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
航天员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贡献力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1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
2020年,李聪入选中国航天员队伍,开始接受为期两年的系统培训,完成100多门辅助航天任务的专业课程学习,展现过硬的综合素质。
他的成长历程证明,中国拥有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体系,能够打造出世界一流的航天员队伍。
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训练,李聪最终成为此次任务的成员之一。
尽管他的父母职业不一般,但李聪依然能够凭借真才实学入选,彰显社会公平、人人平等的价值取向。
此次任务,李聪在轨工作近30天,圆满完成预定目标。
他兢兢业业、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展现出中国航天员的风范,也彰显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坚实实力。
在太空的日子里,李聪每天坚持运动,保持高昂的斗志。
他还利用空余时间欣赏地球美景,进行科普宣传,向人类展示太空生活的神奇。李聪不仅实现个人梦想,也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生力军。
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将为时代发展作出贡献。
李聪的成长经历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教育的进步和空间站建设的成就。他代表了当代中国人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我们坚信李聪及更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2
李聪原籍河北,生于1989年,父亲李继贵是一名普通农民,母亲张桂英在村里的一家小工厂打工。
李聪是个草根英雄,他的成功体现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
尽管出身普通,但他从小学业优异,被评为乡里的“三好学生”。
初中毕业后,他考入邯郸市第一中学,成为该校近10年来考入率最高的高中。
2009年,李聪参加高考,以总分681分的好成绩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
大学期间,他依靠努力,成为飞行学员队长,获得空军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的好成绩。
李聪的成长经历充分展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公平性,不分出身,只要努力就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这也为广大农村孩子树立了成功典范。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3
李广苏同志。这位江苏沛县的汉族青年,同样是一位优秀的航天员。
他自2006年9月入伍以来,便一直保持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他凭借出色的飞行技能,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2020年9月,他与李聪一同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如今,他站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起跑线上,准备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4
李聪同志。这位河北邯郸的汉族小伙子,自2009年9月入伍以来,便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他凭借过人的毅力和才华,于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
2020年9月,他成功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开始了自己的航天之旅。
如今,他站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起点,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5
叶光富同志。这位来自四川成都的汉族男儿,自1998年8月入伍以来,一直在空军部队中锤炼成长。
他凭借出色的表现,于200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荣获空军一级飞行员的称号。
2010年5月,他更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此后,他参与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展现了出色的航天技能。
如今,他再次披挂上阵,担任神舟十八号飞行任务的指令长,带领队友们征战太空。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6
对于热爱飞行的人来说,谁不渴望飞得更高更远?但是,李聪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真的可以触摸星空。
