌148人,缴获长短枪百余支。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6】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7】

1930年代初期,在河北蜿蜒跌宕的长城北侧,有一位与杨靖宇、赵尚志将军同时期举起抗日大旗,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同样贡献与牺牲的燕赵英烈,他就是孙永勤将军。 孙永勤,1893年出生于河北承德县孙杖子一个富裕农民家庭。 1933年12月12日,在日军占领东北全境、热河省大部,国民党长城抗战失败,军队撤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南方艰难地反围剿之际,孙永勤率领十六名农民,正式宣告成立民众军。在长城以北的深山大川里与日伪展开了殊死斗争。

1933年12月至1935年5月的一年半时间内,共攻克日伪据点一百多次,毙伤、俘虏日军、伪军一万五千多人,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关东军的气焰,牵制了日军对平津的用兵,而且极大地激发了活动地域内广大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 1935年5月初,在日本关东军的疯狂围堵下,腿部负伤的孙永勤为解决部队军需给养问题被迫带队入关。5月17日,孙永勤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人 “华北抗日第一军军长”的委任。这期间,日军和国民党动用飞机、大炮对救国军阵地进行轰击。5月24日,孙永勤被日军飞机子弹击中,壮烈牺牲。救国军官兵除部分突围外,其余全部殉国。

千里击强虏——包森

包森,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三合乡义龙赵家村一户农民家庭,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小名亥娃。包森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块根据地中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冀东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智擒日本裕仁天皇的表弟赤本大佐则令包森更具传奇色彩,他也因此成为日本天皇钦点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中国将领。

1939年以来,日军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为保存实力,包森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在老百姓家里。当时,派到遵化执行特殊任务的宪兵队长是赤本,他想找到包森劝其投降。刚刚俘获的八路军战士王振西将赤本诱到遵化东北的孟子院村附近,在村口化妆埋伏的六七个侦察员立即将枪口对准了赤本,这位天皇的表弟还未回过神来,便成了八路军的俘虏。 1941年7月,__出任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在接连对冀东进行了三次“扫荡”后,因兵力不足,改调四万五千伪治安军来控制冀东。

面对治安军的猖狂行动,11月26日包森率领13团一部发动了冀东第一个攻坚战———东双城子攻坚战,全歼敌一营。之后,他又以铺天火龙之势在刘备寨、梁子河等重创来敌。此战俘敌八百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 1942年2月17日,包森部队与敌人在遵化野瓠山遭遇时,不幸被埋伏在附近的敌狙击手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1岁。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8】

一个驾机作战被击落跳伞的中国空军,用配枪的最后一颗子弹拒绝俘降,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敌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睛空万里。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

天上,战机穿梭往来,煞是忙乱,一朵朵弹花象盛开的的木棉,布满天空。突然,一架中国战机被密集的地面高炮击中,拖着黑烟,向西坠去。这时,一个黑点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

降落伞轻柔地飘落空中,阎海文拔出枪,警惕地四下搜索着。几分钟前,当他把成吨的炸弹准确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日军虹桥一带密集的高炮击中了他的座机。对此,他早有准备,本来他就是强行闯入敌火网的,当他看到地面上日军目标处升起的烟尘火海时,他觉得够本了,只是在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

伞花还在飘荡着,突然,一阵逆风吹过,吹得他睁不开眼。不好,他心里一惊,这么飘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敌阵地。他心里急速地考虑着,手中的左轮枪抓得更紧了。与此同时,一队队的身躯粗壮的日军从工事、掩体里,从村落、树林里也向他扑来。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他们急着想看到中国空军是什么样,粗野的日本大兵边飞跑边喊骂着:"活捉支那飞行士"、"让这家伙偿偿皇军战刀的滋味"、"不,让他投降,让他跪着求饶。"

土色的大兵聚拢过来,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他们也许急着看看中国飞行员急着求饶的样子,也许是为了立个首功,不顾官佐们的吆喝、阻止,直挺挺地向前扑来。

砰!砰!砰!

