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
颜宁在膜蛋白,特别是跨膜转运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颜宁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女性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精选10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女性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1)
“这些年,我的实验室积累了大量作膜蛋白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也热爱钻研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的年轻人。爱思考、能提问,是我对学生的最起码的要求。”颜宁解释说,对于提问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有一个著名的论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颜宁对记者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曾经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和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相比,我国高校的学生表现最差的就是“课堂提问或参与讨论”:在“课上提问或参与讨论”题项上,选择“从未”的中国学生超过20%,只有10%的学生选择“经常”;而美国大学生作出这两项选择的占比分别是3%和63%。
为什么会这样呢?颜宁认为根源在填鸭式教育,或者说是听话式教育。从孩子刚懂事时起,他们听到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恐怕非“听话”莫属。而贯穿幼儿园和小、中学的填鸭式教育,更强化了孩子们的听话意识,绝大多数教师不鼓励孩子质疑、提问,他们对孩子的最大要求,是“背”,是记住标准答案。填鸭式教育的恶果,是学生们丧失了提问、质疑的思维和能力,丧失了创新所需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哪里谈什么创新,谈什么创意?
颜宁要求学生平时不仅要跟自己争论学术问题,还鼓励他们在国际会议上勇于向学术权威发问:“之所以这么做,不是为了争面子、出风头,而是有感于我们的学生会做的多,会说的少。‘行胜于言’不代表不会言,所以要抓住各种机会训练自己的表达、交流能力,慢慢这其中的益处就显现出来了。”
2011年4月和5月,在清华大学和苏州分别有两个高级别的国际会议,颜宁带她的弟子们悉数参加。早在会议召开之前,颜宁就“恶狠狠”地警告学生,会认真记录谁在会上提问了,谁在休息时间和作演讲的科学家们交流了,表现好的有奖,“闷葫芦”就等着挨批吧。
在颜宁的激励下,同学们表现不俗,每个学生都问了至少一个问题,其中不乏精彩者。一位来自美国的教授会后对颜宁说:“我以为中国的学生很内向,可他们好像比美国学生还敢提问。”
女性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2)
“在曲阜,孔子的弟子颜回是有颜庙的。据家谱记载,我是颜家第七十七代。所以说无论走到哪里,从根儿上我都是山东人。”颜宁出生在山东莱芜,父母都曾是钢铁厂的职工,回忆起童年,她觉得弥足珍贵,“那时候无忧无虑,因为钢铁厂周边是山野乡村,所以会和小伙伴们用地瓜秧做项链,也曾在田野里遇到蛇吓个半死,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也对大自然产生了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颜宁6岁时,因父母工作调动而举家迁到北京,但直到现在,她还保留有山东人的生活习惯,喜欢吃山东煎饼、莱芜香肠,难忘家乡的味道。
“现在我的实验室里就有很多学生是来自山东的老乡,我有相当多的成果也是和他们一起做出来的。希望今后可以和家乡的高校有学术交流,更希望有机会能回我父母的母校章丘七中看看,和那里的孩子聊一聊我的成长经历和学习心得。”颜宁真切地说。
“其实,我每年都会组织我实验室的.全体人员回山东爬一次泰山。搞科研也需要一个好的体魄,爬泰山既当是休闲放松的出游,又是对体力、毅力的一次很好的考量。”颜宁坦言,感觉现在的精力已经不如以前。在普林斯顿时,通宵达旦作实验是家常便饭。现在熬夜工作24小时之后,要两三天才能缓过劲儿来。“这让我有了紧迫感,觉得自己真正作研究的黄金时间可能只有这么几年,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继续专心致志地‘宅’在实验室里。”
颜宁一直追求着自由的生活,享受在实验室里自己做主的工作,在乎探索科学之美。正如她在自己的博客中引用庄子的那句话,“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也许,正是这种轻松平和的心态帮助她在科学之峰上渐攀渐高。
女性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3)
据清华大学官网报道,攻读博士期间,颜宁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由于对线虫及果蝇细胞凋亡通路工作机理的杰出研究成果,获得2005年由Science杂志和GEHealthcare评选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该奖项专门用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生命科学博士毕业论文,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只有5人入选。
颜宁在博士后期间继续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重点研究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成功解析一个重要膜整合蛋白酶的高分辨率原子结构,并揭示了它的作用机理。
2007年,30岁的颜宁受聘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37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最受瞩目、国际竞争也最激烈的科学难题;2015年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2017年,颜宁受聘普林斯顿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颜宁主要致力于物质跨膜运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女性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4)
颜宁因成功发现了多种可介导离子和糖类跨膜运输的膜蛋白的原子结构,揭示了跨膜转运的原理而获奖。她的研究为癫痫和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提供生物学信息,并指导了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颜宁目前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等多个职务。
颜宁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及膜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
2017年,颜宁教授利用冷冻电镜解析出了电鳗的高分辨率钠离子通道结构,为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一发现也使科学家能够了解药物和有毒物质的活性作用机制,为新疗法的研发开辟道路。
女性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5)
颜宁,女,汉族,1977年11月生,群众,现任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颜宁主要致力于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其科研成果获得海内外同行广泛认可。
她推动深圳医学科学院各项建设。完成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建,于2023年10月获批正式成立。受市政府委托管理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完成首年评审与立项,资助总金额近2亿元。引进美国冠名讲座教授陈宙锋等7位学术带头人。举办7次SMART Symposia,邀请数位诺奖得主在内的100余名中外院士、顶尖专家汇聚光明科学城。成立深圳市光明致远科技基金会。
2022年11月,颜宁宣布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2022年12月10日,深圳医学科学院揭牌,颜宁获发聘书,出任创始院长。2023年11月,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颜宁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教授颜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女性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6)
6岁时,颜宁随父母到北京定居,一家人挤在北京大兴的一栋破旧楼房里。
尽管生活条件不算优越,但从小学到高中,颜宁都是班里的学霸,学习非常自觉,从来不用父母督促。
与此同时,颜宁也并不是书呆子,她兴趣广泛,喜欢看小说、听广播、看电影、听流行音乐,对当时的影视明星如数家珍。
在同学眼里,她既会玩又会学,属于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
高中时,学业紧张,颜宁依旧喜欢看电影,老师见她“不务正业”,提醒她高考在即,该收收心了。
但颜宁并没有乖乖听话,学业之余还会沉浸在自己的爱好里。
即便如此,颜宁的成绩也没有受影响,还是一如既往的优异,几乎每次都是全年级第一。
那时,颜宁从没想过做科学家,反而对文学更感兴趣。童话、神话、古典小说、外国的小说,她都会去读。
也因此,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或者作家,从事文学相关的工作。
文理分班时,颜宁第一时间就报了文科,却被当时的班主任给“揪”了回来。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成绩这么好,干吗要去学文?”