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飞天第一人,圆了中华儿女的千年飞天梦。彼时,李聪还是个初中生。看着电视里航天英雄完成任务顺利返回,他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后来,在新闻里看到航天员执行任务的消息,李聪偶尔也会忍不住想:自己有没有机会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当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开始后,李聪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他顺利通过层层考核,成为第三批航天员队伍中的一员。
当李聪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愣了大半晌,只说了3个字:“知道了。”质朴的父亲已经不知道怎么用言语表达这份喜悦。
“是祖国的强大、时代的进步给了我这样一个历史机遇。” 李聪暗下决心,“我一定珍惜这个机会,做一名优秀的航天员,早日飞向太空。”
然而,随着学习训练的开展,李聪意识到,原来航天员耀眼的光环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和淬炼。
追梦却无法圆梦,曾一度是我国首批部分航天员面临的遗憾。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成,航天员也有了更多执行任务的机会。比起前两批航天员来说,第三批航天员是幸运的。
“以前是人等任务,现在是任务等人。” 李聪说。
空间站常态化运行阶段,航天员们有了更多执行任务的机会,也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自从迈进航天员大队,李聪和战友们面临着紧锣密鼓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和频繁的选拔考试。“考核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考核。” 李聪说,航天员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被教员看在眼里,体现在评价中。为此,每个人都铆足了劲,不管是理论学习、操作技能考核或是体能锻炼,大家都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对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来说,载人航天是个全新的领域,涉及大量基础学科的航天理论更是难啃的硬骨头。“要想飞得精,飞得好,理论学习很重要。” 李聪说。
一次,李聪从晚上8点开始解一道题,好不容易把题做出来,一看表,已经快11点了。时间的流逝,他浑然不觉。但是那种历尽艰辛终于得到答案的成就感,他至今难忘。
离心机训练也是一道坎。李聪刚参加航天员选拔时,体验过4个G的加速度,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等到真正考核时,训练标准提高到8个G。“虽然数值只提高了2倍,难度级别却呈指数级增加。”李聪回忆说,当时自己的胸口像被一只大象踩在上面,压得几乎喘不上气,眼泪都甩出来了。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终于摸索出了应对方法,成绩也达到了标准。
水下训练对李聪的挑战也很大。水下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罩在身上。起初,他觉得有劲使不上,只能干着急。于是,他便找有过空间出舱经验的航天员们请教经验。训练时,他再一一体会这些经验,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如今,他在水下训练中也能做到得心应手了。
李聪知道,航天员选拔是优中选优,要想早日实现飞天梦想,必须门门课都达到优秀。“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他以这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将训练过程中的“拦路虎”一个个拿下。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7
江苏沛县,是航天员朱杨柱的故乡。1987年,李广苏也生于此地。
在邻居们的眼里,李广苏从小就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他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独自在家种地,还要照顾他们姐弟三人。学习之余,李广苏经常力所能及地帮母亲干农活。
有一次,母亲在给水稻喷洒农药后,突然倒在稻田里,神志不清。他们姐弟赶忙叫来邻居,帮忙送到医院,母亲才捡回一条命。
医生告诉李广苏,母亲是对农药过敏导致中毒。后来,乡亲们经常能看见一个还没水稻高的小小身影吃力地背着农药桶出现在稻田里,学着大人的模样喷洒农药。那个单薄的身影就是李广苏。
李广苏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小学生时,一次课堂上老师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他回答道:“我想当一个科学家。”那时,李广苏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飞行员甚至航天员这份职业。他只知道,科学家能够为祖国做贡献,既崇高又令人敬仰。
李广苏上高三时,空军招收飞行员的消息传遍学校,给向着象牙塔冲刺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新机会。同学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李广苏也想试一试。经过几轮选拔后,他最终被空军航空大学正式录取。
2006年8月2日,这一天深深烙在李广苏的记忆中。19岁的李广苏背上行囊,告别家乡,正式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山高路远,道阻且长,挑战迎面而来。刚入学时,他的体能成绩差距很大。作为飞行学员而言,任何一项考核科目不过关就有可能被淘汰。
缺啥补啥,李广苏毫不气馁。他每天练俯卧撑、引体向上,加强臂力练习。为了提高短跑成绩,他每天早起半小时,在北方滴水成冰的清晨,顶着刺骨的寒风,腿上绑着沙袋跑三公里。