三声清脆的枪声,三个冲前的日军扑通倒在地上,两脚急蹬急蹬便僵硬了。"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精瘦的陆军少佐冲上来,狠狠地命令道。

捉活的谈何容易,空军的绝活就是百发百中。在天上,你要是一次敲不下对手,很可能反而成了对方的枪下鬼。为了这百发百中,阎海文不知脱了几层皮,洒了多少汗;就是在地面上,他手中的那把枪也是指哪儿打哪儿,绝不会错。

几个日兵探出头来,未待前冲,阎海文"叭!叭!"两枪又射倒两个,日兵忙又趴下,双方一时僵住了。

时间在一分一妙地流淌着。一会儿,少佐身旁的一个汉奸探出头来,对卧在坟头上的阎海文喊起话来。"空军朋友,你已经被包围了,你走不掉了,再抵抗是无谓的,如果你放下枪,皇军一定会宽大,会好好的对待你......"

砰!阎海文愤怒地咬着牙,把汉奸撂倒地。

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率领的部队,自踏上中国的土地,还从未挫过锐气,可眼前这么一个年轻人,却成了他无法逾越的一座山。他扬起枪,先扣动了板机,立时,一片枪弹在阎海文藏身的坟头掀起一片尘土。

"砰!砰!砰!砰!"阎海文躲在坟后举枪射击,又有几个日兵应声倒地。这时,他检查了一下枪膛,见只有两颗子弹了,他抬手又打死一个鬼子。

敌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走来。阎海文擦了擦枪上的尘土,缓缓地站起了身。头上,天空还是那样蔚蓝,脚下,祖国的泥土那样芳香。他最后轻蔑地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举起了枪。

"砰!"枪响了,一股殷红的鲜血,伴着英雄洒落在脚下深情的土地上......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一座新坟,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一个多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支那空军勇士阎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阎海文,辽宁省北镇县人,殉国时年仅22岁。他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对手日本人,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着一个阎海文,而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9】

在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 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0】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后来和鬼子比赛爬树时机智的逃了出来。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发给他使用。张嘎终于得到了一支向往已久的,队长正式宣布他已是真正的小侦察员,他的理想都已实现,但是,他知道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完全打垮。

他最后将心爱的木头送给胖墩的时候,还嘱咐胖墩说:“你也要用这支木头的,去缴获一支真家伙!”他希望更多的朋友共同来完成最后打垮敌人的任务。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1】

她是全国惟一一名锡伯族女地下工作者和抗联女团政委,她的抗日壮举虽然在历史档案中尘封了88年,可时至今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党 史部门的历史文献中,仍能看到有关她的抗日英雄事迹。她就是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镇盘古台锡伯族村女青年——关玉梅。

“在日伪时期,关玉梅秘密地来到了中共满洲省委。从此改名为李芳,在陈为人、刘少奇等人领导下,与日伪当局和日寇进行殊死斗争。”《锡伯族民间故事书》的编写者王兴华向记者介绍他在锡伯族村采访挖掘民间故事时的意外收获——“李芳”的抗日传奇故事。

1936年,李芳来到抗日名将周保中领导的东北抗联二军二师四团担任团政委。为补充部队弹药,她和团长侯国忠带领部队成功地偷袭了日军的军火库。

一天深夜,李芳和侯国忠带领四团指战员,来到了敌人的弹药库铁丝网外面。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两名抗联战士干净利落地干掉了敌人的哨兵,然后剪断了铁丝网。就在两名抗联战士刚刚钻过铁丝网时,岗楼上的探照灯射了过来。敌人发现抗联战士后,立刻开枪射击,双方随即交火。此时,李芳和侯国忠一看,偷袭被敌人发现了,两个人一商量,只好果断决定:对敌人进行强攻,一场恶战马上展开。驻扎在弹药库的日军发现有人偷袭后,拼命死守,负隅顽抗,战斗异常激烈,久攻不下。侯国忠当机立断,组织了一支敢死队,亲自带领敢死队再次进攻,李芳组织火力在后面掩护。

谁知敢死队刚刚进入铁丝网,冲在前面的侯国忠和两名夹着炸药包的战士就中弹倒地,身负重伤。见此情景,李芳果断命令敢死队马上撤回。此时,四团已牺牲了20多名战士。侯国忠负伤后,李芳开始组织新一轮进攻。

为了炸掉敌人的弹药库,在进攻之前,李芳大声鼓舞抗联战士:“同志们!今天不炸掉敌人的弹药库决不罢休。否则,我们对不起死去的战友。”说完,重新组织好火力,命令冯连长带领七连战士从左侧进攻,自己带领六连从右侧猛攻。只见李芳端起一挺轻机枪,一边跑一边高喊:“同志们!冲啊!给我狠狠地打!”在抗联四团指战员左右两股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敌人的第三次防守终于被打退了。

