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朱衍波劳模事迹介绍

| 徐球

朱衍波在航空通信导航与监视、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公司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有卓越贡献,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工程师朱衍波劳模事迹介绍(精选6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工程师朱衍波劳模事迹介绍

工程师朱衍波劳模事迹介绍(精选篇1)

民航业是标准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推动我国民航自主标准国际化,增强国际地位话语权,是从民航大国迈向民航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

朱衍波长期担任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包括航空导航系统专家组(NSP)、局域增强系统工作组(IGWG)和遥控驾驶航空器专家组(RPASP)等技术专家组的中方成员,在北斗民航应用、全球航班追踪、无人机飞行管控、民航无线电频谱规划等方面积极与国际知名空管研究机构及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

在推动走出去的同时,也积极引入国际最前沿的技术标准,并应用于国内空管新系统的研发建设中,先后参与编写《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中国民用航空ADS-B技术政策》等十余项民航行业规章与标准,加速民航标准国际化与技术创新的相互融合。

“无论是企业型人才、科研型人才还是行业型人才,都是民航空管的新生力量。”参加工作以来,朱衍波始终重视对年轻人的选拔和培养,以满腔热情扶持年轻人成长,积极为青年人拓展实践机会、搭建成长平台,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更以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端正的科研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人。

工程师朱衍波劳模事迹介绍(精选篇2)

朱衍波说:“数字化的静默指挥,避免了飞行员排队轮候管制指令和抄录及复诵的时间,飞行员获取起降信息的时间也由平均55秒缩短到5秒。”

空中运行效率的大幅提升,来自朱衍波带领团队十多年钻研的成果——“数字化协同管制服务系统”。从事民航工作近30年,朱衍波曾带领团队攻克了数字化管制服务、地空数据链等20多项技术难题。

2010年,他迎来了人生中的一场国际大考。那一年,我国正式提交了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民航组织的申请,朱衍波带领团队必须完成定位精度、抗干扰性能等12类189项技术指标的验证,还要与GPS等已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兼容。而他们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没有空中飞行测试平台。

朱衍波说:“这个空中平台不能从国外进口,因为国外的平台原来用过的都是测GPS的,它的接口也不开放。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必须从头开始干,必须把它做出来。”

工程师朱衍波劳模事迹介绍(精选篇3)

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家卓越工程师朱衍波介绍说,在一百多年前的1903年,是空中交通管理的萌芽状态,用的是目视飞行,全靠人眼,通过信号灯、信号旗来指挥飞行的起降。到1934年开始,空中交通管理进入到发展阶段,也就是那时候出现了仪表飞行规则,无线电通信、导航,当时还没有诞生雷达,所以是程序管制,通过拉开时间来保持飞机的间隔。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4年国际民航组织成立,基于《芝加哥公约》,国际民航组织统一了空中交通管理的规则,当时引入了仪表着陆系统ILS,还有雷达管制,其中雷达是二战的产物。一直经过了40多年,到1983年,国际民航组织推出了新航行系统(Future Air Navigation System)。一直发展到现在,到目前为止,还是第三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融合的阶段,就是从1945年成熟到现在仪表着陆系统、雷达管制到现在空地协同的空中交通管理慢慢往前推进,新航行系统也逐步完善。

自从有空中交通以来就伴随着飞行事故。飞行事故在起飞、爬升和下降近地着陆阶段是最高的,起飞是14.5%,爬升在18.1%,而近进着陆是最大的53.7%。

按《智慧民航路线图》规划,到2035年开始实现四维航迹运行(TBO)全阶段数字化管制门到门的空地协同指挥,一体化管制情境意识、精细化管制流量运行控制。通过飞机跟地面的数字化管制,空地互联,基于Pad外置的算力、地面的算力,可以做到智能化运行。智能化运行也对应了中国商飞北研中心的民航重点实验室——智能飞行重点实验室,有了这个智能飞行,以后我们的飞行规则就可以从VFR(目视飞行规则)到目前的IFR(仪表飞行规则),到将来的DFR(数字化飞行规则),也就是以后我们的飞行可以自主运行、自主飞行,就像以后的无人车、智能车一样,其实地面交通已经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好的场景。

工程师朱衍波劳模事迹介绍(精选篇4)

工程师朱衍波称航空运输是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为我们提供了世界范围的运输网络,使全球范围的商务和旅行成为可能。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航空运输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舟山作为千岛之城,目前无论是和大陆,还是岛际交通最主要还是通过大桥船舶,我觉得今后通航产业(包括运输和观光)和无人机产业(包括岛间货物投递)会是很好的发展方向。结合舟山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以及航空产业园区,发展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和突破点。不久前,华东无人机基地首次开展了长三角海岛间物流运输实践,舟山海鲜1小时到上海成为现实,对于一些货值比较高的或者时效性比较强的物品,无人机运输产业大有发展空间。另外,舟山的航空产业还可以承担一些飞机性能测试,飞机的完工或者改装等。

在“临空经济”时代,机场航线网络巨大的空间辐射能力,为当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优质资源提供平台,可以促进区域传统产业的提升和高新技术、总部经济、旅游休闲等产业发展;而航空运输带来巨大人流、物流、信息流、商流,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了流量经济,这些经济要素重组、融合后,能量增大、能级提高,从而又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服务功能的增强,例如服务业、会展业、物流业等。

我了解到,最近普陀山机场做了《舟山普陀山机场总体规划修编》,我看到这样一个内容:根据预测,到2035年,普陀山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5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万吨、航班起降5.1万架次,分别是2012年版的2.80倍、1.60倍、2.02倍。这样看起来,舟山航空运输发展势头良好,舟山整个交通运输网络已涵盖了海陆空,加上高铁更好地打通北向大通道等,交通肯定越来越便利,所以航空线,要发挥优势,还可以跟西部等内陆城市进行一些旅游线路的拓展,而国际线方面,发挥舟山的旅游强项,开发一些新的旅游线,促进舟山航空的发展。

工程师朱衍波劳模事迹介绍(精选篇5)

在数字化管制方向,针对民航繁忙机场和航路高密度安全运行的急需,朱衍波带领团队创建了空地一体的数字化协同管制技术构架,突破了复杂管制业务数字协同、广域飞行威胁精准识别等技术,主持建成了中国民航数字化协同管制服务网,成为保障复杂空域高密度运行的重大基础设施,实现了中国民航数字化协同管制服务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为提升民航航班运行正常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航空导航监视技术方面,针对西部、洋区等无雷达覆盖地区空管安全保障的问题,朱衍波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卫星导航地基区域完好性监测系统概念,设计了支持多时空基准的多元监视信息一致性处理和互校方法,主持研制了基于精确定位的航空协同监视系统(ADS-B),建成和运行的全国ADS-B网络一级数据中心系统,广泛应用于全国管制单位及航空安全相关保障单位。

在协同空管运行方向,针对民航跨区域、多机场、高密度航班的协同指挥与调控的问题,朱衍波带领团队突破了多业务高效共享、全网络广域调控、多机场关联调配等关键技术,主持研制了中国民航首套飞行运行监控系统,实现了航班运行的"统一计划、统一态势、统一调配、统一指挥",有效提高了民航航班运行效率和应急保障能力。

工程师朱衍波劳模事迹介绍(精选篇6)

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81 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 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发展的创新主体,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性、战略性人才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这次受表彰的工程师个人和团队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发明创造等工作中,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取得一批先进工程技术成果,不断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朱衍波先后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章”“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空管榜样”“民航空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空管局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等多项行业荣誉称号,带领的团队入选民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08563