渐渐地,李广苏的体能成绩显著提升,大部分项目均达到优秀,但短跑成绩始终不理想。
李广苏决定一定要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他向教员请教经验,加强针对性训练,蹲杠铃,爬楼梯,快速台阶跑……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从不间断。有一次,他甚至跑得中了暑,晕倒在运动场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广苏最终突破了瓶颈,短跑成绩获得优秀,在全校表彰大会上被表扬。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8
从成为航天员的那一天起,飞向太空就成为李聪奋斗的目标。
沙漠里,李聪跟着战友们参加野外生存训练。晚上冻得睡不着,大家胸前烤着火,背后凉飕飕。白天热得受不了,他们的皮肤被太阳烤得生疼,嘴唇也干得脱了皮。
海上救生训练的经历尤其令李聪难忘。返回舱里密不透风,跟蒸笼一样闷热,他穿着密不透气的舱内压力服,差点中了暑。
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要求航天员在地下室里度过72小时并完成测试。李聪和队友相互鼓励和提醒,想尽各种办法来对抗困意。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团队帮扶,他们最终挺了过来。回忆起这些经历,李聪感觉颇有成就感。
拿到了通往太空的入场券,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搭乘飞船的“船票”。
当看着同批航天员陆续飞上太空,李聪替队友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他开始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准备每一次考核,认真总结训练的经验和不足。
新一轮的训练和选拔后,当李聪听到神舟十八号乘组名单中自己的名字时,内心既欣喜又坦然。“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艰辛和困难都是势不可挡的。”他在训练笔记上写下这段话。
信之弥坚,行则愈远。对执行这次任务,李聪充满了自信。正如他在见面会上所说,“相信我们一定会很快适应太空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顺利、高效、圆满完成任务,以实际行动建功伟大新时代。”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9
1989年的秋天,李聪出生在河北邯郸市一个小村庄里。他上小学四年级时,爷爷生了重病,父亲辞职回家照顾老人。从小,他深知父母的艰辛,立志要好好学习。
中考时,李聪考上了本地最好的中学。高三上学期,一场空军招飞宣讲开启了他人生的新航向。当看到宣传片中飞行员身穿蓝色飞行服、戴着头盔和墨镜,英姿飒爽地驾驶战机翱翔天空,李聪感觉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被点燃了,毫不犹豫报了名。
李聪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的消息传来,整个村子都沸腾了。邻居们对他赞不绝口,村支书上门慰问和祝贺。父亲鼓励他:“好好干,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
初到空军航空大学报到,李聪因表现好,被推选为学员队区队长。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岗位。第一次集合队伍进行讲评,他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为了顺利进行讲评,他把发言内容记在小本子上逐字逐句照着读。慢慢地,他只需要在小本子上记发言提纲。再后来,他已经可以自如地脱稿发言了。“担任区队长的经历让我的性格变得开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得以提高。” 他说。
李聪刚入学那年,遇到了漫长的雪季。大雪从当年10月开始,陆陆续续下到第二年4月。用他的话说是,“一周下一次,一次下一周”。
每天凌晨5点多,李聪就冒着严寒起床查看积雪情况,给各班分配“责任区”,然后带着战友们一起扫雪。区队长的工作占用了他不少时间,但学习也丝毫不能耽误。他经常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补课。双重压力下,他的头发甚至都白了不少。付出总有回报。大学四年,他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学员”。
飞行的感觉,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妙。第一次体验飞行,当飞机冲上云霄时,李聪突然感到一阵头晕,胃里也是天翻地覆。他双手死死把着操纵杆,一动也不敢动。下了飞机,他的信心跌落到了谷底:“我是不是要被淘汰了?难道我不适合当飞行员?”
那天晚上,李聪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家人的期待,想起自己无数个挑灯夜战努力学习的夜晚。“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我一定行!”他不断给自己打气。
追梦的路上,纵然前路荆棘遍野,真正的勇者亦将坦然无惧,依然前行。
也许是心理暗示起了作用,当教员再次带李聪体验飞行时,他之前的不适感统统消失了。他终于可以轻松地翱翔在祖国蓝天之上,俯瞰壮丽河山。
重获自信的李聪更加珍惜飞行机会。他苦练飞行技术,初教机和高教机训练结业成绩均是同批战友中的第一名。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0
从太空返回后,叶光富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身体失重,心灵不会失重。叶光富始终牢记,是祖国和人民的托举,他才能梦圆太空,这份荣誉同样属于祖国和人民。