李芳带领战士们冲进弹药库,一人扛起一箱弹药,飞快地撤离了弹药库。见李芳等人扛着弹药箱已经安全撤离,在后面负责断后的几名抗联战士,点燃炸药包,迅速撤了出来。

“轰轰”“轰轰”……连续的爆炸声响彻山林,敌人的弹药库转眼之间变成一片火海。炸完弹药库,看着逃跑的一部分残余敌人,李芳立即组织部队乘胜追击。就在这时,师部向四团发来电报,明确指示:“敌人正在增派援兵,不许恋战,立即转移。”李芳看完电报,立即命令部队停止追击。然后,带领战士抬起伤员,扛起武器弹药迅速向山里撤离。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2】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这歌词写的好。幸福不是从掉下来的,而是我们的无数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1939年,东北抗日战进入了极端困难阶段。日军疯狂的军事讨伐抗日联军活动缩小,进入深山密林,战士常以树皮野果充饥。

1939年3月11日,杨靖宇率领抗日联军第一路警旅袭击吉林伪警察队。1940年2月,杨靖宇陷入日军讨伐队重围,最后只剩他一个人。敌人劝他投降,他却壮烈殉国了。敌人割下杨靖宇的头颅,剖开腹部,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粮食,而是枯草、树皮和棉絮。

现在的我们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尽情玩乐享受。可是,通过读了《抗日英雄杨靖宇》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粮食是多么的可贵。其实,我曾可耻地认为,这些美味饭菜理所当然是我们应得的,为什么要节衣缩食呢?毫无忌惮地倒掉剩饭有什么不可以啊?现在我才恍然大悟:这种做法,不仅是没有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而且还对不起像杨靖宇这样的.战士,对不起曾用青春的鲜血换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饮水思源,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重重困难,做到打破砂锅问到底,驱赶在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顺利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长大了好好报效自己的祖国。

大家不是不知道,青山处处埋忠骨啊!抗日战士把青春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用鲜血染红祖国的土地。我们一定要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铭记为祖国和人民洒下热血的无名英雄。我们一定要勿忘历史,牢记使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以自己的行动完成祖国和任命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做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文化、有志气的中国人!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3】

抗战老兵张清托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都感觉仿佛就在昨日。

虽然远离战场很久,但张清托一直把党和国家装在心里。

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有一位9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张清托,他双目失明,听力受损,日军的弹孔至今还留在他的头部,但他仍记得,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讲起那段经历,仿佛就在昨日。

没有船渡河用油桶搭桥

张清托19岁时被保长抽去当兵,到诏安县城检查身体后,在年关前开始北上。走到云霄再到平和坐船,到南靖过龙岩,穿过江西省最后到达湖南省接受训练,这一条路线,老人记得清清楚楚。

张清托说,他在湖南受训有一年左右,每天练行军,在山上练射击。在又一个年关来临前,他们被编入九十九军,派往广州抗击敌人。

到达广州后,日军没有往湖南打而是打向广西,他们继续追击。沿途敌机不断轰炸,他们只能选择走小路不敢走大道。

在广西柳州,他们没有船渡河,便用油桶搭起一座桥。过了不久,终于在南宁遇到了敌人。“当时是在昆仑关的战斗,战斗打得很惨烈,我们连去了100多个,最后回到部队集合的只有20几个。”张清托说,这次遭遇战他印象深刻,至今难以忘怀。

临危不惧“喝”傻日军

据张清托介绍,部队被打散后,他在一个稻草垛中藏了一天,几天没吃喝的他,正好遇到一个好心人,把给儿子的饭分了一半给他才有力气回到部队。

张清托在广东、广西、湖北3个省打了2年的时间,后来被编入第二军七十六师二二八团一营三连七班。张清托说,那时连长让他当尖兵班班长,他嫌自己没文化不愿当,便当了副班长。

再后来,部队接到命令前往四川。张清托说,进川时连长一直强调不能打扰老百姓,不能拿老百姓的东西。但是四川人很热情,还请他们吃猪肉。他们走过峨眉山山脚,到了重庆,驻扎在永川的永仗休整。

入川一年后部队开拔云南与日本作战。其中一天他带着两个新兵,遇上两个日本哨兵。他大喝一声:“什么人”。趁他们还没晃过神时,张清托便打死一人,在另一个日本兵跑后还缴了很多罐头类食品,老人说到这时,脸上满是得意之气。