颜宁理科成绩拔尖,也不讨厌理科,就稀里糊涂地去学了。
女性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7)
颜宁的成就和事迹不仅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在科学领域同样可以取得卓越的成就。颜宁的影响力超出了学术界的范畴,激励着更多的人追求梦想,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事务,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社会做出贡献。她通过演讲、写作等方式传播科学知识,激发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颜宁还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为推动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颜宁的故事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励志故事,她的成就、事迹和影响力令人敬佩。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在科学领域同样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更多像颜宁这样的优秀女性科学家涌现出来,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女性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8)
颜宁在一次采访中说:“年轻人要勇敢做自己,勇敢地追寻你的梦想,不要被那些固有观念、传统观念影响到。这是我对未来一代的期盼,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总是在想着不断地突破边界是一个很棒、很酷的事情。那么未来还是依靠于年轻人,希望他们到时候能有更大的勇气,不断地去打破边界,把人类文明继续向前推进。”
2007年,颜宁离开美国普林斯顿回国去实现第一个梦想的时候,同样恋恋不舍,于是生出第二个职业梦想:也许等我50多岁,做出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之后,可以再被普林斯顿请回去任教。
和上一个理想一样,这个理想的实现又提前了10年。
2017年是颜宁学术生涯的一个高峰,经过慎重考虑,她离开任教十年的清华大学,决定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
据公开报道,2009年到2017年之间,颜宁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7篇,培养7名博士生;其研究成果在2009年和2012年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2016年,颜宁被《自然》评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之一。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颜宁坦言,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十年间,她在清华大学获得了极好的支持。“但同时,我生怕自己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
女性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9)
2023年最年轻的院士,这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就是颜宁!年仅45岁的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为了众多科研人员中的佼佼者,她的成功背后离不开北漂父母和家庭默默的付出和支持。
颜宁的个人履历也是非常辉煌的。她1977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章丘,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2005年-2007年,她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年仅30岁的颜宁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
颜宁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将以健康优先、专注前沿、共建共享、先行先试的原则,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她强调,通过鼓励源头创新和培养高水平人才,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颜宁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除了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外,还有北漂父母和家庭的默默付出。她们为颜宁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和支持,让她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她基本上不参加饭局,时间压缩的非常厉害。正是有了这份无私的爱和支持,颜宁才能在科研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颜宁的成功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感动。我们应该珍惜家庭的支持和付出,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挑战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我们也应该感谢所有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们,正是他们的努力和奉献,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智慧和福祉。
女性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10)
虽然是科学学霸,学术生涯也看似开挂,但是颜宁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到分子里不苟言笑的科学家,相反,她是一位穿着打扮时尚、谈吐幽默的知识女性。
2017年,参加央视《开讲啦》栏目时,颜宁一身红色上衣,踩着高跟鞋出场,让现场观众大为惊艳,主持人撒贝宁也直接表示,这颠覆了自己对“女科学家”的想象。
除了穿着,颜宁在现场还展现了幽默风趣的一面。
主持人撒贝宁调侃道:“您可以不叫颜宁了,叫‘颜值’好了!”
颜宁幽默地回应:“谢谢啊,那‘宁’送你了!”
她追星追剧,给爱豆点赞,经常在微博上发爱豆的表情包,从科学科普到各种综艺热剧,开通微博到现在已经发了上千条。
与其批评人,不如表扬人,要激发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颜宁向施一公老师学来的。当她在施老师实验室做博士时,施一公整天在她面前夸另一个学生胡敏,胡敏来自复旦,和她同时进实验室。当毕业的时候,胡敏对颜宁说:“颜宁你带给我压力太大了,一公经常在我面前夸你!”颜宁就释然了,原来这是他的“激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