2022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一场“天地英雄”隔空对话刷屏网络。远在四川的91岁抗美援朝一级伤残军人涂伯毅用他的残臂写下书法作品“航天强国,奋力拼搏”,托人转送给航天员大队。
叶光富深受触动,他回复:“当年你们为了和平,为了正义而战,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勋。你们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英雄形象令我们非常敬佩。我们一定传承好老前辈们的崇高精神,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空间站任务的接力赛还在继续。叶光富将成绩和荣誉全部清零,重新投入下一轮繁重的训练中。经过两年左右的备战,接力棒又传到他手上。这次,他以指令长的身份即将带领神舟十八号乘组执行新的飞行任务。
新任务带来新挑战。叶光富面临首次进驻三舱三船状态的空间站,平台设备设施、实验机柜都成倍增加,操作更具复杂性。面对挑战,唯有更高要求。叶光富以身作则,任何一个科目训练,都要一丝不苟完成。同时,他结合自己在太空中的经验和体会,给两位新航天员做好传帮带。
如今,乘组三人之间配合默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彼此都能心领神会。
一次,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模拟器舱内进行运动肺功能操作训练。他们正穿戴设备准备时,突然,舱内响起报警声。三人相互对视了下,便已心照不宣。
他们不约而同地放下手头工作,叶光富说:“我去观察仪表参数,判断舱内压力!”李聪说:“我去开应急气瓶!”李广苏说:“我去连接氧气面罩!”……接下来,他们紧张有序地开展应急流程操作。
其实,这原本是另一个乘组在组合体模拟器内进行特情训练,他们三人也都下意识地参与进来了。
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三人均为80后,都来自空军,相似的年龄和经历让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三人的性格也能优势互补。叶光富脾气温和,性格沉稳,对两位新人要求严格但不严厉;李聪思维敏捷,理解力强,反应快;李广苏则做事严谨,爱钻研,注重细节。对于乘组内部的相容性,叶光富用“丝滑”一词来评价总结。他非常有信心带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回。
“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乘组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在记者见面会上,叶光富代表乘组向全国人民自信满满地表示。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1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许,叶光富带着他奋战了11年的飞天梦想,和翟志刚、王亚平一起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
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期间,首次建立空间条件下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和细胞模型。这些活细胞跟随他们一起来到太空。这些细胞的生命周期极其有限,尤其是经历了飞行环境,需在入轨后24小时内尽快开展培养操作。
为了防止细胞活力下降甚至凋亡,首次飞天的叶光富来不及休息,顶着晕晕乎乎的脑袋,忍着太空失重带来的不适感,就开始前往货船取出细胞实验装置。给细胞补充营养后,他将其放进实验机柜培养,定期观察细胞生长过程,并拍照记录状态。
一天,叶光富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绿色的荧光背景衬托下,心肌细胞在收缩瞬间产生的电信号,呈现出一闪一闪的荧光点。而这正是人类首次看到了失重心肌细胞的“钙信号闪烁”过程。这项技术一方面可以了解失重条件下的心血管变化特征,另一方面为大众健康提供了非常好的实验模型。叶光富为自己能参与其中感到荣幸。
2021年11月7日晚,神舟十三号乘组进行首次出舱活动。叶光富在舱内进行支持,并操作机械臂。他全程密切观察,时时提醒舱外的队友们注意避开障碍物、避免绳索缠绕等。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12月26日晚,乘组开始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我是03,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叶光富实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当叶光富站在机械臂上缓缓行进时,眼前的美景令他感到震撼:空间站舱壁外的那抹“中国红”在太空红得那么耀眼。
叶光富由衷地为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为载人航天发展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壮大的历程感到骄傲。约6小时后,翟志刚和叶光富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4月16日,这是神舟十三号乘组返程的日子。当飞船仪表显示和空间站分离的那一刻,叶光富心里万分不舍。这个在太空的家,见证了他一个个梦想绽放的灿烂时刻,给了他一段段难以忘怀的珍贵体验。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2
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时,叶光富积极报名。考核小组一名成员到叶光富的单位走访时,翻看叶光富的履历后,称赞道:“经历频繁调动依旧初心不改,热爱飞行,他一定是个对事业坚定执着的人。”
2010年5月,叶光富如愿加入航天员队伍,成为一名航天员。虽说飞行员是最接近航天员的职业,天空和太空仅一字之差,但是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却是像登天梯一般步步艰辛,需要在千锤百炼中加钢淬火,在全面重塑中凤凰涅槃。