被子弹击中至今留弹片

老人和部队在云南待了有一年多,那时他们有步枪,有轻机关枪,还有美国人支持的山炮。日本投降的前夕,他们与日本兵交战于凤凰山。

老人在战斗中被击中,子弹嵌入头骨。“送到野战医院时,医生说幸亏你命大,要是脑膜穿破了,你就没命了。”张清托说,之后他被转到陆军医院治疗。

两三天后前方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这时,一车一车的伤兵运了过来。张清托说,当他们看到下来的是自己的兵时,他们就比大拇指。要是下来的是日本人,他们就都比小拇指。

就这样,老人伤后没有再参加战斗,留在云南的粮站里当管理。张清托说,那时云南的华侨问他想家不,他说想,怎么会不想,想我的父亲,想我的母亲。后来,老人找领导签了难民证,回到了诏安,那年张清托29岁。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4】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__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抗日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5】

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镇街道的一处普通居民老宅,笔者见到了现年96岁高龄的抗战老兵王启超。得知来意,老人从座椅上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紧紧握住记者的双手。眼前的老人,显得非常平和。谁能想到,这张如此慈祥平和的面容下,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传奇:70多年前,在抗日战场上,他与日本侵略者大小交战了百余次,右腿被子弹贯穿,先后4次闯过了鬼门关,一腔热血染红了战袍。

细细回忆往事,王启超老人眼眶里泛起泪花:“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上,脑袋其实是别在裤腰带上的。身边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也让我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我是1938年10月入的伍,那年十九岁。家里共有三个兄弟,必须要出一个壮丁去参军,我舍不得亲兄弟上战场,自己就主动要求去了,在当地的地炮连当文书。”王启超向记者介绍,他初中毕业后就直接参军,当年11月就上了战场,那是自己参军后抗日的第一仗。部队与日军激战时,日军已打到霍山漫水河镇,他们与日军打得非常惨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死尸成山,血流成河。河道里漂的都是日本士兵的尸体。

“我和战友临时学了几句日语,就跑去前线喊话让他们投降。”王启超老人说到这里,不禁坐直了身板,他思路清晰,所经历过的大小战争至今还历历在目,并清楚地喊出了当时学的几句日语:“放下武器,优待战俘。”1938年12月,经过漫水河的激战,部队伤亡惨重,战斗非常激烈,绝大多数战友都是在战争中牺牲了。

随后,王启超所在的地炮连去毛坦厂镇进行休整,正好遇上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招考学生。由于他成绩优异,表现出色,通过推荐和层层考核,最终被西安以南四十里的王曲镇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录取,入校时并被编入第十七期学员。

由于当时黄埔军校的教学非常严格。对新入伍的学员先要培训六个月,合格后才能进行第一期军官教育,六个月后考核再合格后才能进入第二军官区,继续为期六个月的学习。通过这三个阶段后,还要进行系统的战术训练,野战演习,实弹射击,综合演练等科目考核。

1942年7月,王启超从黄埔军校毕业,正值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他与17名战友被派遣到国军第一军第一师征一旅步兵第一团,担任见习排长,走上了指挥并带领部队进行抗日作战的任务。采访中,王启超老人说起自己参加武汉抗战的一次战斗中,情绪显得格外激动。“日本鬼子每天都要安排四五百架飞机,对我们地面进行轰炸,由于我们装备落后,只能用高射炮、高机枪打,我们团2000多名战友,最后只幸存几十人,我是连队唯一幸存者。”说到这时,王启超老人的眼角有些湿润。

“能活下来,我就很开心了,只要每天能有粗茶淡饭,我就知足了。”王启超说,他在抗日战斗中,走出了一道道“鬼门关”。

一次战斗突围,小日本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大腿。当时由于抗日战斗打得激烈,他顾不得退下战场休整治疗,持续与日本军展开殊死较量。战斗结束后,他发现鲜血早已染红了军衣。王启超老人说,那场战役他还经历了四次危险。“子弹穿过我的鞋头,没有伤到脚;子弹把我后背的雨伞打成两段,我也没有受伤;冬天的时候穿着大衣战斗,子弹只是擦破了大衣角都没有受伤,还有一次炮弹打过来,驮弹药的骡子都打死了,我在旁边逃过一劫,这四次我都差点丧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已是少校营长的王启超正在组织部队休整,突闻山下传来震耳欲聋的口号声:“鬼子投降啦!”、“我们胜利啦!”、“抗战胜利万岁!”。这一夜,王启超和战友一道,他们在营地点起了篝火,兴奋得一夜未眠。

20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