对叶光富来说,最有挑战的要数出舱活动水下训练。穿上厚重的水下训练服在水下持续作业五六个小时,还要克服水的阻力以及服装40千帕的压力。结束训练后,叶光富戴的两层手套和内衣都汗湿透了。备战空间站任务以来,这样的训练已完成了数十次。
2010年6月至7月,叶光富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其他5名航天员参加了欧洲航天局组织的为期15天的洞穴训练。
6天6夜后,叶光富和团队一起战胜了重重困难,从庞大的地下迷宫中安全回归。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完成了两个洞穴分支总距离约600米的勘测任务,发现了一个足足有2个足球场大的洞穴,洞穴尽头的石墙高达100米,这个洞穴被命名为“杰里科大厅”。他们还发现了一段长约500米的洞穴分支。叶光富获得了该洞穴一处通道的命名权,他将其命名为 “光明通道”,意为“在黑暗中,光明代表着希望”。
在任务后期,叶光富将所有勘测数据下载、整理、分析,生成了一个3D洞穴地图,为以后训练留下宝贵资料。一位国际同行说,“让叶广富执行这项任务,我非常放心。”随行摄影师说他“似乎永远也不知疲倦”。叶光富也成为当时首位尚未执行飞行任务即公开身份的中国航天员。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3
李广苏从小就对宇宙充满了无尽的向往。他明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求学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充实自己。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凭借出色的综合素质和卓越的科研能力,成功入选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团队。这一刻,他的人生迎来了崭新的篇章。
在李广苏的荣誉背后,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家庭。他的母亲刘桂英虽然身体力行地耕耘在田间地头,却从未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她的坚强和乐观给了李广苏无尽的勇气和力量。而他的父亲和家人则在他追逐梦想的路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支持和鼓励。家庭的温暖让李广苏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航天之路。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4
带着家人、老师和同学的期望,叶光富走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他面临着一轮全新的挑战——既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学完相当于大学四年的理论课程,又要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军事素质训练以及飞行员的专业训练等。
叶光富白天加紧训练,晚上挑灯夜读,几乎每天都会“加餐”,有时候累得往桌边一趴就能睡着。叶光富性格随和,言语不多。作为农家子弟,他深知自己一路走来不容易,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母亲的期望,他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肯吃苦的精神使他成为同批学员中的佼佼者。
一年零八个月的严格训练让叶光富迅速蜕变,愈发成熟稳重。教员们称赞他飞行感觉好,有激情,技术全面过硬。
但对叶光富来说,飞行学院生活给他上得最刻骨铭心的一课,是让他认识到,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勇敢顽强,坚决完成任务。一次,学院组织学员队挖掘光缆沟。半途中,学员们遇到了“拦路虎”。某段光缆沟所在的位置靠近水域,水不断往沟里渗,需要学员跳进齐胸的水里进行抢挖。长春当时已是深秋,水温只有不到十摄氏度。学员队挑出十几个精兵强将成立攻坚队,叶光富冲锋在前。他一梗脖子跳了下去,冰冷的水冻得他上下牙直打架。他顾不上想太多,抢挖光缆沟要紧。他们每人下去了三四轮,成功完成了任务。叶光富也因此获得了嘉奖。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5
1987年 出生在沛县的一个村庄,他从小就是懂事孝顺的孩子。李广苏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独自在家种地,照顾三个孩子。
李广苏小学的时候就说自己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当然了,每个孩子几乎都会说长大了要当什么家什么家,那是一个梦想。但是实现梦想的凤毛麟角。
到了李广苏上高三时,空军招收飞行员,他积极报名,幸运的他被空军航空大学正式录取。
到了大学,才是真正人生挑战的开始,但是李广苏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退缩”二字,他刻苦努力。每天练习俯卧撑,引体向上。为了练习短跑,他每天早晨早起半个小时,腿上绑着沙袋跑三公里,终于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航天知识都是理科相关知识,李广苏作为一名文科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他一遍又一遍地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
越努力越幸运,他终于被选上了航天员!
“我想好好看看美丽的蓝色星球,看一看祖国的锦绣河山,找一找一路走来养育我培育我的地方,也想替祖国的孩子们看看天上的星星”
越努力越幸运!这是永远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